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问与答》
问:这世界怎么了?好像雨后春笋,一下出现了很多“大师”,遍地开花似的。他们都忙得不了,到处写书、演讲、寻找学员。请问你怎么看待这种事情?
当心灵成为了一种“产业”,这类事情出现是必然的。当开悟成为一种商标,真理成为一种商品,存在为头脑开启了新的谋生途道,人们怎么能够不加入这个行列呢?当觉醒的领悟变成了一种产品,它终于为修行人“入世”打开了出口。隐藏的压抑,潜藏的欲望,在这个一切都商品和市场化的今天,得到最充分的呈现。当钻石遇到和尚,那是和尚遇到了舍利子,这怎能叫他安静下来呢?
这是一个很容易模仿和复印的时代。所有的东西只要出现一个真的,一夜的功夫全世界就会出现诸多假的。那假的铺天盖地,淹没和覆盖了那真的,最终是假的似乎变成了理直气壮的真的,而真的反而变成底气不足的假的。头脑的特性就是善于模仿或佯装,对于修行,头脑的聪明几乎能够模仿得出心的智慧。这就是孙悟空能够变成佛——而佛也会出现假的原因。道理是可以复制的,头脑可以把它收集的关于道的道理放入其中进行加工处理,输入的产品,除了句子排列不同,赝品几乎和真品一模一样。
不要完全相信那些口吐莲花的师父,注意那些出售“道理”的老师。不圆满的老师会有很强烈的进入世俗的愿望和能量,因为他需要依靠外在的东西,来使他感觉真正的圆满或无欠缺。有些老师会打着救世济人或度人的号子,穿行在世俗间。他们深藏一些无明的信念,那信念常常是,“人们是可怜的”,“众生是苦的”,“人们需要救度”,“我能帮得了他们”等。在我看来,这一些深刻相信自己想法的老师,他们没有深刻调查过自己的这些信念,他们还是些没有走出幻象的人。他们自身的圆满还在进行中。来注意这些老师,他们是些和你一样,仍然相信故事,相同的信念还没有破解的人。除了他们为自己加了个“老师”的身份,这些人和你没任何不同。虽然他们自称老师,但他们仍然还只是学生。
一个不能真正安静的老师,是因为他自己内心还有欠缺,他觉得他还需要些什么来“补充”他。当你认为你需要和“众生”在一起才能圆满时,或说你需要“众生”才能圆满,那么,你离成佛还有一段距离,你的心还有一个“缺口”——这缺口还需要“众生”来填补。这就是那些还有救人或度人思想的师父,或那些忙碌的师父们不停不下来的原因。“人们是可怜的”——真的吗?“众生是苦的”——真的吗?“人们需要救度”——真的吗?“我能帮得了他们”——真是这样吗?去调查你自己的信念吧?在你没有安静下来之前,你别想真正安抚得了别人。
不管借口什么样的理由进入世间,觉知你自己内在的动机。最大的帮助是无为,只要你有为一点,你对他人的帮助效能就不会最最大化。像移动的镜子一样来去在世间,比任何一只手电筒更能帮助人。你不需要费自己的能量发自己的光,如果你是一面平面镜,藉借老天的阳光,藉借那照镜者自身的能量,他们会如实地看见自己的脸。你不必改造自己的电池,也不必拿着手电筒到处寻找走夜路的人。那真正需要的人会到你面前。不要低估众生的心智,不要高抬自身的智慧。
一个世俗人在世间忙里忙外,无非是为钱;一个修行人在世间忙里忙外,无非是为了他人的认同。如果你不是个纯粹的修行者,你可能两样都为了。这不关什么对或错,你只需要提醒自己注意到这点而已。
新出笼的大师,常常会创造自己的方法(仿佛现存于世的方法还不够似的),——他们那样做,无非是想有自己的牌子或商标。但仔细地考察,世界发展到今天,几乎不会有人再发现或创造出新的方法了,所出现的“新”方法,也只不过是一些已有方法的拼拼凑凑、剪接组合,或为一个旧方法起了新的名字而已。根据我的经验,苦恼的去除和方法并无大关系,并不是方法越多,苦恼的去除就越快;相反,方法越多,苦恼的去除还有可能更慢。甚至,繁多的方法会给去苦得乐的修行者们带来新的苦恼。在心灵的世界,我不提倡创新,因为任何创新无非是头脑的游戏。我提倡丢掉方法,丢掉技术,丢掉创新,回到无创新、无法或术的道路上去。求道,不要生理,一旦道生理,你就会立即由心入头脑,苦恼或新的问题就会紧接着而来。修道的人,注意保持在“道”,不要生出“理”。当然,为讲话故,有时你不得不生出理,但注意到,讲理是离开道的开始。
现在世上,最多的是讲“理”的大师,而不是呈“道”的大师。那些忙碌的大师们大多都在讲“理”。“理”是讲不完的,一道可以生出千“理”万“理”。但唯有“道”安静。当你在“道”呈“道”时,你是安静的。理绝道以生,道生理自明。所以有时理不必讲,呈道于人前,道理他自明。现在多数老师却并未注意到这点,他们在试图用“语言”让人悟道,所以讲“理”成为了他们传道的主要方式,这是个偏离。
忙碌的大师没有一颗安静的心,不管他说自己如何平和或安静。多数大师是走到弟子们中间去的,不是弟子们唤他去的。这情况,不是弟子们需要老师,而是老师需要弟子。这样的老师并不是一片无我的树叶,而是一股穿来梭去的风。忙碌的大师并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而是他本就是一股想寻找树叶跳舞的风。如果不是为了寻求树叶哗啦哗啦的掌声,就是为了树叶各种形态的供奉。忙碌的大师还不是一个能宁静等待的人,他还是一个在主动寻找什么而没真正停止下的人。不管他的理由是慈悲、爱,还是度人、济世,总之,他还不是像老天一样无我而转运的人。只要他还不能像老天一样无我而运行,他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师父。一个真正的师父,是一个天人师、上人——和老天完全一致运转的人,他是代表“天”于人间示人的人。如果你哪怕进入一点“人”的思想,你已经偏离了天师的位置,你已经不是人的师父了。如果你称人的师父,注意你完全了解老天吗?注意你的行动行为是否处处和上天一致呢?否则,你不是人师,你只是人头。人头在人之上,在众头之上,却离天还差的很远。所以一个人头——即使再聪明,也还比天人师差得很远。这就是人王远不如法王的原因。
忙碌的大师能给世界带来“和谐”吗?我的看法是,更大的不和谐由他们而创造。世界不需要你调整到有序,它需要调整的人停下来,让世界回到它自身的秩序。世界本在“序”里,你不必须调整,你只需要醒而认识到那完美的“无序之序”。世界正是因为有想调整它的人存在,它才看起来失去了它的秩序呢。真正的大师不是一位能够调整天地之序的人,相反,他是一位认识到天地本来正在秩序中的人。真正的大师都是无为的,为什么他是无为的?因为他醒而认识到了,那本有的、正在进行的、一直存在于那的秩序。他没有什么可做的,他唯一要的——就是被告知,你的需要是他的需要,如果你没需要,他也没需要。真正的大师为什么是寂静的?因为无我的他,时刻生活在存在的完美中——无论存在此刻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不好”,因为不必“改造”,所以他总是那样无为和寂静。
忙碌的大师们想做领袖。如果他不是物质世界的领袖,他就想做精神世界的领袖。这就是宗教界,为什么会有一些野心人物不断出现和它不能安静的原因。那样的大师心里藏着一些无明的信念,或他还在一些信念上无明,比如,他心中有“我比你知道的多”,“我知道什么对你或人类更好”,“我能拯救你”,“世界的现状不好”,“世界应该是这样的……”等。如果那些大师心中没有那些信念,他们干嘛还要那么努力?这些无明的信念是他们野心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整天忙个不停的原因。
过去,人们认为一个阿罗汉是一个差一丁点就完全成为“佛”的人,认为一个整天忙里忙外在世间的菩萨是一个真正成为佛又返回来作菩萨的人。在我看来恰相反,一个看起来的阿罗汉是一个完全的佛,而一个看起来十分像佛的菩萨却只是一半的佛。我们一般意义上看到的菩萨或阿罗汉,只是未明的众生心所投射出来的菩萨和阿罗汉。它和真正意义的菩萨和阿罗汉无关。如果你想真正认识他们,你必须走过他们的路,否则,你只是见到“你”心中的菩萨或阿罗汉。
世上,闲人多是悟道者,忙人多是未明者。当然,闲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的人。闲人是指一些在任何情况下都气定神闲的人,那人永远都是“闲”的,不管你看起来他处在怎样的繁忙中。不管看起来世界有多少事,他眼里永远只有一件事,而那事还只是空性的接引、空性的组合。闲人并不是懒人。当我说一个闲人时,他和一个懒人无关。那“闲”是一种永远的轻松自在,那“闲”是永远的无事可做,那“闲”是永远的我不找事、事找我的状态。闲人是一个自在菩萨。能是闲人,已是自在菩萨。
看看当下的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师父,他们都成为大忙人。办道场,修寺院,开课程……治疗、看病、助人……忙得不亦乐乎。你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安静下来呢?像一朵花,如果你安静地处在园中的一个角落,世上就没有蜜蜂或蝴蝶落到你的枝头吗?我的经验,飞翔的蝴蝶或蜜蜂更喜欢宁静的花,因为久飞久翔的他们是为寻找宁静的,也更需要宁静。当你是一朵移动的花,你移动着自己往蝴蝶或蜜蜂多的地方去,当然,你会吸引来一些蜜蜂或蝴蝶,但那是些爱热闹或娱乐的蜜蜂蝴蝶;这样做,你会惊飞那些真正找寻和需要宁静的蜜蜂蝴蝶。如果你不是急着想把自己卖掉,一朵花,你干嘛要急着挤向市场人最多的地方去呢?酒好不怕巷子深,如果你的法或酒真好,还愁卖不出去吗?你干嘛像个卖酒郞一样的满街吆喝呢。
你能不能闲下来或静下来做一个不被人知道的师父呢?这考验着一个真正师父的品质。我不知道一些师父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师父,但我知道的是,语言说我宁静或假装宁静,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师父。奥修说他是一个宁静的人,他坐在他宁静的老子屋里,但他创造了整个心灵界最大的旋风,整个风围绕着他转。也许他自己宁静,但他外周的混乱影响了他想让弟子们得到的东西——宁静。你想真正带给你周围的人宁静吗?你自己先宁静下来,真正的,而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做一颗宁静的树,不要做一股流串的无我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