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794|回复: 0

《图解瑜伽经》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13: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瑜伽——身、心、灵共修,使心灵回归真正的自我,达到完美境界,这才是印度人眼中真正的瑜伽。瑜伽分为目标、练习、神秘力量和解脱四个部分,内容涵盖神圣、人、身体、精神、心念等诸多方面,也充分体现了瑜伽重视亲证,讲求和谐与平衡的特点。探寻梵我相连的道理与方法。在冥想中他们明白,只有回到真实的自我,才会获得永恒的安宁。修持者在修炼过程中,逐渐深化自己的内在精神,从外到内,从感觉到精神、理性,而后到意识,最后把握恢复原本灵性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与至尊神相连接的境界。传统意义的瑜伽是灵魂层面的,它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修习瑜伽,解决内心的冲突,发挥自身的潜力,并通过灵魂的修炼超越肉体,达到“小我”(个体自我)与“大我”(自然、宇宙、宇宙创造者)的结合。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
    印度人信仰业报轮回的价值观,人生的最高目标是求的解脱,为此印度人创造了瑜伽这一修持术,这是获得解脱的最佳途径,在瑜伽文化中,奎师那是至尊人格首神,它创造了整个宇宙,而且有无数的扩展和化身。通过潜心修行,即能达到“与宇宙和至尊相连”的瑜伽完美境界。
    五千年前,瑜伽以静坐、冥想及苦行的形式出现。公元前800年前后,《奥义书》更加精确的记载了瑜伽。《奥义书》的核心思想史“梵我相连”,即至尊梵和小我相连接,实现解脱,与至尊神完美的相连,恢复意识原本的状态。
    任何一种瑜伽,对于修习者来说,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至尊人格神——奎师那,奎师那是宇宙一切存在的本源,整个宇宙都是由他创造出来的,他的伴侣茹阿坦是宇宙能量的女性展示的源头,奎师那是最伟大的奉献者。他通过扩展其灵性能量创造出整个宇宙。
巨蛇——阿喃塔,为奎师那的扩展维师努提供各种便利,同时还负责扩展无数个头来维持宇宙星系。
瑜伽的分类:
王瑜伽:纯洁身体与精神的实践步骤,提倡自律、奉行、端坐、控制呼吸、收回感知力、集中注意力、冥想和全神贯注。跳过任何一个阶段都不会让瑜伽修炼达到某一个境界。
(自律:持戒、禁制。修行者必须遵守的规定,包括五种禁戒,可说是修行的前提和基本条件——非暴力,对生物部伤害或不使用暴力;诚实不说谎;在语言、思想和行为上保持纯洁;无拥有感,不贪恋财物;清洁,包括对身体、食物的纯净和对内心污浊的纯净;知足,不要求自己分外之物;苦行,耐饥饿、渴,遵守斋食等誓戒;研读经典,念诵圣音“欧么”;敬爱神,即崇信至尊神。
奉行:指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包括清洁、知足、苦行、研读经典预计敬爱神,可认为是修习瑜伽的道德基础。
端坐:修行时保持身体的安稳自如,姿态轻松自如,如莲花坐、吉祥坐、杖坐等,这有助于阻止外界的干扰。
控制呼吸(调息):坐法完成后对呼吸的调节和控制,目的是为了控制生命能量帕纳。
收回感知力(摄心、制感):排除思虑,把心神从感官和外部客体中解脱出来,它进行练习语音冥想,收敛感觉,是练习专注力前的预备功。
集中注意力(专注、执持):是把意识集中在一个被限定的范围内,指心专注一处,专注点可以是身体内的一处,如鼻尖等,也可以使外界的对象,如月亮等。
冥想(禅定):要求把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上述专注状态的进一步发展,使心持续地集中于冥想的对象。
全神贯注(三摩地):指心与静虑的对象合而为一,主客观完全融合,是修持的最高阶段。
智瑜伽:用智慧获得生命的真谛。这是一个探讨哲学、进行思辨的体系,它要求修行者热心于研究工作、探索人生的哲理。证悟最高智慧,通过朗读那些古老的、被认为是天启的经典,理解书中真正的奥义,能够觉悟,来获得生命的真谛。
业瑜伽:倡导将精神集中于内心世界,通过精神活动、引导更加完善的行为。瑜伽师通常采取极度克制的苦行,来力尽善行,静心寡欲,通过精神轰动,引导更加完善的行为。
奉爱瑜伽:崇拜奎师那,以仁爱之心爱人,以虔诚之心敬神,他们出没于山林或者身居闹市,众生的目的是保持灵魂纯洁,杜绝杂念,把精神寄托于奎师那之上。
哈他瑜伽:注重体位的锻炼与调息。体位、呼吸和冥想。特征是穿耳环、禁欲、实行断食、闭气等苦行,现代的哈他瑜伽则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姿势、呼吸和冥想训练来达到身心的和谐。
印度人的灵魂观:他们坚信,人是有灵魂的,而且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不断转世轮回,也许会变成饿鬼或者畜生,这就是轮回。佛教的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就是来自于这种灵魂观。无论前世、今世、来世,人的行为总会有报应,这就是业报,人的记忆可以消除,业报不断,这就是业报的轮回。归结为:一、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在物质躯体中的灵魂;二、在现有的躯体里从事的活动决定来生的下一个躯体;三、灵魂可以通过发展神意识摆脱重复生死的轮回。
解脱是印度教的最终目的和人生的最高目标,解脱是指精神或者灵魂的解脱,就是使人的灵魂或者精神摆脱肉体和生死轮回的束缚,达到无苦无欲、无限福乐的境界。按照瑜伽的观点,通过按照古瑜伽经练习真正的瑜伽,可以解脱,摆脱生死轮回,提升到灵魂原本的家园——灵性世界。
梵:微小的个体灵魂;至尊神不具人格特征且无所不在的方面;至尊神人格首神;物质能量总体。印度教认为,梵产生世界万物,也能够包罗世界万象。梵存在着无限潜力,蕴含着万象的特性。梵体现在一切当中,又从这一切当中超脱出来,不具有任何的属性,这就是梵,也就是“大我”。
我:世界起源于梵,因梵而存在,又复归于梵,除了梵之外,还有一个“我”。“我”就是个体的灵魂,即“小我”。如果说梵是客观世界的,那么这个“我”就是主观世界的。印度教认为,人的灵魂只是梵的显现,二者是统一不二的,但由于芸芸众生受愚昧的遮蔽,无法认识这一真理,因为迷恋世俗生活,在生死中不断轮回。
梵我相连:梵我本是相连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被禁锢在肉体中,在三界轮回受苦。那个“大我”才是真正的自我,而这个“小我”则是被迷失的自我。因此,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力图回归真正的自我,亦即达到“梵我相连”的境地,使小宇宙内在灵魂与大宇宙灵魂(即至尊神)相连,达到高度契合、和谐。“梵我相连”表明了人们追求彻底幸福,蔑弃尘世的愿望。
在瑜伽的修习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阶段,但最终都是把握自我,让自我与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乃至达到天人合一,梵我相连。
“梵”是世界的本源,产生和包罗世界万象,它潜在着无限能力,包容一切,但“梵”本身无形无影,没有一丝质的特征。“我”就是个体的灵魂,是主观世界的,只是“梵”的显现。在静坐和冥想中,人得到幸福和解脱。亲证“梵我相连”的境界,能够摆脱轮回、达到解脱,灵魂回归自己的家园——永恒、极乐和充满知识的灵性世界。
圣人:也被称为瑜伽行者或者苦行僧,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服饰和宗教举动,他们根本没有世俗目标和雄心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灵性目标上的人,是彻底的绝弃者,他为了来生的利益而绝弃这个物质世界。
奉献者的定义:不管是否已经认识到与至尊者的关系,每一个生物其实都是神的奉献者,当人有了对神发自内心、不由自主的爱时,他就被认为是纯粹的奉献者。
灵性世界是哥珞卡星球。《韦达经》、《博伽梵歌》、《奥义书》
印度音乐的特点是极富宗教性,神秘而多样化,且具有冥想的性灵音乐特色。
《奥义书》是韦达经中哲学思辨色彩最丰富的著作,它不是宗教性的经典,没有教条也没有教理学说。其所包含的根本真理-“梵我相连”,既非来自外界的感官的觉知,也不是靠思维所得,而是古圣先贤通过瑜伽的灵性修持,直接从直觉本源的内在而得到的。书里面还有一个概念是灵魂,即“我”或者“神我”具有两重含义:一个方面是个体灵魂,另一个方面是万物体内的神秘力量以及宇宙统一的原理。
梵具有二相性。可以理解为“道”,太极。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形而上的神秘之存在——万物创造的原理。灵魂,大于天,大于地,大于空,大于万有世界。我的含义:全宇宙,就是宇宙间的一切,不可思议、超概念、离言说相的,不可认识的。
“出世”并不是完美的体现;相反,怀着不执著结果的心态,按规范守则活动,才是完美的体现。
前经典瑜伽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合二为一;而《瑜伽经》则强调物质必须与精神分离,才可得到精神的至善境界,这与前经典瑜伽大相径庭。(一真一假,前为真,后为假)
《瑜伽奥义书》有21部,书中认为,纯粹的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根本方法,必须要配合苦行的修炼而导致生理转化和精神体悟,才能达到梵我相连的境界,由此提出了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还有咒语、手印、身印、崇师等。总的来说,此时的瑜伽修习者不再渴求从现实中解脱,而更乐意于对它作为一种观点的接受,强调抓住现在的时刻,接受现实。
印度教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并非古印度土著文化,而是公元前16世纪左右,由中亚入侵的雅利安人带入的。婆罗门教充分吸收了瑜伽的理论和修持方法。
“我”的四种形态:
醒位:即人清醒的时候,此时的“我”受着外界的束缚;
梦位:即睡觉但有梦的阶段,主观精神部分脱离了客观世界的舒服,仍然是不自由的;
熟睡位:即睡觉连梦也不做的阶段,比梦位更进了一步,但束缚着“我”的肉体依然存在,“我”本身还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自然也不是真正的解脱。
大觉位:又称“死位”,即抛弃肉体的阶段,此时的“我”不但无安全不受客观外界的影响与束缚,而且抛弃了臭皮囊,达到真正的自由与解脱,从而与梵合而为一。
印度教的神背后还有一个最高的实在者——梵。梵不具任何属性,也不表现为任何形式,它超越一切时空,也不为因果所限,梵是万物的原因和根本,人们的灵魂为了获得解脱而要亲证梵。
佛陀是最著名的瑜伽修习者,佛陀在深林苦修,修的就是瑜伽,后来禅定证悟,也是将瑜伽行法运用到佛教。
瑜伽行派的理论主张唯识无境,它认为,人所认识的一切现象都是由人们的认识主体即“识”所变现出来的,提出“万法唯识”、“三界唯心”,识是一切的根本,人们感觉到的外物或外境都是“识”转变显现出来的,因此该派又被称为唯识派。
密教:瑜伽教,是指采用秘密仪式的教派,主要崇拜对象是女神,一般认为密教可溯源与印度远古时代在民间流传的瑜伽术。是一些采用秘密仪式的、巫术色彩极浓的教派的总称。密教在理论上以大乘佛教的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礼、本尊信仰崇拜等为其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体姿势,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强调肉体的价值,认为必须通过肉体的圣化才能得到解脱。
梵觉,是对梵的觉悟,觉悟到自己并非物质,而是永恒的灵魂,换言之,清楚了解自己的原本地位,不糊里糊涂地从各方面去争取与至尊合为一体,这便是梵觉或者自觉的状态。
超灵:奎师那的原本形象住在灵性世界里,但他的形象不仅在每一个生物体的心中,也在每一个原子中,所以看起来像是很多。超灵就是奎师那在每个人心中的容貌。超灵容貌是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的一个扩展。“在千千万万个人之中,可能只有一个人追求完美,在那些达到完美的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我。”这里的追求完美的人,是指那些渴望了解人生目的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等;而达到完美的人,是指那些靠自力证悟到至尊主非人格一面的修行者,以及极少数证悟到超灵的完美瑜伽师。
根据韦达典籍的解释,每个生物的心中都有两个灵魂——超灵和个体灵魂,超灵是至尊人格首神的扩展,坐在个体灵魂的旁边,见证着个体灵魂的活动,超灵给个体灵魂自由行动的机会,又见证着他的一切活动。
奎师那在印度的神话传说中,是至尊人格首神,也叫哥文达,他是上帝本人,是万源之源,无始无终,无生无死。他通过扩展其灵性能量创造出整个宇宙,万物莫不由其扩展而来。宇宙包括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两者都是由奎师那的灵性能量扩展而来。物质世界由无数的物质宇宙组成,每一个物质宇宙中都有地球等无数的星球,半神人(我们传统意义中的神仙)所处的天堂星球和鬼魂所处的地狱星球都在物质世界中。物质世界是暂时的,反复地被创造、毁灭,因而也充满了苦恼。在物质世界之外,是永恒的灵性天空,漂浮着无数的外昆塔星球,构成灵性世界。灵性世界是解脱了的灵魂居住的地方,没有苦恼、只有快乐,其最高的哥珞卡—温达文星球,那是奎师那的无上居所。
奎师那是原初的主,故是至尊,能与众生交流爱之情感,故是人格,是一切化身的始源,是万神之神,故是首神。
印度神话中有3300万个神明,外士瓦纳称他们为半神人,是指这些神明都是半个神,而不是完整的人格首神。半神人居住在比地球更高级的星系里。他们的职责是参与管理宇宙,保障宇宙完美地运转,他们是宇宙法律、规则的保护者。另一个职责是为人类的个人或群体安排业报反应,即根据人类以前的行为来给他们痛苦和快乐。崇拜半神人所能得到的成果是短暂而有限的,人们实际上应该崇拜所有半神人的至尊源头——奎师那。
印度教传统崇拜维师努、太阳神、甘内什、杜尔嘎和西瓦这五位神明,外士纳瓦圣人认为,把维师努作为5位神明中的一位去崇拜是对他极大的灵性冒犯,因为所有其他的神明都是奎师那(维师努)的仆人,奎师那把自己展示为维师努,是真正的神。
在韦达经典中,记录了33个主要的半神人,数百万的半神人下属和次半神人,有男有女。除了上述几个,最著名的半神人还有如下几个:布茹阿玛施第一个被主创造出来的生物,也是这个宇宙的创造者;因铎王,是天堂系的国王,他专门控制天气;瓦尤是风神;瓦茹纳是海洋之神;亚玛茹阿佳则是死神等。有数千个半神人控制着生物体躯体中的各项活动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根据经典记载,为了物质创造,奎师那扩展为三个维师努,第一个是大维师努,他创造了全部的物质宇宙,名为“大实体”;第二个是孕诞之洋维师努,处于每个宇宙中,在其肚脐上生出的莲花上孕诞了布茹阿玛,布茹阿玛又再次创造了宇宙万物;第三个是牛奶之洋维师努,以遍存万有的超灵进入每个个体生物的心中,维系一切。
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在这个世界里显现的各种形象,称为化身。这些化身原本处在灵性世界中,当他们降临到物质世界时,被冠以化身之名,但奎师那是存在中的第一位至尊主,是一切化身的源头。传说维师努有十个化身,其中九个化身已经降世,最后一个化身将会在世界末日降临。
我们的星球之所以能以无重量状态漂浮在空中,是星球内部的特殊构造使然,以黑冉亚克沙为首的恶魔(大量挖掘黄金者)使地球失去了无重量状态,坠入孕诞之洋。为此,至尊主作为整个物质世界创造的维系者,以巨大雄猪的形象出现,把地球从孕诞之洋中捞起。
以黑冉亚克沙为首的恶魔将地球拖入海底,使海水淹没大地,并成为地球的统治者,至尊主作为整个物质世界创造的维系者,以雄猪瓦茹阿哈的形象出现拯救世界。当至尊主出现要托起地球时,恶魔黑冉亚克沙企图给至尊主制造麻烦,结果被至尊主杀死。
在印度教神话中,布茹阿玛常常被描绘成地位比维师努或西瓦低下,在形式上布茹阿玛与西瓦一样同庚受尊敬。布茹阿玛是至尊主的属性化身,负责掌握激情属性。布茹阿玛充满激情的本性被用来从事创造的工作,因此他是创造之神、人类的祖先。他和维师努、西瓦这三位化身只不过是同一位至尊神的不同形象。也可以说,西瓦和布茹阿玛两个半神人都是维师努(或者说至尊神奎师那)的属下。
布茹阿玛创造了第一个人摩奴,据说他两手朝天,一脚立地,修行了一万年。维师努的第一种化身鱼,它受到摩奴的照顾,当摩奴发现这条小鱼的时候,小鱼告诉他:“你要是照顾我,我就会照顾你。”然后鱼警告他,一场洪水就要暴发,并要为它制造一个方舟,洪水来到时,鱼长出了一只角,摩奴把他的船系在角上,并把世界之蛇阿维多用作绳子,鱼就把他拖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它保护了第一个人摩奴免受大洪水毁灭。
雪山女神杜尔噶是物质创造女神,印度教中最受崇拜的女神,她是西瓦的妻子,她通常被视为代表了神的力量和整个自然,因此也被称为力量女神。她也代表了幻化宇宙的力量,所以也被称为玛雅(幻觉能量)。
《瑜伽经》讲解:
全神贯注篇:
现在讲授瑜伽教导的内容,瑜伽抑制心念的多变,随后,观看者以他本人的存有稳处,否则就会把心念投射出的实相当事实加以接受。心念的多变有五种,引起痛苦的或不引起痛苦的。它们分别是:判断、错误的判断、想象、睡眠和记忆。普安段以感知、推理和权威为基础,错误的判断不是以事物的真相为基础得出的错误认识,想象只是对言辞的认识而非实体。睡眠是在不依靠实际存在事物的情况下进行感知的信念多变状态,记忆并非是对(以前)感知到的事物的清理。借由练习和超脱可以约束心念的多变,联系意味着为达到那种状态而努力,在怀着恭敬的心态长期、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后,就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超脱的定义是,人无论看到或听说什么都不产生渴望得到的欲望,那之后,透过对至尊神的知识,人摆脱物质属性的渴望,靠推理、分析、极乐、美丽及对“我是个体”的认识,人达到最高的意识层面。其他人首先练习相信要终止(物质意识),最后靠(真正的)净化达到那最高层的意识层面。意识仍停留在物质躯体层面上的人,得到天堂中的躯体。对其他人来说,优先考虑的是信心,非凡的能力、记忆、全神贯注和知识,对极为投入的练习者来说,目标近在咫尺,事实上,目标的远近之分,取决于投入程度是轻微、中等还是极度强烈,或者怀着奉爱之情欢心冥想至尊神获得智慧。至尊神是与众不同的人,烦恼、业报、物质结果和制约触及不到他,哪里在他种有完美无瑕的全知种子,由于他不受时间限制,他甚至是古人们的灵性导师古鲁,音节Om代表他,轻柔地吟诵它,它的含义便展示出来,这样做的人真正获得内在觉悟,不再有障碍。疾病、冷漠、怀疑、粗心、懒惰、不超脱、看法错误、基础不扎实、不稳定,这些都是导致注意力分散的障碍。伴随这些导致注意力分散的障碍而来的是,痛苦、忧郁、身体颤抖和混乱的呼吸。练习冥想唯一的真理,可以避开这些导致注意力分散的障碍。要达到思维清晰、内心平静的状态,就必须对快乐之人友好,对痛苦之人仁慈,因虔诚而欢乐,回避不虔诚。或者,它来自吐气和闭气;或者,当感官受到对象吸引而产生活动的欲望时,要把持住心念;或者,当活动富有启发性,没有悲伤或懊悔的成分时;或者当心念专注在不含激情成分的目标时;或者,当心念依靠梦境和睡眠而得到知识时;或者,通过沉思默想个人喜欢的主题,思维清晰、内心平静的人控制了最小的原子以及最大。当心念的多变减少,内心彷佛优质宝石般清澈时,在感知者的内心,感知和被感知的对象贴近,直至内心清晰地反射被感知的对象。这才是成功的冥想。在那种状态中,当成功的冥想充满以有意义的话语组成的知识为基础的想象时,就被称为是加上思索疑问的有造诣的冥想。当记忆被彻底净化,人能看到事物的真相时,冥想之人所达成的冥想中便不再含有个人推测疑问的成分。只有在这种状态时,对一个精微对象的思索和没有思索的成功冥想,就得到了解释。精微的对象意味着没有可见的标志,这些成功的冥想,是有种子的全神贯注,在没有思索的清澈的内心中,更高的自我找到极乐。在那种状态中,知识承载真理,由于这知识有特殊的目的,它所专注的重点不同于经典的知识和逻辑推理,产自这知识的内心印象遮没其他的内心印象,甚至当这也受到限制时,由于一切都受到约束,就有了没有种子的全神贯注(三摩地)。
探求自我的方法:
瑜伽经典认为,外在的知识无论如何先进和精深,都不是真正的智慧,而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莫过于探求自身。可悲的是,现代人被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所迷惑,大都注重于研究外在和实用的知识,却忽略了培育自身内部的真正智慧。印度人认为身体、心灵和精神是相互联系与和谐统一的,身体的健康取决于心灵的宁静。
冥想时要心静如水,不再受当时外界的干扰;呼吸时联系人的生理与精神的纽带,正确的瑜伽练习必须先从呼吸的联系开始二部应先从体位开始;瑜伽练习者一般选择在宁静的山间森林中练习;头、劲、脊成一直线的坐姿,以利于生命气息的调动。
精微躯体由三部分构成:心念、智力和错误的自我意识。心念的功能是思考、感受和意愿,以及接受和拒绝。智力是功能判断、分析;错误的自我意识(假我)是灵魂纯净的意识受到污染后的产物。当人与自己的粗糙和精微躯体认同,认为这个躯体就是我时,其意识就被称为错误的自我意识,在这种意识状态中的心念和智力也受到污染,人因而或在错觉中。自我意识恢复对真实自我的正确认识,即:我是灵魂,就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而与短暂的物质躯体认同,认为我就是躯体或心念,就是错误的自我意识。
灵魂(Atman)是真正的才智和认知者,是纯粹意识。在每一个生物体中的心脏部位有两个灵魂,一个是个体灵魂——我们自己,另一个是超灵——至尊神的扩展。八部瑜伽的瑜伽师,练的就是最后全神贯注于超灵的形象上。但一般人都把这个概念搞混,以为我们自己就是超灵,其实Atman指的是个体灵魂。
瑜伽不是通过破坏意识的感官来控制业力,而是通过瑜伽练习清楚掉心念与假我的错误认同。这个遗忘的过程包含一次性格的彻底转变。这种性格在瑜伽哲学中被称为潜在业力。一方面,心念的不断作用形成潜在业力,另一方面,潜在业力又会引起新的信念。并非所有的潜在业力都是在此生获得的。每个人从出生起,其本性中就已具有某些习性。从潜在业力的表现看,有人脾气暴躁,有人性情懒惰,还有人贪图享乐,这些都是瑜伽修行的障碍。但无论每个人的现状如何,人心最终会通过训练而得到转变。
人心如同一面湖水,如果湖面起了波浪,湖水就变得浑浊,不可见底,当人心之湖变得澄明静寂,湖底的灵魂(真实的自我)明晰可见。瑜伽修持的目标是人与至尊神的统一,即至尊梵与小我相连,个人灵魂与宇宙灵魂的相连。
心念的变动有五种:判断、错误的判断、想象、睡眠和记忆。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并不完美,容易产生错觉,所以,通过感官的知觉获取知识是最不可靠的方法;从直接知觉中推理获得知识是高于直接感知的方法,经典传达、圣人和灵性导师教导师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睡眠无梦,并不意味着人心没有心念的变动,它是一种有关虚无的积极体验。瑜伽修行的目的就是通过种种方法,抑制这些心念的变动,使人的灵魂与宇宙灵魂相连。
要控制静不下来的心念无疑非常困难,但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去除执著心就能做到。我们透过了解自己是永恒、超然的个体存在,真正摆脱物质欲望的枷锁。我们练瑜伽就是为了恢复我们永恒的真实存在。天堂星球svarga上的生活也不是永恒的,所以我们为升上天堂星球而做的努力毫无意义,因为那里也有死亡,而我们要被迫再次在地球上投生。要通过努力觉悟自我而一次性的彻底解决生死问题。
练习和超脱同等重要,练习即不断地作出努力以永久控制心念的变动。练习的过程极为漫长,人必须怀着恭敬的心态,进行减持不懈、不中断和长时间的努力。超脱是不受欲望的控制,从而没有对感官对象的渴望,这不仅仅是指我们直接的体验,也包括我们听说的。要摆脱欲望,达到超脱的境界,可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训练对欲望的分辨力。控制欲望的同时,我们还要发出爱、悲悯和虔诚,以克服枯燥的联系,要承受失败,要分辨欲望是否真正的需要,这些都是超脱的作用。
韦达哲学认为,至尊神有多种能量,其中一种能量称为低等能量,也叫物质能量。至尊神的第一个维师努扩展创造并激活了物质能量总体,使其中的善良、激情和愚昧者三种物质自然属性相互作用,用各种物质元素展示出天地万物,但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充满活力的灵性灵魂存在其中,就不会有千变万化的展示。
“人”,既指灵魂、永恒的人和自我,还指神。我们通过了解自己是永恒、超然的个体存在,真正摆脱物质欲望的枷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自我,肯定自我的个体性,才能约束自己的欲望,接近超然的完美境界。只关心投生到天堂星球上的生活,把意识停留在物质躯体层面上的人,只能得到天堂中的躯体,而不能获得解脱。我们要像解脱,就要为此进行足够努力的训练,这样才会实现目标。
真正的信仰是灵活的、非教条的,是允许怀疑和推理的。真正的信仰并不是一个被限定死的框框,而是像一颗不断生根发芽的植物种子,蓬勃生长,充满活力。定,是指全身贯注,专注目标,去除各种私心杂念;慧,即知识可消除烦恼。由定入慧,便抵达了三摩地。
至尊神,梵文直译为神,也称自在天,根据韦丹塔哲学,他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宇宙的创造者、维护者和毁灭者。虔信至尊神,可以使人自然地放下骄矝傲慢,生出谦卑之心,可以清除人的冷漠,唤醒人实现最高层次的爱。这是通向解脱最安全也是最快乐的道路。所有的知识都在我们的内心,不需要向外面求取,但仍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了解自己的知识,因为我们需要有导师。如果说每个人必定有一位导师,第一位导师的导师只能是至尊神,因为只有他不受时间限制,先于所有导师而存在。
加上思索疑问的冥想时运用逻辑学辩论和内心对话,它仍含有对象的“名称”、“性质”和“知识”等意识,不含个人推测疑问的冥想状态时,当我们的记忆被彻底净化,不再含有上述意识时,我们看到了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
瑜伽修炼的最高境界是与至尊梵相连,是一种彻底自由的状态,恢复自我在本质上与至尊神一样的原本状态,个体灵魂完全按照至尊神的意愿行事,与至尊神的志行保持一致。
物质世界的一切因为是短暂的,所以被说成是幻象,但都是至尊神不同能量的展示。至尊神为了教化众生,要么亲自前来,要么化身前来,要么派他的代表前来,宣讲知识,引导众生走回归灵性家园的路。他还以超灵的形式进入每一个生物体的原子中,所以他无所不在,一切都是他。博学之人及觉悟的圣人了解到这一点,而且能意识到至尊神无所不在。
练习篇:
苦行、研习韦达典籍及对神的奉爱,是活动瑜伽。它的目的是使人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减轻痛苦。痛苦由愚昧、自我意识、激情、憎恨、任性和固执引起,愚昧是其他痛苦处在沉睡、减少、分散或突出状态的滋生地。愚昧把短暂视为永久,肮脏视为纯洁、痛苦视为快乐,假我视为真我。自我意识来自把眼睛和视力认同,执著与快乐是激情的表现,执着于痛苦是憎恨的表现,个人情感导致的任性和固执甚至在博学之人身上都根深蒂固。精微的痛苦只有在逆向折返后才能止息。靠冥想可以停止与各种痛苦有关的心念运作,积累的业报根植于这些痛苦中,透过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出生被了解,只要根源还在,它就会导致出生、一段寿命,以及生物经历的尘世体验。由于他们导致虔诚活动及不虔诚的活动,它们的结果就是享受或者痛苦。变幻无常的物质世界的痛苦,以及自然属性的相互冲突,使有分辨力的人观察到这世界只是个痛苦之地,人应该在痛苦到来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应该放弃致使观看者与被看对象混淆的概念,由物质元素和感觉器官构成的,特征是清晰、活跃和一直存在的可见对象,用途要么是物质享乐,要么是灵性解脱。可见对象有特别、不特别、显著和不显著等不同的性质。观看者只不过是看的力量,尽管观看者是纯粹的意识,但却要透过坚定的信心被看到。利益观察者是观察对象存在的唯一原因。尽管看见的事物对达到目的的瑜伽师来说失去了它的价值,但因为它与其他人都有关,所以并没有失去其价值。误将观看者与被看对象认同,就会把力量的拥有者与力量理解为是在本质上一样的。这种错误的认同是由愚昧导致的。没有愚昧时,就不会有这种错误的认同弄个,放弃这种看事情的方式就是解脱。要做到这一点,就需时刻意识到观看者与被看对象之间的区别。那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分七个部分的知识。按瑜伽的各个步骤练习去除不洁时,对真正的区别的感知就会透出知识之光。瑜伽的八个步骤是,自律、奉行、端坐、控制呼吸、收回感知力、集中注意力、冥想和全神贯注(三摩地)。自律的内容是,非暴力、诚实、不偷盗、禁欲、无拥有感。这些自律内容是通用的,不受出身、地点、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它们是重要的誓言。奉行的内容是,清洁、知足、苦行、研读经典,以及敬爱神。受到错误念头的骚扰时,人要努力与之对抗。努力对抗的意思是,认识到伤害他人等错误的念头,无论是已经实施、导致实施或允许其存在,都基于贪婪、愤怒或错觉,无论程度是轻、中、重,都产生无尽的痛苦和愚昧。坚守非暴力的人,所到之处,人们就会放弃对他的敌意。坚守诚实时,行为和其结果就是实在的。做到不偷盗时,一切富有便近在咫尺。坚守禁欲时,人获得力量,绝无拥有感使人了悟出生时如何发生的。清洁使人厌恶自己的躯体,避免与其他躯体有亲密的接触。清洁使人净化生存、欢乐、专注、战胜感官、看清自我,从而有资格练瑜伽。知足使人获得最高的快乐。苦行和清除不洁,使人的身体及感官处在完美的状态中,学习神圣的经典,使人与自己选定的神明有亲密的交流。敬爱至尊主使人达到瑜伽全神贯注的完美境界——三摩地。瑜伽坐姿要稳定、轻松,这要靠努力放松自己,变得像阿南塔(躺在宇宙之水上休息的神蛇)一样才能做到。那时,人不再受相对性的影响。在那种状态中,人通过呼气和吸气控制呼吸,呼气、吸气和屏息的呼吸变化,分深呼吸、浅呼吸、何时屏息、屏息时间长短及重复循环的次数等。第四种控制呼吸法超越了呼气和吸气的范畴。那是,对光明的遮挡被移去,心念可以专注了,当每一个感官都松开它的对象时,感官的注意力就转向内在,而这似乎是心念本身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官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伟大的灵性书籍,如《瑜伽经》、《薄伽梵歌》、《奥义书》等,是需要真正用心去读的,通过学习灵性书籍,我们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对事物能够看的更深远、更全面、更透彻。
愚昧是一种错误的认同,它产生出了所有其他对觉悟的障碍,它是把外表和假象当成了本质和真实。把短暂、不纯净、痛苦和非我认同为永恒、纯净、快乐、自我,这就是愚昧。
愚昧把假我当成了真正的自我,假我实际上时肉身再加上物质的意识和心智,真正的自我是个体、永恒的意识。对于生活的环境,我们吃的食物和喝的水越纯净,我们的身体就越纯净;而通过避免接触消极和堕落的思维,我们的内心将变得极为平静,意识会得到提升。物质的一切,包括这个宇宙,都是短暂的,灵性和超然的一切,都是永恒的存在着的。
愚昧产生了所有其他对觉悟的障碍,他们是潜在业力,促使我们不断地重复罪行或制造障碍,这样,障碍就借助欲望、骄傲、愤怒和恐惧的力量自行生长。
任性和固执,是每个人都多少会有的一种弱点。任性多缘于自我中心,固执一般由于过度自信,都是人想要以控制者的身份行事。无论愚昧或是聪明的人都会存在任性和固执,它们受到愿望、感觉等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影响,是阻碍觉悟的一大障碍,需要通过练习瑜伽的过程逐渐克服它们。
精微的痛苦往往是由于过度执著于某个事物造成的,对于精微、细腻的痛苦,我们要冷静地分析痛苦的原因,然后返回我们印象中的那种过度关注的状态之前的状态,使那种意识状态复苏。这就像我们意识到自己走错方向,沿原路返回一样。痛苦与人的各种心念欲望有关,人可以靠冥想结果和造成痛苦的各种根源,战胜那些与各种痛苦有关的心念。
业报是指一切活动与活动的结果。活动的结果可以是好的、中性的,也可以是坏的,但无论是享受或承受结果,积累业报都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再三地投生。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只不断地体验并引起更多的痛苦。那些想要彻底结束生死轮回的修行者,要走上瑜伽之路,才能免除愚昧,从而不再痛苦。只要今世的业报根源还在,它就会带来来世的生命,让我们继续去体验。对于有分辨力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痛苦的,因为除了外在的表面的痛苦,即使快乐也是痛苦的:得到的东西会因为害怕失去而焦虑;拥有了片刻的快乐,却很快因为产生新的欲望而痛苦。还未到来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喜乐和痛苦一样把我们束缚在这个世界上,因而也是痛苦和虚假的。
观看者是真实自我,我们的真实本性,被看对象是表象世界的总和。包括心和感官。当我们了解了灵性能量与物质能量的区别之后,才是灵性生活的真正开始。只要观看者还被错误地认同为被看对象,我们就不能认识自己的真实本性,我们就仍然被束缚着,相信自己是经验的奴隶。
宇宙的存在是为了让经验者能体验到它,由此获得解脱。真理隐藏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之中,我们也将乐于接纳各种快乐的和痛苦的经验,我们身上的每一件琐细的小事,都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广博的灵性知识和最终解脱。
物质能量:无意识、无生命,只不过是一个依靠灵性能量的对象;
灵性能量:是生命和意识,由无数有个体意识的个体灵魂组成。
在中脉上有七个主要的能量控制中心,称为七轮,它们控制着人体的能量系统,支配着人体的所有生命活动。中脉纵贯身体中轴的中央大脉道,故称命脉,蓝色,其余之脉都附属于此脉,它是一切灵脉之根本。三脉的最低交汇点在脊柱骨尾端海底轮处,它是宇宙能量的储存库。
根据王瑜伽的生理学,人体内有强大的精神能量,他潜伏在脊椎骨的底部,这个能量源被称为昆达利尼,由于它是“盘绕着的”,因此有时被称作“蛇能”。修持者就是要唤醒这一沉睡的能量,使之沿脊柱上升,经过脊柱中六个意识中枢,最终抵达第七个中枢,即脑部的顶轮,达到至高境界。
七轮:
海底轮:在生殖器和肛门之间的会阴处。是各种身体、心智和灵性渴望的贮藏所,与身体健康、排泄功能有关。此轮是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本,位置在脊椎骨底部。
生殖轮:在生殖器根处,它主宰人的性功能。
脐轮:在肚脐部位,是运行全身的气的中心,支配人的精力和消化功能。(丹田)
心轮:此轮在胸腔内,脐轮以上,和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有关。
喉轮:在喉核背后的脊椎部位,与说话功能有关。
眉间轮:在两眉之间,是视力和直觉的中心。它主宰世俗和灵性的全部知识。
顶轮:在头顶,王瑜伽认为,当灵性能量抵达那里时,就进入了三摩地。人认识了梵,并与至尊梵链接。
调息的目的就是唤起能量源昆达利尼,从而控制住气(以太)这一生命能量。
只要心中有欲望,感官就会迫不及待且不知不觉地扑向欲望的对象。如果你的心具有强大的自我控制力,那么感官就会成为其老是顺从的奴仆,身体的每一种运动,都是自我对心的控制的表现。摄心就是让散乱的心收摄,心脱离它的感官对象,精神脱离于自由散乱的意识,让意识摆脱感官的束缚。
神秘力量篇:
集中注意力是把意识固定于一点,冥想是一直专心于一个对象,全神贯注是冥想焦点全部集中于冥想对象,冥想者仿佛失去了自身的形象,专注、冥想、全神贯注于一个目标才是完美的自律。精通完美的自律使人看到知识。这是循序渐进的实践,与前面的步骤相比,这三个步骤是要在内在下工夫。就连那三个步骤都是达到无种子的全神贯注状态的外在部分,转向中断的过程伴随着心念的片刻终端;在这种状态下,注意力不再分散,中断展现出来。这种转变所导致的安详,来自中断发生时的潜意识中的印象。注意力越来越少地集中于外界事物,越来越多地集中于一点上,就是向全神贯注状态的转化。
随后,当平静感和上升感再次达到平衡的状态时,意识便专注于一点。通过这一切,物质元素和感觉器官的属性、特征和状态的转变得到了解释。处在静止、活跃或不确定状态的属性,使属性的拥有者以具体的方式展示出来。转变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发生的次序不同,完美地控制住三种转变,使人了解过去和未来,错误地把词汇、其所指对象及有关概念混为一谈,使人产生困惑;训练自己彻底分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可以了解所有生物体发出的叫喊声所具有的含义。
靠直接观察自己精微的条件反射状态,可以理解自己过去的生世。靠直接观察他人的意识状态,可以了解他人的内心,但那并不包括了解他人思考的对象,因为这类对象并不是观察者感知的对象。完全控制身体的形象,可以使人通过阻断他人对身体的感知力,在他人的视野中消失。靠这种能力,可以使人觉察不到声音等一切。
业报包括已经在展现过程中和尚未开始展现的,靠精通业报定律,懂得预兆,人明了最后的结局——死亡。对友好、仁慈、欢乐和冷漠的完全控制,使他们产生各自的力量。对各种力量的完全控制,使人产生大象等的力量,在心念活动上放置光亮,使人了解精微、隐秘和远距离的事物。靠全神贯注地冥想太阳,可以得到各个世界的知识。靠全神贯注的冥想月亮,可以得到星象的知识。靠全神贯注地冥想北极星,得到星辰运行的知识。靠全神贯注的冥想脐轮,得到有关身体构造的知识,靠全神贯注地冥想喉穴,可以中止饥饿和口渴感,靠全神贯注地冥想龟静脉,人变得稳健。靠全神贯注地冥想顶轮的亮光,人看到完美的生物体。直觉使人真正的了解一切,靠全神贯注地冥想心脏,就会完全彻底地了解意识。不了解自然的清明属性和灵魂之间的区别,使人经历尘世的体验。靠完美地了解作为主体本身的灵魂与依靠他而存在的物质自然清明属性的区别,人获得对灵魂的认识。这知识使人通过聆听、触碰、观看、品尝和嗅闻体验超越物质范畴的事物。
这些瑜伽神通如果分散瑜伽行者的注意力,就会妨碍他们全神贯注地冥想。通过松开捆绑的镣铐,投射出自己,人的思维就能进入他人的身体。精通提升体内生命之气的人,不会沉入水中,泥浆中或荆棘中,等等,而是可以漂在它们之上。精通控制腹内的火之气的人,放射出火一般的光辉,靠全神贯注地冥想耳朵和空间彼此之间的关系,人具有神性的听力;靠全神贯注地冥想躯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得如棉絮般轻,人可以穿越空间;不涉及外界事物的思维内容,称为“没有躯体概念的非凡思维”;这将去除遮住阳光的帷幕。靠全神贯注地冥想物质元素的表象、内在、精微、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人获得控制它们的能力。接着,非凡的力量展现了,那时,人可以变得如原子般小,身体变得很完美,不再受物质的限制。躯体的完美包括美丽、优雅的风度、力量、放射出钻石般耀眼的光芒。靠全神贯注地冥想感觉器官的接受、固有、利己、关系和有目的的作用,人获得控制它们的能力。这以后,人获得敏捷的心智,以及不需要借助感官的帮助就可以感知及控制原始物质的能力。注意分清物质自然完美的清明本质与灵魂之间的区别,就变得全知,具有超越所有其他存在状态的能力。依靠客观,甚至是对这些力量保持超脱的态度,灵魂的自由就随罪恶的种子的被消灭而到来。应该避免热心于或得意于半神人所给予的引诱,免得再次产生有害的依恋。靠全神贯注地冥想每一个瞬间及它们构成的连续的时间,人得到来自辨别的知识。依靠辨别,人可以了解两个看来相似的事物的来源、特性或状态之间的区别。靠辨别得到的知识超然、包罗万象,与各种事物所有的状态都有关,是瞬间得到的知识。当物质自然的清明属性和灵魂处在绝对平衡的状态时,灵魂便完全自由了。
专注是冥想的前导,专注是把意识集中在一个被限定的范围内,而冥想要求把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一个对象上。冥想是延长了专注,冥想可以让你的意识平静,让你回归真实。
练瑜伽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神秘力量,而是清除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与至尊神完美地连接。
灵性能量是生命和意识,物质能量只不过是一个依靠灵性能量的对象,如果我们把自己与由物质能量制成的躯体认同,执著于尘世体验,这种局限的、错觉性的意识就会使我们遭受到痛苦。
绝对的自由就是纯粹的爱的自由。纯粹的爱在去除愚昧、达到超然的层面上才能找到。只有到那时,我们才将展现出我们神性的本性,重新发现我们爱的完美的对象。
禅宗的三种境界: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注重表面现象,欲求其本质,心力所为,有向佛求道之心,但没有超出尘世物质。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际未悟的阶段。初步认识到本体,将要超脱而未超脱,已超脱搜寻现象之欲,心灵归于平静,止思虑,止心力,较之前境,已无心力欲求,达无人之境。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悟到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此时顿悟,即心成佛,由定生慧,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之于光。然而慧之印证却是瞬间永恒的统一。
解脱篇:
与神的完美结合
完美的力量可以经由出生、药草、赞歌、苦行和纯粹的冥想得到。特定的自然属性占优势,使灵魂移居到其他物种中。这种结果并非由作为工具的原因所导致,而是由不同选择所具有的性质导致。因此,就像农夫选择播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一样。个人的思维是个体性的一部分,一个单一的想法产生许多不同的思维活动,由冥想产生的思维在潜意识中不留意向的痕迹。瑜伽师的活动不是黑或白的;其他人从事的活动要么是黑,要么是白,要么是黑白结合。每一种颜色的活动都在记忆中留下与活动结果相符合的痕迹。尽管有出生、地点和时间的干扰,但记忆和潜意识的印象的一致性,使潜意识的印象继续存在下去。我们无法追溯潜意识中的这些印象是从何时有的,因为导致这些印象的欲望永恒存在,潜意识中的印象被相互依存的因果连在一起;因此,当这些因果停止存在时,印象也随即停止存在。大自然拥有的一切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所以万事万物中都包含着过去和未来。大自然拥有的这些特性,无论是可见的还是精微不可见的,就是物质事物的本质。事物之所以有真实性,是因为它在各种变化中保持其独有的特性,尽管一个对象保持不变,但人们对它有不同的联想,所以对它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客观存在的事物如果不符合内心的想法,还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吗?思维知不知道一事物,基础于思维是否收到过那一事物的影响。控制了心念的人始终了解心念的翻转变化,因为“那人”始终不变。尘世的心念不会使它本身受到启发,因为它是物质的感知对象。人们无法同时了解思维和它思考的对象。如果以思索时另一思索的对象,就会使内心从一种状态跳到另一种状态,造成混乱,混淆记忆。当意识纯净,从而成仙它真正的表现形式时,人就会觉察到自己的智慧。受到观看者和被看者的影响,思维把一切都当成它的对象。思维的多变由记忆中无数的记录造成,思维靠联想运作,以达到超越它本身的目的,看到区别的人当,停止培养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随着这种辨别的深入,思维就会受解脱的吸引,当这种辨别中断时,使人困惑的概念就会从潜意识储存的印象中浮现。消除这些困惑被说成是如同消除烦恼,谁甚至在具有大量知识的情况下都不追求个人利益,而且意识到区别,谁就处在具有大量美德的全神贯注状态中。令人苦恼的活动从此终止,随后,当遮蔽一切的污垢被清除后,曾经被它遮住的无尽的知识,使人几乎了解了一切。这无尽的实时意味着物质事物的一系列变化的结束,他们的目的得以实现。一系列是指在变化过程结束时可以被感知到的一连串的瞬间。对物质事物进程的折返逆行是解脱,那些物质事物对灵魂来说毫无意义,解脱还是意识在认识到真正的本体的状态下所有的力量。
意识导致行为,行为影响意识。潜意识中的印象被相互依存的因果连在一起,当这些因果停止存在时,印象也随即停止存在。创造和解体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业始终在发挥作用和产生习性,因此,这里没有最初的行为。这不是说它们没有开始的时间,只是没有开始的记录而已。我们每一个思维过程都在改写着我们的未来。
记忆和潜意识一直在发挥作用,当我们的今世存在愚昧、执著、厌弃和物质欲望时,来世就只能停留在世俗世界。因此我们必须现在开始修行,这些障碍像朵朵乌云,遮蔽了真正的灵性世界,瑜伽的整个过程是清楚障碍,终止尘世的欲望和世俗的心理过程。
专注于太阳:全神贯注地冥想太阳,能获得围绕太阳转动的其他星球的知识;
专注于月亮:全神贯注地冥想月亮,在夜空中看到其他星体的知识;
专注于光:全神贯注地冥想亮光,人看到完美的生物体;
专注于心脏:全神贯注地冥想心脏,便可获得有意识的知识;
专注于力量:对各种力量的完全控制,使人产生大象等的力量;
专注于龟静脉:全神贯注地冥想龟静脉,人变得稳健;
专注于喉咙:全神贯注地冥想喉咙,能够中止饥渴;
专注于肚脐:全神贯注地冥想肚脐,可获得关于身体构造的知识;
专注于北极星:全神贯注地冥想北极星,能获得星系运动的知识。
奎师那的第十个化身叫考可已,骑白马者,喀历年代的末期出现,四十二万七千年后降生的化身,他的出现意味着新旧年代的交替。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9 20:31 , Processed in 0.08972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