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07|回复: 0

信任既不是信仰也不是信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6 09: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陀对人生没有哲学式的想法。他根本不是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拥有洞见的人,他是睿智的,他知道如何深入生命中、深入实相中去看。他有的是看的方法,但不是一个关于生活的哲学;他有的是如何去生活的方式,但不是一个关于人生的哲学。
  一个关于人生的哲学是一个虚假的替代品——哲学是在避而不去蜕变你的本质。你可以学习美丽的语言、思想的体系、意识型态,你可以变得非常地专注于此,以至于你全然忘掉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你不知道如何看到你是盲目的,你还没有能力在心里创造出光,那个火焰是熄灭的,你活在深深的黑暗中,你的生活也许非常的高雅、时髦,有文化涵养,但那不是真实的生命。你活在表面上,你不知道生命的深度和高度。生命有高山和深谷两者,但要达到那些深度和那些高度,你就必须穿越过一个炼铁成金的过程。
  佛陀是一个炼金者。他显示给你看,如何将能量从最低处蜕变到最高的中心点去运转,从污泥蜕变成莲花,从贱金属蜕变成纯金,从石头蜕变成钻石。他是内在世界的科学家,他的法门完全是科学式的,根本不是哲学式的。
  因此他无法适合印度人的头脑。印度人的头脑太过于哲学化了。印度人的头脑已经学到太多的专用术语,它已经变得非常娴熟于那些旁枝末节。佛陀根本就对那些无意义的事不关心,他直接走向问题的核心。
  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的心灵与黑暗活在一起,问题的核心在于要如何将这个黑暗蜕变成闪闪发光的?我们有这个潜力,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将潜力化为真实的存在。佛陀是非常具计划性的、非常实际的人,他是第一个真正对人类内在的世界,对人类的主体性、内在的领域如此具计划性的人。人们对于一个关于人生的哲学非常有兴趣。如果没有的话,他们会觉得好象少了什么似的。人们对死的文学非常有兴趣,因为那不需要付出什么。你可以成为一个印度教徒,你可以读《吠檀经》、《吉踏经》和《优婆尼沙经》,你可以变得非常博学。你可以变成一只伟大的鹦鹉,你可以变成一个学儒、一个伟大的专家,你可以连续好几个小时谈论伟大的事,但你的人生保持是平淡无奇的——没有任何属于那超越的滋润、触碰。
  你可以做一个回教徒,或是一个基督教徒——世界上有千百种教条——你可以做一个天主教徒或是共产主义者。无论你信仰的是什么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有能力看到吗?你有可以看到存在的奥秘的眼睛吗?你有可以感到存在的神奇的心灵吗?你对未知是敞开的,愿意探寻、进入,并预感的吗?当未知呼唤你时,你有足够的勇气进入没有地图的海洋,而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有那样的胆识吗?
  
  戈柏.山姆模模糊糊地感到自己的人生不太对劲。有一天晚上他感到特别沮丧,并告诉他的妻子自己好象在向往些什么。
  他的妻子试着安慰他,她说:「山姆,你已经拥有一切了!」
  「我知道,我知道,但我没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我想要有。」
  「山姆,你要那个做什么?没有任何的邻居有那种东西。」
  
  但问题是——邻居有。某个人是一个印度教徒,某个人是一个回教徒,某个人是一个基督教徒,某个人是一个犹太教徒,某个人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某个人在谈论《资本论》,某个人在谈论《道德经》,某个人在谈论女性主义。于是你开始感到自己好象不对劲,因为你无法谈论那些伟大的东西。你开始感到这些人一定对他们正在谈论的东西知之甚详。他们其实一无所知,他们和你一样地盲目,说不定比你更盲目。你至少免于这些哲学的羁绊——那是阻止我们看见实相的基本障碍之一。
  要了解佛陀以及他的法门的第一件事情是:他不想要给你任何的教导、观念。他实际上是想给你一种科学——他根本对使你的思维变得更老练、更深奥没有兴趣,他希望你能够抛弃思维。无论是清楚或是混乱,思维都是一个阻碍,它使你卡住,动弹不得。没有思维就有能力看见,思维的能力所及是相信或信仰,但要看见实相则不在思维的能力范围内。
  佛陀赋与「静心」全新的意义。在他之前,静心在一开始是要集中注意力,而到最后则是冥想。但集中注意力和冥想都是思维的一部分;思维对于玩这些游戏很拿手。头脑对于集中注意力非常有兴趣,因为透过这种方式,思维会变得更强。集中注意力对思维而言是一种滋润。而且思维也对冥想具有无限的兴趣,因为透过冥想,思维可以得到更精致的食物、更精巧的滋润方式。
  如果你集中注意力,你会变成一个客体世界中的科学家;如果你冥想,你会变成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是除非你知道静心是什么,否则你绝不会成为一个神秘家,不曾体验过存在的奥秘而死去,你就是错失了一切——你的整个人生纯粹是一种浪费。
  这段经文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有少许地方的翻译不是很正确,但它大体上给你一个基本的了解。看到不太正确的地方时我会提醒你们。这种错误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在西方从来没有人说出象佛陀一样的话,因此没有任何西方的语言能够正确地、适切地翻译出佛陀所说的话。
  耶稣是一个佛,但他说话的方式和佛陀不一样。耶稣的话好象他是在对国小的小孩子说话般——而情况就是如此。他说话的对象真的是在非常非常初级的阶段。他必须使用寓言、隐喻。他必须使用非常地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词汇说话:上帝的国度——根本就没有上帝,也没有什么国度。而且耶稣也知道!——但他必须用人们可以了解的话去讲。
  人们可以了解什么是国王——那么神就是最大的国王。它们的不同是在量上,而非质上的不同。国王有他的王国,因此,上帝这个最大的国王也一定是拥有最大的王国。但这个不同再度是量的,而非质的不同。而因为它不是质上的不同,因此它错失了整个意义所在。
  上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在」。上帝也没有他的王国,因为上帝是一个弥漫在生活中、在美中——在音乐中、在诗中的在。他弥漫在整个空间中,他和这整个存在没有须臾的分离。他不是一个创造者,而是创造的现象本身。但耶稣不能以那种方式说——而佛陀能。
  佛陀是在对一群非常古老的人说话,那些人非常地熟悉于更高的可能性——即使他们无法了解也无所谓。但耶稣必须使用人们能够了解的语言。而且耶稣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他自己本身知道一般人所使用的语言。而佛陀却来自于皇室,他是国王之子,非常地有教养,知道所有的哲学而且根本就是受够了;那些哲学,他知道所有的优美的寓言、故事、神话,而且也抛掉所有那些东西。他已经看透了,思考使人保持忙碌、被占据,却不会蜕变人。他已经割舍掉所有那些无关紧要的,只谈论那些最重要、根本的部分。他同时是非常的准确,象电报一样,不会使用比所需要的更多出一个字。除非这个字是绝对地需要——唯有那时他才会使用它。
  而且理所当然地,他也改变这些字的意义;当一个佛,一个开悟的人使用语言时总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会为古老的语言赋与新的意义、新的色彩、新的色调。佛陀使「静心」这个字的意义焕然一新。静心在过去一直都是某种属于思维的,而佛陀为静心注入一种新的品质,完全崭新的,一百八十度地相反于过去的意义:他说,静心意味着一种没有思维的状态。静心不是集中注意力,也不是冥想。静心不是思考,静心不是思考关于神的事。静心甚至不是祈祷——因为思考是属于头脑的、理智上的;祈祷是情绪上的。那是头脑的另一面,和情绪并没有相隔太远,情绪是头脑的另一个部分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
  现代的科学家也同意这个说法,大脑有两个部分——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讲的语言是属于理智的、逻辑的、数学的,而右半球讲的语言是属于情绪的、感觉的、情感的。但两者都属于相同的头脑的两边。
  佛陀是第一个指出这一点的人:集中注意力、冥想,属于头脑的一边,左半球那一边;而祈祷、奉献则属于头脑的右半球。但两者都是属于头脑,而真正的求道者必须超越头脑,他必须超越头脑的二分性、头脑的分离。唯有当你超越分离时,你才会到达一。
  因此,他为静心赋与一个全新的意义。他使静心意指一种没有思维的状态。你必须持续不断地记住这一点。每当「静心」这个字被用到时,记得,佛陀意指没有思维。
  第二件事情是:每当你遇到「信仰」这个字时,注意,佛陀从未意指你们所使用的「信仰」的意思,以他自己的话是「苏拉答(Shraddha)」。苏拉答的意思不是信仰,甚至不是信心,它的意思是信任,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现象。
  苏拉答意指一种全然的信任状态。信仰不是全然的信任,其中仍然有怀疑存在,只是被压抑住了。信仰是一个掩盖物,你怀疑,但你用一个毯子,用相信将它掩盖住,你在害怕怀疑。怀疑在干扰你,所以你执着于信仰。但信仰绝不会带你超越过怀疑。
  信仰是上下颠倒、倒立的怀疑,如此而已。怀疑者怀疑,而信仰者信仰,但两者都是盲目的。他们都是在同一艘船上,也许是背对背坐在一起,但是,是同一艘船。因此信仰者总是害怕别人去激起他的怀疑;而怀疑者总是在全副武装,没有人可以说服他相信任何东西。他们两者彼此纠缠在一起。
  什么是信任?信任是超越过怀疑和信仰两者。信仰总是在赞成某种特定的观念,信任总是在赞成那存在的——那不是一个观念,而是存在本身,内在和外在。而在信仰和信任之间有另外一个字——信心——对此也要注意。当佛陀使用苏拉答时,他从未意指信心,而是全然的信任,而信心只是在中间。信仰是在一个观念上,而信心则是在一个人身上,但信任是在存在本身。佛陀从不曾要你成为有信心的,因为信心会创造出幻想,信心会创造出精神分裂。
  就在前天晚上,有一个年轻女人来点化成为门徒,她走向我的方式让我察觉到她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我从不对任何人说不。谁知道,总是会有一个可能性——任何人也说不准,精神分裂患者也许也会变成正常的。而且至少,如果她愿意点化成为门徒,就是仍然有一些意识留下来,她也许还有救。
  我看得出来这对她来说将会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她走路的方式、坐下来的方式……最后,当我要她靠近我时,她拒绝过来。她举起双手站起来,然后说:「我是耶稣基督!」我没有对她说任何话,虽然我想说:「哦!老家伙,你又回来了!难道你忘记上一次发生的事吗?也许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一次你才会以女人的外形而来。」在宣布自己是耶稣基督后,她就走了。
  信心创造出这类的精神分裂,基督教有很多的精神分裂的人,因为基督教的整个观念依靠的是信心:「相信耶稣基督,对他要有信心!他会解救你们!」——好象他对你们的束缚有责任似的!只有当他是将你们放在牢笼中的人时,他才可能解救你们,否则,他怎么可能解救你们?他是拯救者而你是被拯救者,他是牧羊人而你是羔羊。难道你看不出来这对人性尊严的贬值吗?你变成只是一个待宰的羔羊!所有的宗教,多多少少,一直都在做这样的事——你不再是人类,你的人性已经被摧毁了。你以非常微妙的方式被关起来了,关在一个看不见的监牢里。你无法看见,它们是透明、无形的。
  佛陀说:成为你自己的光。不要信仰别人,不要信仰意识型态。当你不去信仰任何的意识型态,不去信仰任何人时,将会有一种很大的信任爆发出来,一种对存在本身的信任——对树、对石头、对人、对星星、对河流、对山,对所有一切的存在。你信仰耶稣散发出的芬芳,但这个信仰其实不是根植于任何外在的观念之上,信仰是某种根植于你这个主体上的,信仰和任何的客体都无关。
  如果你信仰耶稣,你不可能再去信仰克里虚那。如果你信仰克里虚那,你不可能再去信仰马哈维亚。很自然地,如果你信仰一个人,你必须不去信仰其它所有的人。因此信仰将人分隔开。人类整个历史充满着血腥、谋杀、屠杀。在宗教的名义下充满着血腥和暴力,因为你一直被告知要去信仰一个人而反对所有其它的人。
  信任是全然不同的。如果你信任存在,存在隐含在耶稣身上的意义和在克里虚那身上、佛陀身上、孟拉图斯特拉的身上都是一样多的。他们全都是存在的一部分。而且你不只会信任诸佛,你也会信任围绕在你周遭的普通人,不只是人,而且包括动物、树、石头。问题不在于你信任的是什么——客体变成无关紧要的。你只是拥有一颗信任的心,一种我们属于这个存在的很大的信任,我们是这个奇迹式的存在的一部分,这个存在不可能对我们不友善。存在既已诞生我们,这个母亲怎么可能会是不友善的?
  信任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意义。信任既不是信仰也不是信心。记住这两个字,因为它们一再又一再地被译错。



摘自  奥修《法句经(四)》第九章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9:45 , Processed in 0.08450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