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问与答》
完全做自己的人和自私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婴儿的自私无“我”念,其自私构不成为“自私”;凡夫的自私有“我”念,有“我”念,一切为了我,故为真自私。圣人如同婴儿,其心无我,其行无为,其事无争,其情自然,所以圣人的自私实则是大无私。因为没有一个“我”字存在,所以圣人的自私不得不是“无私”。这就是圣人的“自私”和凡夫的“自私”的不同。
圣人和婴儿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婴儿是无觉知的圣人,圣人是有觉知的婴儿,所以婴儿有“圣婴”之说,而圣人也有“老子”的称呼。
婴儿要经过怎样的过程才可以从无到有呢?
寓乐以教,无知以信,从无到有,其我成,其知成,其梦成,一切烦恼痛苦幻象成。
会不会有人一辈子是圣婴呢?
有,生来即死去,出生即入死者,一辈子是圣婴。
从圣婴到圣人相当于活了两辈子?
从圣婴到圣人只是回到本来,那是一个穿过梦,重新认出自己的过程。生命是同一条河流经不同的地段,在上游它叫婴儿,在中游它凡夫,在下游它叫圣人,但它都是“它”——那本质超越称呼、超越命名、不可讲述的“道”。
是不是说圣婴要经历过苦恼痛苦的磨砺才能变成圣人一样的人?
痛苦只是一场梦,迟早人们会发现这点。当你说“我很痛苦”,那意味着你在梦里。如果不是作为觉知而醒来,当痛苦过去,如果你说“我很快乐”,那么你又陷入了另一个梦——只是这次是个好梦。成为圣人,是一个从重重梦中醒来的过程,和痛苦无关。当然,我们可以名曰它为“痛苦”。
六祖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修福是什么?修道又是什么呢?
修福求有,修道求无。求有得福报,求无得德报。福报为有,德报无报。有“有”有生灭,生灭造轮回,轮回造苦乐,苦乐造地狱,故修福报仍在循环中,无有解脱者。求德断回报,得空拥万有,是为大福报。此福报无生灭、无增减、无轮回、无苦乐、无天堂地狱,是佛乐,是大乐,是解脱之报。
修行从哪里入手啊?
心念落处,烦恼起处,念念过处。
福如何修?道如何修?
如何修福?福报是因果,种善因得善果;道如何修?道是空明,从无修处开始,修道不着道,反背真道远。无心见道,有心何能见道?修道即修一颗无心。
如何修得一颗无心?
不思善,不思恶,不思非善非恶,即得一颗无心。
修行修桥铺路,印经送缘,救生放生,有没有功德?
修道若不明心见性,纵修桥铺路万里,印经送书万千,放生救护无数,一样没有功德,不免因果,仍坠生死苦恼。若不明心见性,六度万行皆是外道。修行于心地上下功夫,若不心上用功,纵有修行感动天人,亦无功劳。
什么才是修行?如何才算实修?
跳出一切概念,回到“之前”——回到“苦恼”之前、回到“伤心”之前、回到“痛恨”之前、回到“恐惧”之前、回到“焦虑”之前……直到回到“生死”之前,这就是修行。如何达到呢?一念觉。在觉不随念,在念看透念。“觉”和“念”两头看,如此便是修行,便是实修。
修道是修自己的性命,对吗?
修道是修破自己的宿命,减自己的阴命,长自己的天命。是一个从地上回到天上,是一个超凡入圣,出离三界因果的过程。三命修完善,为因道初成。
那何为性何为命呢?
性者心本,命者心用。于心地上,在觉为性,在念为命。归觉出命,从念命生。出命为佛,从命众生。
若遇到像婴儿一样不懂事的成人,应该和他如何相处呢?
如果真遇到那样一个人,你可能提不出这个问题来——他不会对你有任何要求、需要,他不反对你、他不讨厌你,他不对抗你,他只令你觉得可爱,令你喜欢;你会自然地爱他,喜欢他,发自天性。当你和一个婴儿相遇,你成了它“母亲”。母亲怎样和婴儿相处,你就会怎样和它相处,这不用教,也不用学,你天性里携带着。
我们是活着修成佛呢
还是死了在成佛呢?
活着能成佛,死了谁成佛?佛者无生死,有死生者何是佛?悟无生死乃是佛,不知是佛亦佛,眼前只是无知佛。
什么是正常?
所谓正常,就是回到本来。绝对的正常是回到“空”性,回到你作为法身的存在。事实上天下的事物皆是“正常”,正常是事物的本来;而“不正常”则出自于人的头脑。没有头脑就没有“不正常”这个概念,而“正常”也超越了我们所说的正常。看到万有“正常”的人进入了真相,而看出“不正常”的人进入自我的幻相。
佛法怎样对付困难?
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像水一样生活的艺术。当水流过一块石头、一棵树或一座山时,石头、树或山不让道时怎么办呢?绕道。绕道就是直道。学习水的道,学习水运行的方式,就是修道,就是修法。
净空老法师开示,不能随便学密参禅,请问,要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修?在修的人需要注意什么?和其他修行法门的区别在哪儿?
各种法门平等无差,个个可进,无有好坏。那些门都是无条件的,你可以随便进。若出问题,和法门没关,和自心有关。在修的人需要注意什么?只需注意自己的觉念即。念正行不邪,觉在迷不失。法门和法门之间的区别在哪儿?万法均等,区别在心。
佛法强调不二,如何做到不二?
不二,基于见性;若不见性,无法不二。
请教:见性,是见事物的本性还是将自己的本性?
心外无物,心外无性,性是自心,心是自性。若明自心,即明见性。若不是见自心之性?还有何性可见?
那么心能转物,怎么理解?
心不能转物,心能生相。相本不住,转是自转。一物一相,相变物转,看似“心能转物”。心不能转物,物不能转心,转者自转,不是他转。心能转心,物能转物,貌似然也。
请教行者:心和觉知、觉性是不是一回事?
心的用是觉知,心的性是觉性。心的用,亦有念头。心的念用是众生用,心的觉知用是佛用。
生死是有是无?
生死在凡为有,在圣为无;在凡为真,在圣为假。犹如梦中人说梦为真,醒来人说梦是假。真假有无者,因觉而有差别。不觉为有,一觉为无;不觉为真,一觉为假。觉与不觉,凡夫与佛之别也。凡夫不觉,诸佛是觉,差别在一念觉明,有之为佛,无之为众生。生死在觉内外,若觉无生死,若不觉生死真实。生死有乎?无乎?真乎?假乎?凭仁者一念“觉”别也。
念头和觉,众生和佛有什么差别?
若妄心灭时,心是佛;妄心不灭,佛是魔。一念生,无明——佛死;一念生,觉知——佛活。佛不是念,佛不离念,但不可言念是佛,不可言佛是念。佛非念,非非念。佛乃念上光也。光出于灯,但光不是灯,故佛不离念,但佛不是念。故知,言我是佛者,非佛;知我是佛不言者,佛。佛在众生中显,但佛不是众生;众生可成佛,但若不觉自身是佛,非佛。念念是佛佛非佛,知念知觉才乃佛。佛无言,以众生言为己言;佛无我,以众生为我。若欲寻佛,从念上看去;众生是了见佛的窗口,无众生不显佛。佛爱众生,以众生为子为父,为女为母。佛者,无我人也,无事人也。
一念和无心有何差别?
一念生无心,无心生一念。无心者,念母也;一念,显心也。一念与无心,道用与道体。一念回心,无心;无心生念,一念。万念归于一念,有心回淤无心。万念一念,有心无心。念念有心是无心,无心念念是有心。一念来往于无心,菩萨三界自由行;无心生灭一念,佛在空中造万有。聚合因缘,往来无意;聚散如沫,自由自如。此是一念与无心也,菩萨与佛也。
请教一下,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者无他,觉他者无我,若觉有你我,即行不圆满;若觉无你我,觉行即圆满。觉者不行,行而不行;行者不觉,觉而未觉。行而不行者,佛行也;觉而未觉者,凡夫觉也。何是圆满?知觉知行,即等圆满。不知觉行,行而不觉,即名不圆满。
时间从哪里来?
时间是念头流动所形成的幻象,没有念头或念头的流动就没有时间。时间是念头流动所造成的错觉。当念头停止,时间消失了;当念头流动,时间出现了。时间是念头运动的结果,是心依据因缘创生的幻象。念头是时间的因,时间是念头流动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