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381|回复: 0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第五篇 崇俭结婚与胎教-第四章 胎教与优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22: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以志 著  
      

      第四章 胎教与优生
      ?  
        ● 讲“母教”不如先讲“教母”。

          ● 新生的小孩,也知道他的真假,怎知道的呢?孩子是母亲生的,考查母亲的真假就可以知道了。

          ● 子女能尽孝悌的是从德上来的;能败产的是从孽上来的。

        ● 骂女人是显威风,女人虽不敢还口,而恼气已存在心里了。打女人是属杀气,女人虽不敢反手相打,而恨气存在心里了。女人恼气恨气,既不能施展到男人身上,最后泄到子女身上(直接影响胎儿),子女既感受不良之气.世世相传,贻害无穷,这不是打骂女人的害处吗!所以打骂女人的罪过极大。  
        生一个健康、聪明、素质理想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也是人类共同的心愿,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因此,我国古代便有‘胎教’之说,认为胎儿在母体内,就已开始接受母亲的影响,要求妊娠期间的妇女应谨言慎行,清心养性,遵守伦常礼仪。  
        据《史记》记载:“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太任即《诗经》所说的‘思齐太任,文王之母’。这是关于胎教的最早记录。此后,历代医学家对于胎教,都有详备的论述。  
        中国医学认为人的七情六欲,思维活动,与脏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把人的情志活动和脏腑功能看作是一个整体,彼此制约,互相协调,以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如果喜怒忧思,悲观惊恐,就会使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孕妇便可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情绪对胎儿有影响,并不是出于某些人的主观唯心的臆测,而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现代科学家作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如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会使血液中产生有利于健康的生化物质,而消极情绪则会使血液中增加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是一位孕妇,与胎儿气血相通,必然要贻害于胎儿的。  
        据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当孕妇的情绪受到压抑时,胎动的频率和强度都会比常态下增加几倍。尽管孕妇的烦躁情绪只有一会儿,但是胎儿的这种超量的活动却会持续几个小时、如果孕妇的烦躁情绪延续几个星期,那么胎儿的这种超量的活动,就可能贯穿整个胎儿期,必然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有些学者还认为:某些先天性的生理缺陷,也可能与孕妇妊娠期的情绪有关。  
        日本一学者曾对“胎教”的作用进行了试验。他对一二七名青年孕妇进行“胎教”指导,做操、看电视、欣赏音乐、玩桥牌,有选择的读书,使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心情始终保持愉快。他把这称之为“英才制造工程试验”。试验获得可喜成果:当孩子生下并长到几岁以后,进行智商测验,发现71%的幼儿智商超过一般幼儿。(段振离:说说胎教《妇女生活》一九八O,一O)  
        凤仪先生于清末时期就发现,改变人类素质问题是古往今来最重要的一门学问,可称千年大业。所以他提倡“胎教”是从创办女子义学开始,使女子普遍受教育,直到实行“崇俭结婚”。他常说:“讲‘母教’不如讲‘教母’。”即先教育未来的母亲。这就意味着“根本教”和“胎教”的极端重要了。因此,他常用“翻转世界,重立人根”的豪言壮语,来表达自己的远大胸怀。  
        先生认识到古人讲胎教,多行之于富贵权势之家。因此,他现在讲胎教,便力求寓于日常生活之中,是平民百姓均可做到的。  
        所说的根本教即胚胎之前的教育,也就是对未来父母的教育。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父母的道德品质,思想感情,至关重要。怀孕前的生活环境,特别男女交感之际的双方的心理与情绪,尤为关键。这种七情六欲的应时感召,对未来的子女的气禀形成,起到根本性作用,所以叫作“根本教”。因此,夫妻必须志同道合,相亲相爱,互助互谅,保持和睦家庭的气氛。土地肥沃,植物才能叶茂枝荣。先生常把夫妻比作天地,男子应如天之清,女子应如地之宁。若男子性情乖戾,好动气禀性,是为天不清;若女子性情浮躁,恨怨多气,是为地不宁。这样,怎会生育理想的后代呢。所以他说:“天清地宁,生孩赛如神童。”  
        人们都愿生育聪明俊秀的孩子,但有时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好的愿望并不等于好的行动,正如只知盼望长好的庄稼,而不改良土壤,不好好栽培,都是同样道理。法国有句谚语说得好:“父母的品德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凤仪先生认为妇女受孕之后,胎儿居于母腹,与母体本属一脉,经络相关,气血相通,后日小孩之成长寿夭,智愚贤否,胎教至为重要。因此,孕妇必须清心养性,举止大方,注意栽培心地,去掉私心杂念,努力涵养性天,化除气火烦恼。尽量做到不听争吵之言、诽人之语及怪力乱神之说,多读有益心身之书籍。不看邪僻丑陋,勿观杀害凶暴,不见奇形怪状,口不出恶言,不道妄语,应事接物,务求中正,喜怒哀乐,宜求中节。要克服不良习惯,因为某种怪癖、嗜好,都可能影响胎儿,贻害下代。要整洁衣装,清净屋宇,造成使孕妇观感而生纯洁高尚思想与情绪的环境。如此,则胎元化合,日后可望生育聪明俊秀、体质健旺之子女。  
        孕妇要经常保持喜气欢悦的情绪,如春风和煦之阳光,常常照耀胎儿,使胎儿茁壮成长。切忌以气禀性用事,谨戒悲哀,勿生忧恐。然而,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孕妇单方面所能奏效的,为丈夫者,必须认真合作,全心相助,方能成功。凤仪先生特别反对丈夫打骂妻子,他说:“骂女人是显威风,女人虽不敢还口,而恼气已存在心里了。打女人是属杀气,女人苦不敢反手相打,而恨气已存心里了。女人恼气恨气,既不能施展到男人身上,最后泄到子女身上(直接影响胎儿)子女既感受不夏之气,世世相传,贻害无穷,这不是打骂女人的害处吗!所以打骂女人的罪过极大。”  
        孕妇本身必须明白胎教,加强修养,否则,性情乖戾,忿怒无常,阴郁之气,集聚于内,胎儿感受不正之气,将来不是生理缺陷,便是多病,贻害子女,甚为可怕。按“五行性理”来讲,是受了五行阴面气禀性之害(详见《五行篇》)。兹录前人从实际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四字韵语,仅供参考:  
        阴木不化,怒气冲冲,小儿落草,易患惊风;

          阴土死板,闷气执拗,生下小孩,面黄肌瘦;

          女性太弱,阴水愚鲁,往往生孩,寒气在腹;

          又急又躁,阴火内炎,生孩不育,非黄则疳;

        阴金好分,口如刀锉,小儿生下,虚喘肺弱。  
        先生对新生婴儿的不同哭声,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与研究,他说“小孩降生以后,听他的哭声,便可知道他的气禀之偏:哭声急的是火,慢的是水,时哭时止的是土,大声哭忽而止的是木,声音清亮连续不断的是金。”  
        那么有的孕妇遭受同样的逆境与挫折,然而其子女的素质却有差异,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决定在母亲对逆境的承受能力与态度了。先生认为人的一切活动,综合起来讲,无不体现在性、心、身“三界”之中。气质、性格为性界;思想活动为心界;身体为身界(详见《三界篇》)。因此,先生讲胎教,更深入具体地讲,也必须从“三界”入手。性界要做到“去习性,化禀性,复天性”。去习性就是去掉一切有害的习惯,如吸烟、喝酒,醉心于物质享受等;化禀性就是化除五行性中恨怨恼怒烦等有害健康、伤害人我关系的阴浊气禀性;复天性即拨阴取阳,完善个人应具备的良善性格与气质。  
        心界要求“去私心存道心”,即克服专为个人着想的私心杂念,而存敬老爱幼,与人为善,尽职尽责,处处为公益着想的道心。  
        身界要健康、勤劳,但必须受天性、道心的支配与领导。最后达到‘三界合一’,才是人生修养的理想境界。实际,性心身三界正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方面。这些做人的要领,也正是孕妇胎教要求的基本内容。  
        讲求胎教是为了优生。我国古代在这方面已有了认识和实践,但并未形成一门真正的学科。古籍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记载,说明古人已发现了近亲婚配的害处。人类是不断地前进,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前进中,也必须改造自己,所以产生了怎样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自然科学,叫作‘优生学’。它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于一八八三年提出来的,他写了一篇《人类的才能及其发展之研究》的文章。文章首先提出了优生学这一问题。他是达尔文的表弟。达尔文在十九世纪创造了‘进化论’,而‘优生学’正是在进化论的思想影响下诞生的。高尔顿把达尔文的进化论直接应用于人类,他曾调查过许多人的家谱,开始了对人类优生学的探索,他对人类智能与遗传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其目的是在于探索影响后代的各种因素,从体力和智力各方面改善遗传素质,从而提高人种的质量。  
        一九六O年美国学者斯特恩把优生学分为‘正优生学’和‘副优生学’。正优生学又叫‘积极优生学’或‘演进优生学’,是研究人类优秀个体的繁衍,着重研究改善人类的遗传因素;副优生学又叫‘消极优生学’或‘预防优生学’,是研究减少生育不良个体的方法和途径,消除不良遗传因素,使其不再往下传。两者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的遗传素质,目的是一致的,实际就是应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通过不同途径,来提高和改善人类后代的精神和身体素质的一门学问。副优生学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已被人们所接受,在不少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下来,已产生一定的效果。  
        正优生学特别强调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世界科学家在这方面已有了深入的研究,人的个性、意志、毅力与兴趣等,除了后天环境影响之外,先天因素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下面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美国科学家托马斯·维尼尔撰写的《婴儿出生前的潜在生命》一书中,有个很有兴趣的例子:“著名乐队指挥勃罗特谈到他是怎样爱上音乐的时候,说:这一点说起来似为很奇特。我出生前就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记得我年轻时演奏某些乐曲,仿佛不需要总谱,或者排练一些对我来说还是新的乐曲时,我的脑子里好像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大提琴的分谱。有时曲谱本还没翻过去,我就已经知道后面的调子和音符了。有一天,我把这些事告诉了我的拉提琴的妈妈。你猜怎么着?原来这些曲子正是她在我出世前不久拉过的。”  
        几年前,勃罗特的这一席话在医学报道中至多占上几行字。如今,由于出现了一门新的特殊的学科——胎儿心理学,科学家对这类事情就十分重视了。  
        许多事实证明,胎儿的感觉、反应不是生后一下子形成的,它从母腹内就开始了。胎儿在母腹内十个月的生命过程中,决不是内是长成形体的寄生物,他已经开始建立感觉的功能。尽管是模糊的不完善的,但却是对人的个性与智力起到根本性作用。所以先天遗传因素是内因,是物质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是外因,是个性与智力发展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先天条件太差,就是后天条件再好,也恐怕难以弥补上;如果先天条件好,后天条件不好,那么良好的先天条件也会白白浪费掉;如果两个人的先天条件相同,其素质决定在后天条件;反之,如果两个人的后天条件相同,其个性与智力就决定于先天条件。但先天条件是不太好改变的,而后天条件是全在人为,这就充分说明先天因素非常重要了。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儿出生三天后再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三天。”不正是说明胎教的重要吗!  
        这就不难看出,优生学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观点和生物医学模式所能完全解决的,必须重视社会因素(包括伦理教育心性修养和环境熏陶)的作用,因为优生学牵涉到社会学和伦理学问题,社会因素常常会起到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不过,从当前世界来看,对‘副优生学’,许多国家已采取了措施,但对‘正优生学’尚缺乏完善的理论与有力的措施。  
        清末时期农民出身的王凤仪先生,虽未接触过西方的优生学,但他从多年的社会实践中,悟出了如何改善人类素质的大道理,发现“根本教”与“胎教”在改善人类素质中的巨大作用,因而从妇女教育入手,研究性理之学,提倡崇俭结婚,重视妇人胎教,采取建立新家庭,创设新农村等正本清源一系列措施,正是为了实践优生——“重立人根”。  
      
      [标签: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8 17:00 , Processed in 0.07422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