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建梅 于 2014-7-31 18:05 编辑
把灵性与全人教育带进校园
一九八四年巴关在南印度创立的吉梵希然学校(Jeevashram,梵文意思是「没有压力的生活」),这是一所可招收一百八十名一到十年级学童的寄宿学校,还有约两百名邻近村落无力负担学费的孩子们,每天来到这里接受免费教育。这所学校欢迎回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各种宗教背景的学生,没有预设的宗教立场,也没有灵性的教条。巴关怀抱着伟大的愿景,要启发人真正的觉知本性。他的愿景是:人们不再有冲突和痛苦,每个人都能关怀生命,生活在和平、快乐与和谐中。这份崇高愿景建构了吉梵希然学校的基础,学童们在爱和喜悦的气氛中成长,重视内在的满足和快乐先于物质上的成就和成功。 学校也专注于帮助每个学童发掘自身的热情所在,特别是与自己和他人生命有连结的部分。这所学校并没有灵性课程,但巴关在整个校园内设立了大型看板,上面写着他对「人人解脱自在」的深刻愿景,其中一些是: 你的想法不是你的。(Your thoughts are not your thoughts) 你的头脑不是你的。(Your mind is not your mind) 你的身体不是你的。(Your Body is not your body) 你的自我只是一个概念。(Your self is only a concept)
虽然学童们觉得,这些由敬爱的「校长先生」和「校长夫人」(当时学生对巴关和阿玛的称呼)所怀抱的深奥教导和远大愿景似乎与他们无关,但他们感受到的是阿玛巴关无尽的爱、关怀与接纳,因此不愿错失任何与他们相处的机会。阿玛巴关无私的慈悲与照顾,总是能够注意到孩童之间最细微的竞争迹象,并立刻帮孩子克服种种情绪障碍,让他们有被接纳的感觉。这所学校珍视每个人的生命多过于学业成绩,鼓励学童参加「集思会」,针对学校的运作方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大家提供意见和想法。 在这里,灵性并不被视为静心或祈祷,而是与他人相处时没有伤害、内疚或欺骗的艺术。在完全没有恐惧和竞争的环境中,学童们内在的智慧之花绽放,这所学校成为整个邦中,唯一没有人在国家考试中落榜的学校;许多吉梵希然学校的学生如今都事业有成并生活充实,这要归功于学校的全人教育。尽管创校背后的愿景远大于兴办教育事业,巴关仍然耐心等待着自然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