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们都说,多种修行,不如无事。多种用心中,息心最为第一。那么,什么是息心?息心是不是什么也不想,生起来的想法并令它灭去呢?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那是压心,那是灭心的做法;恰不是息心,而成了另一种造作,另一种形式的不息心。 禅师们所说的息心是什么样子的呢?就像,昨夜你做了一个梦,梦见被恶人追捕,你东藏西藏,好不着急;突然,你醒了,然后就不必再东藏西躲了。如果你还是东藏西躲,或认为有东藏西躲的必要,那么这说明你还没醒啊?或者,像梦见你在梦里被人栽赃或陷害了,别人都污赖你某事是你干的,但你知道不是你干的,为了证明不是你干的,你去暗中调查取证,极尽周折能事,如果醒来你仍那样去做,那说明你还没醒。或者像在梦里,你的一件什么珍贵的东西被损坏了,你极度伤心并想挽救它,但如果醒来,你还会那样做吗? 禅师们所说的息心,便是你从梦里醒了,不再认为那情景是真的,然后,你不必再继续伤心焦虑,恐惧害怕,东藏西躲,或证明你的委曲,或修复你坏了的什么东西。坐在你的凳子或蒲垫上,直直的体会那种梦醒的感觉,直直的体会那种再不必担心害怕,直直的坐着再也不必做点什么的状况,就是息心。念头在头脑里跑,就像梦继续在做,但你清醒的知道那是梦,如同在电影院里观摩电影一样,这便是息心者的生活,便是息心的修行。 息心,不是用观呼吸,修觉知,修四禅八定等来对治它——如果对治,说明你承认它是真的;而是发现那是假的,不必对治,没有什么可对治的,如同你从梦中醒来对待梦境的态度一样。息心是醒来,是一切彻底的结束,是绝对的活在当下,是百分之百的热爱原本的现实。息心,是任运随缘,不抗不拒,如树接风,如水过石,一切处一,无有二心。 息心出离一切二边,出离一切对治,只是体会一切唯心,一切不真。真是心生起的真,假是心生起的假,一切是心在作意,了心不实,一切俱虚,不用造作,直面现实。息心者无心可息,亦无能息,亦无所息,能所俱无,是为真息。真息,真休息。真休息,便是息心;息心,便是真休息。 真休息并不是无一事可做,你可以做一切事从中体会到休息。涮着碗你可以体会到休息,拖着地你可以体会到休息,吃着饭你可以体会到休息,走着路你可以体会到休息,甚至做着你的专职工作你也可以体会到休息。休息必须发生在一定的事上,休息必须与一些事相结合,离开了这些事,没有休息可言。即使你什么也不做,那也是一件“事”。休息无自性,诸法而合成。 真正的休息是静,而静必须发生在动中。没有纯粹的静,所有的静必在动中,即动即静即事体,即静即动即事相。绝对的静是死,别去寻求绝对的静,静动相待而生,离开动无静可言,离开静也无动(活)可说。于世俗中作休息,这便是修;于休息中用心,这便是行。修行修行,作这样的修行。 禅宗三祖说,梦幻空华,何劳把捉,说的正是息心!牛头山法融禅师说,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说是息心之后的用心。息心不是与心作战,不是消灭念头,不是令作草木瓦石,不是令如死人,而是经过一番工夫的体会生命本来清净的状态。息心是梦醒,是醒来之后的如实老实的生活。清净本心,能作万用,如镜映物,得照便成,如臣对君,得令便行,成就一切,总是体空。体会这总空的心,以此空心而生活,便是诸佛菩萨行。 息心息心,到底怎样才能达成这样的息心呢?按禅宗的路子说,就是禅修,就是明心见性。明心以知梦所起,见性了知物不真。基本分两步:第一步,观四大,观五蕴,观六根等身心对象,以证人空我空心空;第二步,观天地,观万物,观六尘等身心以外的对象,以证人我心之外的一切法空。之后,便能抵达无心,即息心。作息心的修行是第三步。第三步日久后,便能与诸佛菩萨齐行,是为觉醒者的生活。 分类:一念行者 《修行路上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