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顶一万篇。 跑得快的小鸡
从前有个山庄,山庄里有个跑得特别快的小鸡,这个小鸡跑的比任何动物都快,山庄的主人经常很自豪的吹嘘他家的小鸡是跑得最快的。
后来来了一个很有钱的外国人,他对这个小鸡情有独钟非常。
就对山庄的主人说了“我给你20万,你把这个小鸡卖给我。山庄的主人说:我不卖。
那个外国人又说了:我给你50万,你把这个小鸡卖给我。山庄的主人很不愿意的又说了:我不卖。
外国人听了之后就急了,说:你这不就是个小鸡么!我给你100万!你把它卖给我。山庄的主人听了之后有点心动,可是又说了:我不卖。
最后外国人发怒的说:1只小鸡,给你100万你都不卖,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
最后山庄的主人很的说:追不上…… 管理第二定律:兔死狗烹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有七种方法灭吴,应当很有智慧,却遭了勾践的毒手。
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於一死。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
能够吟诵《大凤歌》的汉高祖,也是小鸡肚肠。依赖韩信的军事天才,夺得天下。原说是与韩信“共天下”的,后来非但不“共”,还要了韩信的命。倒是张良聪明绝顶,托言辟谷,躲到深山里去。刘邦一死,张良的辟谷秀也就谢了幕,照旧吃饭。
说到杀功臣,狠毒莫过于朱元璋。当年帮他打天下,战将如林。后来朱棣南下,朝廷居然派不出得力将领去带兵。幸好不是北边的蒙古人打过来,否则朱姓的江山,传到第二代也就败了。
赵匡胤说,“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得了天下,却又睡不着觉,夜夜失眠,竟为何事?天下汹汹,想要南面为王的野心家何其多。就是咱自家,当年“黄袍加身,”不也是个野心家?如此说来,野心家就睡在我们的身边。老是疑神疑鬼,睡不好觉,搞得神经衰弱,以为真是狼来了,于是起了杀心。
这是一种思维定势,世人无论是谁,只要坐(抢)到这个位置上,总会不由自己这样去想。原本抢来的东西,难保不被别个抢去。所以,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不断重演,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文革时期,我(不是我)是一个逍遥派,一个观棋不语的看客。看来看去,看得多了,心里就非常佩服范蠡这个人。那些造反派,开始时受压,可怜兮兮的。后来得势,内部就分为许多派别,彼此争斗不休。
几乎没有例外,一旦外部的压力消除,内部立刻就分化。
人为什麽会是这样,患难易共,富贵难同?现在这些做生意的人,若是几个人合伙共同创业。开始的时候,兢兢业业,在艰苦环境中共同拚搏,尚能齐心协力。一旦家大业大,有了丰厚的利润,就会生出异心。彼此猜忌、龃龉,终至于分道扬镳。
难道人的天性就是这样?后人把这个故事的含义引申为:如果你没啥用了,离被抛弃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