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行者,我们平时练习动中禅或一行禅师教导的步行禅,目的是获得当下的专注、宁静轻安吗?还是练习觉知是为了保持意识的清明、不昏散,或是为了用觉知切断念头?请谈谈这个问题。
以我来看,透过觉知的训练——不管是动中禅还是步行禅,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当下身心的专注、轻安或愉悦感,也不是为了保持清明、不昏散,亦不是为切断念头而保持觉性。这些都不是主要目的,这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所使用的这个觉知“放大光明”,最终让我们认出我们的法身——我们的本来面目,而“专注”、“当下身心的轻安”、“清明不昏散”或“断切妄念之流”,都仅仅是它的“副作用”,是它的一个不得不的正面效果。 这就好像让你练习点灯并保持那个微弱的灯光不被风吹灭,我们点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点灯而点灯,我们保持让那个微弱的灯光不灭也并不是仅仅为了让它不灭;我们点灯的目的是为了让它“照射”,让它照射的目的是为了让它“放大光明”;让它放大光明的目的为了看到整个屋子里的空间;看到整个屋子里的空间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觉性遍及整个房间;认识到觉性遍及整个房间是为了认识到那就是我们、那就是心性——那就是我们自己或心的本来!透过训练点灯,透过练习保持灯火不灭,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整个空间(像宇宙一样大的空间)”,并认出原来我们的心这么大,认出那才是真正的我们——法身!在我看来,这就是训练觉知的最终目的。 但大多数教导觉知训练的老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这多半可能是基于他们对“觉知”和“法身”关系的不明,或者是他们没有经验过从肢体上的觉知到法身呈现的中间“放大光明”阶段状态,或者他们没有过对“法身”的立体的、真切的、鲜活的体验。因而他们对“觉知”的教导或对“觉知”的应用,仅仅停留在了“肢体”上面,或把训练出来的觉的能力仅仅用于“观”念头上了,以及为追求“当下的安住”、“当下的清明不昏散”等上去了。在我看来,这种教导“降低”了觉的用,也“局限”了修行者向佛境方向的望去或走去。没有过对“觉知”、“放大光明”和“法身”立体、生动、亲切体验的老师,只能教给你那些,也只能把你带到那儿,因为头脑不可能知道它不知道的东西。 我们修行觉知,不管是练习动中禅,还步行禅觉知,一定不要仅仅只让“觉知”停留在你的肢端,要注意练习让你的觉知“放大”,或尝试让你的觉知不仅仅依赖你的肢体,注意透过小小的觉知训练,去寻求觉性的“放大光明”状态,和去体会“遍圆虚空”的觉性法身存在。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就像我们点亮了一盏灯光,并不是为了点灯而点灯,也不是用灯火来取暖,而是让它照彻整个世界——明法界,明我们的法性之身,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如果我们处在一片昏暗的夜里,为了认识这黑暗下的世界,我们必须想法去点起一盏灯火,即使它很微弱——我们训练觉知的目的也正是如此,必须从一次,从某一肢端微弱的觉知开始练起,就像开始点一盏微弱的灯一样,但最终是为让灯光渐亮,让觉性放大……直到最后光明遍圆世界,直到最后我们活在光明不灭的觉性世界里,直到最后我们以那清净圆觉的法身活着。这是我们修行觉知的最终目的,它是从一次一处小小的觉知训练开始的。 眼下修行觉知的修行者们应注意到这点,不要让你的觉性仅仅是“火”,应把它变成“光”;不要让它仅仅是“灯”,让它化成“太阳”;不要让它仅仅开花在你的肢端,让它遍圆环宇!这是我的提醒,也是我的祝福,祝愿那些发愿觉悟的修行者,由局限在身内的觉知,早日证得“遍圆宇宙,状如虚空,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亦不减”的法性之身! 再一次提醒你,觉知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安住当下”、不是为了“当下的轻安”、不是为了“专注”、不是为了“保持意识的清明和不昏散”、也不是为了“切断妄念之流”等,觉知训练是为了:从灯到火,从火到光——从肢体的觉知到觉性的放大光明,从觉性的放大光明再到了知法身的存在。请注意到这点。一旦你藉由觉性的训练,由经放大光明,来到对法身的清楚清晰的体验,你便了解在此之前的一切“努力”全在梦里而之后的一切“生活”也将这样;一旦你藉由觉知的训练,由经放大光明,体验到法身为我,过去诸世的旧习宿业立刻“烧掉”了一半;即使不去逐个的清晰那些负性念头,其念头所带的能量也衰减了一半。这就是我们藉由觉知去觉悟法身的好处。 运用肢体的觉知为我们身心带来的“专注”、“轻安”、“无念”、“活在当下”等的好处,与觉悟法身所带来的好处相比,就像拿一颗玻璃球和一颗摩尼宝珠相比一样,就像点一盏油灯所带来的光和热和一轮太阳升起所带来的光的热的不同一样。所以对觉知的训练,我一直主张跳过中间那些“专注”、“当下的安住”、“轻安”、“清明不散”、“无念感”等小恩小惠贪恋或执着,越过这些去注意寻找“大光明”,去呼唤“遍满宇宙,不生不灭”的法身存在。这也是诸佛教导修行的主要目标,也是他们的指归处。祝愿你沿着“觉知”——“大光明”——“法身”的路,来到最终。请清楚地知道,一切肢体的觉知训练,仅仅是开始!犹如初起摸索着点灯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