合一之道----《老子丹道21诀》 原名:《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
摘自:《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元吾氏前注】
1、《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与《太上老君内观经》和《太上老君说了心经》同样,记录了老子所传的早期丹道,其五时七候被作为早期丹道标准。后代丹经基本源于此。
2、丹者,单也,一也。丹道者,合一之道也。
--------------------------------------------------
【正文】
1、夫欲观妙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
2、然后澄静其心。(静心。静:则杂质自澄)
3、所思次束次灭。(杂念来一个澄灭一个)
4、习之既久,其心渐闲。(时间长了,心念逐渐静闲)
5、唯灭动心,不灭静心;但凝空心,不凝有心。
6、静心之上,豁然无覆;静心之下,寂然无载。
7、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谊,其志唯一。
8、若束心太急,又却成疾,发乎狂痴,是其候也。(勿拔苗助长:心不可急躁强求,反成狂痴----后代丹经喻为“走火、武火过强”等)
9、心若不动,又须放任,恒自调适,勿令结滞。(勿动静失衡:心不可完全不动,反成结滞----后代丹经喻为“气滞、文火过弱 ”等)
10、处谊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静也。
11、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鉴乎。
12、静久神凝,天光自发。(神:灵。天光:天界之光、灵界之光。----静久自然神凝,神凝后,开始自发见到灵界。)
13、勿举急求,致以乖自然。(缓急顺其自然)
14、于静境中见无所取。(无杂念:意识不参与灵界的境相。----纯旁观、纯客观)
15、若有所取,则伪乱真。(有杂念:意识参与灵界的境相,则创造幻相、扰乱真相。----后代丹经喻为“见魔、入幻”等)
16、久而行之,自然得道。(时间长了,自然得见终极真相----本源之道)
17、夫得道者,心有五时,身有七候。(得道者之路:心态的五个阶段+身体的七个阶段)
18、一时,心动多静少;(杂念多、主观多、客观少----后代丹经喻为“阴神”状态)
二时,心动静相半;
三时,心静多动少;(杂念少)
四时,心无事则静,有事还动;(动静顺其自然)
五时,心常与道冥,触亦不动。(无杂念、纯旁观、纯客观----后代丹经喻为“阳神”状态)
19、七候:
一者,心得真定,不杂嚣尘;(心定)
二者,宿疾蠲消,身心清爽;(祛病)
三者,填补亏损,复命还年;(健康)
四者,延龄度世,名曰仙人;(延年)
五者,练形为炁,名曰真人;(形:肉体。炁:祖炁/以太、以太体/真炁体。炁者,意之体也。太上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
六者,练炁成神,名曰神人;(神:灵、灵体。《云笈七签》卷八:“神者,灵也。”《正统道藏:洞玄灵宝定观经注》:“灵者,神也,在天曰灵。”)
七者,练神合道,名曰至人。(道=万物本源)
20、其于鉴力,随候益明。(通过七候来鉴明实效的七个阶段)
21、夫久学静心,都无一候,但令秽质殂谢方空,欲成真道,未之闻也。(静心学了很久,还没有七候、没有空除杂念,还妄想成道,没听说过。)
(*关于以太体/真炁体和灵体:请参考另篇博文“人的多次元复合体结构”。)
--------------------------------------------------
【附:老子內观法】
摘自《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内观经》(2)、《太上老君说了心经》(1/3/4)、《老君西升经》(5/6/7)、《太上老君内丹经》(8)。
1、若夫修道,先观其心。(观心:修道的基础)
2、内观之道,静神定心。(神=灵,心=意识)
3、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念万变、旁观其变、万变不离其"观")
4、无心无动,有动从心。(动静顺其自然)
5、古之为道者,莫不由自然。
6、观诸次为道,存神于想思。
7、仿佛象梦寐,神明忽往来。(半梦半醒中,神游自发产生。神明:灵、神灵、神之光明)
8、神中有神,是我自然之道也。(神中有神:参考另篇博文“人的多次元复合体结构”或者“太上老君内观经”)
--------------------------------------------------
(*整理断句:元吾氏。括号部分:元吾氏注解。)
"丹经万卷,不如守一。"----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