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大师说文人习气太重,华丽的文字会影响修学佛法。你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用像你这样的文字更容易让众生觉悟吗? 在我看来,能让我“觉悟”的不是那些文字,而是我自己的“心”。六祖大师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阅读优美智慧的文字也许是一种“点灯”,但心是灯。如果没有灯,即使你有薪火,你也无法点着什么。在我们和文字、经书诸等之间,重要的是心。不要搞颠倒了。永远不要觉得是什么外在的事物影响了你,那是个错觉。从始自终,心在它自身的判断中影响了它自己。 美会影响学佛吗?如果我是一个爱美的人,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佛陀在世的时候,它排斥美吗?我不认为佛陀会排斥什么,尤其是那些人世间真善美的东西。有些学佛人认为,我们不能热爱美的东西,否则,那有背佛教。这是真的吗?你为什么怕美?在你的心里是什么让你看见美的东西就逃避或防范?在我看来,一个好的佛教徒不但是不躲避美的,相反,他们看到任何事物都是美的。他们能看到任何事物的美。他们有一双美的眼睛。 美好的文字会不会影响学习佛法?我的经验是,那些被翻译的优美的佛经,我更愿意看。比如,楞严经,圆觉经等。相反,那些翻译的不优美、没有美感的佛经,还影响了我们阅读它。如果三藏十二部佛经,本本翻译的都像“楞严经”、“圆觉经”那样优美,我想热爱阅读它们和热爱了解它们的人会更多。在我看来,最极至的佛经就应该翻译的像文字作品一样。一本好的佛经,它应该具备“真、善、美”的品质。当一本经书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哲学书看,也可以当作科学书看,还可当作文学书看,更可以当作圣典看,那不是更好吗?如果你从文学你的角度读它,它像诗歌或散文;如果你从哲学的角度看,它像世间最好的打开你思路的智慧思辨之书;如果你从科学的角度看,它像研究人类心灵的科学。如果有一本佛经被写的或译的像这样,我想我们更爱看。 说到此处,也许你会说“美和华丽”是不同的。嗯,或许不同,但分别来自于哪呢?一棵樱花树,在一些人看来是华丽的、虚华的,但另一些人却仅是绝色的美。事物的不同,分别来自于心。心不同则是事物的善恶好丑不同。但众生的业决定着众生对事物的看待。同一事物,有人看着它善、美、真,有人看着它恶、丑、假,这是由他们的业不同决定的。同一业缘的众生,看待事物的善恶丑美等是相近的。 从我来看,净土宗的《无量寿经》也是非常优美的经书。有关智性的美,我不知道一些大德们是如何看待佛经的美和文学作品的美。在我看来,世上的美是同一种东西,它是一种打动心灵的东西。它美,美在我们为它动心。说到底,我们从一种事物上感到美,那美美的是心,不是物。没有心外的美,也没有美在心外。如果你拒绝一种事物的美,你拒绝的仅仅是自己心灵的美貌。有些佛教徒怕自己的心被美色的事物或事物的美色所牵转,怕沉溺、怕迷失、怕失去自我,所以他们远离美,拒绝美,甚至训练自己让自己厌恶美。在我看来,这有一个“自我”在操纵这一切,如果你刻意去拒绝、躲避或厌恶美的东西,你上当了。你这样做的目的仅是为摆脱一种事物对自我的操控,但当你这样做,你恰被操控。自我为摆脱某种控制,它恰又被控制,这是修行中常见的现象。修行的目的是为跳出自我的陷阱,但当你有意躲避它的陷阱时,你又落入新的陷阱——这是头脑走不出的幻觉。为了摆脱淫色对自我的控制,部分佛教徒把美女想象成骷髅或恶鬼,但这是恶心自己。你为什么不把美女仅仅作为美女看呢?看她不增不减,于心不垢不净——这才是正法的修行呢。 为了摆脱美色对自己的诱惑,你把美好的事物想象成丑陋的事物,这样做是:上帝为你创造了天堂,但你为自己另造了地狱,然后把自己囚禁其中,以求安全。这样做是自虐般的。这是迷惑的表现。我们在修行之中,所要改变和了解的是心,并非外物。美女美不美,并不是我们迷失的因,你不必要把她们观想成白骨或想象她老年后的衰容,或死后被蛆虫、被苍蝇围绕的情景。当一位绝色的女子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尽可以欣赏她,观看她——朗朗觉性升起,慧光普照一切,万有平等,你不会因此迷失。你不必避美女如毒蛇,但让觉照不失,平等心起。这样,离菩提涅槃就不远了。 我们不必对美过敏,如果我们的“心的免疫力”增强了,任何美或丑都不会影响到你。一颗清晰的心只是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吸收”一切,而不被它们所伤害。昨日你因为害怕自己被美色所诱惑,你期待天下的女人都长得丑丑的;你的恐惧心继续增加,今日你又期待世上的佛经——以及那些解释佛经的文字、那些法师或智者讲的法,都不要那么美。似乎文字写的越苦涩,越难懂,越不美,你越喜欢似的。对此我不那样认为。我不区分文人还是佛者,我爱所有真善美的东西。如果一样事物或一篇文字,里面显明地含满了“真、善、美”这三个要素,我想我就喜欢它们。有谁管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佛经文字呢?爱那事物,并被那事物所充满和所改变就够了。我期待一切前人、今人、后人的说法经典里,流淌着真的因素、善的因素和美的因素。我爱世上的佛法文字即像文学作品,又像科普文章,像散文、像诗歌、又像智者之语,多么美好!我爱事物如其所是,我知道,一切我所期待和我所看出的东西——全在我心里。我怎能期待那些美、善和真,在事物之中呢。除非我糊涂了,否则,你不会向我心之外的事物要我所想的。 一朵鲜花长在一大堆杂物丛中,当你走过,你最容易看见什么?我的经验是,我很容易一下看见鲜花,并被它所吸引。当我看见它,我会很自然的走上前去,低下头去吮吸它,让它的清香深深进入我的身体,让它的美颜深印我的心灵。在一般的头脑看来,一朵鲜花比一堆杂物,更容易点燃它的智性。一本翻译的优美的佛教经典和一本翻译的苦涩难懂的佛教经典放在你的面前,当你阅读它,哪一本更容易触燃你内在的智慧?末法时期,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法文出现?我想大众自有自己的期待。不必我再说出了吧?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美,在我看来,美不是一种创造,它只是一种流淌。我不知道我所写的文字美不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只知道当有人询问我问题时,当一个“问题”在召唤我回应它时,我只是让自己坐下来,打开电脑,开始“回应”它:那文字自己出来,没有一个思考的人存在。我坐在那里,仿佛恒河的水流经我,波浪透过我的头脑,流经我的手臂,然后穿过电脑,流在屏幕上;然后又流入网络,又流入各位看见它的人……。在其中,如果一篇文章写的很美,那是恒河的浪花自己的舞跳得美;如果它写的很智慧,那是恒河的浪花自己的歌唱得美。没有操纵者。我怎么知道那些般若波罗蜜的?仿佛佛陀坐在恒河的上游,我坐在下游——哦,不,仿佛“时间”和“空间”的错觉都抽去,佛陀已然坐盘于此。要说的话,要回答的问题,要给予的声音,由同一个自性流出。我不认同坐在这里的一个身体是我,坐在于此的身体只是一个象征。依据我的了解,三世诸佛是同一个身体、同一颗心——同一自性。因此,大凡自知这自性并以这自性活着、或说或做的人,仿佛如出一辙。了悟真理的人,似乎不同的人在说相同的话,似乎不同的人在做相同的事,但实质,那是“同一个人”所为。它的名字就是叫“佛陀”。也许你认为佛陀是二千六百年印度的那位。但在我看来,那位只是“悉达多”。宇宙中只有一个佛陀,但却有许多悉达多。悉达多是未来的佛,它此刻,就是你……你会经验到这一点。 一切智慧由无我而现。一切美生自空心。当你息灭自己的妄想,“真”神降临。人们都在期待真善美的东西,你如何才能相遇真正的“真善美”呢?正法修佛是一条去往那里的路。在修法的途中,如果你遇见真善美遍存的世界,那就是极乐世界。你不是在一直寻找极乐世界么?极乐世界是由纯然的真善美组成的。真善美普存于极乐世界,它们就是那里的珍珠、玛瑙、琥珀、琉璃,它们就是组成七宝的元素。当有一天,在这个星球上,你看见一切物都美、一切事都善、一切人都真时,你得遇了正法,你走入了佛土。如来佛正在此看着世界微笑。你回到了自己,你回归了真如。祝福你!
分类:问与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