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135|回复: 0

“觉”,这个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0 08: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ea 于 2011-3-23 14:43 编辑

您好,我是一名台湾作家**。看到您的博客,觉得很有意思,你说的灵修误区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另外,我想请问您灵修误区中说的:直找你的本来面目,您用的方法是什么呢?感谢。


找本来面目的方法或工具就一个字:觉。“觉”这个字——即是方法,也是工具,还是我们要找寻的目标。整个苍茫二千六百年、浩瀚佛经六百卷,其主旨就是说了这一个字。这个字也被命名为“佛”。即:佛者,觉也。


在修行之中,我们能用之觉是“明觉”,所找之觉是“本觉”。明觉也叫妄觉,这个觉虽称为妄,却是找到本觉的因;本觉,即名法身,又曰如来,正是我们千方百计要找的。妄觉亦是本觉的所显。本觉不增不减,不生不灭,遍处一切。它显小的时候就在我们的每一个细胞上,它显大的时候遍布整个宇宙虚空。比如,我们觉知地端起一只杯子,这个觉就是本觉之显。当我们的意识之心证得它在我们手上时——它在指尖上,它小到在我们指尖的每一个细胞里;但当你突然觉本时,它一下子又大如虚空,我们的整座房子、整个身体就如茶杯一样地摆放在它那里,摆在这“觉”之中。


“觉”这个东西太简单了,也太容易教会人。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要让人相信它,不容易;因为它太容易了,所以要让人受持奉行它,又太难了。要让一颗头脑相信那最简单的,这可需要大智慧;通常头脑相信复杂的很容易,但要相信简单的,这需要超出它智慧的智慧。头脑对繁缛的、困难的事情,常常能够持之恒,但若对最轻微的、最容易的,又却成为头脑最困难的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来求道的人多,得道的人少;求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


世上最有大用的东西,不可能是复杂的;复杂的事物,只能用在独特狭窄的方面。世上最珍贵、高深的东西都摆在表面,而被上帝掩藏到我们找不到地方的东西对我们没什么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生命之中的这个“觉”,就像虚空里的空气一样,充斥一切,到处存在,却又那么让人不觉察和不知珍贵。“觉”这个东西,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我们日用而知。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天见闻觉知,不知其主为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瞎子、聋人和昏昏梦游的人。


觉就是“知”,这个很容易说明白。比如当我们拿杯子时,如果我们习惯性的、无意识地拿,杯子虽然拿起来了,但好像没有个“知”存在;但如果我们去有意识地拿起一只杯子,不管我们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如果我们是有识意地在拿起一只杯子,这好像就有个“知”存在了。对了,我说的就是这个“知”。这个“知”在你年龄小的时候不少,在你年龄大的时候不增,在你年龄老的时候不衰;你醒着的时候、悠闲的时候、紧张的时候,它都在,且不紧、不皱、不变,不因你的改变而改变;即使你睡着了,它还好好的、没变,不然你于睡中被尿蹩醒时如何知道去上厕所?不然你于睡中做梦,你第二天怎能知道做梦的内容?这个你睡中知道你该去厕所的“知”,这个你做梦它照看你梦境的“知”,就是我所说的“觉”。这个“觉”在你一生中从未改变,它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死。


这个“觉”就是世尊,你尊敬它,它就达成你成佛陀。我们修行所要找的和所要用的,就是它。别无二物。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一生中时刻在“照”,一刻也未停息,它就像个镜子一样,所以,佛经里又叫它“大圆镜”。它“平面”的时候像个镜子所以叫它“大圆镜”,而它“立体”的时候又像个大穹窿一样的球面镜,所以又叫“圆觉相”。它有很多的名字,不同的经典和不同的佛习惯性地用它的不同名字。我习惯性地叫它“觉心”、“法身”。当我说“觉心”或“法身”时,我指的就是它。它也就是我说的“本来面目”——心的体,“如如不动”,真如。


这个真如是“圆觉”,通常我们凡夫修行找它的时候用的是“觉知”。这个“觉知”和“圆觉”是同一体相,不异不二。只是我们通常用的这个“觉知”之中又加了个“识”——即分析、判别、判断等。而我所说的这个“觉知”呢,它是纯觉或纯知,其中没有分别判断。仅是个知。当这个“觉知”其中没有分别判断时,它就和“圆觉”的“觉”一模一样了;只是可能因为你识眼的局限,你只看到了它的“局部”,不能见它全体;若你能见它全体,你就是见法身了,见本来面目了。


我所说的修行所用之“觉知”是指觉知本身,不包含觉知的对象或觉知的内容。当你觉知时,假如你的觉知重点是“觉知的对象”而不是那个“觉知本身”,那不是我所说的“觉知”。当你觉知的重点在觉知的对象或内容上时,你的觉知变成了一个“知道”,而不再是一种“觉知”。“觉知”和“知道”的差别在于:“知道”——你分别、判断了,你滞留于判断观察物上了,你停留在“识”里了;而我所说的“觉知”是,你从观察判断物身上抽回来而停留于“觉知——不辨别但知”的本身上。如此觉知,就是我说的“觉知”;如此觉知,勤觉不怠,就较为容易地找到那个“本觉”,即“圆觉”、“觉心”或“法身”了。


通常这种觉法也不难,但难的是你不能仅让它停留在你肉体上或肉身处,你得让它“放大光明”,即放射。如果不放射的话,那“圆觉”、“法身”还是找不到——换句话说,“本来面目”还是找不到。所以,此等觉的重点在于让它“放射”、“放大光明”。这是一个要点,要记住。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菩萨,修行非常虔诚,也很用功,师父教她观心法门,不几日她就观到内心清净。她观察自己的内心就像一湖静波、一片虚空,无风无澜无尘,不动不摇;看自己的心地,就像圆月照耀大地,一片微凉皎洁。整个是如人临大虚潭,内在有大虚空。可是内在有大虚空,却没感觉到“外在有大虚空”啊。修到这儿她就停滞不前了,始终没认证到师父所讲的“无边虚空,我之本在”的境界。一天她就去问师父,师父告诉她三个字:“望向外”。一天夜里,这位女居士一边织毛衣,一边观心;内心又现相了“一片虚空,朗朗月夜”的感觉。这时她突然想起师父的三个字“望向外!”刹那间,天地改变换了:原来这虚空在她里头,现在她在这虚空里头了,一片光明、无边、净土的世界。她只觉得明朗的虚空遍布存在,她成了这个存在。再返观这个正在织毛衣的女人,如从高空俯瞰看一个小女孩。她如此的激动,热泪盈眶而出。她知道她是谁了,她证到了,她明白师父日日在讲什么了。这是一例觉性放大光明状态的例子。例中这位女士的觉性之所以迟迟不能“放大光明”,是因为她的“觉”著在内在清净虚相上了,而没放回觉者本身,所以迟迟没有光明放大。若在这个临虚状态,她能把觉知放回觉知本身上,就很容易放大光明,遇见开悟,发现法身本来面目了。


所以,觉知或观心到内心清净状态时,一定要让这清净定光“放大”,一定不要著在任何景(相)上。一定不要觉觉所,而要觉觉本,永远觉觉本。觉觉本,就能靠近本觉。不然,局在识心或躯体内,或将觉盯着某一好相上,就永远也开悟不了。讲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映问我,我也那样觉了,我也有那样的清净定,我也逢过那样的临虚状态,但它就是不“放大光明”,就是不“放射”。这种情况通常是:一是你觉地不对,即你觉知使用的方法不够正确;二是你可能著在某一好相了。你可能在用“识心”觉而不是在用“觉心”觉,即你在判断分析知道,而不是觉知——你没把“觉”放回“觉”里,这种情况一般放大不了光明,也就是说你不会有一个“突然放大”或说“开悟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觉光被“识”吸引跑了。你用的是识心修行,而不是觉心修行。如果你观心于刹那也曾有过那样的“清净定”、“临虚态”但不能放大,说明它还不“成熟”,即你的观还不稳定,觉还不厚实。当我们不正确得应用觉知或很容易著相时,即当我们不将觉觉定在觉本身上而放在它处,或说觉以外有了个觉的“目标”,“放大光明”是不可能,或可能性很小。“放大光明”出现不了,你别想了悟法身——见证本来面目。


觉知的修行并不难,难的是一定要要领正确。不正确了,盲目人寻路,徒自用功,劳而无获。我们练习觉知……练习觉知……,突然有一天这个“觉知”就放大光明了。当这个觉知忽然放大光明了,就会有个“突然”的反转。这个反转是:你由觉知变成了观照。觉知和观照的不同是,觉知是心识方向是指向外的,而观照是指向内的;觉知往往是有为的、努力式的,而观照则是无为的、无努力式的;观照比觉知的光明宏大、强烈。通常,观照自然而照,不费能量;而觉知通常不一样,觉知很费能量,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人持久认真地练习了一段时间的觉知后,都会感到十分劳累的原因。觉知虽然轻如鸿光,久持却有千斤之重。但不经这个“累”,又没有好的悟性,要想“开悟”就难了。从我们修行觉知,到我们能够自然观照,这是一个质的转变。因为我们能够观照了,法身或本来面目也就可见了。能够自主地观照,可以说是“开悟”显象之一。不能观照朗朗法界,你没有开悟;没有开悟,你不能行用朗朗观照。观照的最后阶段是寂照,寂照的意思是“观”没了,唯有“照”存在;这个“照”呢,也不是有意照而照,如果是有意照而照,那又叫观了。这个“照”是不照而照,就像白昼的光明一样,没有去照,但光明存在。修行这个地方,觉知、观照等一切有为法均可结束了,不是主动摈除了,是它们自然销灭了。观照也叫回光返照,我们常说人临死之前都会回光返照,但这个回光返照不是那个回光返照;那个回光返照的出现意味着你要死了,而这个回光返照的出现意味着你要新生了。


当我们能够一念回光返照时,那意味着我们的“法身”要诞生了。法身诞生了,见到了“法身”,可以说叫“明心”了;但修行完了吗?没有。了悟了法身,修行只悟了一半。即你只见了心的“体”,你还没有见心的“相”、心的“性”哪。如果修行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一般修行人就会出现“顽空”,但不是断灭空。因为认证了法身,让你知道了它永恒不灭,所以不会是断灭;但又因为没有认证到心的性与相的变现交互,所以就会出现“顽空”——认为一切无一真,什么也不真的存在。悟到了法身,三身佛你只见了一身,另外两身你还要切切实实地见到。三身佛都亲自证见了才叫圆觉,只证其中之一,不叫圆觉的修行。证法身,即证得了心的体,生命的体——大身体;证心的性,即证如来藏性,佛性的能报之身,佛心之心;证心的相,是了解心的化现能力,即化身佛。


人们常说“大道至简”,这句话反过来说是什么呢?至简、大道。至简者,大道也。也就是说,凡是至简的,一般都比较明显地展示着大道。“觉”这个东西就是“至简”的。它至简到:它没有结构,它不是合成,它没有自然体,它不占用宇宙的任何空间,但它又不是无。它不是光,光还有形与相,而它没有。外在的光,也是内在它的化现与化显。寻它,它不见;用它,用不尽。它就是觉,觉就是道,道就是性,性就是一切。修行人,好好地找觉和用觉这个东西吧。不要因为它简单而嫌弃它,不要因为它容易而放弃它,不要因为廉价而丢弃它。它可是个宝哟,我们生生世世用的和找的都正是它。老子说他有三宝,我也有三宝,它是:觉、藏识(性)、相。统名为“心”。


有的修行人,跑遍全世界找这样的大师那样的大师,学遍世上这样的法门那样的法门,却不知道自己的根本大师就整日地跟着自己,四处求人讨学法门,却不知道自己正携带着无上法宝。相信外星人,相信灵异、灵媒,却不知道相信自己的“觉”能救度自己成佛、满足自己的一切需要,甚为可惜。“觉知”这个东西用语言文字描述起来一大篇,明白的指出几句话就完了;“觉”这个东西似乎我们找它千难万难,一旦寻见它发现那个简单能笑死个人。这就是修行的妙趣,悟前累你死,悟后笑死你。


觉就是路,直行它就能入门;觉就是药,如果你深信,这简单的一味药就能治世俗人的大病。愿天下因缘俱足的人重新认识这个“觉”、用这个“觉”。用它、知它、发掘它——让它涵盖你、成为你!有情众生,勤苦修行,一朝悟了,三界皆梦。凡夫以念为师,修行人以觉为师,让我们同证无上佛道吧。



分类:问与答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22:52 , Processed in 0.10815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