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修行从多闻始、在脑袋意识层面换观念,当机缘成熟遇到良师,心性偶开、潜意识翻腾,这时需要良师对治即以楔换楔,心性渐开心量渐大。想问何时才进入牧牛阶段?牧牛阶段与对治阶段时有交错,牧牛不需要故事;对治需要故事。是否需要故事即未入门?这两阶段时有交错是否在门边徘徊? 可以说,整个修行过程,从头至尾都可以称为牧牛;何时才进入牧牛阶段?从你一涉入修行就开始了。也可以说,入了门后,才算牧牛;因为没入门前,不是你在牧牛,是牛在牧你。 关于修行入门,首先得确定门在哪里,门是什么?若不知道门在哪里,门是什么则无所谓入门不入门。之于修行人,门是空门、无自性门,找到和入了这个门,才算入门。这扇门,在人来说,是人无我门;在世界来说,是法无我门。 无论你在门外,还是在门内,都需要故事,都是故事,只是不同的故事。在门外,你相信故事;在门内,你不相信故事。在门外,你是故事里的人;在门内,你是说故事的人。被故事利用,你在门外;利用故事,你在门内。 无自性门,要么你进入了,要么你没进入,不存在既进入又没进入的中间状态,或进入了又出来的问题。无自性也是一种认知,它和有自性认知是平等的,只是一个导致对个体的执著,一个失去对个体的执著。 牧牛也是个故事。牛代表故事,牧牛代表和你故事之间的关系。如果你相信牛是真的,你是真的,你和牛之间的关系是真的,那么你在门外;如果你认为这三者中间有一个是假,你开始触及到真相之门。 如果你认为牛真,你真,但你和牛之间的关系不真,那么你断开了牛和你之间的绳索。如果你认为牛真,你不真,牛头开始进入窗棂(指空性);如果你认为你不真,牛也不真,那么牛尾巴跨过了窗棂。否则,你把牛尾巴留在了窗棂外。 牛是“我”的投射。当你有我,有我就有牛;当你无我,无我即无牛。当你认为牛和你之间的关系是真实的,有牧牛这件事;当你认为牛和你之间的关系是虚构的,那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牧牛,牧牛只是个假名。 “牛”也代表你的工作,你的职业,你的钱,你的权,你的身份,你的地位,你的各种关系对象。认清牧牛这件事。从一切放牧中自由。 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