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众对空的基本认识大约有两种:一是指没了,如这儿有个苹果,一会你吃掉了,没了,空了;或这儿有只杯子,突然掉地上摔了,这里没杯子了,空了;这是对空的一种认识。另一种,把空模模糊糊当成一物了,说是空生有,有生空。诸佛对空的说法不是这两种! 二 诸佛对空的说法是指,诸法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无自性是指诸法没有自体,诸法没有自身。这种空不能离开有,也不是有,也不是离有而独立的一物。它只是诸法的一种实际。 三 诸佛语中,空(诸法空相)的意思有很多替代性表达,例如,无自性、无常、无我、真常等,都是指的诸法的这一实际。诸法空相,从物的角度说是,事物没有自相,没有自相故是空;从心的角度说是,心常用而无形,无形无体即是空,如梦如幻即是空。 四 为引导大众认识空性,诸佛菩萨创立了解析法、唯识认知论等手段及模型。即试图从客观和主观、客体和主体的角度,引领大众认识“诸法空相”这一事实。因而有了“中观缘起”和“法相唯识”等见地学说。 五 通俗地说,空——事物的空性,就是指事物没有固定的形体、名称、作用、大小、体积、重量、色彩等。一切都不是固定的,事物没有自身固有的属性即是空。一切皆和合而有,故说诸法性空、事物是空,包括心。 六 空不是谁造的,是诸佛菩萨对万事万物如实观察的结果;若你也能如实的观察,你也能证知空,活在空的真理、实际中。认识空的好处是,让你更加自由,更加开阔,对事物或自我不再产生任何执著,更能无碍地生活。 七 如果你如实地观察人,便能证见人空;如果你如实地观察诸法,便能证见法空。如果用空的见地描述人,便称无我;描述事物,便称无性;描述行为变化,便称无常。 八 实际上,诸佛菩萨说空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你认识到一切诸法不生也不灭;进一步地说,认识到事物不生也不灭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你无苦的生活;让你无苦的生活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你一切时处快乐地生活(离对待的快乐)。 九 空的实相遍一切处,遍一切事物,并不是它在远处,不在眼前;在佛菩萨的世界,不在众生的世界;在尊贵的事物里,不在卑贱的事物里;在鲜花里,不在牛粪里;在庙堂里,不在土旮旯里……并非如此!道在一切处,真理普遍存在,空性不离任何一物。 十 活在空性中的圣人,做事不见能,行事不见所,无能无所,而妙用无碍。不见有我,却卧在一片妙性光中,能知能用,未碍一事;不见有法,却见法界森罗万象无一物缺,所用而用,应有尽有。空不是断灭空茫,空性亦不是道理理论,而是诸佛菩萨的眼界现实。
分类:一念行者 《修行路上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