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679|回复: 0

目的是唯一选择(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8 19: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在任何的情境中,最重要的就是问:”这是为了什么……在此情境中,我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我们会按照事先设定的目的(Purpose)去感知当时的 情境。觉醒意味着释放判断,不试图去推断他人的动机。我学习到觉察自己的心是一项无时不刻的练习,它要求最高程度的专注与警醒,尤其是当我们刚开始训练我 们的心的时候。  小我最喜欢的消遣是判断他人的动机或关注一些特定的行为,从而试图证明某些人或事是对的或错的。尽量不要用对错来衡量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相比寻求对 表相的判断,更重要的是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处在正念(right mind)当中(与爱结盟)还是妄念(wrong mind)当中(与恐惧结盟)?”因为我内在的出发点会决定我对外在事物的感知。觉醒要求我们向内检查自己的信念与思想,因为修正 (correction)只能发生在一个人的心内。  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你就是你心之所想(As a mind thinketh, so it is)。”我所提供的思想来自我的源头,而我的源头赋予了我的存在。正如我已说过的,我是上主天心中的一个念头,而令人高兴的是,念头从不离开它们的源 头。这一点对每个人都是正确的,因为在绝对真理中不存在例外。  永恒的祝福
David  当我们来看世界上的选择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心力憔悴的感觉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以下的对话(发生在David和几个朋友之间)从提问者表达自己的焦 躁不定(restlessness)开始,这种感觉是烦恼或不在平安中的一种精微表现。这提供了一个起点,由此我们可以追溯至特定烦恼的起源--被蒙蔽的 心--在那里通过选择一个新的目的,知见(Perception)得以修正。  问:我一直都有一种焦躁不定的感觉。昨天夜里我醒来时,在脑子里不停盘旋的念头就是”我焦躁不定。”这种感觉还在那里,当我在做冥想的时候,它再一 次浮现了。在我来Cincinnati之前,我也有这种强烈的焦躁不定。刚才我就在想我想去别的地方,做别的事情。我感觉到我的心在想我什么时候可以回 家。我的心一直被一种对未来的思虑所吸引。  答:如果你对当下有真正的满足感,你就不会有这些念头了。  问:我在冥想当中突然想到的事情是我取消了日程表中的许多事务,虽说不是全部。我还在做一些与我的目的不相符的事情,但现在还不是全部释放它们的时候--我知道那一时刻正在到来。我知道更加平安的一刻正在到来。  答:在你刚才的所想所说的话语中,包含了很多未经质疑的假设。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是深深地进入我们的内心--直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灵的平安在此 刻当下就能获得。我们想要终结这一思想的谬误:”我知道它就要来到了。”这个念头,”我知道它就要来到了”,是非常自以为是的。你觉得上主会把平安,幸福 和开悟放在未来吗?你觉得上主会扣留你的幸福,还是在当下他就已将一切都赐给了你?阻碍我们开悟的,只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想要在上主之名中来到一 起,怀着弄清事实真相的强烈愿望,仔细审查我们目前所持有的阻碍我们觉悟上主与自性的虚假信念。尽管表面看来我们是在一步一步地探索,但是对真相的体认是 瞬间的。开悟只能在瞬间达成。在以前,对我来说,未来的幸福听上去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我想,这总好过于没有任何希望。然而我发现这种”逻辑”是循环论证 的,根本是条死胡同。我们想要做的是怀着热切的愿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让圣灵来到我们中间,通过仔细地追溯,直至找到它们唯一的错误起因,从而把我们的 信念与假设置于光天化日之下。正如我的朋友所说的,今天和其它的时候她都觉得焦躁不定。这里有哪个人不曾有过这种感觉呢?我们想要来看焦躁不定这一念头, 通过密切审视其背后的信念支柱,达到一个彻底的了解,从而清除我们焦躁不定的感觉。  问:我真的开始问自己,我到底有多大的愿心想让圣灵来清理心中的这种感觉。我不断地想要汲取所分享的观念,然后赋予它们形式(I keep wanting to take the ideas that are shared and put them in form. )。在冥想当中的某一点,我祈求让自己的心获得治愈,明白治愈得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是我所想要做的,也即觉察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式,然后作出改变。我 想要记得自己拥有选择的力量。我刚留意到执著于幻相与释放幻相并体验内在平安之间的冲突与张力。这一点会呈现为焦躁不定的形式,呈现为想要逃离自己,从而 不让自己经验心中的上主(distract myself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od in my mind)。  答:你的话提出了我即将要与大家讨论的观念,那就是选择。在座各位都相信选择吗?  问:当然,我相信。  答:好的,选择(choices)。当我用复数表达的时候,大家想到的是什么?  问:我的感觉是,只有一个选择。当我去看不同的选择时,那么我正在让自己卷入幻觉之中,所有千差万别的众多幻觉。  问:如果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没有选择。(笑)  答:我们真的想要密切地来审视这一点。我们想要来看看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信念,我们想要慢慢地来追溯和检验这一点。让我们先从关于选择这一观念开始。关于这个,有些什么例子?  问:我可以选择回家,还是留下来。  问:当我去看不同的选择时,我看到的是幻相与真理之间的选择。  问:话是那样说,但我们真是那样看的吗?我知道当David问”你相信选择(复数,choices)吗?”,他暗示的是什么。如果我去看我的行为和所做的事,就会让我相信我必定依然相信选择。  答:如果你相信选择的话,让我们先不要太快地进入假设或理论的层面。如果你说”我相信选择”,你会在哪些事情之间作选择?有哪些实际的例子?  问:我在这里该用哪个字?在信里面我该表达哪些想法?  问:早上醒来,决定自己该穿什么衣服是一个选择。  答:这些都是世界层面的选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像一个菜单。每一天我们都有一个选择的菜单。当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定义它们的时候,你能否看到选择和焦躁不定是相伴相生的?错综复杂的不同选择,导致焦躁不定的感觉。你能看到这一点吗?  问:绝对地,因为有众多不同的选择,看起来永无穷尽。  答: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去谈论选择时,可能会有心灵的安宁吗?  问:不能。只有没有这些选择,我们才会有彻底的平安。  答:非常好。让我们这么来说:如果有一个选择可以终止所有的选择,或者是一种领受(acceptance),领受一件可以终止选择的事情,那会在什么时候?  问:当下(Now),只能是当下。  答:只能在当下。所以,这里就有矛盾之处。我们说这只能发生在当下,然而世界层面的选择似乎要么是发生在将来,要么是它们被描述为好像已经发生过了。因此,一个可以终止所有选择的当下选择,必定在某个方面完全不同于世界层面的选择或个人的选择。  问:当我们说: “我本应该做这件事的。我可能做那件事。要是我没做这件事,那么诸如此类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你的意思是这样吗?  答:是的。当你描述过去时,甚至就拿近在眼前的事情来说,比如你今天早上所打的电话,这些选择难道不是被我们描述得好像它们是真的选择一样吗?似乎 一个人不得不作出真正的选择,比如,给谁打电话,谈些什么,等等。所以我们所讨论的是世界层面的选择,个人性的选择,这些选择似乎处在线性时间中。关于未 来的选择又如何?有谁不曾体验过面对未来的不同选择而举棋不定时所产生的压力呢?你能否看到,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必须得相信有真正的未来选择需要你去作?  我们所讨论的这些个人的选择,是在哪些东西之间选择呢?这些选择难道不是一直被感知为在一个二元世界中的不同选项与抉择之间的选择吗?这些选择难道 不是被视作是在两个或更多个具体事物之间的选择吗?这些都是选择这一概念中的固有特性,不是吗?这些都是选择这一定义的组成部分。现在,来看看我们所描述 的世界层面的选择,个人性的选择,它们之间的共通性是什么?  问:幻觉,行为,对表相的选择。  答:核心是它们永远都是在有形表相和具体事物之间的选择。随之而来的,永远都是焦躁不定,因为这是企图在根本不存在选择的地方作选择。你能看到这一 企图的疯狂性吗?必定存在着不同于这种疯狂的某个事物;必定存在存在着另一种选择,如果一个人想要达到开悟–终结这种焦躁不定,从而歇息于平安之中。关键 是这一点:如果我焦躁不定,那么我必定还相信存在着不同表相,行为,物体之间的选择。我得开始认清这个信念不会给我带来平安。  我们正在举焦躁不定这一例子。那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我是不是还继续为自己辩护,找借口,说”恩,我有很多未来的选择要作”?还是我们得更深入地理解选择与信念之中所包含的内在机制?在天国,涅磐,极乐之中,会有选择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问:没有。在我们与上主分裂之前,并不存在选择。  答:如果你同意天国或涅磐永远以永恒一体的形式存在,那么,必定还存在一个未经质疑的虚假信念。选择的基础是相信一个二元的,线性的,由相对之物--包括过去与未来--所构成的时空世界,不是吗?  问:是的。  答:所以事实上,一切都归结为这一点:不同的具体事物之间的选择这整个观念,必定建立在线性时间的概念之上,与之相对的是共时性的时间:当下!  问: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笑)  答:如果一个人同意天国即是永恒的一体性,与选择这回事毫无瓜葛,因为在一体中,根本无从选择,那么刚才的说法必定有合理之处。现在,我要说的是, 为了能够领受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意即,对分裂信念的修正),一个人必须从选择所在的层面来看待选择(One has to see choice where it is)。换句话说,在他能忆起无选择的一体性之前,一个人必须首先在选择作为一个学习工具仍有其意义的层面上--比如,在心灵层面上--进行选择。在一个 人认为自己需要做的众多事情中,一切只是作一个选择这么简单。一个人需要做的只是作一个决定。仅仅只是一个决定!  你能大概看到一个人所需要作的那个唯一的决定,能带来多大的平安,喜悦与幸福吗?事实上它甚至都不是一个决定;它只是一份领受。我们想要审视的是哪些事物阻碍了我们去获得这份领受。就这么简单。  我们想要如此彻底地把”具体的个人的选择”追溯至隐藏于这一切选择背后的虚假信念,以致于我们得以开启那似乎能改变一切而其本身却又恒常不变的庄严 时刻,这神圣一刻(this Instant)。我分享的教导是,开悟是此刻当下即能成就之事。阻碍你体认出自己当下即已开悟的任何想法,首先必须被质询,然后还其本来面目--幻觉。 请不要去比较谁已经开悟了,谁还没有开悟。开悟不是个人性的(enlightenment is not personal)。请思考一下这些观念,和想要澄清问题这一意图的神圣性( Just consider these ideas and the holiness of the intention to be clear. )。请发自肺腑地说:”我想要平安!我想要平安超过任何别的事物。我要舍弃我所有的伪装(masks)。我明白为了要舍弃伪装,我首先得认清它们。我想要 看清这些伪装的本来面目。我想要分辨真实与虚幻--以获得正见。这是个多么宝贵的机会啊!”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事情比审视自己的内心,检验通往这份体认的 障碍更重要?还有什么事情能与之比拟?这是个非常宝贵的机会!  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个信念,即个人性的选择即是在不同的有形表相和意象之间的选择。所以如果一个人能看清表相层面上的选择根本就不存 在,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就只会有一种观察的状态,一种喜乐的状态,一种彻底超然的状态?不再试图在根本不存在选择的地方看到选择,是多么令人愉悦!  因此我们想要追溯至源头。现在我们来看看那个唯一的选择究竟在哪里。如果那个能释放一切选择的选择,那个我们需要作的唯一的选择,不是在过去或未来的不同表相与意象之间作出的,那么它会在哪里呢?  问:我留意到自己依然想说,还有表相与圣灵之间的选择。  答:你理解你所说的这个选择吗,表相与圣灵之间的选择?为了理解这一选择,一个人必须清楚表相(form)与内涵(content)之间的区别。那 正是我们现在正在一起探索的区别。你相信选择是个人性的,具体事物之间的选择--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确立了这一点。有形表相是具体的思想形式与意象的投 射。有形表相是错误思想(misthought)的投射。圣灵(Spirit)是具体的吗?  问:我猜测你想说的是灵性是总体的或是普遍的(universal),因为圣灵是对实相的反映,而实相是永恒和无形无相的。  答:如果我们想起”普遍的”这个词,其含义是不是不同于”具体的”?圣灵(Spirit)是普遍的。为了我们的讨论,当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心灵–内涵 或目的的领域时,我们就转向了一个有意义的语境(context)。在分裂之心这一语境中,”选择”这一观念作为一个比喻或踏脚石,作为对终结一切决定的 终极决定或终极领受的一种”准备”,是有其意义的。这个终极决定是对内涵或圣灵的目的的决定或领受。人们可以相信在这个表相世界中存在着目的或内涵,但是 这并不能使之成为事实。汽车的目的是什么?沙发的目的是什么?麦克风的目的是什么?你有没有看到这些事物似乎都有自己独立的,小小的目的?这便是世界的教 化。受蒙蔽的心给所有的事物,诸如物体,行为,事件,条件,人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赋予了名字,意义或”目的”。汽车引擎是如何运作的?生态系 统是如何运作的?人类躯体是如何运作的?你看,所有这些细琐的碎片与意象作为分裂的工具,不仅被赋予了名字,而且受蒙蔽的心认为自己知道它们之间是如何一 起运作的。对于已治愈的或真实的知见,不存在分裂破碎的意象和意象之间的虚假联系。在天国或实相中也不存在这些东西,因为在实相中没有意象 (images)。  让我们花些时间来检查这个问题:”躯体是如何运作的?”我们现在来检查一些与护士行业有关的信念,可能会有所帮助。(注:提问者中有三位是做护士 的。)你在上护士学校时所接受的培训是什么?是不是教你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如何运作的,身体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身体系统相互之间是如何互动的?在你受教育的 过程中,是不是得学习如何标识各个身体部位?当然,这只是世界教化(learning of the world)中的一星半点。还有很多其它的学科。世界的教化一直都是关于如何给具体事物赋予目的和意义,试图定义和理解具体事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你能向这个观念敞开心扉吗,也即不存在具体的目的,具体事物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关联?  如果任何一个单独的事物,其本身真的不存在任何目的或意义,那会怎样?如果我们的五官所感知到的一切都只是过去,那会怎样?这就好像一个充满了过去 联想的电脑记忆库。比如,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杯子掉在地上并破碎这个记忆。除非是基于过去的记忆,否则你如何”知道”特定情境中的某个特定杯子会破碎呢?我 们所赋予的万事万物的意义,包括事物之间如何关联,特定事物的目的是什么,都是基于过去的记忆,都是杜撰出来的。上主并不知道杯子,他不知道杯子的意义或 其质地,也不知道”掉落”这个词的意义。杯子会掉在什么上面呢?地面?”地面”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正在讨论一项非常必需而又根本的化解 (unlearn),忘却我们曾经习得的一切。当我们说释放过去,我们说的是忘却以往所学的一切。当我们说释放过去,我们说的是化解关于时/空的基本概 念,而不仅仅是释放儿时的记忆或不愉快的记忆。它是指释放五官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另外一个例子是自然,被贴了标签的种种植物,不同花朵与树木的颜色,以 及大自然中的众多物种。一切都习得的。一切都是过去。所以当我们回到选择这一话题时,关键的事情是受蒙蔽的心以为自己能在这个世界中看到意义与目的。我所 分享的教导是,目的或内涵都只在心中。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曾经寻求过真理并且说,”如果真有真理这回事,那么它应该是简单的”?为什么真理非得是错综复杂的呢?认为真理是简单的,是很有意 义的。相比较构成这个现象世界的成千上万亿的目的与关联,如果在分裂之心中只有两个目的,而只有其中一个反映了真理,这会不会让事情显得简单很多?这是不 是简化了我们获得真理的方法?假如一个人能达到如此简单的地步,知道在这两个目的之间只需作一个决定,这难道不是让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了吗?如果我觉得自 己在表相世界中有成千上万亿的选择,随之而产生的显然是焦躁不定!这显然会带来恐惧,这显然会让人陷入紊乱。这里有谁不曾经历过这些事情?  问:或是最近有谈论过它们?(笑)  答:这个时空宇宙中有数不胜数的意象,从而存在着众多的选择与目的,这一概念是令人恐惧和困惑的,复杂而又令人心力憔悴。所以我们想做的是,使只存 在着两个基本目的这一事实变得非常明朗。受蒙蔽的心可不这么看。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这根本就是荒唐的。所以必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选择语境,跟不同意象(表 相)之间的选择截然不同(so there must be an entirely different context of choice than choice between imagess)。  现在花一分钟的时间来假设一下,分裂之心中只有两个选项,两个目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目的称为宽恕,另一个目的称为分裂。从这一角度来看,”你所作的每个选择不是带给你一切,就是一无所有”这个观念是不是就显得有意义了呢?  问:是的。  答:所以,在这里有些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我真的,真的,真的能非常清楚地辨别分裂之心中的这两个目的,那么对开悟或救恩的简单选择就变得非常明显了。这难道不是好消息吗?还有什么事情比达到这样的辨别(discernment)更重要呢?  我们会用很多不同的名字来称呼分裂,比如恐惧,内疚或死亡。名字并不重要。我们也用不同的名字来称呼宽恕,比如平安,爱与喜悦。名字并不重要。真正 的选择是对我们心中这两个目的的选择,无论你用什么名字来称呼这两个目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相信在自己的心中真的只有这两个目的,那么他只需要辨认出??? (If one can believe that there really are only these two purposes in one’s mind, then one need only get in touch with the deception of what seems to come between my awareness of these two basic alternatives, these two basic options.)。  如果我在这个世界上寻求过的所有道路都只不过是对幻相的抉择,但是我仍然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真正的选择,那么我就需要开始认清这场世界游戏 (game of the world)中包含的诡计了。只要我还相信在世界的不同意象之间仍存在着选择,感到焦躁不定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焦躁不定的根源是:心灵不在清醒状态中,它 看不到这两个基本选择,并且无法接受真实的那个选择。  我想要提的另一件事情是心的构造。形象地来说,让我们把这两个基本选择看作是一栋大楼的地基。从分裂的信念中诞生了一整套信念系统,或说这栋大楼的 很多楼层。所以这一个分裂念头似乎扩展成了各种各样后续的信念。大部分人会把时间看成是相当抽象的概念,空间也似乎显得很抽象,然而这两个概念都是具体 的,因为它们都涉及增量和测度。时间是一个分裂的念头,空间也是一个分裂的念头。事实上它们是同一个念头的两种表现形式。受蒙蔽的心所持有的关于自己的所 有信念,都会涉及到层面(level)--躯体层面,情感层面,思想层面,宇宙层面,家庭层面,微观层面,等等。在实相中不存在层面。在灵性中一切都是一 体的。  诸如”我该什么时候回家”之类的念头需要接受检验。因为我们心中每一个过去念头的深层,都有自己的构造模块。不真实的念头来自一个不真实的信念系统。  问:我相信我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家。(笑)  答:你相信你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家,而且你认为它在美国。需要回家的那个”我”是谁呢?他是谁?是一个人吗?花一分钟时间想一想,你相信你的心中充 满了真实的念头。假设你开始想这一信念不是真的,那会怎样?然后你就会明白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每个观念与思想,像我们正在检验的那些信念一样基本,并且看 到,关于自我身份的种种假设或信念以及支撑这些想法的世界本身,都不是真的。  “我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代表真正的我吗?”这是我们需要问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想要回到自己地理意义上的家(house)的人,或者是 情感意义上的家(home),那会是圣灵(Spirit)吗?那会是永恒的圣灵吗?还是那只是一个头脑中的构想或意象?只是一个概念?检验我们类似的这些 思想,是多么有助益,多么有力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真的进入关于人格概念(personhood)的讨论的话,那么我们必须看一看构成人这一概念的思想与 信念。你相信人是什么?是什么构成了一个人?  问:他们眼睛与头发的颜色,是白人还是黑人,国籍,他们所穿的服装,他们所驾驶的车,他们的职业,父母,家庭传统。  问:”人是什么时候成为人的?”这在关于堕胎问题的辩论中可是个大问题。  问:抱负,个人历史构成一个人。  答:是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一段自己的历史。如果我提及心,灵魂,情感等这些概念呢?这些也是人格性(personhood)的定义的一部分吗?  问:宗教和灵性观念也都是人格性的组成部分。  答:所以你可以看到人格性这一概念包含了很多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质疑的东西也很多。当我们从宗教或形而上的层面来谈论这个问题时,有些人会说每个 人都有一个灵魂。而比如,关于轮回这个概念,有时候人们说灵魂会转世投胎--它反复地进入并离开物质躯体。灵魂来自上主。既然上主创造了灵魂,灵魂就和上 主一样永恒不变并且无限。那好,如果情况真的是灵魂会转世投胎,进入物质形体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永恒不变并且无限的一个东西会暂时藏身于一个有形身体中。 然而,这不合情理。无限怎么可能被置于有限之中?  同样的,我们得非常小心地质询人格性的整个概念。我开始留意到,只要仔细观察,每一次当一个人防卫或烦恼时,只要追溯这一烦恼在内心中的起因,最后 总是会归结到人格性的概念。甚至当一个人是因为空气污染而感到受侵犯,最后还是可以回到这一信念,即相信自己身处这一环境中,而有个东西,比如污染,对自 己(作为人)是个冒犯。我注意到每一个烦恼都能被追溯至人格性这一概念,追溯至主体-客体这一基本的分裂,在其中”我”是主体,而宇宙的其它部分则是客 体。  这个世界/宇宙似乎是以这种方式构建的:存在着一个主体或人,然后有一个客体,也即那永远围绕着的”其它”,可以是时间,空间,物体,人,社会,世界或宇宙。人格性或个人身份就建立在这种二元性,这一基本分裂之上。  问:这对我正是一语中的(This is where I get hooked),因为当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能够看到自己关于人格性的信念与执著;然后我就想在这一点上我得做些什么。我希望你能进一步阐述这一点,因为否则的话我觉得自己无法再进一步深入。  答:每一次当你想”我得做些什么”,并为此而感到挫败时,这种感觉不太好,是吗?你有一种想要改变的冲动,但是这种改变又显得过于艰巨,你无法做到。  问:然后我就陷入内疚中,觉得自己备受打击,同时又想:”我应当感到快乐。” 但是我感觉不到快乐。  答: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念头,”我得做些什么”。现在,”做(doing)”是一个行动,那么是关于什么的行动呢?  问:行动会牵涉到身体。难道不总是如此吗?  问:我更多的是被卡在信念中,而不是行动。我想我错了,因为我持有这个信念,而我得改变这个信念。比如,我喜欢大自然。我要改变大自然是真的这一信 念,在这一点上我卡壳了。我想要继续往前,看到更完整的图景,感受与圣灵的联接,而同时,因为我喜欢大自然,在我内在就有一种二分法。我喜欢大自 然。(笑)我……  答:”我……”大家听到这个词了吗?(更多的笑声)。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我”。让我们来看看甚至非得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或非得放弃一个信念这种强迫性 的感觉。认为我得放弃一个信念,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念!表面看来似乎存在某种胁迫。但是这里面真的存在什么胁迫吗?我读到过有位作者曾这样说:”我们的小我 里充塞了种种信念。”小我里并没有充塞信念。小我没有信念。小我就是分裂的信念,而所有基于分裂的信念都是小我。受蒙蔽的心认为那些信念就是它自己,并与 它们深深认同。一个人曾错误地加以认同,而又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换句话说,真实的自性不必放弃小我。真实的自性没有小我。之所以显得好 像有胁迫,只是因为你有个信念认为真的存在”某个东西”,而你得清除它。但是,如果你根本就不是那”某个东西”呢?在这种领悟中,受胁迫的感觉或非得要做 什么事的感觉就自动消融了!  这又再次回到目的这个层面上来了。一个人需要在内心深处对这两个目的非常清楚。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被嵌在一个虚幻的表相世界中,相信自己的生活,自己 的现实是一个”真的”人活在这个自然世界中,并且坚信那就是自己的实相,那么圣灵对他来说就是非常具有威胁性的了。他就会把圣灵感知为要他放弃真实的,好 的,美丽的东西,而他肯定不愿聆听圣灵的声音。  (原文:P1-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5:41 , Processed in 0.11187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