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可见“观”在修行中何其重要,请谈谈你对观的认识和体验。和南。 我坐在这里,我就是观,观就是我。不存在第二个观,也不存在第二个我。观外无我,我外无观。我与观即等。在观中不立“观”,在观中不立“我”。事实上,我就是观,我一直是,无论有意识观或非有意识观。我注意到,只要我有意识存在,我就不可能不观。这是一个唯观的世界,一切集观所成。 世间不存在观之外的事物,一切在观之中,一切在观之下。我坐在我的房子里,房子外的鸟鸣、车声、一切存在……我注意到那不是与我不相关的事,那一切似我家里的事,那一切和我相关。纯净的观照之中,我是树上鸣叫的鸟,我是它叫出的声音,我是那神奇的没有名字的天物。在朗朗明晰中,我是一切。如同无体的镜子就是镜中的像一样。 坐在我的床上,我注意到,我是一片如虚空一样的觉知,除此之外它(觉)什么也不是。它在我的身体内,它在我的身体外,它在我的每一个最细小的细胞里……不,根本没有我的色身,那是一堆无数无量微尘、极微尘的集合。不,连微尘也没有,那只是一种跳动的幻觉,那是从“色究竟”——“心色”中因幻跳动出的极微色,然后是微色……然后出现了物质,出现了世界,出现了我。 我注意到,心是如何和世界不二的,如何从似乎一个没有心也没有世界的那里演化出来了心和世界的。宇宙的源头和心的源头并不是一个过去事件,它们是时刻存在的。最古老的过去藏在最遥远的未来,而那样的过去和未来就藏在现在。只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来到粗糙的层面,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即便看不见,然而那幻化的机制及那幻化依然存在,且时刻相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 清晰地坐在那里,一切修行人的境界出现在那里。世上并没有多少人,仅有一人。因此,在我的内在出现了从释迦牟尼出世前、到释迦牟尼出世后,一切修行人的所知所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没有人撒谎,他们只道出了不同的幻象。我清楚地知道,出体、神通、前世今生等是怎么回事,然而那只是化身境界。如果你迷失于化身境界,你永远也无法觉悟究竟、出离轮回、摆脱心苦,所以正道者寻本,略去一切非本。 我喜欢我仅仅是观,那比较简单、美好。且我仅仅是观,我一下子出离了千生万世、所有一切人类有的幻化,我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犹如清醒着的虚空神一样。多么美好,就在此时此刻,没有身体却有意识,这是怎样的宇宙中最为终极的奖赏、福报和美妙体验! 我没有身体,然而在这梦里,身体还是出现了。我注意到,我安静地坐在这里,注意着一个被叫着“我的身体”的举动,我感到喜悦和兴奋。我感恩我与它天衣无缝的合作。我欣赏它为我带来的一切,纵便是生病、疼痛、衰老、死亡……那也终将变得极为有趣。我注意到我不需要身体,然而我仍是那么百分之百地热爱它。看着它,就像看着我十岁的儿子。 坐在那里,我注意到三界是如何藉借身体和心转换的。我发现,欲望让人下降到身体层面,欲是妄心试图与身体的一个连接。是虚无飘渺的心想体验一下快乐,并寻找实在感和确立感的最容易和它所知道的最直接的方式。欲让你广大无边的意识缩窄并下降,甚至让你变得无意识。当你活在身体层面,你活在欲界——身体和妄心的世界,生命最低的层次。 如果你的意识能量开始升华,你将出离粘着的欲界,来到一个纯粹赏心悦目的世界。如果没有欲参与进来,你在一个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世界——这就是色界。但通常我们的色界被欲所污染,它变得失去了那天神般的美,而到处充满着欲的腥臊气息,就像你把上帝最精美的艺术作品放在水雾濛濛的天气和环境中欣赏一样。不被欲望污染的色界,是天神们所生活的世界,具足净识的人们所知觉下的世界。 如果你活“觉”——唯观的世界,那么你上升到无色界。无色界是虚空神的醒来。它就是“观自在”——仅有观独自存在的世界。我说仅有观独自存在,并非只有观存在,而是不碍一切欲、一切色、一切存在的存在。就像虚空不妨碍万事万物的存在,而它遍处存在一样。那仿佛是一场梦唯有梦存在,却不妨碍梦中的各种色物亦存在一样。当你“是”观,你将享受虚空神的生活,你将变成真正的“观自在”菩萨。 一切境界不离开你而存在,不离开当下而存在。若要想觅求这一切,你是依靠,当下是依托。观通常有三种应用:一是观照,二是观察,三是观想。我上述所说是观照境界,是断思维,非运作思维的所观;观察是思维的层面,但它也是可利用的,例如,利用思维观察缘起,你可以了解诸法实相;观想是利用所观的内容,来到某种目标的观察,它的观察对象是内在的,它介于观照和思维观察之间。观想也可称为观像或观相。 通常修行人都曾做过这“三观”。因为有这三观,所以也造就了“三关”:被观想所拦住的人处在幻化境界,被幻化转心,颠倒梦想,求真实,入正觉,无有出期;很多感性的人往往陷在这里。被观察所缠住的人,常常不能正观,掉进了思维的葛藤窝,久缠久不出;一些理性的人往往被搁置在此处很久。行观照的人亦有关卡,他们多立第二观为观,提着个假头当真头使用,既累人还不得真观妙用。这是三种观人常有的观病。 欲成无上菩提,修行者一定要一一体会尽八识,体会尽二无我,体会尽五法,体会尽三自性。若不如此,如来院落你还没逛尽,如来家什你还没用遍。如来院落若你没逛遍,滞留一处滞幻一处;如来家什没用遍,落下一个,欠缺一处。有人说,不经三大阿僧祗劫,欲成无上菩提,此非易事。如然是也。修行人于诸修行中,念念是劫,念念有岔路,若没有明眼在心,或不遇明眼阿谁,怎易出离层层幻相、重重思藤、道道关卡,而直取无上菩提呢。 要出离种种关,必修尽种种观。修尽观想,破尽幻化;修尽观察,彻知缘起;修尽观照,彻灭能观。如此关关观,关关不被关。出离一切观与关,将获如来妙心,大证菩提。修行人彻证大菩提,必获四圣智。妙观一切景,成就一切事,安坐平等位,享用大圆镜。泯一切有情无情分别,泯一切人我分别,泯一切众生寿者分别,泯一切法相分别,佛家清景,已入你的院落。 我在这里,没有观的人,没有观,然而一切该知所知,历历清楚。一切时处,没有“我”存在,唯有观。对于我,一切是唯观的世界。对面走来了一个人,经书掉在我脚下,小鸟的鸣叫在枝头升起——一切如镜中起像,如虚空中升起烟花,如睡眠中升起梦,如大海边看见海市蜃楼……一切不损观,一切不坏观,一切不染观,一切不及于观,我就是那观! 我是那观,除了是那观外,我没有名字,没有身份,不实际拥有一切。我是观,我用眼观,用耳观、用鼻观、用舌观、用身观、用心观、用无心观……我是没有实际观体,但能观一切的观。我是观自在菩萨,虚空藏神。我是观、被观,永远结束、也永远无尽的那人!
分类:一念行者 《问与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