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入修行,从一个凡夫到一位观自在菩萨,大约经历三步路:
一、观“自在”。 观“所”期。 读这三个字时,重点落在“自在”二字上,“自在”是所观的对象。凡夫修行,开始观察身心及其动作,行住坐卧,所行无碍……这是最粗浅层次的“观自在”。 此时的“观”是动词,自在是“宾语”,动宾结构。此时之观,重点落在所观的对象,即心所,一切法“尘”之上! 此个阶段的修习,是“背觉合尘”阶段,练习所生成的主要效果是专注、清静。属修定的范围。 这种观还属于凡夫位的观。 二、“观”自在。观“能”期。 读这三个字时,重点落在“观”字上。此阶段的重点,在于所观的主体。这是又进化一层的观自在,由开始观心所,移行到开始观察心上来,即那变化中的不变者。 此时,“观”字的词性,开始由动词化为名词,“观”是主语,“自在”是宾语,主宾结构。这一阶段的观行重点,在心的觉性上,即对尘而生的心镜上。 这个阶段的观,是“背尘合觉”阶段,即修行人常说的“返闻闻自性”、“观观”、“见见”、“闻闻”、“觉觉”等。此期开始涉入修慧。 这种观属于菩萨位的观。 三、观自在。离能所期。 此时的观,不在二元里缠缚了,离开了能与所。没有观者,没有所观,纯一心光。心如明镜,得大圆镜智。 此时的“观自在”三个字,是“观——独自存在”、“唯‘观’存在”的意思。此时的语句,不再是主宾或动宾结构,它仅是一个陈述句,不含有“动作”。 这是离“能、所”期,入“无为法”期,成“大菩萨”期,受“寂灭乐”期,做“无事闲人”期,了悟“诸法无自性”期。 此时深知“一切法体本空,一切法相唯识”,直观经验到“诸法空相”。心经二百六十字的陈述,正是在这样的“观自在”下所见到的。 这是涉过彼岸的佛观。 上述三观,对一些人是有次第的,对一些人没有次第。进化层次低的修行者只能观到他所进化之时和之前的事物,进化程度高的修行者能同时观和观到一切境界。
分类:一念行者 《修行路上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