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离六根,破除内外,归于圆觉 问:国庆期间我参加了七天的禅修,发现个问题:您说六根开放、保持清明察觉,与精神内守、关注内心动态,一个向外一个向内,这两方面是什么关系呢? “六根开放,保持清明觉察”——是注意观察摄受外尘, “精神内守,关注内心动态”——是注意观察内在活动的法尘。 它看起来分为内外,就像有一扇窗口, 你要一边看窗户内的风景,又要看窗户外的风景…… 但这是个假象。实质上,你只有一面大圆镜心—— 照诸内外,照遍大千世界…… 发现心性的大圆镜智,安住在“做”大圆镜上, 即等于圣人:“用心若镜”。 六根之识“分割”了大圆镜智—— 使我们落入六个迷宫般的“房间”,这是凡夫世界,迷失的开始。 当你出离六识,回归同一大圆镜心时, 你即安立圣位,入住佛土。 所以,修观要出离分别,出离分别即是转“识”成“智”。 识者分别,智者不别。以不别之智面看世间,即是圣行。 分别内外、对错、好坏、是非、善恶、此彼,凡夫作为。 内外是一,智识无二,观非观者。如是知,是为正知;不如是知,是为邪知。 汝修观法,且觅正觉。在正觉,即正遍知;不在正觉,即邪知见。 邪知见者,无明本;正知见者,正等觉。觉无内外,亦无正邪。 正觉即正见,正见即正觉。正见者,唯一真见;邪见者,见有万千。 真见者,无见之见;邪见者,坠入识数,百千亿万。 汝若修行,当修正法。何为正法?正觉正法,正法正觉。 非法不觉,非觉不法,觉不离法,法不离觉,如此修觉法者是为修正法。 审思谛观,入思忘法,入法忘觉,皆已落邪。 由正入邪易,由邪回正难,不逢正善知识,更是增上难。 心者曰性,性者曰心。上化成觉,名曰为佛;下化成念,说为众生。 一切菩萨修行除苦,当以觉度念,以自性佛度自性众生,离心非世界,离我无佛。 如此知见,不迷六根,不惑诸尘,不入见坑,不进思壑, 如然正知,如然正觉,持大圆镜心,灭众幻化象,方为真修! 2、觉从未有生,生死的是场梦 问:如何确定“觉”不是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确实“不生不灭”呢? 你盖了一间房子,房子里面形成了一个虚空, 那么房子里面的虚空和房子外面的虚空有何不同? 当你把房子拆了,房子里的虚空去了哪里? 真相是: 从始至终,那出现与消失的只是砖瓦水泥栋梁诸等, 虚空根本未变。 我们的生命现象与此相同: 身体如砖瓦栋梁等有碍质物,而觉性如虚空。 我们的生灭来去,只是身体之砖瓦水泥栋梁的改变, 而你我的觉性——如虚空——如如未动。 你我一生,不管是看起来的实物,还是无形的思想, 移来换去的,只不过是一些幻影。 真知真者,不在我言,唯在你证。 不证不足以让你真知。 从一开始,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你想到哪里, 你压根无从未改变,一步未移。(这就是涅槃大定。) 我怎么确定“觉”是不是随着生命消失而消失呢? 我确定,我只是在原地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梦。 我根本无生,也无所谓灭。 那“生灭”的,只是一场梦。 3、菩萨住净土,离佛隔一层 问:师父好,原来菩萨净土亦是幻城(非本觉),虽能断诸苦(幻觉,入空境)但还未能达佛境。只知道在净土修行,已是不退转直至成佛。但,在生活中以什么样的心态、心法,而至佛地呢?还请恩师明示。众生无上敬仰!阿弥陀佛! 净土亦是幻城, 只是它比较美好,清净、不染、快乐、无诸烦恼。 但菩萨如果著住净土, 那么净土则成为菩萨的障碍。 净土是报身境界, 是自性无染相。 但它仍不是本心,非法身境界; 不能堪称本佛。 众生住烦恼域, 菩萨住净土城, 佛住哪里?佛无所住。 天地之间,无一处不是佛土, 无一处不是佛家, 因此,佛无所住,但佛处处在本位。 此佛即是心,此土即是心土。 一切都是自性境界。 诸修行人不要向外寻思, 向外寻思即入岔路。 欲寻真性,却离万里。 在生活中以什么样的心态、心法, 而至佛地呢?实际上, 我们每个人都正在佛地——不管以什么样的心态、心法, 只是我们不知。 知则,无心态、无心法不是连接佛地的路桥。 如何知呢? 入住净土——现见报身——迁居涅槃的菩萨, 舍净土,觅佛土;舍报身,觅法身。 由涅槃迁入大涅槃。 非觉非念,非心非法,去悟那颗本心—— 那无形无相、无体无积、恒具妙用、成就万德的心! 得此一心,即是本佛。 恒沙世界,一切境界,皆是它所呈化。 它是至简,因入迷幻,寻它至难。 它是本源,从始至终,如如不动,却造幻境,百千万层。 有佛子,离诸境界,还得本心,即成如来。 与十方三世佛无二不别,真实不虚。 舍离诸造,但觅本心,还成本佛,无量功德。 在自家中、在原地、在自心中,觉悟成佛!
分类:一念行者 《问与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