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关键是恒常地记住那唯一的功课。在教师指南中耶酥说,要做到把那个功课始终如一地应用于所有的情景中是非常罕见的事。他所指的是我们需要有极度的警觉才能记住是心灵生病了,身体是不可能生病的,同时把这一理念普遍应用于所有的情景与状况中去;指的是需要努力对什么才会生病这一点保持警觉。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把注意力投向我们所谈的表面症状时,很容易就会受到诱惑,忘却了我们在研习营里刚刚所仔细讨论过的内容,而更多地在症状层面上去看事情。今天的重点之一便是要努力对此保持持续的警觉,否则我们很容易就会重新滑入到那个陷阱中去。温度是另一个例子。当我们在大楼里的时候,大家谈了很多有关温度的事。上上下下,炉子,如此等等(原文:Up and down and stoves and so on and so forth)。我们能够在工作坊里保持这种警觉,觉察我们心中喋喋不休的声音,然后让我们的心灵不去理会所有这些小我的唠叨吗?努力做到每时每刻都对心灵保持高度警觉和密切的观察。今天有没有人想要讨论某些特别的事情?
David: 这很好。所以现在你说你想要对此有个清晰的了解。这很重要。你正在对你的症状作出一个恐惧的阐释,而如果你继续呆在这里不离开,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明白奇迹课程的理念,觉得自己没在教导自己应该教导的东西,或无论你在心中以什么方式去阐释它,只表示在你所处的状态中,恐惧尚未得到丝毫的减轻,心灵的转变尚未发生。而有个人可能只是好心地问你,“你今天感觉怎样?”或许他想要为你准备一些特别的食物,如此等等,这似乎与我们在研习营里所讨论的理念背道而驰,因为这似乎是在声援根本无法被分享的东西(译注: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别人过于关注身体层面的症状,把身体的疾病当真,而忽略了疾病是心灵的投射,是一种因果颠倒的思维模式,所以说与“我们所讨论的理念背道而驰”)。这有点像餐厅工作坊(a dining room workshop)的例子,规定在那里不准分享不是来自于上主的观念,但是你还是受到诱惑,想要不管三七二十一,该说什么说什么。我们必须得清楚这是非此即彼的事情。这不是你可以只在口头上应酬一下的事情,然后一转身又采取了别的立场。当我们进入魔术这一主题时,如果心灵过于恐惧奇迹,那么这时候奇迹与魔术的混合就会受到推荐。有时候情况可能会是吃药,起身,然后离开(This could seem to play outas taking medication, getting up and leaving)……这可以是任何外在的事物。通过做一些外在的事情,来缓解内在的症状。
David: 恩,在很多的讨论中,我们总是说,“把它说出来(Bring it up)”。换句话说,当两个或更多的人来到一起时……这是心灵转变的黄金机会。把事情说出来,追溯它在心灵中的起源,澄清内心的信念,以便让心灵发生转变。并不是说我们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所有别的话题,却唯独不讨论那件事。而事实上,如果你愿意,并且觉得舒服的话,可以把它说出来作为我们讨论的主题,从而让事情变得清晰。罪疚来自于我们对表面症状所作的阐释。我们想要努力弄明白的是,身体是不可能生病的,就像我们前一天所谈到的铅笔或鞋子会生病一样。在比喻的层面上来说,心灵是唯一会生病的东西。妄念之心是生病的。但我们得开始看到学习工具(learning device)本身是不可能生病的,只可能存在对学习工具的错误阐释。想象一下把冰箱的声音比作咳嗽……罪疚来自于你对屏幕上发生的事情所作的阐释。它和任何事情本身毫无瓜葛。
我打开书刚好翻到练习手册第136课(“疾病乃是抵制真理的防卫措施”)。作为对这一课练习的序言,让先我回顾一下自我概念这部分内容。如果心灵相信自己是有罪的,并且对那个观念坚信不移的话,那么对它来说,疾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代价,因为疾病见证了身体可以命令心灵如何去感觉,见证了自己的渺小与脆弱必定是真的。 所以这可以回到像‘我想要事情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这种精微的心态。 我们已经探讨过的一切,我们对思想的整理(ordering of thoughts),各种偏好。如果心灵相信自己可以整理自己的思想,那么这是一颗有病的心灵;但是它不想看到自己病到了什么地步,不想看到自己错了。所以通过让事情好似发生在身体上,跟心灵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在心灵的意愿之外,那么这再一次证实了它的脆弱性,证实了罪疚是理所应当的。
David: 需要两颗心灵的认同,疾病才会存在。如果有一颗心灵完全不买那个帐(也即否定疾病的存在),那么治愈就会发生。我们对任何事物所做的判断或评价,都是一种思想的整理(ordering of thoughts,或曰思想的排序),比如你说你之前的一个发型比所有人的都要好,或这件衬衣是你曾经穿过的最漂亮的衬衣。正是这种判断让错误变得真实。只要还认为有较好的发型和较差的发型,高等的工作或低等的工作……款式漂亮的衣服和糟糕的穿着,错误就似乎是真实的。你看到这是如何让错误成真的。不管我们是给它以正面的或是负面的评价,它就不再是什么都不是了(it is not nothing)。这就是潜在的形而上理念,为什么你不想听信这些判断,因为这些判断会把错误变真,使世界在思想者的心中变得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