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382|回复: 0

第一章 导论:我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 11: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开心树 于 2010-5-2 11:56 编辑

这类经验,常会无缘无由,无声无息地,在任何时空内出现:

突然,我发现自己被裹在火焰一般的彩云里。最初我以为失火了,熊熊火焰好像就在附近的大城里;转瞬间,我会过意来,那火焰原来在自己内。刹时,我沉浸在一阵强烈的喜悦中,紧接着,是一大股难以言语的觉悟。我不止开始相信,我简直可以说是亲眼看到了,这个宇宙绝不是死的物质所拼凑的;相反的,它是一种活生生的临在。我渐渐意识到自我内的永恒生命,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永恒的生命,而且所有的人都是永恒不朽的。我认识了宇宙的原则:原来一切万物都义无反顾地共同为每一个个体以及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我还看见,这个世界以及所有世界的基础原来建筑在我们所谓的爱上。我知道,世上每一个人以及全人类迟早都会寻到他们渴求的幸福。

——巴克(R?M?Bucke)

这番醒悟,,多么庄严伟大。如果我们武断地将这类经验认定为幻想和精神错乱,实是极大的错误,因为这些经验完全没有精神错乱者所显示的焦虑与痛苦。

街道上的尘土及石块,都如黄金一般可贵。乍看之下,每一座门就好像立于世界的尽头,我一望见那一片绿树,立刻神魂恍惚地被引渡到一座门的另一边去……一群男孩女孩在街上嬉戏打滚,就好像流动的珍珠一般,丝毫看不出他们是有生有死的生命。所有众生都适得其所地活于永恒中,永恒就在眼前……

——特拉亨(Traherne)

美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不断强调,我们平常醒时的意识,只不过是一环而已:在它的四周环卫着的,乃是意识的潜在原型,笼罩在一层薄膜之下,那是个完全不同的境地。我们的日常觉识好比一个平凡的岛屿,被一个浩翰无际,玄秘难测的意识海洋所环绕着。他的潮汐日以继夜地拍打着我们日常觉识的礁岸,直到某一刻,它顺其自然地越过了礁岸的阻隔而流入内地,我们那小小的意识岛屿,顿时淹没在一股广大而玄奥的(真知)之中……这崭新的意识,虽玄密难测,却极其真实。

此刻,我被强烈的喜悦所攫获。宇宙都静止下来,好似被那无可言喻的庄严景象所慑服。无限的宇宙只是一个,如此慈爱而圆满……就在一股超然的喜悦及庄严里,一切尽在光明中。我以心眼看到,整个宇宙永恒不止地从一种次序发展成另一种次序:于是构成宇宙的原子,分子(我不知道它们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也跟着不断重新组合。面对眼前这完美无缺的连锁,一切都各具其时,各得其所,多么快乐阿!重重世界都交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巴克

人们能一扫疑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基本上是与整个宇宙一体的,不论它是圣是凡,层次或高或底,这种庄严的觉悟境界,真令人叹为观止。本书所要强调的即在于此:人的自我意识原本超过狭义的身心范畴,可涵括整个宇宙。巴克称这觉识为宇宙意识,回教徒称此为〔大我意识〕,正因它能与一切万物认同,所以为大。本书则泛称这种以爱与宇宙整体相容的境界为〔一体意识〕。

这是我的街道,这是我的庙宇,这是我的人民,连天空,日月星辰,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唯有我正在瞻仰它,享有它。我不懂得世界的繁文缛节,也不懂阶级界限,然而所有的界限,所有的财富,连同它的主人都属于我的。我曾费尽心机去学世界龌龊的伎俩而迷失堕落了;现在我已舍弃一切所学,回复昔日的儿童心态,才能进入天主的国。

这是〔大我意识〕,在基督教、佛教、道教、印度教、回教、犹太教中,都屡见不鲜。各宗教又各自发展出一套诠释或神学,统称为〔长青哲学〕,成为宗教的精髓所在。根据他们的教诲,我们不难找出所有宗教的〔超然一体性〕,以及殊途同归的终极真理。

本书的主旨即在于此:〔一体意识〕或是〔大我意识〕,原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及生存基础,我们却逐步地限制自我,舍弃我们的真理本性,为自己划出各种界限。原本单纯一体的意识,渐渐发展出不同层次的功能,各具不同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同的界限。我们平素乃是透过这些层次,来探讨〔我是谁〕的问题。

〔我是谁〕的问题,从人类文明破晓之际,就开始骚扰人心,直到今日,它仍是人类最难作答的问题之一。从宗教观点到一般俗见,从复杂到单纯的,从理性的到感性的,从政治的到个人的,众说纷纭。在我们评论各种答案之先,不妨先反问一下,当人们开始追问:〔我是谁?什么才是真我?什么才是我的本来面目?〕时,究竟内心在想什么?

如果有人问你:〔我是谁?〕而你诚心愿意给予一详细的答复时,你会作何反映?你的脑子里起何变化?你大概会据实陈述一番你的特质,不论好与坏,有价值或无价值,理性或诗意的,哲学性或宗教性的。例如:你也许会想:〔我是个很特殊的人,具有某些潜能:我相当仁慈,可是有时很凶暴;我有爱心,可是有时也蛮不友善的:我是个父亲以及律师,我喜欢钓鱼及篮球……〕你可以滔滔不绝地列出一大串你的想法及感觉。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潜伏着某种相当原始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你是谁〕的问题时,某种想法会不由自主地跑出来。就在你形容、解释、或者只是体会到自我时,你正在自己的经验领域中划分心理的界限,不论你意识到与否。在界限内的,你感到是〔我〕,或称之为〔自我〕,界限以外的,你便感到那是〔非我〕。换句话说,你的自我认识完全根据自己所设的界限。

你知道,你是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因为你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人类与椅子之间划出一道界限,且与人类认同。你也许很高,而不是个矮子,于是你的心理又在高与矮之间划了一道界限,且将自己与高认同。你不断觉出我是这,不是那,于是你又在这与那之间划分界限,将自己与这认同,而与那分开。

当你说〔我自己〕时,你是在〔你〕与〔非你〕之间划分界限。你答复〔我是谁〕的问题时,你只是在描述界限以内的东西而已。如果你感到这界限暧昧不明,便产生了所谓的身份不明的危机。总之,〔你是谁?〕不过是在问:〔你的界限在何处?〕而已。

〔我是谁〕的所有答案,可以说都基于你如何在〔自我〕与〔非我〕之间划分界限。你所划分的界限,可能是科学性的、神学性或经济方面的,这问题可以答复的很单纯,也可以变得很复杂,或模模糊糊。不论那一种答复,都必须基于你所划分的界限。

有趣的是,这界限常浮游不定,你可不断重划。也就是说:个人可以重创内心的疆域,不断发现他以前想都没想过的新世界。前文所提到的〔大我意识〕便是重划内心界限最独特的例子,因为这人的自我扩展到足以与整个宇宙认同的地步,不惜舍弃任何界限,因为他既自认为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已无内外之分,则界限便无立足之地了!

本书的主旨就是反省这种〔大我意识〕或〔无限界〕的大觉。此刻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一般人在自己心内划分界线的方式。

人们最常认定的界限,即是以自己的有机生命体外的那层皮肤为界,这种自我与非我的界限,可算是放之四海皆准了。凡在这层皮肤内的,就是〔我〕:外面的,则是〔非我〕。皮肤外的东西,可以成为〔我的〕,却不是〔我〕。例如〔我的〕车子,〔我的〕职业,〔我的〕房子,〔我的〕家庭;但他们决不是〔我〕,至少无法和我皮肤内的东西相提并论,所以皮肤界限可以算是人们所公认的我与非我的分界。

皮肤的界限对我来讲,大概最真实、普遍而理所当然的了。人们大概不会有其他界限了吧?事实不然。除了极少数已有一体经验的人或无药可救的精神病患以外,大多数人还有另一种界限。除了接受皮肤为自我及非我的界限以外,他们还会在自己有机生命整体内划定一种更重要的界限。

如果你对这种界限,尚有存疑,让我问你一下:〔你觉得你就是这个身体吗?还是你觉得你有一个身体?〕大部分的人觉得他们有一个身体,和拥有一部车、一栋房子,没什么差别。于是,身体好像不是〔我〕,只是〔我的〕。一说是〔我的〕,它便被列入〔我〕与〔非我〕的界限之外了。人们通常只具体认同自己的有机生命的某一部分而已,他所认定为〔真〕的〔我〕的那一面,我们有时称为心识、心理,有时称为自我、人格、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上述的界限好像不能算是构成身心分离的主要原因:但若由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划界的倾向具有极大的感染作用,从身心分立发展到二元思想,终于汇为西方文明基本的思想模式。即使在本书中,我还是不得不用〔心理-学〕来称这研究人的整体行为的学问。此名词充分显示出西方视人基本上只是心理而非身体的偏见,连圣方济都称他的身体为〔可怜的驴子兄弟〕。我们大多数人确作此想:我们只是驾驭着我们的身体,就好像驾驭一匹驴子一般。

人竟然会在身体与心理上划分界限,真是匪夷所思,这决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年岁的成长,一个人的自我与非我的界限也愈来愈明显,他对自己的身体有种奇怪的感觉,不知应把它纳入自我的范畴,还是视它为陌生的外境才对。何处才是它们的界限?一方面,身体乃是快感的泉源:性爱和佳肴的快感以及日落美景所带来的赏心悦目,都是透过身体而来。另一方面,身体又是痛苦、折磨、疾病、绝症的温床。在一个小孩子的眼里,身体是快感的唯一来源,却又是与父母冲突,产生痛苦的导火线。此外,身体好似专会制造废物、尿床、排便、喷嚏,搞得父母紧张不已。小孩子实在不懂大人这么爱小题大做。这一切都和身体有关,我们实在很难和它划清界限。

直到这孩子长大成人,他便开始与自己的驴子兄弟分手,尤其是在自我于非我的界限划定后,驴子兄弟自然被踢出外界,身体成了一座异域。我们虽然不能说它和身外的世界一样生疏,但也亲切不到那去。身心分立后,人们便一面倒地与心理认同。他有时真的觉得自己活在脑袋里,脑壳下好似有个小人儿,在那发号施令。可是,身体却未必服从。

总之,个人对自我的认识,通常都不把整个身体直接包括在内,只取有机生命整体中的一部分为自我。他所认同的乃是脑子中的自我形象,以及与这形象相关的理性与情感活动,那才是他的〔自我〕,身体好似成了托油瓶而已。由此我们找到了另一条人们常有的基本分界线。当此人能跟自我或自我形象认同时,他便觉得找到了自己。

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自我与非我的界限伸缩性很大,即使在自我的心理内,我们还可以找到另一种界限。个人常为了某种理由,否定心理上的某一面,视它为非我,详细原因,我们留待后文讨论。这种现象,套句心理学的术语,他疏离了那一部分,或压抑它,或投射出去。总之,它有意将自我与非我的界限缩小到自我的某一种习性倾向……我们称这更加狭隘的自我形象为〔角色〕(PERSONA)。它的内涵,我们留待后文详述。当个人只与心理的某种倾向认同时,其余的心理活动便被视为〔非我〕,成为生疏且令人生畏的异域。他重新为自己的心灵划分界限,企图否定他不想要的那一部分,并且踢出意识之外。我们通常称这不想要的部分为阴影(SHADOW)。这是另一种显而易见的分界线。

至此,我们只是客观之处自我与非我之间的种种界限,并无意判定那一种界线较对或较真。基于我们的兼容并蓄的立场,还有一种颇受当代人重视的界限,也是不可忽略的,即〔超人格〕(TRANSPERSONAL)的境界。

所谓超人格,是指个人内心所产生的超乎个人界限的某种认识,例如:第六感这类知觉。超心理学早已接受各种超感觉活动,如心理感应、预知未来、推算前世等,我们还可以把灵魂出窍、超人格经验、高峰经验等也一并列入。它们有一共同点,就是自我与非我的界限已超越了有机生命的皮肤界限以外了。虽然超人格经验与一体意识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两者仍不可混为一谈。在一体意识内,个人是于无所不包的绝对整体认同,而超人格经验,虽已突破自己生命的皮肤界限,却未必能与绝对的整体认同。也许有些人会对超人格经验持有某种成见,然而当前已搜罗的种种证据已不容我们否认它的存在。因此我们也应肯定地将它列入另一种自我界限。

从自我与非我的界限来看,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层次。这不止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已,我们可以由自身内观察到事实。我们统称这些层次为意识界。它是如此熟悉,却又极端奥妙。不同层次的自我意识,如彩虹一般,构成一幅意识层次图。这五种主要的层次在每个人身上虽有枝节上的出入,然而人类最基本的意识层次,大概尽括于此了。

我们不妨将这主要的意识层次,排出一个次序来。(见图一)图一列出自我与非我的主要界限以及相关的意识层次,不同的层次各具不同性质的界限,这些界限向下延伸,直到〔一体意识〕界,便消失了,因为在那终极境界,自我与非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意识层次图标示出人们对〔我是谁〕的不同认识,愈往表层上推,限定愈加狭隘。在层次图的底部,人们体验到他与宇宙本是一体,他的自我不只是这个有机生命,而是整个宇宙造化。在往上一层,个人虽未感到与万物同体,至少已能与自己的有机生命整合为一,他的自我意识便由宇宙整体缩小为宇宙的一部分,也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再往表格上推,他的自我意识更加狭窄了,只肯与他的有机生命的一部分,即心诚(MIND)或自我(EGO)认同。到了最上端,他只能与心识的某一部分认同,而否定他所不想面对的心理活动,将他们掩埋在”阴影”中。他所认同的那部分心识活动,我们称之为〔角色〕(PERSONA)



意识层次图2.jpg

图一:意识层次

因此,从宇宙整体到部分宇宙,我们称之为〔有机生命体〕的层次:由有机生命整体到部分生命体,我们称之为〔自我〕层次:从自我到部分的自我,称之为〔角色〕层次。这是我们的意识界的主要层次,层次愈浮浅便有愈多面的存在领域被个人推拒到自我之外,于是,在有机生命整体的层次上,外界环境成了异域,变成非我:在角色层次上,不只是周遭环境,连他自身的某类心理活动,也都成了异域,变成非我。

每一层次,不止代表不同的自我意识,还产生了其类特性。就以自我矛盾这最普通的心理现象为例,不同层次的自我,便构成了不同层次的自我冲突。任何军事家都会告诉你分界线就是导火线,因为它立于两个敌对的领域之间。例如,对有机生命层次的人而言,外界环境便成了他的潜在敌人,陌生的异域会威胁到他的生命及福祉:至于处在自我层次中的人,不只是外界,连他自己的身体都成了陌生的异域,于是他的烦恼及冲突的性质便有所不同了。自我的界限一改变,冲突的导火线也随之转移,甚至连他的身体最后也加入了敌人的阵容。

这导火线对角色层次的影响最明显而强烈了。由于他在自己多元的心理活动间划分了界限,于是个人为了维系角色面子,不惜和他的环境、身体以及心理阴影交战,内忧外患使得生活永无宁日。

我们的问题便在于此:每个人都在心灵内划定界限,就好像在心灵内开辟战场。个人的自我界限视宇宙的某一部分为自我,另一部分为非我,于是每个层次内都有不同部分的世界变成了敌对的非我,宇宙内多元化的生命现象成了陌路。佛洛依德曾说:陌生人就是敌人。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层次上与不同的敌人暗暗交战,因为每个分界线都是战争的导火线。套句心理学术语:每个层次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病症。

我们既已看到了意识中的每一层都各具特色、症结以及潜能,现在便可话入正题了。当然已有不少学派致力于调整各种层次的意识活动,人们一窝蜂地涌向心理治疗、荣格心理分析、神秘学、综合心理学、禅道、沟通分析法、印度教、心理分析、瑜伽等等。它们全都有意改造人们的意识,然而他们的共同处,也仅止于此而已。

当一个人开始想加深自我认识时,面对这些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的心理学派及宗教组织,必然会如堕五里雾中,不知从何下手,更不知该相信谁才好。即使他下定决心研究各派的理论,仍然很难理出一个头绪来,因为这些学派大体上确是相互抵触的。例如:佛教的禅,要人超越看破放下的自我:心理分析学却教人强化、巩固自我,谁对谁错?连心理学家都难以分辨、更何况一般人士了。这些针锋相对的学派,究竟是不是针对同样的一个人说的?

这是问题的症结:它们是否针对同一层次的人而讲的?也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乃是针对个人不同层次的自我而已。那些方法可能不仅没有冲突,反而显出一个事实:即是不同的意识层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大异其趣,若能将上述方法应用在相称的层次上,它们都能自圆其说各成一家之言。

如果上述的假设正确,我们便能由错综复杂的学说中,整理出一个头绪来。既然不同的心理学派以及宗教组织只是针对每个人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对治方法而已,我们便不难将那些方法归纳为五大类或六大类,让每一类各有所司。

在此,我只能简要地举几个范例。心理分析学以及大部分的传统心理疗法,都是为了愈合意识与潜意识的过度分裂,帮助人们正视自己全面的心理活动。这种治疗法企图重新结合角色以及阴影,重建一个坚强健康的自我以及比较正确易于接受的个人形象。总之它们企图重新组合一个人的心灵,帮助他在角色层次活出一个自我来。

再进一步,还有所谓的人本论心理治疗(HUMANISTICTHERAPIES).它是为了愈合自我及身体的分裂,重新组合身体与心理,成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有些人也采用人本论心理学来开发人类的潜能。此派心理学已逐渐在传统心理学的两大主流-心理分析与行为心理学-之外,蔚然汇为〔第三势力〕当一个人从〔自我〕局限的心理活动,扩展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时,此人才能自由运用被释放出来的充沛的生命潜力。

在往深处看,我们发现佛教之禅或印度的吠陀哲学,是为了愈合有机生命整体与外界尘埃的分裂,开展出一个能与整个宇宙认同的大我意识,迈向一体意识。可是我们也不可忘了,在一体意识与有机生命整体意识之间,还有沟距,尚有待于〔超人格〕层次的重重超越,这一层次的对治法门,主要是为了促成〔超乎个人〕或〔集体性的〕,或〔超人格〕的意识。有的甚至提到所谓的〔超人格的自我〕。这虽与一体意识不尽相同,至少已超越了个人有机生命体的范畴。属次层次的对质法门有;综合心理学、荣格学派的心理分析、瑜伽及超觉静坐等。

上述的分类虽有过简之嫌,至少能显示出一个事实:当今的心理学派及宗教玄学都是针对不同的层次而设的。我们将两者对照,列表如下(见图二):

在此,我必须注明一点:任何分析图表里所划分的层次,多多少少都会互相重叠渗透,它们的类别以及相称的治疗法不可能绝对的泾渭分明。而且当我按照它们所对治的层次,予以分类时,是根据那方法在学理上或无形中可能达到的最深层次而定的。我发现,每种层次的治疗法,大抵都能认可、接受比它浮浅的层次,却常否定比它更深邃的层次。

意识层次与心理治疗对照表.jpg

不论是学者专家还是一般人士,若了解了这个层次图,便不难为自己或他人找出认识自我及成长突破的途径、他较易分辨目前的问题是由那一层次出来的,且知道应用相称治疗法来解决,同时还能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找到相称的成长方式。

所谓成长,通常是指个人的眼界在内在的深度或外在的广度上的扩展。这正是意识层次图向下取向的意义。向下深入一层,便表示他的心灵领域又扩大了一层。成长就是重新分配、重新划界、重新组合。是自我迈向更深、更广、更丰富之境的心路历程。

我们将随后三章里,管窥探测一体意识的奥秘。我们只能旁敲侧击地揣测一下一体意识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种没有过去与未来界限的现在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内外之隔的大觉又是怎么一回事。

然后,我们将至辟一章来解释意识图中各层的成长方向。有了全盘的认识后,我们便能深入意识的领域,了解各层次以及相关的对治法。最后我们再度回到一体意识的主体上,那才是最真切的,因为唯有在那境界中,我们能拥有一切的真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6:28 , Processed in 0.11041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