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41|回复: 0

保任、逆缘和正行(2015-08-20 09:29: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1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保任



若你修行明白了真心,看见了真性——所谓明心见性了,这是修行找到了有力的工具和正确的入口。但这不等于修行的成功,恰相反,这只是正确修行的开始。就像刚刚拿到了诸佛世界的门票,这才刚刚进门。


明心见性之后的修行,人们常说为保任。保任什么?保任妙明真心性净明体。实际上,这个妙明真心性净明体是不用保任的,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特性就是妙明和不染的。它根本不可能染,不可能垢,你保护它什么呢?那么,明心见性后的修持功夫,若不在保护妙明真心性净明体上,那么,它的重点在哪儿呢?


在幻象生起之处。经过之前的一些修行,虽然你明心见性了,但幻象生起的机制和幻象生起的因缘一点也没动到,所以幻象仍然照样如常生起。虽你已知妙明真心性净明体,但那没用,幻象仍然对你狂轰乱炸,深深地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和修行。因此,对幻象生起之处的把握和对待,仍是修行的重点。


心对幻象生起的反应,归纳起来基本就两个动作:一是取,二是舍。心对幻象本身还不起作用,真正影响心或心对其起反应的是感受。如果某一幻象产生好的感受,心就取;如果某一幻象产生坏的感受,心就舍。我们未经觉察和训练的心,一生就在幻象生起、感受产生处,不停地做这简单的两个动作,然后才有了后面我们更多的心理感受和受苦。


因此,明心见性后,你的重点不要放在妙明真心性净明体的保护上,它本来不染,本来明净你不用保护它,你对幻象生起之时、感受产生之处看住,把你平时修行得来的功德——觉知心和平等心带来,然后在这个地方起作用。以你的觉知心看住感受生起与变化,以你的平等心来消除心取与舍的习惯动作。


这样久久练习,心必会不再对内在任何感受起无明的习惯反应,在心和幻象之间的连接(感受)被阻断了,然后不管什么幻象,都不会再作用和掌控心了。这样,我们的心就得到了解脱。所谓我们得到了定力。当我们得到了这个定力,更能进一步地帮助我们识别和觉察,心在万法上生起的幻象和对心的影响。这样修持,最终心也能从诸法上解脱。当心从它自己内部的幻象和种种所谓外部的幻象上都得到解脱时,心就圆满了。完全的解脱就是这样达成的。


在修行中,我们找到妙明真心性净明体的好处是:一、在幻象狂轰乱炸你的时候,你稍微有个去处,有个避难的地方,这种不被打扰的感受程度,取决于你累生以来所积累的幻象的密度和强度;二、能更好的帮助你识别心内和心外的一切幻象生起,让那些起而疯狂,起而附体于法身的幻象无处可逃。来这样认识和利用明心见性。




(二)逆缘



如果你是个学佛人,你的娘家人、你的婆家人、你的同事、你的朋友等,如果都反对你学佛,不让你礼拜,怂恿你吃肉,甚至禁止你做一切和佛教与修行有关的事,许多人将它看作逆缘,并产生深重的懊恼心。其实,从另一个面向看,这是莫大的善缘。他们规劝你,阻碍你,禁止你做一切外在的形式上的修行,逼迫你不得不向内,不得不仅在内心里偷偷做功夫——而修行最终不正是要这样的吗?我们看起来的外在逆缘,只不过是在以更大的强度和力量,推你回到心上和踏上正道而已。


我们所常知常见的一些被人们认为是学佛的行为,其实只是一些表面形式。这些表面行为,是为接引外面的有缘人入佛道的。接引了之后,如果你久久地仍然停留在这些上面,并以为做这些就是学佛,那么这是迷失。学佛,由外部的一切学佛形式,最终是要推演到内心,在内心里秘密、密密潜移用功的。没到这一步,没来到这一点的人,还没有触及到佛道修行的实质和内含。学佛人如果只是停留在放生、念咒、烧香、磕头等外在形式上,那就像只触到了佛华丽的袍子,连他的皮肤也没触到,更别说深入和得到佛的肌、肉、骨和髓了。


通常,世间那些不想让人学佛的人,他们所阻止的,只不过是这些表面的学佛形式;而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却能把你真正推入真正的学佛当中——到内心里密密用功,而不再在表面上浪费精神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件看起来是逆缘的事,实际上是真正的善缘,不管那些阻拦者是出有心还是无意。一种外在事件或行为,你可以将它解读为逆缘,也可以将它解读为善缘,这决于你修智的深度和广度。外物本来就没自性,随你给它安什么自性,符合你自我的要求,安好的标签,它就是善缘;不符合你自我的要求,给它安不好的标签,它就是逆缘。善缘逆缘,都无自性,随心而生,随心而定,只是这样。


如果你的娘家人、婆家人、你老公、你同事、你朋友都反对你学佛,不让你干这,不让你干那,众缘联合,只不过是在把一条弯曲的蛇装进竹筒里而已。你的自我是那条弯曲的蛇,你的众缘——你周围的环境,只不过是那根竹筒。而修行本身是要干什么的?就是那蛇装入竹筒子里嘛。弯弯曲曲的蛇是你的习性,把蛇装进竹筒子,是矫正那习性。如果你的蛇受不了这个装夹的过程,它可以逃。可以逃到和找到与自己习性的形状相似的竹筒子,这样也是可以的。不过你的自我的习性并没改变多少。


修行要取直你的心,我们很大一部分功课所做的就是这个。取直你的心,有时就得需要缘起法提供这种逆缘,提供各种各样的竹筒子,若不然,我们怎么有机会、有可能取直那个弯曲了八万四千年、以扭曲为正常的心呢。如果你相遇所谓的逆缘,那是众人联合为你做的一场心灵的手术,如果你受不了这个,担心自己要死了,那么换个医院或医生吧,如果有可能。找到和换个温和、力度没那么大的医院或医生。事实上你担心要死了,那死了的也只不过是自我;你担心那样的环境或状态会要你的命,而它们所要的也只不过是你虚假的幻命——幻梦而已。


看到世间受苦的人,佛有时帮助,有时不帮助,帮助时我们说佛是慈悲的,不帮助时我们觉得他不像位佛,事实上一位佛的慈悲超越我们的理解范围,他看问题有更多的视角和更大的视野。我们无法理解。从时间上,一位佛是站在超越三世的位置上看的;从空间上,他是站在全体整的角度看的。真正的慈悲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它决不是某条道路上的慈悲。菩萨的慈悲是病,但佛的慈悲是药。其中的不同,非佛与佛难可理解。




(三)正行



修行要踏入正修行路是不容易的。千人万人,虽都说名修行,但有几多真正踏到正行上?凡夫之心,不着这边,又着那边,总要有个依着靠着的,且还无觉知。处处被粘,是故受苦。在佛教词汇里,很多名词前面都加了个“正”字,例如,见称为正见,思维称为正思维,行称为正行,智称为正智,语称为正语,定称为正定,法称为正法等等,为什么要在这前面加个正字呢?因为有不正的,所以区别佛教和他们的不同,故而加个正字。


正不正的标准是什么呢?一条道路或方法,凡是导向苦那边的都是不正,凡是导向极乐边的都是正;凡是导向识边的都是不正,凡是导向智边的都是正;凡是导致束缚的都是不正,凡是导致解脱的都是正……基于这三条判断标准,我们可以确定佛教所说的正和人们所谓的正(其实是不正的)不同。你的修行踏到正道上了吗?依据上面三条标准,你是可以自我鉴别的。


正或不正,是方向不同,一个能导向苦,一个能导出苦,一个朝向识边,一个朝向智边,一个带来受缚,一个达成解脱,只是这样。但都是心用,只不过是一个是解脱用,一个束缚用,一个是佛用,一个是众生用。


如果你真正明心见性了,十二时中,用智莫用识。何谓智何谓识?识就是一切知道,凡一切我知道皆是识,从解释到解释,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从名词到名词,从故事到故事等都是识。什么是智?知道那个知道,但不涉入知道之圈的便是智。智了解到一切起心动念都是识,而一切识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智彻照一切诸法实相,了解一切意识边事的虚假性。若你真的明心见性了,十二时中用智莫用识,警惕识的勾引和智的陷落。


何谓正行、不正行?二六时中,时刻用智便是正行,用识便是不正行。智有两种:世间智和出世间智,所谓正智和不正智。有一类智,世间人所认为,是从意识到意识,从概念到概念的领悟,是意识的变形或开花;当一个人由一种意识产生出新的意识,由一种概念推出一种新的概念,由一个故事说出新的故事,世人说这是智慧,其实仍是迷惑。这类人世间人可能称为智者,但于出世间人,只是聪明。但这种聪明,越聪明越大迷。因为它钻进更深的故事,更加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能出离。


佛教之智,看透所有的意识用心的不真性,出离一切心意识,时刻照之,但不与之粘带与卷入。这种智照彻诸法实相,不为一物一相所惑,这种智称为佛智,亦名为正智。此种智者,是真智者。十二时中,见闻觉知,触目遇缘,智乃知焉。中间不涉及人,不涉及我,无主体,无众生,只是这样。此种智是正智,依此智是正行。众人修行,上佛道路,但依此智,作诸正行。


   向世间一切修道者,合十。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7:37 , Processed in 0.11545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