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一心一意的想见到您,现在我认可了这种方式。当我疑惑时,您以最好的方式给予了解答,就如同在我眼前,这足以是我满怀感激、感慨、感叹!我想问念佛一定得回向吗?为什么?
六祖大师曾告他的弟子说:遵行我的教导,即使离我千里之远,也如同在我面前;不遵行我的教导,即使我在你面前,也好像离我千里之远。实在是这种情况。当我们遇到一位适合自己的上师,我们爱的是他所显示出的真如,我们行的是他所教导的法,并不是他这个具体的色体之人。如果我们能由他的真如来看见自己的真如,由行他所教导的法而获得了生命的自由,这实在是最大的受益,不必就去面见他。藉借着与一个外在老师的连接,我们形成自己生命与智慧的内在循环,这实在是最好的结果。我期待每位弟子都能摆脱对老师的需要,不出家门,坐在自己坐垫上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无疑亦无惑。弟子最终必须成为上师,否则他的旅程没有结束。成为上师你可以没有一群弟子,但你至少有一个——你。自己能够解决自己所有的问题,你已是自己的上师了。成为上师就那么简单,它从你开始,到回到你结束。在从你到你的过程中,如果你不心外觅师,这就是直路修行;如果你于心外找的老师越多,你的修行越费周折,你的觉悟圆满就越推迟。所以,一切有利于你回到自己的方式,我乐行;一切牵你远离你的行为,我取消。我试图做一根最短的导线,把你的电流直接导向你,让你的机器转得最快,完成生命的醒悟! 当你由我这里受益,不必感谢我。把你由此而生的法喜、禅悦、感恩和爱的能量,洒向你身边的人,惠及离你最近的人,就像一盏亮起的灯泡,先照耀离你最近的人,然后是远处的。如果你由明白真理而升起爱,而这爱又能像灯火一样点亮与温暖其他人,这就叫“回向”。回向是一个修行者开始圆满的标志。当一个人一直不能回向,那说明他离生命的成熟(圆满)还有一段距离。回向是一朵开花开始释放它的香,回向是一颗果实开始传递它的美味。回向是一个折返,它由真正的爱别人而返回爱自己,它由真正的爱自己而返回爱别人,就像光从灯源发出,碰到镜子又反射给光源一样。在那个来回的折返之中,整个屋子看起来更亮了,这就是回向的利益。回向是让大家共同走向爱和光明,回向是修行后半阶段的修行课题,是菩萨向佛跃进的最后阶段。如果你爱佛,最后的阶段就一定是回向;否则,你未曾真正从佛那里受到利益,你不是真正的念佛学佛。 行者,在你的花园里,我起了贪恋,仿佛你代我说出了我未说出的所有……,在你这里我看到了我自己。 早上起来我们梳洗打扮,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美丽的容颜,想多待一会儿?想多看自己两眼?那有什么不好!如果你爱自己,这就是最初的表现。一个人爱上自己的脸庞、身体——不管它样子如何,是爱的开始。自己的身体和那张脸,是爱起飞的地方。如果你爱它,很好,那将是喜悦流淌的泉眼。如果你不爱自己的身体和脸,迟早你会在地球上的另一处,看到另一个你最讨厌的身体和脸,那将成为你的最恨。在你的生命旅程之中,身体是离你最近的事物,你的脸代表你的心,所以爱镜子中出现的“那位”——是爱的开始。 来到我的面前,现在你看到的那位,就是你镜中你最美丽的容颜。这面干净的镜子,反映出掩藏最深的你。全世界不论哪个民族或地区,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佛或圣人?因为他们作为最古老又最新鲜、最真实又最美好的我们每一位“本来的样子”而出现。爱上他们,实在是爱上最本质的自己。来到我的花园,你的心在唱歌,你是那歌声的倾听者;来到我的花园,你的心在舞蹈,你是你那生命剧院里的唯一看客。你唱的心歌我曾听见,我曾看见你美丽的容颜,不必亲跨越千山万水看你一眼,我已亲自了解了你。 身置生命的花园,当你因激动不能表达你的喜悦,我代表你传唱那醉人的歌;当感恩的泪水模糊你的双眼而描述不清你的所见,我把你所见的世界化现在我的笔端;如果你说“爱”有困难,我大声的表达爱,并让这声音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遍。来到我的花园,那是来到你的花园,全世界唯实只有一个真正的花园——它的名字叫“心”。世上所有其它的花园,都置存这个花园之中。善知识,来到这个花园,醉在这个空间。愿你因“醉”而愈加“清醒”,直到清醒到完全“觉悟”!祝福你! 我能感觉到您所说的“观观”或“直观”是至简至大的上上法,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上上根人,能不能用这种法?在用此法时该如何“用心”或“用念”?如果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得出时间的话,请您就“观观(直观)”法作一个更详细点的开示。 最简单的方法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最简单的方法适合所有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它就不应该叫最简单的法。但对于忙碌的头脑,它却显得不易,因为头脑老是跑开,它有理由——“这方法有效吗?真理不会那么简单吧?我试试下一个试试?”由于种种怀疑或借口,头脑从真相的面前错开。对于最简单的法,越简单的头脑越能和它契合;如果头脑愈复杂,就离它的距离越远。 所谓上根人,就是能认出和守住简单的人;所谓上根人,就是能使用最简单之法的人。你究竟是不是上根人或能不能使用这种最简之法呢?这完全可以自我衡量。我所讲的“观观”或“直观”,换用另外一句话讲,就是你看的是“觉”。本来的觉知是一面大圆镜,它明明朗朗照耀一切,不容分割或破坏。本觉之镜虽然不能真正被什么东西割裂或破坏,但是它可以被“幻象”看起来割裂了它。我们生命的这面大圆镜,就被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劫匪,切割成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觉”这六种不同的“觉”了,我们掉进了这种本来是一、但看起来有六的“错觉”中了。由此我们远离了大圆镜知——“觉”,而开始颠倒梦想,远离究竟涅槃了。 我所教导的“直观”或“观观”,就是透过观看或觉知这六种错觉,而达到回归本来之觉,最后达到认出我们生命之中一直存在着的“大圆镜”,并以它作为唯一的心器而生活的方式。看时看“看”,不仅看所看之物;听时听“听”,不仅仅听所之声;嗅时嗅嗅,不仅仅嗅所嗅之香臭……如是乃至尝、觉、知都是如此,这就叫观观或直观。你一旦知道了它是怎么回事,它只是一个练习和悟解的过程。这里面没有深奥和复杂的学问。你不需要研究它、思考它或解剖分析它。它只是一个练习和觉悟的过程。 我看了一部影片《活着》,余华的小说改编的,很受感动。如果您能抽出个空闲,能不能看一下这部影片,因为我很想知道您是如何看“活着”的? 一个凡夫活着的过程,是一个“忍辱”或“自我欺骗”的过程;一个菩萨活着的过程,是一个全然“给出”或“奉献”的过程;一个佛活着的过程,看起来像一个凡夫,但他没有忍辱或自欺、欺他的故事了。 一个凡夫活着的形象,不是美猴王就是阿Q。他们一生要么不断地表现“我能、我行、我成”的形象,要么就表现“悲惨或活着不易”的情形。持有这种观念的作家,也只能投射出这样的作品。素描一个人物“悲惨”或“活着不易”,能博得大众的同情,因为大众的“悲惨感”或“活着不易”的感叹需要一个载体或出口表达一下。但如果是一个佛去搞文艺创造,他很可能在白描这些众生的“真实生活”场景的背后,去让人们看一眼那一直存在的“平静”与“祥和”。当人们太关注悲惨的故事本身时,人们会忽略那一直存在的、占绝对大空间的“平静”与“祥和”。就像虚空有无边无量,当我们放一束烟花时,几乎所有的众生只看见了烟花,而对那烟花所存在的无边虚空和自己的见性一无所知。 在没有像一个佛一样活着之前,我们每位几乎都是真真实实的睁眼瞎,我们的“视力”和“视野”小的惊人。活着是一场梦,一切是个梦见,当你不能亲自认证到这时,你不足以叫作“清醒”、“醒来”。众生所称的“醒来或清醒”,实际还在“梦”中。不论我们如何悲惨地活着或痛苦地活着,那都是一场梦中梦,而那个做梦的人,绝对安然无恙。这点需要作家或读者们认识到。作为一个有认识的作家,借梦表现“清醒”,借梦表现“醒来”,比去借一个故事把大众带入更深的梦,更为独特。众人懵懵,你独醒;众生昏昏,你独觉……让你的一点觉光,点燃一大片梦吧。 我的朋友,看你的博文真心花怒放呢。“以不死的身看护能死的身,以不染的心看护能染的心,多么有趣”。我们在幻相中与幻相游戏,好玩,好悠闲,清凉无比。 开窗吹来一阵风,吹灭了灯,吹凉了人,吹醒了梦。亲爱的人,睡去是一场梦,醒来还是一场梦,在这以梦为内容的生命里,让我们观自在,让我们亲照五蕴皆空,让我们度一切苦。活着是一场亲历佛陀内在经历的过程。踩着三藏十二部,让我们回到心经。没有挂碍,没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生活!祝你始终与佛同行,安住极乐净土。 师傅,有些宗教或者瑜伽前辈会说:荤素都要吃,吃荤时感谢那些动物就可以。我最近吃中药,医生说我没有火,一定要吃牛羊肉。 吃这吃那,你知道那个吃而不吃的人吗?终日吃饭,却未进一粒米,你知道那个“未进一粒米”的人吗?如果你是位修行人,不要太着意于那个“吃什么”的人身上,去找寻那个“终日吃而未曾吃”的人。一旦你找到它,你则不冷不热,不病不坏,不生不死……一旦你找到它,你头脑现存的问题皆如梦幻泡影,一切不再是个问题。去找那个隐形人。 “列子虽然能乘风而行,但是他还是有所依赖。”老师,这个身体要存在,不依赖如何存在?我是一个不现实的人,就是想成为您这样的人,看了您很多文章,受益难以言表,可回到这生存话题,我可以为理想忘我,最终还是要面对自己的生存。我太享受那些不现实的日子里散播爱,可是我必须世俗的去赚取,才可以去实现热爱的事业。 理想与现实的终极统一就是:没有理想,只有现实——现实就是你的最大理想。理想和现实只有是“一”时,理想才是真正的理想,现实才是理想中的现实。当你的理想和现实分裂为二时,首先你就“二”了。你开始“疯”了,因为你在变成唐诘诃德。让现实和理想变成“一”是修行者的目标,但这并不是让你的现实“追”上你的“理想”,然后让你的现实与理想结合成一。不,不是这样,你必须发现,不论在何时,不论处何处,你的理想就是你眼前的现实,你眼前的现实就是你的最大理想!你必须那样,否则,你仍然处在“变成”唐诘诃德的危险之中。如果你是个修行者,你的“目标”就是,阻止自己变成唐诘诃德,达成自己成为佛陀。 列子乘风而行,此“风”是缘风。我们要想自在地活着,必须顺缘、随缘,不能逆缘。逆缘有什么好处?你顶风,你费力。身体是个众缘和合,它随业缘而现,随风缘而转。它必须依赖食物而存活,它必须有所依赖。但心却可以无所依赖,而独自存在。心可以独存,对于心,也唯有它独存——什么不依赖它才能自由,否则,它就获得不了自由。当心完全自由,身体就不再是个问题,它生它死——心一样快乐,它健康它生病——心一样唱歌。所以,还是弄明心吧,去掉所有附着在心上的幻念垢物,让自己回归绝对的本性的自在!
分类:问与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