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洁的陈述,但很重要:一无所求……这是所有成道的人来到的结论——痛苦是由欲望创造出来的。痛苦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是欲望的衍生物。没有人想要痛苦;每个人都想摧毁痛苦,但每个人都在欲求,借着欲求,一个人就是继续在制造更多、更多的痛苦。 你无法直接摧毁痛苦。你必须砍掉痛苦的根;你必须去看痛苦从何而来,这个烟是从哪冒出来的;你必须深入土壤里,进入根所在之处。佛陀称它作塔哈(tanha)——欲求。 思维永远在欲求。思维不曾有片刻停止欲求;它整天都在追求,整夜都在追求;它在思虑中追求,在睡梦中追求。思维是个不断欲求的过程……更多又更多。 思维永远维持在不满足的状态中。没有任何东西能满足它,一点也没有。你能达到任何你想达到的目标,但一旦你到达时,它就完了——在到达的那一刻,你的思维就对它再也没有兴趣了。注视、观看这个头脑的诡计:它也许想着要买一栋房子、一栋漂亮的房子,想了好几年;它也许努力工作好几年……现在房子属于你了——突然间你却依旧是两手空空。所有你对这栋房子曾经持有的美梦、幻想霎时随风而逝。在几个小时或顶多几天后,你将再度欲求另一栋房子。同样的陷阱,同样的轨迹,而你却一直绕着圈在打转,转了又转,转了又转。 你想要拥有这个女人,现在你拥有她了;你想要拥有这个男人,现在他是你的——而你得到什么?所有那些幻想飞逝而去。你反而觉得很挫折,头脑只会欲求,它只知道如何欲求,因此它不会准许你有任何的满足感——满足是思维之死,欲求是思维的生命。 佛陀说:一无所求。意思是:成为满足的。意思是,无论是什么,就已比你所需要的来的多;无论是什么,都已是如此的深刻,如此的美丽……篱笆下的蒲公英花!你正住在这么美的世界里,伴随着这所有的星星,所有的花草植物,以及太阳和月亮……这是可能存在的最完美的世界,它不可能再更好了。享受它的美好,品尝这个围绕在你身边的庆祝,这是一个持续的庆祝。 星星不断地在飞舞,树木不断地在摇摆——如此的狂喜;鸟儿不断地在歌唱,孔雀跳舞,布谷鸟呜叫……所有这些都在持续不断,而你却依旧痛苦——象你是注定痛苦似的。是你已经决定,堆起全部你有的东西来维持痛苦;否则没有理由可以痛苦。这个存在是如此地美,此刻的存在是如许令人无法置信的美,你所需要的只是放松、休息、存在……让你和整体之间的分离消失。 分离是由欲望引发的。欲望意味着抱怨;欲望意味着所有这些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欲望意味着你认为自己比神更聪明;欲望意味着你可以制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欲望是愚蠢的,无欲才是智慧。无欲意味满足的状态,每一刻都活的全然而满足。 一无所求。对欲望所在之处,不发一语。佛陀不是在说,只是借着不求任何事情,欲望就会立刻停止。你已经变得习惯于此,这是一个古老的习惯——你已经欲求生生世世了,它已经变成自动的了;即使没有你,欲望也会自己继续;欲望有它自己的动力,所以只是借着了解欲望会创造痛苦、没有必要欲求,一个人可以只是存在而享受阳光、风吹与雨水,欲望不会如此轻易地停止。 因此佛陀说:对欲望所在之处,不发一语。如果欲望在你内在升起,只要看着它,不要说任何事。不要表达它,不要压抑它,不要谴责它,不要和它对抗,不要对它作评价对它做判断。就只是看、用心地看——篱笆下的蒲公英……就只是看它,不带任何反对或赞成的意见。 如果听到佛陀的话后,你变得反对欲望,那么你就是还不了解,因为反对欲望也是欲望。如果你开始欲求一种无欲的状态,那就是从后门又落入同样的陷阱里。无欲无法被欲求——那是一个矛盾的现象——所有能做的就是去观看欲望,用心地看。在那个观看中,慢慢地,欲望会自行死去。 这是一个所有成道者的真实体验。我对欲望是个观照者——我对你说的不是由于佛陀这样说,我这样对你说是因为这也是我的亲身体验。观照欲望,慢慢地欲望会自行死去——你没有杀它,你没有和它对抗,你没有谴责它,因为如果你谴责,它会溜进、潜藏进入你的无意识;接着它开始盘据在那,从那里操控你。 如果要压抑欲望,你必定要不断地压抑,你必定要不断地处于警戒中。在白天或许你可以成功地压抑它,但在梦里它会再度浮现表面。因此心理分析师要去研究你的梦,他们在你清醒时不相信你,在你清醒时不信任你——他们要去看你的梦。为什么?因为你的梦将会述说你曾经压抑什么东西,任何被压抑的东西都会变得非常强而有力,因为它进入你无意的源头,从那里它一直在拨弄你。很自然的当敌人无法看见时,它会变得更有力量。 佛陀不是在说要与欲望抗争,佛陀不是在说要反对欲望。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欲望是愚蠢的,欲望造成痛苦,欲望绝不会允许你成为喜乐的。所以要看着欲望,对它不发一语——单纯,非常单纯地看——不要生的象一个法官在看。
摘自 奥修《法句经(三)》第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