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ea 于 2011-7-11 13:24 编辑
觉—— 当它作为一种方法时,它是动词; 当它回到本位时,它是一种名词; 最终,它对它自己没有名称。
觉,作为动词的意思是“去照”, 作为名词,它是“照”本身,不必“去”照。 觉没有目标,也没有任务, 觉只是觉,它有动词的特性,但它作为名词而存在; 直到最后,作为名词的它也不是它,它无词性。
觉仅仅是一面镜子, “能照”是它的本能,“去照”是它的本职。 我们的心如同一面无形无体的镜子而存在, 你可不必主动地妄照,只须自然的映照。
镜子的“照”是自然的, 它之中没有一个“照”的人。 作为一个准备要透过“觉”而成为觉的人, 你必须成为镜子一般的无心的照。
没有要照的物,也没有要照的人, 然而“照”在那里,“照”发生着,“照”发生了。 这就是我们透过练习觉照所要认识到的事情。 通俗的说,就是将“觉”由动词变回名词; 然后,继续变,变到和任何词或词性无关。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 这是说的和“觉”有关的事。 以我的理解,无觉的人是凡夫, 将“觉”作为动词而用的人,已开始由凡入圣; 将觉作为纯粹名词而用的人,已近圣人; 无觉而觉,觉无词性的人,是至人。
由主动的觉到被动的觉, 从觉他到自觉,从妄觉到本觉…… 我们种种作为,就是以“觉”为引子,透过对觉训练, 来感性地认识到我们这颗妙明真心。 然后能够“用心若镜”,回到至人。
我们的妙明真心,无形体而有至用, 圆照四方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镜即是你我的本心,它非方非圆,无大无小,不青不黄 收之不见其体,散之普遍含灵, 用则成就万法,虽用不改其性。 我们要认识的就是它,脱动词,超名词的觉。
觉者坐在那里,清明的觉心 照耀着他人,也照耀着自己, “觉”作为名词存在,同时又作为动词, 它用而不用,它不用而用, 一切无为地在运作,没有作为的人,没有迷失的人, 净土世界就诞生在那里。
睁开双眼,万物及身心安放在大光明藏里, 识心不停地变移——标名或者立相,但觉心不摇不动。 没有人能够撼动那觉光心体,如同风吹光,如同刀断水, 一切尘象,无法触及,这妙明性心。 闭上眼睛,诸声尘在耳镜中,湛然生,湛然灭, 而见闻觉知平静不动,如宁静的湖面。
没有要觉的事物,也没有所觉的意识, 一切觉、所觉,生生灭灭在不动的妙明之中。 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用”字也不复存在。 一切“用”即是镜,一切镜即是“用”。 万物生灭在这大镜里,来去消灭,如同幻花消失于空中。 觉此本明,反观身心五蕴,如翳眼中的云朵; 再看三毒,像梦中的泡泡。 一切修行除幻,哪里有“灭”,哪里有“所灭”呢?
在湛然的本性里,一切离不开觉; 觉不可能离开它自己,觉不可能不是它自己, 觉与所觉,皆是本觉本来妙用。 本觉作用,错觉生成;错觉移动,万花生成。 一切人与世界,皆是本觉用时而迷失,错觉狂动而万花世界成; 然后于万花世界中,迷中生迷,迷迷致深, 以至于掉落在深深的梦境,而无缘得知本觉。
从始以来,诸佛说法,诸大菩萨教法, 八万四千法门,皆是接迷人回到本来矣。 但入本觉,安住妙明,生死来去于大涅槃地, 即是佛成,即是成佛,即是诸佛之目的。 诸善知识,藉由种种法门,但入本来,成就佛祖!
阿弥陀佛。
分类:一念行者 《修行路上的长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