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来进入老子的经文: 我的教导非常容易了解…… 但是必须你能够了解。目前你所说的了解并不是真的了解,它或许是理智,但并不是了解。理智和了解之间有什么不同?理智可以了解文字、观念、逻辑、证明、和论点等,但是了解又进入得更深。理智只是在表面,虽然很广,但是并不深。理智可以很广,一个人可以知道无数的事情,一个人可以变成一本活的百科全书,但是那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变成了了解。他的知识很广,但是那个知识越广就越不可能有深度。如果你强迫他进入深度,他将会开始窒息。 了解就是理智进入到深度,而知识就是理智进入到广度。理智是计量的,因此理智可以被衡量,它是计量的。心理学家可以衡量它,比方说智商。你有多少理智,那是可以衡量的,但是没有人能够衡量你有多少了解,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所以你怎么能够衡量它?它是一种品质,一种深度。就各方面而言,了解并不依靠知识,它依靠觉知,那就是差别之所在。 你可以继续读很多东西,不需要觉知,只要继续往头脑里面塞,你的记忆可以继续将那些东西吸收起来,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你必须很警觉、很觉知,它并不是记忆的问题,问题在于你必须看到它的真相。 你可以以两种方式来听我讲,你可以用理智来听我讲,你的理智可以说:是的,这个人看起来很合乎逻辑,或者,他看起来不合逻辑。你的理智可以说:是的,我同意这个人,或者,我不同意,但这都只是在表面上,如果你带着觉知来听我所说的,不要一直用头脑判断,而是去穿透它,洞察它的真理,看看这个人真正在说些什么,深深地穿透它,继续深入地洞察它,那么你就会知道,了解既不是赞成,也不是反封,它就只是了解,而当你用理智的时候就会有赞成和反对。 如果你了解我,你既不会赞成我,也不会反对我,你将会对我感到很高兴而走你自己的路。了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理智走在水平面上,而了解则是走垂直的路线。 如果你想要累积知识,那么理智是需要的,如果你想要变成知识,那么了解是需要的。 那个情形有可能是:如果你在地球上的某一个地方碰到了老子,你或许并不会觉得他很聪明,如果你问他问题,他或许无法回答,但是如果你仔细去看他,你将能够看到他的了解,他或许并不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但他是一个有真知的人。 如果你只是去听他的话语,他或许看起来并没有受过很多教育或教养,但是如果你洞察他的本性,你将能够看到隐藏在他内在的东西——一颗最纯粹的心。那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人透过知识来生活,你必须透过本性来生活。 戈齐福经常问他的门徒,每当有人想要被点化,他就会问:你的兴趣在哪里?你是对知识有兴趣或是对本性有兴趣?这对一个没有追寻很深的人来讲很难回答,那个差别在哪里?知识或本性?戈齐福常问:你想要知道更多或是你想要成为更多?「成为更多」是了解的方式,一个人可以凝聚本性,但是话语、观念、和哲学则无法被凝聚。 我的教导非常容易了解,而且也非常容易实践。 事实上是不需要实践,那就是非常容易实践的意思。如果你了解,那个了解就变成了实践。那就是苏格拉底著名的格言「知识即美德」的意思。他用错了字,他是一个希腊人,我们可以原谅他,他应该使用「真知」或「了解」,他说「知识即美德」,事实上他真正的意思是「了解即美德」。 如果你了解一件事,你怎么会做任何事来反对它?如果我知道得很清楚说这是门,我怎么会试着去通过墙?如果我知道它,有需要去实践它吗?实践只能够被当成真知的代替品。 如果你真的知道一件事,它的被实践是自然的发生,不需要为它做任何事,那就是「它非常容易了解,也非常容易实践」的意思。事实上,了解就是实践。 你是否有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观察过?如果你了解一件事,你会去问说要如何实践它吗?如果你不了解它,如果你只是把它当成知识来累积它,那么当然就会有这样的问题产生:要如何实践它?知识需要实践,而了解则是实践本身。一旦你了解了一件事,它就会立刻蜕变你,那个了解并不是渐进的,而是突然的,在半秒钟之内,你就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人。 我听过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个大珠宝商过世,他留下很多有价值的宝石给他太太,但是她觉得有困难,所以她就叫他丈夫生前的一个珠宝商朋友帮他卖那些珠宝。 他看过那些宝石之后就告诉她说:先留下来,现在市场比较低迷,售价可能不好,先留下来,当时机较好的时候,我们才拿出来卖,但是我希望你儿子每天都能够到我店里来,好让我能够教他珠宝的艺术。 几年经过了,那个女人再度提起说:那些珠宝已经放很久了,我们现在很穷,生活有困难,是否可以将那些珠宝卖掉?那个珠宝商说:今天我会过来。 那个珠宝商来,他顺便将那个跟他一起学珠宝艺术的儿子带过来,他告诉那个男孩说:现在将那些宝石拿出来。那个男孩将珠宝盒打开,看着那些宝石,它们根本就没有用,那个男孩笑了,他走出去,将整个盒子都丢在路上。 他母亲开始哭:你在干什么?那个男孩说:它们都没有用,它们根本就没有价值,甚至连一般的宝石都不如。但是这几年以来,那个女人一直都以宝贵的东西在保存它们或保护它们,所以她对她先夫的朋友说:你以前为什么不这样告诉我?他说:那个时候你或许不相信我。那些宝石是没有用的,但是你或许不相信我,因为那对你来讲只不过是一个知识,要信任我是很困难的,因此我要求你的小孩来接受训练,现在他知道了,所以我可以不必介入。 那个儿子有再等一下子吗?一旦他知道说那些只是普通的石头,他就立刻跑到街上将它们丢掉,一个片刻都不必浪费,它根本就不是宝物——就是这样!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了解一件事,你就是了解,你从来不会问说:要如何去做它?那个「如何」只会来到一个累积知识的人,而不会来到一个有了解的人,那就是为什么克利虚纳姆提一直在教导他的门徒说:不要问「如何」!只要听我所说的,而试着去了解。要有觉知,对它来讲没有「如何」。他们也是在听他讲,但是是戴着眼罩。当他讲完之后他会问:现在有什么问题吗?然后一定有人会说:任何你所说的都对,但是要如何去做它?经过这么一问,整个要点就都被错过了,即使象克利虚纳姆提这么慈悲的人都会觉得生气,因为四十年以来,他一直都只是在讲一件事:了解本身就够了。不需要努力去实践它,如果还需要努力,那就不是了解。透过努力,没有人能够达到真理,只有透过了解。
摘自 奥修《老子道德经(四)》第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