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527|回复: 0

什么是悟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5 2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悟道?(转)
(*巴格万的另一种翻译就是巴关,巴关和阿玛是印度合一学院的创始人。)

     巴格万(译者注:巴格万是生活在印度的一位灵性大师,。)在不同场合下给悟道下过不同的定义。对一位脑神经学家来说悟道是后脑某些部位的关闭。对一位生物学家来说悟道是感官的敏锐化。对一位心理学家来说悟道是小我的消失。对一位哲学家来说它是成为生活的见证。对一位求道者来说悟道是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灵,开发爱的能力。

    当问及爱是什么的时候,巴格万说他只能告诉你爱不是什么。爱不是占有另外一个人。爱不是建立在需要、执着、或者害怕失去什么的基础上。爱不是去控制另外一个人生活的理由。他强调说大多数人所谓的爱并不是爱。要想体验爱,你的大脑需要改变。只有那时你才能体验到佛陀或者基督的爱。无论多少灵修或者心理努力都做不到这一点。

     他强调悟道就是独立存在感的消失,固定身份的消失。一旦你悟道之后,只有他人才存在。你体验到与万物的合一,最终体验到与天的合一。你体验到作为人的美妙,体验到什么是给予和接受爱。

     在这个悟一的境界中有喜悦。只要小我还存在,他可以体验快感,但是体验不到喜悦。当境遇顺利时你感到快乐;当境遇不顺时你感到痛苦。这与物我合一的纯粹存在所体验的无故的爱有着天壤之别。

      巴格万说除了悟道之外最好的处境就是知道自己没有开悟。这不是在玩弄辞藻。他肯定说:“当你没有开悟的时候不要假装你已经开悟了。”我们中的许多修行者给自己带上了一个也许比任何头脑的黑暗表现都更难以打破的灵性面具。         

     开悟的主要障碍不是我们给自己制造了什么自我角色,不管它是粗糙的还是精致的,是世俗的还是灵性的,而是我们对这些角色的执着心。我们假设通往开悟的过程是直线式的,我们会变成越来越好的人,直到某一天我们冲过终点线到达目的地。

     也许一个头脑中没有什么概念的简单人比一个修行多年携带各种关于开悟的概念和期望的人更容易开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越是执着于某一个灵性角色或者灵性自我,我们离开悟道就越远。头脑乐于制造悟道的假象,这样它就可以继续玩比较和审判的游戏,只不过更有欺骗性。
     做好人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存,只要我们同时否认坏的一面。只要我们能够继续因为自己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审判自己或者别人,我们就认为属灵是好事。我们把透过大脑传出的灵性光芒包装在宗教里,窒息在道德里,歪曲在自以为是里,最后葬送在属灵的小我里。
     我并没有说追求善德和仁爱是不好的。宗教有其存在的理由,许多人通过修行或者心理治疗提高甚至改变了他们的自我。作为一位灵性老师和心理治疗师,我知道静心、调息、心理整合、理疗等技术的力量,它们对治疗过去的创伤和改善人格的缺陷都有效果。

      如果改良头脑是我们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必须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做一切努力。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开悟,我们就不能通过在自身上培养开悟的特征来到达目的地。我们需要理解头脑的本质

      在合一大学开的课程中,头几天的内容是认识头脑这座监狱。目的不是要改变头脑,因为你改变不了它。你只是在观察你头脑的真相,观察头脑里面的情绪、习惯模式、各种假设和创伤、条件作用、我们为了生存而戴上的各种面具。当你观察的时候,你就在拆掉自己的社会面具和灵性面具,你开始明白头脑的本质。你开始明白开悟就是你与头脑分离

     我们要清楚开悟不代表改变头脑的内容或者摆脱头脑。与头脑分离意味着你认识到头脑的本来面目,这样它就不再有权力为你做主。我们不是要变成没有头脑,而是要变成佛教徒所说的“处处留心”,觉知现实.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就是头脑,但我们不是头脑。头脑可以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开悟也不是象某些人想象的那样要逃避头脑,而是要从头脑里分离出来。当你开悟之后,你发现头脑不再控制你,当你不需要头脑的时候你可以与它分离。当需要用头脑时,意识可以比从前更加敏锐、更加清晰、更加灵活地使用头脑。

     与头脑分离就是失去固定的、单独的、连续的、我们称之为“我”的自我意识。
     开悟就是觉悟到不存在需要开悟的自我。我们不能改变头脑的本质。头脑就是头脑,但是开悟之后我们与头脑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我们不再受到头脑里的内容和条件作用的奴役。思想照样来往,情绪照样沉浮,但是我们觉悟到它们不再是“我”的思想和情绪。在这个觉悟中我们体验到自由.

     巴哥万讲到个人的头脑并不存在。是的,我们有单个的意念,但它们只是他称之为远古头脑的一个辐射,这就是自从一万两千年前现有文明发端的时候就开始存在的人类集体思维场。我们的所有恐惧、不适应、混乱、痛苦、色欲、嗜好、不安全感、贪婪、仇恨、愤怒、嫉妒、审判等等都存在于这个思维场中。另外我们的许多善意、美丽、快感、幸福、勇气也属于这个思维场。
     我们的大脑可以被想象为一台收音机,它根据我们当时的心态、健康状态、物理环境、星象等因素随意地接收到一些信号。我们过去的个人创伤或者条件作用同样也影响我们接收到的频率

     但是我们的思想不属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大脑结构是倾向分离的,我们就会接收到这些思想、感情、印象,好象它们属于自己。因此把我们与他人更加有效地分开,我们觉得别人或者比自己好,或者比自己差,或者与自己有所不同。

     我们看一场电影的时候很快就迷失在幻觉里以为它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电影放慢成单格放映,我们就会意识到这只是一场电影。五官以同样的方式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
     开悟调整五官的性能,使得我们意识到那个固定连续的自我感是一种由大脑神经网络制造的幻觉。不同的人格在轮番出现,但是不存在一个从生到死一成不变的小我。意识时时刻刻从你的肉体中流过,但是同一个意识也从所有造物中流过

     当小我不存在的时候就没有渴望或者执着。执着是建立在单独存在或者自大的基础上,你不断地渴望你没有的东西,或者拥有你不想要的东西。当分离的小我消失之后,执着和渴望也随之消失。当执着和渴望消失之后,苦难也就消失了

     我们不是在谈论生理痛苦或者心理痛苦,而是在谈论存在性苦难。存在性苦难就是持续不断地要得到当下情景之外的情景的渴望。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我们的痛苦,而是我们对这个痛苦的抗拒。逃避苦难的行为本身就是制造苦难的根源!

     开悟意味着每时每刻毫无抗拒、不加改变地体验你所在的当下。一旦你愿意完全地去体验当下的现实,你就不再与现实分离。你直接体验到每一刻的真理,你从头脑的干扰和条件作用中解脱出来。你体验到纯粹存在的无故之乐!

     你仍然拥有旧习惯、记忆、人格等因素留下的神经通道,但是你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人了。自我变成多孔的,永恒的变化在每一刻都可能吹进新鲜的空气。你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人”而是一群“人格”不断地在你的觉知中出没。你甚至不是一个与你自己分开的观看事物变化的旁观者。你就是变化本身。

     你可能仍然有好恶,情绪仍然出现,但是它没有遗留物,它们来了之后就会很快离开,就象一个婴儿刚才还在大哭,现在已经在惊奇地注视着一只小毛虫了。仍然会有情绪习惯在你身体上留下烙印,但是这些烙印也会逐渐消失。

     开悟之后的另外一个觉悟就是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身体的大多数功能都是自动的,但是你意识到那些你以为是受你控制的功能其实也不受你控制。在开悟体验中,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自己的身体不受意志控制地自发做出各种动作,或哭或笑。它也可能变得一动不动,你意识到除非它自己要动,否则你无法让它移动。

      你和自己身体的关系也变了。你不再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它变成宇宙意识所使用的一件美妙工具。你明白自己拥有这样一个可爱的、活着的身体作为在世上表达宇宙意识的一条途径是多么大的恩典。每一次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的感受都是美妙的,都象头一次的感受那么新鲜。每个念头同样也带着内在的、来自当下的新鲜感,禅宗把这种体验称之为“初学者的头脑”!

      悟道从观察所有这些事情的能力开始。当你进入更深的合一境界与悟神境界的时候,你发现你已经与万有合为一体,你的身体确实包括所有的造物。最终你发现你与造物主也合二为一了

     总的来说,巴格万大师教导我们:

人类只有一个头脑,就是远古头脑。它受到分离意识与二元意识的支配。
你的头脑不是你的,而是这个远古头脑的延伸
你的思想同样不是你的,而是从与这个远古头脑相关的思维场中下载而来的。
分离的自我感(小我)来自人的大脑神经生理结构。
这个小我,由于体验到分离,于是生出各种渴望、厌恶、比较、审判,这些是苦难的核心。
当小我消失后,苦难也终止了。当包括渴望开悟在内的各种渴望消退时你就开悟了。
能量传递引起一种神经生理变化过程,最终会导致那个分离的、固定的自我感的消失。
当固定的自我感消失后,你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不同人格不断出没、此起彼伏的过程。
你的身体不是你的。当小我消失后,你对身体的所有权也消失了,你感觉到身体是宇宙意识的一个工具。最终所有的造物都成为你的身体。
基于二元意识的头脑不可能开悟。
小我是一个幻觉,所以小我不可能开悟。小我只是一个概念。
开悟就是意识到那个追求开悟的自我(小我)根本就不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6:51 , Processed in 0.08508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