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会迷茫,不清楚人生方向?为何我们的“识”不能成为“智”?为何人习惯外求? 当我们清醒在自己的所有故事之外,会发现,人们是超越迷茫、不迷茫的。说“人们迷茫了”,是自己真的迷茫了。从没有人迷茫,人们只是认为迷茫了,是认为自己或他人迷茫了的念头让人感觉迷茫。那念头如此真实,你无法识破它,因此你真的觉得自己或他人迷茫了。然而,没人迷茫,当你以没有故事的心看世间:人们都在自己的位置活得好好的,除了当下的一个走过他们头脑的不真实的以为自己迷茫了的念头外。 有人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人生根本不存在方向这回事儿,你正在往哪走哪儿就是你的方向。就像一条河流,它根本没有既定要流往哪儿的方向,它根本没有特定的路要走,但依据它的本性以及外在环境,它走容易的路,它趋向低处,它流入大海。一条河要走哪条路,或流向哪里,根本不用它操心。同样的,人生也是这样,你要走哪条路,你要到哪儿去,根本不用你操心。你不可能走错路,你无论走什么样的路都是正确的。有超越头脑的智慧在指导你,这点甚至你都不必要知道。 人生没有方向这回事,认为自己或他人有特定的路或方向要走,是一种迷惑。放弃你对自己或他人的控制,像一条河,依据你的特性,顺从外在环境,让生活活出你来,而不是你活出生活。智者不操控人生,也不操控他人,他有足够的无畏来让他或他人的人生变成它要是的样子。你能不操控任何事情吗?这需要多大的无惧。除非你内心的恐惧干干净净,否则一个人不可能不操控什么。你内心残留多少恐惧,你就会操控多少事物。你内心残留哪方面的恐惧,你就会操控哪方面的事情。检视你内在的恐惧,观察你外在的操控,活出无惧无畏又无我的自性人生。 为何我们的“识”不能成“智”?识本然就是一种智,只是有可能它不是你想要的智。当停止内在的索求及不安,你会发现,识就是智,它们原本就是一个事物。智和识,是同一心体,因为你的虚妄分别,它变成了二。对于智和识,我们不需要额外的多做什么,只要停止我们的虚妄分别,或不那么相信那分别是真的,我们迟早就会认识到,智和识,只如前梦和后梦,虚幻不实,不可思不可说。不要掉入智和识的分别中,那分别让你更加落入虚中。 从终极来说,向外求和向内求是一样的。人们向外求有什么不好?向外求让我们创造了极大丰富的物质世界,给人们带来不可言说的便利。重点不在向哪求,在于有没有执著,在于你的求产生没产生苦。如果没有执著,如果没产生苦,向外求很好,向内求很好,随你怎么样。如果你产生执著和苦,即使向内求,佛说也应该止息。佛陀并不强烈的阻止人们不做什么或强烈的要求人们做什么,他只是建议人们观察自己的行为,预防或防止执著及苦产生,只是这样。 佛陀教法的重点,比起关注行为本身来讲,佛陀更关注行为产生的动机;比起关心事物的结果来讲,佛陀更关心事物产生的因。正确理解圣人的教法,能使我们做事更有效率,能作最少的造作而得到最大的宁静和快乐。于外,一切法没有过,过在我们于法上添多余的妄想;于内,一切心没有错,错在我们的心对其念头的执著。若我们能于如实的法不妄想,于如实的心念不执著,天下太平,自己太平,何事之有?即同圣人,合他圣人教。 我们一生有太多的“为何”,为何、为何、为何,这就是迷惑的开始和迷茫本身。什么时候我们能不那么在意自己头脑中的“为何”,不那么为“为何”所驱动,我们已经开始回归真实,我们已趋向解脱。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我们太相信自己的想法,我们没办法识破它或不受它控制,因此我们活得不自由。什么时候能够不那么坚信我们的念头,自由种子就从这里发芽。看住你头脑里的为何,不随它而去,让彼岸从你的脚下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