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276|回复: 0

对念头的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8 19: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Ordering of thought(对念头的整理)是David的资料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以下的对话详细解释了这个概念的含义。这篇文章也对你在这个表相世界里的基本生存状态作了一个很好的描绘,并且告诉你如何摆脱这种生存状态的谬误。

念头的整理
ORDERING OF THOUGHT

David: 看到一个世界,对任何事情的感知,都存在着一个主权问题(authority problem)。终极来说,心灵为什么要作判断,心灵为什么要整理幻相,心灵为什么要为幻相建立等级,是因为心灵想要成为自己的创作者。有一个非常根深蒂固的信念,认为实相是可以任你选择的;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判断都建立在这个信念之上。“我可以选择来这里或去那里。我选择这个,我喜欢这个,避免那个。”所有这些想法背后的假设是认为我可以选择实相,实相不是我所接受的某个东西,而是可以任我选择的某个东西。实相中的某些部分是我所想要的,某些部分是我可以拒绝的。你看,这种心态是如何否定完整性的,通过判断,它让分裂显得真实不虚。正是这一点在维持分裂。当我们进入这个领域,我们可以更多地把自己看作是心灵。我们开始看到所有这些由于我们把自己看作一个人而加以认同的事物的谬误。“我做了这个,我没做那个。我希望我在将来可以做这个,如此等等。”我们需要从人格性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思维模式,“我是心灵,我所有的这些概念和观念只不过是意象而已。念头只是我所营造出来的意象。念头本身不是问题,而是我对这些意象的整理与整理,认我看不到它们其实是同等虚幻的。”杯子本身无所谓好坏,而是由于我相信一辆车子比一个杯子更有价值,或这个身体比那个身体更有价值; 你可以看到对意象的整理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问一:是决定。

David: 作判断的决定假设实相是可以任我选择的。因此,如果我继续判断的话,我必定相信实相是可以任我选择的。

问二:那么对任何事情赋予价值呢?我想全部的要点是要认出,任何事物只要不是永恒的,它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

David: 是的,但是除非你让圣灵重新整理你的心灵,放弃你自己的念头与意象,否则你是无法认出那一点的。你可以说物质世界没有任何价值,而同时你却依然执著于自己的判断和对意象的整理,那么你这么做还是在赋予世界价值。

问二:所以,你并不是说我们所要做的是同等看待万事万物的价值?

问一:根本就没有价值。

问二:本来以为万事万物都有价值。但恰恰相反,现在是要认出万事万物都没有价值。

David: Well, 我想更可能是万事万物都有价值。放弃对意象的整理的唯一方法是,对每一个意象赋予同样的意义。你不只是说,“我所见的一切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还有一个目的,圣灵的目的,把所有的感知统一起来。

问二:这是你给予万事万物的价值。

David: 这是万事万物的价值所在。可以说圣灵对一盏灯,一具身体,一辆轿车,一辆拖车都赋予那个同等的意义。万事万物都有同一个目的。我们所说的是,在圣灵的眼中,认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各自独立的意义这个观念是毫无意义的。按照受蒙蔽之心的感知所定义的麦克风根本不存在,因为这总是会涉及说话和声音,而说话和声音与身体有关。你看,这里牵涉到一大堆的概念。或者拿沙发来说。沙发是供我们的身体坐在上面的。身体也只不过是意象。它们是和沙发一样的意象。

问一:坐在另一个意象上。

David: 就连“坐在上面”也是另一个意象,因为这里存在一种关系。圣灵知道意象之间不存在关系,而任何一个意象所具有的唯一意义是圣灵所赋予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奇迹看来它们都是虚假的。这就是为什么真宽恕只是指把虚假之物看作是虚假的。看到万事万物没有起因,只是一堆的意象而已。这让我们进入一个更高的领域,从人和行为的角度来谈论和描述事物。现在我们要进入形而上的领域,“我是心灵,我有所有这些念头,非常地混乱无序。我想要学习正确地感知,让圣灵来重新整理我的心灵。”这也就是说,对万事万物赋予同样的意义。

“只有上主创造的才是不可逆转和不可更改的。你所制造的总是能被更改,因为当你不像上主一样思考时,你根本没有在思考。幻念不是思考,但你可以自认为相信它们。但你是错的。思考的功能来自上主,并在上主之内。作为祂思维的一部分,你无法离开祂而思考。非理性的思想,是混乱的思想。上主使你的思想有次序,因为你的思想是祂创造的。内咎始终是「你不知道这一点」的迹象。内咎同时也表示,你相信自己可以离开上主而思考,并且希望这么做。每一个混乱的思想在其萌生之初,罪疚就如影随形,并且通过罪疚而得延续,维持。”(本段引用自东山雅叙的译文,略有调整。)

你可以看到罪疚是从何产生的,一旦念头被信以为真,一旦心灵与身体相认同。比如,“Well, 我确实打了某某人,我确实对他们吼叫了,我为此而感到内疚。”它所做的是它相信了某甲和某乙的躯体化念头,相信自己是有责任的,真实的攻击确实发生了。如果这些念头──身体,某乙,吼叫,如果所有这些念头都被看作是虚幻的念头,不属于我正念之心的一部分,不属于与上主一起思维的那部分心灵,罪疚从何而来?根本就不可能会有罪疚。是心灵与那些念头的认同才会带来罪疚,因为一旦我们那么做,我们就会开始回顾我们的个人历史,里面塞满了种种我们本来希望做的,确实做过的,或希望自己不曾做的事情。奇迹课程的全部要义便是看清所有这些都不是真的。它们从来都不是真的,将来也不会是真的。我关于未来的恐惧念头也是一样,所有这些关于未来的念头也只不过是过去时。相信线性时间只不过是把过去的念头拿来,把它们投射到另一个方向,并称之为未来。投射它们,给它们另一个名字,“未来”。而事实上,它也是过去,未来的过去。你可以看到恐惧是从何产生的。如果我与这些念头中的一个相认同,对世界中的状况──比如经济,天气,金融──信以为真,恐惧就会由此诞生,相信这些是真实的念头,而不是看出它们根本就没有真实性。当你开始明白这些事情,你就会获得一种释放。明白“ 我的心灵只怀有与上主共享的意念”,“我一如上主所创造的样子。”

问二:只是心灵与不真实的念头的认同,才让它们显得真实?

David: 没错。而且心灵相信自己可以整理它们(念头)。我们又回到了整理这件事上。在相信它们之前,是对它们的整理才让它们显得真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得放弃判断或整理。

问二:认出它们不是真的,它们不是我。

David: 没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甚至得留意最细微的事情,各种细小的偏好。在你明白其中的形而上学之前,你看不到这么做会产生任何差别(Until you get the metaphysics down you can't see how it makes any difference. )我们正在做的是把一切归结为这个基本的要点:所有的整理都是在维持分裂。在心灵能感觉到罪疚之前,它必须得先与表相,念头认同,并相信它们是真实的。是决策者选择与妄念之心相认同,这一认同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景象。但这只是象征性的,世界只不过是一堆的象征符号。

问三:所以层次混淆就是试图把妄念之心中的事物放到正念之心中?

问二:我认为层次混淆是指把因与果颠倒。如果我把表相层面上的某个事物当成了原因──而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便是层次混淆。

David: 在这里,我们得非常深入地探讨这一点。如果我们能搞清层次混淆这个问题,这便是关键。我们不是要把妄念之心带入正念之心中,因为正念之心就是奇迹和救赎。当表相世界哪怕是被赋予了一点点的肇因性,或者只要心灵中还存在着对意象的整理,那么心灵就不可能在正念之心中。只要还存在着任何形式的等级,心灵对任何事物还有一星半点的偏好,你就不可能在正念之心中。

问二:有偏好,和不能看出表相是不具肇因性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David: 有偏好必定跟幻相的等级整理有关。没有等级,你是不可能有偏好的。这便是有偏好的意思,也就是你有一些较高的优先顺序和一些较底的优先顺序。

问二:一种评级。

David: 而如果没有分裂,等级是不可能存在的。心灵不愿看到分裂其实是在心中,所以它把这些意象投射出去,在混乱与惊恐中把这些意象投射出去。然后它试图整理这些意象,以便把某种程度的安全感与控制感带入到这一混乱不堪的景象中。

问二:在分裂之中,有这样一个念头,认为被投射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肇因性。整理或偏好只是试图把秩序带给混乱......

David: 心灵中的分裂是令人恐惧的,因此心灵试图把分裂投射出去,以便缓解自己的恐惧; 这种缓解只不过是种幻觉。随着我们继续读这段话,你会越来越清楚,为了治愈分裂,必须要终结这一念头的整理。

“对那些相信他们整理自己的思维,因此必须服从自己思维的人,罪疚感是不可避免的。这使他们感到需要对其错误负责,而没有认识到,承担这个责任,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如果奇蹟行者的唯一责任是接受救赎,而我保证的确是如此,那么救赎的方向和内容,就不可能是由你决定。”(本段翻译引自东山雅叙的译文,略有改动。)

这是产生层次混淆的主要领域,我们很容易会陷入其中。有人会说,“我发明了我所见的世界!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我自己求来的。我得为我的癌症负责,我得为饥饿的儿童负责,我得为......”他正在说的是他得为救赎的方向和内容负责,为投射负责。自我概念本身不可能是你的。除非接受化解的方案,否则困境无法消除。所以无论何时,我们唯一的责任总是领受救赎,选择奇迹。终极来说,这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我得为饥饿的儿童或诸如此类的事情负责,那么罪疚就会挥之不去。

问一:如果有人不觉得对饥饿的儿童有责任呢?我就不觉得自己对饥饿的儿童有责任。

问三:或许这听上去有点扯得太远了,但是这里真正所说的是,你甚至都无需为自己的错误思维负责。如果我觉得我伤害了某个人,或攻击了某个人,那么我是觉得我得为自己的思维负责。

David: 饥饿的儿童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因为念头不会离开其源头,念头与意象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举一个精微的例子,当你一不小心把手提箱上的东西打翻了,你就想,“看我做了什么?”这时候哪怕是微弱的愧疚感都表明我们觉得自己该为这事负责,该为表相上的某件事负责。

“如果不能化解,你就得对你所有错误思维的后果负责。救赎的目的,是只以淨化的形式保存过去。如果你接受对思维混乱的救治,而其疗效是不容置疑的,那又怎么可能会有遗留症状呢? ”(引自东山雅叙译文)

“救赎的目的,是只以淨化的形式保存过去”。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个我们的小图表。这里是过去,你可以看到它是黑色的。这里是黑色的,代表被投射的世界中的妄念之心。而这里是救赎。以淨化的形式保存过去就是指在这里,成为梦境的梦者,看到所有的意象都是虚假的,在这些意象中不存在序列。你只不过是在看屏幕上的一串意象而已。如果你知道这一切都是你梦出来的,都是虚假的,都已经过去了,而你正活在当下,在当下观看过去的景象,当然你是毫不设防的,那么你就正在以淨化的形式保存过去。我们还是在谈论感知层面上的东西,但是我们所谈的是以淨化的形式保存过去。处于正念之心中就是指不再以任何方式纠缠于那些梦中角色,纠缠于幻相,或对念头进行整理。

问二:只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这便是“净化的方式”?

David: 完全正确。就这么简单。

“也许你已意识到,自己的念头能够兼容并蓄于脑海之中,即使它们之间有所矛盾,仍能同时出现,并且其数繁浩。也许你早已习惯了这一现象,毫不惊讶。你也习惯将某类想法列为比较重要,较有份量、较好、较明智、较有用及较有价值。对于自以为独自生存的人,心中确有这种想法。有些念头乃是天堂的映影,有些则是出自那看起来好像在思想的小我。”

这里所说的是我们一直在谈论的对念头的整理。我们也谈到了心灵投射出世界来,并且试图通过整理这些意象,把秩序带入混乱中。它试图判断,整理,把一些安全感和完整感带入这个混乱状态中。混乱状态指什么?指相信两个完全无法调和的思维体系。

问二:第一个句子说“自己的念头能够兼容并蓄(lack of competition among your thoughts,直译:你的念头之间缺乏竞争)”。似乎我的念头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竞争。

David: 当你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立刻又去想另一件事了。这种情形如此常见。我想奇迹课程所说的意思是,你对于这种犹豫不定──“做这个。不,还是做那个。 ”──已经是如此习以为常了。清晰的心灵可以区分真实的念头和虚假的念头。心灵总是喋喋不休,没完没了,过不多久,你就对它习以为常,听而不闻了。

问三:这便是“缺乏竞争”?而事实上你只是习惯了心灵中的冲突?

David: 当心灵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的时候,它不会说,“等一下,这两者是无法并存的!”清晰的心灵会看到这里有东西需要分辨,这些是互相竞争的念头,却同时存在于心灵中。

“结果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思想模式,分秒不停,永无休止。它在你心灵明镜前变幻莫测,天堂的映影停留不到半晌,就被黑暗遮蔽了。光明一到,黑暗立刻前来驱逐,光明和黑暗的瞬息递换,不断横扫你的心灵。你设法建立一种秩序感,以保持最后的一点清明神智。你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你为这混乱无序之境带来一点秩序,这一事实充分显示出你不完全等于小我,在你内一定有个比小我更大的东西。因小我就是混乱无序的化身,如果你的存在仅此而已,那么秩序便没有立足的余地。然而,你硬套在自己心灵上的秩序,不只限制了小我,同时也把你自己限制住了。建立秩序等于在作判断,根据判断才能安排次序。”

这段话把我们一直在谈论的一些观念串在了一起。心灵相信自己能够整理自己的念头,它还是试图建立等级。正是这一点,使得实相与幸福──我们真正的任务,在我们的心中变得暧昧不清。

“学会看出自己没有调整思想条理的能力,对你好似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圣灵的课程,即是利用一些眩人眼目的奇迹为实例,教你看出自己的调整方式是错误的,然后再提供给你更好的方法。奇迹对每个求救之声,都给予同一个答复。它不去评判这呼声。只是针对呼声背后的真相而答复。它毫不考虑哪个呼声较大或较重要。           你也许会怀疑,不能不作判断的你,怎能作出这种不靠自己判断的事。答案很简单。奇迹出自上主的德能,而非你的能力。奇迹只是证明你内在拥有上主的德能。为此之故,奇迹赋予所有相关的人同等的祝福;也为此之故,所有的人都会身受其惠。上主的德能是无限的。由于它一向倾力相助,对任何呼求无不应许。其间没有难易之分。呼求救助,其实就等于顿获天助。”

这是奇迹的第一条法则,也即奇迹没有难易之分。但是只要我还持有幻相的等级,只要我还在整理自己的念头,我就无法选择奇迹。我事实上正在选择判断,我自己的秩序,而非奇迹。它们无法共存。这就是为什么在治疗中,任何时候只要你关注病人的症状,就会涉及对念头的整理。“我知道一个健康的病人看上去是怎么样的,我知道一个生病的病人看上去是怎么样的。我已经赋予了意义,我说这看上去是生病了。我已经对健康的身体和生病的身体的特征进行了整理。”但是对念头的整理本身才是真正的疾病。这一看法把我们从行为的层面上抽离了出来。甚至教师指南中很多的内容也是在比喻的层次上写的,因为心灵依然相信自己是一具身体,相信还存在着其它的身体。有些人被称为治疗师,有些人被称为病人,有些人被称为教师,有些人被称为学生。但是我们所做的是把一切带回至心灵的层面,在那里你可以选择对念头进行整理,或选择处于正念之心中。你看,当你来到那个层面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消融了。事情变得越来越简单,你也觉得越来越有信心,因为你认识到这一点也不复杂。表相世界中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你去解决。

(全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6:06 , Processed in 0.10005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