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09|回复: 0

慈、悲、喜、舍的修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9 19: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3个月前我也感受到了世界原来都处处是爱,有一段时间,我有点兴奋,有点沉浸在满满的爱的世界里,我也希望别人能发现这样的本质。最近我曾经进入一个左右的呆呆的状态,虽然出差却没有感觉自己离开,时间和空间都不立,也不会去想这个。自己昨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彻底记不起来了,好像很遥远以前发生过似的,每天混混沌沌睡不醒,浑身也软绵绵像是没力气,不像以前那么清醒做事那么有计划了,经过这些天,我发现,世界由爱构成只是个阶段,本没有爱不爱的,随顺缘起去做事,就好像举手之劳一样,不记于心。难道您写的关于爱的文字,都是方便吗?

“爱是我们的本性”,这是绝对真理还是相对真理?换用佛教的话说,这是世俗谛还是胜义谛?

这是世俗谛。寂静的世间,如果实际并没有“我”存在,那么有没有“我们”存在?如果没有“我们”存在,有没有“我们的本性”存在?当然也没有。

一切是个假说。所有的说法都是方便,为众生需要故而建立。所以,不要没在言语所制造的虚幻里。

在相对层面,“爱就我们的本性”是真实的。因为它来自对众生心理现象的如实观察。譬如你爱时你快乐,你不爱时你痛苦,所有逆着爱的行为都令人不舒服,这对所有的人都一样,由此而知,爱是我们的本性。这个被称作的“本性”,是无数劫来众生避苦趋乐习性的累积。说到底,本性是最高的善的习性。

只要是习性,就和后天的累积和虚妄分别有关。超越习性的,才是绝对真理所在之处。而对于解脱,这才是重点。踏着习性的台阶,乘借习性的风力,到达无习性,才是超越习性的修行。

爱是一道法门,它是用来解脱自在的。在经典中,它被称作“慈”的修行。仅仅修慈就够了吗?还不行。修完慈后,还要修悲;修完悲后,还要修喜;修完喜后,还要修舍。这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持。

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本性的爱——处在自性的慈中,如果他不修悲,那么他的慈(爱)没有流向,也不能与人连接,那么用不了多久那慈就会自我干枯,变得没有意思。就像你所经历的那样。如果你获得了自性的爱,开始修悲,那么你的爱开始有个流向并变得生机勃勃。但如果不修出自性的爱,直接去修悲通常会有弊端,那样你会陷入病态的痛苦和对人的执着掌控之中。所以,四无量心的修持是有次第的。

当你带着爱进入对他人的悲(同情)的修行,两者都得到增长。若不如此,两者都得到减损。当你慈和悲你都修圆满了,那么,自然你体会到喜——进入到喜的修持。当喜你也体会尽了,自然就变到舍。一旦你到达舍,舍了慈,舍了悲,舍了喜,甚至也舍了舍时,那么你将体会到完全的解脱。

由此而知,当我们体会到自性的爱(本性是爱),那仅仅是个开始。你必须紧接着修悲、喜、舍,否则,那爱没有价值,也很快就消失或变味。对于四无量心的修行,慈、悲、喜、舍都是过程。你只有逐个经历并舍尽一切,连舍也舍了时,你才有可能处在最终的实相里——佛所在的解脱位置。就这样。


分类:一念行者                                                  《问与答》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21:49 , Processed in 0.10934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