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佛教徒将另一些佛教徒视为外道、魔、愚痴者等,“要破魔”,“要摧毁外道”,里面充满了暴力和憎恨,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处于无明黑暗当中,正在身受大苦。如果这时你是有智慧的,有自觉的,首先应该意识到,你自己的心正遭遇了它自己的磨难,这是你的心和它的法尘的问题,并非你和外在某人的关系。 面对所谓的魔、外道等,有的人想着“拯救”他们,有的人则是想“消灭”他们。无论哪种发心,都是没智慧,没自知的表现。如果你想拯救别人,先拯救了你自己吧;如果你想“消灭”他们,先消除了你内心的嗔恨吧。我们中的一些人正是这样无明的,打着拯救他人或消除附佛外道等概念,而制造佛教徒心中的暴力的。 所谓魔、外道以及所谓正信的佛教徒,只是一些在对人,对世界,对事物认识上有差别的人。每个人都有认识自己世界的能力和权力,也都仅生活在自己所认识的世界里,为什么你的认识就一定是对的而他的是错的呢?对或不对谁说了算?不管对不对,那是一个人他自己的世界,如果他人不邀请我们拯救他的世界,我们为什么要去改变他人的世界呢? 如果他人不邀请我们去改变他的世界,而我们强去,那是暴力式的、侵入式的。我们的这种做法,和这个世界上那些真正的暴徒没有什么不同。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就可能变成他们。你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无明和危险了吗?一位明智的佛教徒,首先要是非暴力式的,要变成柔软的、慈祥的和包含的,这源于自己内心的清净、明了和无嗔恨习性。 一位明智的佛教徒,每时每刻,透过自己所遇到的外境,来检视自己的身心:我的心是不是安宁的?我的心是不是祥和?我内在还有什么看不惯的吗?我还有什么认为不对或不是的吗?等等,如果有,这些都是我的功课。修行的心的任务就是来取消它自己内部那些疙瘩的,那些不平的。这是它唯一的最重要的任务,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一位明智的佛教徒,面对他人因错误的认知,而正行走在危险的边沿,或正在无明受苦当中,他应该从慈悲柔软的心出发,以智慧为方便,以爱语、软语、和悦语、真实语等,来接近那人,而不是以指责——“你不对”,“你不是”,“你错了”,“你真笨”等,怒气冲冲的方式来接近或反应于那人。这样做,首先我们自己在无知当中,我们自己在受苦当中,我们该拯救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一位明智的佛教徒要时刻觉知着自己,要时刻警惕着自己的嗔与恨的习惯反应,要观察自心,要消除自心内部的不平、疙瘩或山丘等。总之,要时刻关注自身,要把注意力放在自身上,而不是他人之心之身上。说到底,你所看到的他人的身心世界,最终还是你自己的身心世界,一切都与你自己有关,你注意到了吗?那是你依循自己的业而发现的。 所以,如果你看着谁不对、不是,先来检查你的看法与做法;如果你想拯救谁,先来拯救你自己吧。你的世界是唯心的,随你内在有的而看到外在的,外在的一切都犹如镜子,你从中看到的镜像只是你自己的反映。来,检视你的身心。如果你看见外道,你的心正在外;如果你看到了魔,你的心正遭遇魔。如果你觉得谁是附佛外道或佛魔,你何尝又不是呢? 天下没有比自己更愚痴的人,如果天下有一个愚痴的人存在,那一定是自己。来发现这条真理吧。你看见的就是你内心有的和是的。如果你看到友善,你的内心友善;如果你看到天下安详,你的内心安详。从那些镜子及镜像中了解你自己吧,这就是修行的途径和任务之一。 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