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116|回复: 0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附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22: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以志 著  
      
      为了妇女的解放
      ——本世纪初王凤仪创办女子义学纪实
      ?  
        在黑暗的旧社会,广大农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塞外朝阳大地,站起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挺身走险,寻求光明之路,他携妻率子,奔走呼号倡办女子义务学校,磋蛇岁月,历经三十多个春秋,感动世人,关东大地兴起女义学数百所,激发了女性争取自由解放的勇气,女人和男人一起参加社会的变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这位农夫就是闻名遐迩的王凤仪。  
        王凤仪,名树桐,字凤仪,一八六四年十一月一日生于朝阳市云蒙山下王营子乡树林子村的一个蒙古族家庭。祖父王德泽和父亲王清和世系务农。王凤仪有胞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贫寒,凤仪自幼给村中大户人家放牛,到十七岁那年,他随父耕田,学做各种农活,并开始了扛活做月的繁重劳动,一直到二十八岁。  
        王凤仪在劳动中痛感穷人“粗人”之愚顽,对读书明理产生了兴趣。他常叹自己时乖命蹇未能读书。所以他劳作之余爱听人讲故事,暗自发誓将来非供儿子上学读书不可。在劳动中他创造了“性理疗病法”性理疗病法,与通常“性理”不同。他常为人“理疗”,解除病痛,同时悟出了一个道理:欲社会好,必有好的国民,欲有好的国民,必有良好的教育;而治国必先治家,家庭必有良好的教育,其关健要有好的母亲。母亲的形成,又必从姑娘作起,因此“女子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因而必须兴办女学。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欲兴办女子学校,改造社会,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王凤仪中年时致力于倡办女义学。他首先说服了年已三十八岁的妻子白守坤到锌县杂木林子宣讲堂学习文化,白守坤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刻苦攻读《女四书》等初级课本。识了些汉字,回到家中后,孜孜不倦地自学苦练,具备了教别人识字的能力。其儿子王国华八岁时,王凤仪怀着无限的希望,送到私塾馆读书,学习了几年。具有了相当的文化。一九O六年二月,王凤仪首创的锦县十里台女义学,在张士俊家开学,白守坤教女学生,王国华教男学生,母子俩共教互勉,教学相长。王氏家族倡办女学走出了第一步。  
        一九O七年,王凤仪在锦县、朝阳交界的高桥、根德营子等地办女学七处,有学生三百余人。白守坤和王国华母子俩教学认真负责,受到学生家长好评,并常有人赠送衣物等礼物。王凤仪知道后对妻儿说:“收了人家的礼品多不该呀,我们是为改变风俗,哪能收礼呢?!”王凤仪办学三年后,引起朝阳知府王乃斌的重视,便到女学视察,并嘉奖了他们。但世上也有说三道四的。王知府召见王凤仪问明虚实,王凤仪说:“我本是一个农夫,就知道叫女子念点书,出苦水……可是有的人怀疑我是个农夫,没有这个本事,造出谣言。知府大人明察过女学,大家都承认啦,办好了就是。”王凤仪陪王知府视察各处女学,果真名副其实,息了谣言,女学有了发展。一九O九年国内变法呼声很高。三月间,王知府召集士绅讲解新章,王凤仪也参加了。王知府特意把王凤仪请到台上与他并坐,向众人说:“这就是王凤仪先生,近年办女义学多处,我恭敬他,是恭敬他的人格,为民众办了学堂,请诸君学他,我也同样恭敬诸君。”  
        一九一O年朝阳府城建立女子学校,王知府特聘白守坤任女教师,月薪八两白银。适时王国华考进奉天省两级师范,白守坤凭着薪银供儿子求学读书。王国华聪颖勤学,每学期考试都名列前茅,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朝阳办学从教。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王凤仪到海城县办女义学。为了提高师资水平,他特带领一些女教师来朝阳学习。当时遭到劝学所长赵某和校长的拒绝。王凤仪毅然叫妻子白守坤辞去府城女校教师之职,到城南郭家窝堡张四先生家办女师训练班。以前白守坤的月薪已提高到十二两白银,但她听夫命,在训练班培养女教师。王凤仪对海城县办学人张雅轩说:“办义学的宗旨,是让女子受教育,是千秋的大德。”张雅轩表示立志三年穷,决议破产办学。从一九一一年六月到一九一二年春季,张在王凤仪的帮助下,创办了周正堡淑贞女校,后来扩展七处分校。与此同时,辽阳、辽中、台安、盘锦几个县也效仿张稚轩办女义学,都请王凤仪巡回指导。一九一八年怀德、伊通、双阳、德惠等地,也办起了女子义学。一九二三年黑龙江省安达县的杜绍彭在王凤仪的帮助下,开始办学。一九二五年九月,据有关资料记载,热河、奉天(沈阳)、吉林、黑龙江四省十九个县共有女义学九十九处,一百二十个班,教职员达二O六人。这都是在王凤仪的倡导下而兴起的女义学。  
        一九二六年王国华按照父亲的意愿,在朝阳县羊山镇创办“国华学校”。后来又在朝阳城内创办“凤仪女子师范学校”,王国华任校长,白守坤为学童,坚持办学十八年,培养了大批女教师。  
        一九三O年,六十七岁的王凤仪去北平万国道德会考察,了解了该会“改造社会,缔造大同,促世界进化,谋人群幸福,实行利民生,启民智,敦民德”的计划,协商了在东北与关内所兴办的四三七处女子义学与江希张创办的万国道德会“合流”。随后将河南、绥远、陕西一带的灾童一八O多名,由北平送拄东北的安达县喇嘛甸子学田部设立的工读学校念书。从此,对外是道德会,对内仍是女子义学。两年后,关内外有分会五OO余处,女义学三OO余处。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政局剧变,关内外阻隔。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长春成立了道德会,上层机构背离了原来的宗旨,王凤仪决意与其分离,主张辟新路,到乡间办“新农村”。他的同事们十分赞同,高正午、朱循天、武化民等人先后在东北各地创办了‘新农村’、‘安老所’、‘怀少园’,把义务教育与行善融于其中。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王凤仪因病辞世,他把自己大半生的精力致于倡办女义学,尽管在教学内容中有封建礼教,那也是客观存在的,其主旨是教女子学文化,长知识,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这是不可泯灭的贡献。不仅如此,他还潜心研究医疗,创造了“性理疗病法”。王凤仪死后,其儿王国华整理了他的《诚明录》和《性理疗病征验录》,于一九三六年在安东(今丹东)出版,广为流传,各地出现了效仿王凤仪“性理疗法”的性理疗病社,为民众解除病痛,这又是一位农夫对世人的贡献。  
        王凤仪胸怀坦荡,热爱中华。他的儿子王国华更是有民族气节的人。他继承父亲的遗志办了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十八年,自任校长,自立教育教学规章制度,鄙视日伪推行的奴化教育,因而日本人给凤仪女师加压力,设障碍,王国华冲破重重困难办学,他对学生讲要为民族独立自由刻苦读书。王国华在日伪的官场从不穿日本式的“协和服”。一宗宗事引起日本人的忌恨,一九四二年王国华去大连西岗子道德会讲学,遭日寇暗算,时年五十五岁。王凤仪一家对辽西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雷音动

      摘自《朝阳市日报》一九九四·八·二八  
      
      [标签: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4 08:48 , Processed in 0.16386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