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476|回复: 0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第五篇 崇俭结婚与胎教-第一章 从女子义学到崇俭结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22: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以志 著  
      

      第一章 从女子义学到崇俭结婚
      ?  
        ● 现在姑娘成了‘双头蛇’了,在娘家紧贪,紧收拾,带许多嫁妆,结婚时,还向婆家要许多彩礼,拉了许多债,多少年都还不清,坑了婆娘两家。这回我讲妇女道德,办崇俭结婚,不带嫁妆,也不要彩礼。男女自立,建立新家庭,正是斩断‘双头蛇’呢。

          ● 从前是‘天地否’的卦,现在是‘地天泰’的卦,以女子为主,所以我先从化妇女起始。

          ● 姑娘是世界的源头。  
        先生于民前六年,在善士们的资助下,竟于锦州、朝阳一带,办起了多处女子义学。以后,逐步扩展到海城、辽阳、怀德、德惠,直至民国十二年,女义学发展到安达一带。民国十四年热、奉、吉、黑等省,女义学已达九十多处。民国廿年后,竟发展到七百余处。  
        先生认为欲世界好,必须有好人,但好人是贤母所生,欲培养出贤母,必须始于姑娘教育。所以才大力兴办女子义学,振兴女教。  
        民前二年三月,先生曾与故友刘振明,从海城出发,赴北省实行乞讨访道,考察民俗,三个月行路数千里,走遍了东三省的许多村庄,接触了无数个家庭。发现父子不和、夫妻反目、男欺女、女累男的现象,比比皆是。丈夫认为妻子是用钱换来的,所以任意打骂。因此,先生进一步认识到,虽然女子义学兴办起来了,但还必须彻底改革婚俗,以变革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买卖婚姻。他认为,不取消买卖婚姻,女子没有真正抬头之日,更谈不到改变未来人们的素质。  
        民国十四年秋,在安达县开办‘家庭教育大会’。东北三省女义学的教职员,齐集于此,不下千余人。凤仪先生酝酿多年的改革婚姻的理想——“崇俭结婚”(原称‘先天结婚’),终于在这次大会上正式的提出来了,得到有识之士及众善士们的一致赞同。他说:“风俗怎么坏的呢?就拿娶嫂妇来说,长春一带.有些人家娶嫂妇至少得三十石黄豆(一石四百五十斤)。姑娘成‘双头蛇’了。在娘家紧贪,紧收拾。带许多嫁妆:结婚时,还向婆家要许多彩礼,拉了许多债,多少年都还不清,把世界都搅乱了。做大官的也为太太;商家掌拒的也是为太太。当女人的,等于吃了忠臣子义弟,吃个猴苦(苦极了)。人们都领著老婆孩子过日子,把老人活活的扔了,心都坏透腔啦,坑了婆娘两家,这回我讲妇女道德,办崇俭结婚,不带嫁妆,也不要彩礼,男女自立,建立‘新家庭’,正是斩断‘双头蛇’呢!”  
        “改革世风,重立人根。”这是凤仪先生几十年奔走呼唤的口号。崇俭结婚正是为这一大目标而提出的。崇俭结婚又称“新家庭”,他们婚后,和睦相处,互不依赖,互不管束,惟以道德相尚,同甘共苦,互相帮助。  
        崇俭结婚者,婚前必须研究明白夫妇相处之道,以及夫家伦理关系、人位状态,应以孝敬老人为第一要务,为丈夫的明了为夫的刚正之道,为妻的须明了媳妇之道。同时,夫妻更须学习四部教育,即‘根本教‘、‘胎教’、‘婴儿教’和‘儿童教’。这些要求都做到了,便可望出现理想的下一代。  
        最先实行崇俭结婚的人,是张中天与沈荣莲,于民国十四年末,在海城县腾鳌堡淑贞义务女校结婚。这种婚姻也正是极力批驳当时社会上,专以财产势力地位为婚姻前提的传统陋俗。  
        崇俭结婚是完全自主的,不受财产、地位、容貌、资历等所局限,惟以德业为重。如女义学教师王淑英与李连溪(随父从善多年)崇俭结婚。当时,邻家的新媳妇们,以为如此秀丽而文静的姑娘肯嫁给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非常贫苦的李家,委实为她惋惜,替她为难,竟至落泪。淑英便给她们讲起崇俭结婚的好处:男女平等、各自独立、互不依赖、互不管束。两个新媳妇听后,觉察到自己身入樊笼,常受委屈,毫无自由,痛苦终生,反倒哭她们自己了。殊不知,这对穷无立锥之地的夫妻(王淑英李连澳)所生的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大学毕业的有用人才了。  
        许多青年男女看到了崇俭结婚的优越性,便自觉地实行崇俭结婚,效行者可达数千对(大多数女子受过女义学教育)。以后,先生又提倡‘崇俭结婚’举行集体婚礼。如焦凤岐与刘秉珍、娄九亮与崔淑芬等十六对男女于一九三七年冬同时崇俭结婚于沈阳。从此,集体崇俭结婚婚礼之风大开。  
        崇俭结婚之道已被许多人所接受,但还是以女到男家为主,而年老有女无子者,仍旧过着孤苦零丁的凄凉生活。先生曾蓄意多年提倡‘娶女婿’办法,虽有些宿儒反对,认为这种作法是违背几千年来父系社会的宗法制度,不宜提倡,但凤仪先生不顾他们的非议,乃公开主张男到女家的娶女婿之说,并且生子女可从母姓,使女家有了接续。有朱雪梅者(海城人)在女义学读书、任教,父母年老无子,农民出身的王乃天(朝阳人),于女义学中尽义务多年,在凤仪先生的倡导下,甘愿到朱家为婿,乃于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一日与朱雪梅崇俭结婚于海城县腾鳌堡淑贞义务女学。次年生子名朱xx(后大学毕业,为工程师)。此说一经提倡,便得到有女无子者的极力赞同,因而效行者颇多。但先生曾提出对此事应注意的是:“娶女婿,男到女家,所以对男方人选应注意,否则。办得不成熟,虽是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台安县朱循天,自幼接受凤仪先生教导,事亲甚孝,为了矫正为争夺祖产而弟兄互相争杀的时弊,乃立志‘让产’(不承祖产,让与弟兄)。不料这种孝悌行为竟而遭到前妻金氏反对,虽经多次耐心劝说,但金氏毫无改悔,乃终至和平离异。朱循天立志道‘无志同道合者终身不娶’。‘德不孤,必有邻。’果有刘秀琴者,海城人,女义学毕业,后任女义学教员,由凤仪先生介绍,秀琴慕朱君之德业,与之崇俭结婚,不仅不索分文彩礼,并自带八百元钱(二十亩地价)为两位嫂嫂储金立业(两兄为先房婆母所生),以解决朱家曲折复杂之伦理关系,以全孝悌之道。从此,崇俭结婚之风益兴。刘秀琴生二子。均大学毕业,服务社会。  
        崇俭结婚中,真正做到不计财产、资历、权势、地位、专重德业而下嫁者,屡有所见。如陶复初,湖南省醴陵县人,年幼因家贫而‘跑关东’(到东北谋生),到黑龙江畔黑河沙金厂做工。一九三二年听凤仪先生说:“天底下就有一件出贵的事没人干,就是尽义务不挣钱。”陶复初闻道有悟,不久便到义学里尽义务,工作勤恳,言行笃实。一九三六年,他四十岁时,由张雅轩介绍与辽宁省新民县王景新女士(时年三十岁)结婚于长春。王景新之父系清末五品顶戴(功名人),兄为北京高等法官。景新以官宦小姐身分入女义学读书,后当义学教员。听到崇俭结婚之说,愿低矮就下,不顾家人之反对,竟与贫而又苦的有德之士陶复初崇俭结婚,夫妻相敬如宾,始终不渝。后在郑家屯办安老所多年,成绩卓著。生二子,成年后,工作都很出色。  
        崇俭结婚是移风易俗的有力措施,受到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的赏识,因而得到迅速地开展。  
      
      [标签: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00:57 , Processed in 0.07481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