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50|回复: 0

如今收拾归来(2015-07-28 06:50: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 11: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我一直在生活中修行——带着觉知观照我的行动、念头。这些年下来,什么也没有发生,始终未能到达开悟、喜悦的状态。

1

首先要明白,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修行的目的是去除当下的苦恼,在当下快乐安顺的生活。并不是为追求什么将来的开悟,获得一劳永逸的解脱状态,或永恒不变的喜悦;也不是为学习某种佛法知识、见地及义理而修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求开悟,或学习某种佛法知识、见地及义理,仅是为当下这一目的服务的。莫搞颠倒了,将开悟等当作修行的目标,而错失了对当下生活的体验及觉知。当下是一切修行的中心及重心。一切觉悟解脱从当下出发,一切觉悟解脱向当下回归。当下既是此岸,也是彼岸,迷惑或开悟,成佛作众生都在这里展开。

2

既谋求开悟,首先应明白谋求开悟的目的。除此之外,要明白什么是开悟?开什么悟?然后是要明白怎样达成开悟。明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可上路,才能有效的达成目标。

开悟的目的是为快乐地活在当下服务的,那么什么才算是开悟呢?所谓开悟,就是明白、了解和体悟到一切事物“前是今非”。例如,从前你坚固地认为山是山水是水,现在认识到那不是;从前你坚固地认为花是花鸟是鸟,现在你认识到那不是;从前你坚固地认为自己是某某,现在你认识到你不是……凡此种种,即是开悟。

开悟让你的心落不到任何相上,如果有相可落,那么,那是你开一悟,又迷一悟。例如,如果你从前认为自己是凡夫,现在认识到自己不是凡夫,是佛,那么这就是开一悟迷一悟,因为你从一个“凡夫”的身份认同中出来,又迷入了一个对“佛”的身份认同,这就是开一悟迷一悟;再如,如果你从前认为山是山,现在认识到山不是山,而是真如,那么你也又开一悟迷一悟了,你的心出离了对山的认同,又迷失在对真如的认同上了。

开悟让你的心没有任何落脚处。你有出发点,但没有落脚处。我们的出发点是我们从前的那些对事物的不如实的认识,而我们没有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悟是一种有开始,但没有结束的旅程。你从“是”或“不是”出发,到大智而默结束。认山是山,认水是水,认你是你,认我是我……从前我们就像一只嘴里时刻含着某种骨头的小狗,现在我们面对整个苍穹无处下口,也不必要下口。因为不嘴里时刻含着个什么,我们更容易吃到各种食物了,开悟让我们如此体会丰盛和自由。

不要一想到开悟就是空泛的、模糊的、不具体的。不,不是那样。开悟是具体的、实在的、处处的。开悟者在任何触目遇缘,应机接物中开悟。哪儿有迷哪儿就有悟,如果没有迷,也就没有悟不悟。不要认为开悟是一定的,开悟只对迷惑而言。有一迷就有一悟,有一悟就有一解脱。如果没迷没悟,无所谓解脱不解脱。

迷惑、开悟、解脱等,都是头脑想出来的,你能明白吗?都是头脑的运作。若你能明白这点,时时警惕头脑,不上它的当,不被它拉入其中。这就让你既能远离迷惑,也能远离开悟,达成超然同佛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迷惑是迷,认为自己开悟也是迷,为什么呢?因为开悟和迷惑的机制一样,都是头脑想出来的。所以,不要太过相信开悟,如果你太过相信开悟,你又迷了。因为你被头脑的“想”又拖进了黑山窟里去了。

最好的修行,既不谈迷,也不谈悟,只是时刻警惕着别沦落入头脑,只是时刻觉知着对当下事实的体验及认识,这样就行了。说什么迷,道什么悟呢,那不过是转山转水又转了一程,绕了一步远路。所以,你可以不用理会开不开悟,而一生警惕自己活在当下,不迷入头脑,这样就可以了。开悟不开悟实在不必求,犹如种花,撒下种子,发出根苗,开花不开花,实在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没这份耐心或定力,修行没摸着开悟,却又钻了一层迷雾。

3

但既然要求开悟,从哪儿入手呢?当然是从当下里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开始。例如,你可以从当下里的一棵树开始,也可以从一块石头开始,也可以从一朵花开始,也可以从一只竹篦子、一把拂尘、一根手指头、敲一敲床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等,也可从参详你这个参禅的人开始。总之,一切当下的事物都是开悟——进入实相大门的钥匙。

参详这些事物,从思维了解它的名开始,然后是它所折射出来的一切相,能够参透名相的由来,便必然能够来到心和分别上。然后再参详心及分别的关系。这样就能了解、认出和来到心的正确认知——正智上。藉借正智的正知正见,最后,你就能自然的了解,面前一切,山河大地,乃至人物、飞鸟走兽等都是如如之相,都是如如。这样便能不坏世间一切形象,而了解事物的真相,达成符合事物最实际的认识。这是“名、相、分别、正智、如如”的五法参详路线。

依据这个参详路线,如果针对你自己来参详,若明白了你并不是你认为的你,也不是另外一种什么,便能了解人无我;如果用这个方法参详外在任何一物,便能了解物亦非是物,亦非不是物,如此便能真知法无我。这是对“二无我”的了知。

同样地,你也可以参详人的心意识本身,而了解诸识的情况。如实参详上述事物,你便能自然地认识到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五法、三自性、诸识、二无我是楞伽经的基本教导,当你能了解这些,基本上一本楞伽经里的义理你都实际参观透了——这样,你便登入了楞枷城。登入楞伽城的都是大菩萨,这样你也齐身于大菩萨之列。解脱自在当然不成问题了。自然也是真开悟了。

4

总而言之,开悟,开什么悟?开迷惑人生的悟,开迷惑世界的悟。当我们走出普通人虚妄而偏执的人生观、世界观,而建立起诸佛如实而中道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是开悟。认识到这些,并能活出这些,无疑就是诸佛,就齐诸佛。

解脱就像去除我们心田上的杂草,正确地如理观察、觉知,就像用镰刀一把一把割那草;而开悟就像放火烧那野草,虽然是火烧,所烧的过程也是一草一木地火苗爬过而烧尽的。开悟是起了一场大灾,但它的最初火源是由钻木取火开始的。对于实际的修行,我们重视的应是当下的一牵一拉的木头的转动、温度的保持、工作的持续进行。只要当下的木头是运动的,温度是持续发热的,管它什么时候起火呢。起火不起火,由因缘和合决定,不由你决定。

来,重视当下的一切,别跳过它,被头脑扯的很远。如果从当下现实境看,我们相信人、事、物等是什么都是上当,追求开悟及解脱等也是上当,你看出来了吗?如果看出来了,扔掉那一切,在当下好好生活吧,修行、开悟乃至解脱这些概念,到水沟里去吧。

5

说来道去,我们不管精进修行,还是追求开悟解脱,都是因为不能活在当下,未能活在当下。当我们活在当下了,这些还有那么重要吗?快乐地活在当下,谁在乎开悟不开悟或什么的呢。能活在当下,本身就是修行,本身就是开悟,本身也就是解脱。

修行,从当下出发,向当下回归。当我们从当下出发,向当下回归,终知,游历只是梦一场。最终,你会坐在自己家的池塘边,或哈哈大笑,或会心地微笑,或开心地傻笑,然后像道济和尚一样吟出这样的诗句: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如今收拾归来,你收拾归来了吗?还在东壁去打西壁吧?可是白白浪费了水连天碧呀。若你明白了,当下立即收拾归来,欣赏水连天碧。难道还要像道济一样,花六十年的时间来收拾这些吗?如果我们不能从道济禅师的故事里醒悟过来,接着他六十岁以后的人生活,禅师六十年的时间不就白浪费了吗?大菩萨开示我们没看见,没看明白,真是太迷惑了。你真的想开悟吗?看一看道济禅师的示现。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8 12:18 , Processed in 0.11306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