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092|回复: 0

当下的力量2 第9章 当死亡与永恒相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1 21: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当死亡与永恒相遇
当你在一片未曾被人类足迹侵扰过的森林中漫步时,你会发现周遭丰富多彩的生命,它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然而,除了这些勃勃的生机,你还会看到倒下的大树、颓坏的树桩、腐烂的树叶,以及步履所及的一切衰败。环首四顾,你都会在发现生命的同时也会目睹死亡。
    然后,上前一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正在分解中的树枝与腐烂的树叶,不仅牺牲自己来孕育新的生命,它们本身也充满了五彩的生机。你看,微生物们在忙着工作,分子们也在自我重组。所以,这个世界没有死亡,有的只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蜕变。你从中有何感悟呢?
    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因为生命没有对立面。死亡与诞生相对,而生命是永无止歇的。
古往今来,圣贤与墨客,早已关注人类如梦如幻的存在特质,那就是:看似如此稳固而真实的世界,分分秒秒却在飞逝着,随时都可能烟消云散。
    死亡临近,宛如梦幻一般的生命即将终结。可是即使在梦境中,也必然有一个本质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产生梦境的意识,否则,那个梦便不可能萌发。
    究竟是我们的皮囊创造了意识,还是我们的意识创造了我们皮囊的梦境,抑或创造了别人的梦境?
为什么绝大多数经历过濒死状态的人,都不再惧怕死亡?为什么呢?值得反思啊。
你当然会死亡,但死亡对你来说也只是大脑中的一个概念而已,直至你第一次“亲身”体验死亡:也许是你或者你身边的人身患重病,或者发生意外,也许是你心爱的人离开人世,死亡光临你的生活,让你知觉自己终有一死。
    大多数人都会万般恐惧地逃避死亡。除非你毫不退缩、勇于面对,知晓你的身体正在消亡,随时都会灰飞烟灭,否则你生理的我和心理的我都可能产生对于死亡的抗拒,即非认同感。当你了解并接受生命的无常,你的内心定会升腾出一种奇异的平和感。
    直面死亡,你的意识就可能从对形式的认同中解脱出来。某些佛教流派的僧人需要定期在停尸间打坐、冥想,就是这个道理。
西方文化至今还广泛抵制死亡,甚至老人也不愿谈及或想到死亡,尸体更被远远地隐藏起来。抵制死亡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会走向肤浅与浅薄,变得只在意事物的外在形式。抵制死亡,生命便失去深度。人生将失去一个可能性,一个知晓我们名字和形式以外究竟是谁的可能性,失去一个了解至高无上的维度的可能性,因为死亡是通往那个维度的大门,不知死,焉知生?
人们总是对一切的终结无所适从,以为每一个终结都意味着一场小小的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语言中,“再见”等于“回见”。
每当一次经历即将结束,比如一次朋友聚会、一个假期,或是孩子们的长大离家,你都会小死一回。你意识中会出现一种“形式”,通常留下“空腹”的感觉,而大多数人都假装不知怯于面对。
    如果你能学会接受,甚至欢迎生活中种种终结的到来,你会发现自己最初无所适从的空虚感已经转变成了内心广阔而深沉的平和感。
当你学会每天以这种方式体验终结、体验死亡,你便向“生命”张开了双臂。
多数人觉得他们的身份和自我感 无比珍贵、难以舍弃,所以,他们才会惧怕死亡。
    “我”将不再存在,这个想法难以想象、恐怖异常。其实,你将那个珍贵无比的“我”和你的姓名、躯壳以及与它有关的故事混为一谈了。那个“我”只是意识场中一个短暂的外在形式而已。
    如果你仅知晓你的形式身份,你便无法认识,真正珍贵的是你的本体,你心底最深处的“我是”,也就是意识本身。它与你永远相伴相随,而这才是你唯一不会失去的东西。
每当你的生命中出现任何重大的损失时,比如失去财产、家庭、一段亲密关系,或是失去了名誉、工作或生理机能等,你内在的某些东西也会死去。你的自我感就会缩小,甚至还会有些迷惘:“没有了这些......我又是谁?”
    你无意识间认定自己的一部分的某种形式弃你而去,或化为乌有时,你会很痛苦,好像是在你枝枝蔓蔓的生命中留下了一个空洞。
当这一切发生了,不要否认、忽视你所感到的痛苦和衰伤,你要接受它们的存在。时刻注意大脑的动向,因为它会围绕事实编造出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你扮演的角色是一名受害者,而恐惧、生气、愤怒或是自怜等情绪便会跟随那个角色应运而生。除此之外,你还要警惕这些情绪和思想编造的故事背后的因素,警惕那个空洞,那个产生情绪的空间。你能勇于面对、学会接受那种奇异的空虚感吗?如果你能,你便不再惧怕那片空虚,你会惊讶地发现平和正氤氲而生。
    每当死亡降临,每当生命形式消亡,无形、无迹的上帝便透过消亡的空隙散播光芒。这就是为什么生命中最神圣的事情便是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慈爱之主能够通过你对死亡的深思与接纳来到你身边。
人生苦短呵,人事无常啊!什么能够避开生与死?什么能永恒存在呢?
    试想,如果世上只存在一种颜色,比如是蓝色,假如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蓝色的,那么蓝色便不会存在。我们需要有个不是蓝色的颜色来证明蓝色的存在,否则,蓝色便不会“显现”出来,也无法存在。
同样,我们是否需要某些永久性的东西来见证一切事物的短暂?也就是说,如果包括你我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短暂的,那么你会意识到它们的短暂性吗?如果你能够知觉并见证包括你我在内的一切生命形式的短暂性,这是否意味着你我都拥有某种东西是永生不灭呢?
20岁时,你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强健与生机;而60年后,你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的颓败与衰老。那时,你的思想也许不同于20岁时的思想,但那个知晓你的身体年轻或衰老,知晓你思想在改变的意识却没有丝毫的变化。那种知觉是永恒存在于体内的,是意识本身,它是无形的“生命统一体”。你能失去它吗?不能,因为你就是它。
你的人在弥留之际变得十分平和,甚至异常清晰,似乎光明正透过消融的天窗倾泻而下、闪闪发光。
    有时候病入膏肓或耄耋老人会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变得轻松、开朗。当他们凝视你时,你会发现他们眼中若隐若现的光芒,全无心理折磨的痕迹。他们已经臣服,那个人、那个大脑制造出来的小我,都已不复存在。他们“心死先于身死”,却已找到内心深处的平和,领悟到自身不死的真谛。
每一场意外或灾难都蕴含着一个潜在的救赎,而我们却经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突如其来的死亡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会将你的意识从对外在形式认同中解脱出来。肉体死亡前几分钟,以及死亡的那一刻,你会体验自己不再是躯壳,而是摆脱了形式的意识体。于是,恐惧立刻无处安身,留下的只有平和和觉悟:“一切安好啊,死亡不过是形式的消亡。”你会发现,死亡终究是虚无缥缈的,就像你曾认同过的自己的躯壳一样,虚幻不实。
死亡并非异常,并不像现代文明要你相信的那样痛苦不堪。其实,死亡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与它的对应体“诞生”同样自然。当你坐在濒死之人身旁时,请提醒自己:死亡就是如此而已。
能够见证并陪伴着一个人步入死亡,是一种神圣的行为,更是一种莫大的恩典。
     陪伴濒死之人,不要对这个经历有任何的抗拒,不要否认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不要否认你的感受。发觉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也许会让你感到无助、悲伤或者愤怒,但你要接受你的感受,然后更进一步;接受你什么也做不了的事实,完全接受它,你真的主宰不了死亡。臣服于眼前经历的一切,臣服于你的感受,臣服于这个濒死之人可能会经历的任何痛苦与不适。你的臣服状态与随之而来的宁静会极大地帮助那个走近死亡的人,使那个生死转换过程变得更容易一些,如果想要说什么,就说些源于内在的宁静之言吧,不过,此时说些什么也是次要的了。
    宁静恩赐与你:内在深邃的平和。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8 13:15 , Processed in 0.09137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