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82|回复: 0

[扎根教育] 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解決當今種種問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5 15: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210集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慈鑒,阿彌陀佛!慚愧弟子今天向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學長恭敬報告的題目是「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解決當今種種問題」。
  當今世界,離婚率愈來愈高,兒童教育問題愈來愈多,許許多多的青少年不能發展出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社會動盪不斷在加劇,這是許多國家所共同面臨的難題,實在令人擔憂。師父上人常常教導我們,現代人要到祖宗那裡尋求解決之道,正如孩子遇到困難,求助於父母一樣。我們通過學習、實踐,確確實實感到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解決當今種種問題。
  一、心念的力量
  早期的量子物理學承認世界本沒有物質,物質是念頭波動的假相;近年來的量子物理學家進一步提出:人生和量子其實都是一種思想的產物。這進一步從科學的角度上,闡明了物質、信息與能量之間的聯繫,三者互相轉換,而念頭(信息)是發生轉換的源頭,這也就是佛在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海賢老和尚的示現,進一步展示出意念如何改變生活的。老和尚的光碟,學生看了一千三百遍的樣子,現在還在看。真的是對弟子這樣的業習深重的情況而言,讀書千遍,才有一點淺顯的悟處。老和尚年幼時,看到自己種的大冬瓜給人家偷走了,此時他沒有多方去調查,更沒有設一個圈套,把主謀給抓出來,而是自己默默的念誦:「誰偷了我的冬瓜,就讓他長瘡害病。」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生活中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不必外求,只要發現自己的心念的力量,專心致志轉變心念,境界自然發生改變。改變境界基本有兩個方向,提升和下降。例如海賢老和尚小的時候咒人家「長瘡害病」,自己則在十七歲的時候,真的長瘡害病了,而且所生的癰瘡是要命的,名醫都治不好。老和尚此時反省,方明因果,知是惡業所致。
  師父上人在《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三O八集中指出:妄心所流出的是煩惱、是習氣,而且此中包含了無始劫以來的習氣,生生世世,根深蒂固。這個就是惡的業力發動的時候,所呈現出來的情況。所以小的時候咒人家長瘡害病,便是海賢老和尚遭遇癰瘡惡報的一個業因。但是業力發動的時候,是帶著無始劫來根深蒂固的習氣的,所以力量很大,什麼名醫都治不好。這是海賢老和尚示現出惡念令人深陷輪迴,境界愈轉愈壞的可怕情形。這個情形幾乎是每個人都遇到的,學生也在修行中正經歷著這些業力發動,泥足深陷,求出不得的情況。大慈念老在《報恩談》中也特別鄭重而慈悲的提醒我們,「謹防業力發動」。
  在這個情況下,海賢老和尚放棄了一切外求,唯靠轉變心念,「至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這是老和尚給我們第二次作證轉。第一次是知道咒人不對,改口為快讓他好了吧!幫助堂弟恢復健康,這是一般學習聖賢學人所經歷的第一步轉變,斷惡修善。第二次證轉,就是一心稱念菩薩聖號,名以召德,而感得命運改變,化解自身的劫難,繼而深明輪迴路險,出家為僧,以上求下化,這是學習聖賢學人所經歷的第二步轉變,轉凡成聖。
  老和尚用自己的生活將量子力學家的發現、佛陀教育的奧義,生動而樸實的演出來給我們看。會看的人,相信一定會對心念力量之巨大而感到不可思議。心念的轉變是整個宇宙轉變之始。所以,學習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育、學習圓滿究竟的佛陀教育,第一步就是發心,發成聖成賢的心、發唯求作佛的心。這也就是省庵大師所言:「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反之,在修行的路上,就算天資不凡、福慧具足,漸漸也會因外緣所轉、名利所誘而不再求道。海賢老和尚用身行言教來痛切啟發我們,轉變心念,發心立願,刻不容緩。否則,無始劫習氣集至、負面的業力發動,我們不一定能夠像海賢老和尚那樣有自省自新的能力。
  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議;發心立願的力量不可思議。可謂粉碎虛空,拋卻量子。此即所謂:「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這也就是量子力學和海賢老和尚給我們的啟示:轉凡成聖之初,當在發心立願;轉凡成聖之實,全在換心。心念的波動,最終會輾轉變成物質現象;而物質現象本身,又會作用於心念,加劇心念的波動;從而一世不如一世,甚至一年不如一年,體現在生活上,就是老化現象;體現在娑婆世界,就是身處三惡道的時間,遠遠超過三善道。由此深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也就是師父上人常常勸導我們的,「極樂世界能不去嗎?」
  二、教學為先
  心念的力量之大,不可思議;惡心念如此,善心念更如此,至於淨念,則可直接了生死、出三界。一個人在二六時中,是否能意識到惡念的存在而放下惡念,是否能夠有意識的逐步清淨心念,全賴教育。沒有釋迦牟尼佛出世,把這樁重要的祕密揭示出來,我們真的是無盡暗夜;沒有古聖先賢出世,把如何斷惡修善、轉凡成聖一步步的耳提面命,引導我們看破放下,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幸福快樂,真的會讓自己愈陷愈深。
  教育對個人乃至社會的關鍵意義,古聖先賢已經給我們闡明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師父上人進一步列出了十個教學為先,向我們揭示出一切都以教學為先。換句話說,教學是決定性的,因為教學改變心念,心念改變一切。教學之所以有決定性的力量,就是在於它具備改變心念的能力。心念是一種波動現象,要想讓波動現象發生改變、甚至完全放下起心動念而達至見性成佛的境界,就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而且更為清楚的說,是只有通過能夠重塑心靈的傳統文化教育才能實現。現代我們所熟悉的灌輸知識的教育,往往令心念的波動現象更加加劇。折射在人類社會生活方面,就是家庭的不安定以及社會的不和平。
  接受傳統神學教育的英國科學家牛頓,一生致力於向世人展示出「上帝的面貌」,幫助人類敬畏天地。他的萬有引力定律顯示出宇宙一切事物之間的關聯,如同佛陀以寶珠大網來比喻萬法。然而,他所生長的時代,卻是一個逐漸放棄宗教教育的古今轉折點,他的理論與發現卻被後世用來證實傳統宗教教育「違背科學」、應當摒棄。牛頓一生為上帝服務,卻令其成為現代科學與宗教完全背離的奠基人之一。這是多麼大的諷刺!牛頓的人生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發:我們無法僅僅通過向外追求,拓寬知識層面,以落實和弘揚宗教教育、聖賢教育。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內學、是心性的大學問。追求這個大學問是每個人都能夠學、而且是應該學的。啟發本性本善的途徑,只有通過千秋萬代的祖宗已經驗證有效的模式來實現,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所以,追求學問與其不斷努力拓寬人類的知識面,不如深入經典、克念作聖,來得實在而且有益。正如二十世紀初美國文學評論家布魯姆在《西方經典》《The Western Canon: 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一書所言:「如果沒有了經典,我們便停止了思想。」所以,經典對於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所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而成就這些經典的古聖先賢值得每一代的後世子孫尊敬,這就是古人治家,首重愛敬存心之所在,「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所以,古人常常感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遺憾的是,現代社會將孔子述而不作但集大成之儒家教育視為一種學說,把東西方的經典作品視為老朽、古板。這是很大的誤解。究其緣由,還是由於讀書人沒能從讀誦經典中給世人作證轉,讀書人沒能向世人證明,真正讀經典、依照經典來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不亦悅乎,而且這個真實的利益,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因此,讀書人重新振作,做出表率,是當務之急。
  三、聖賢教育帶來幸福美好人生
  如果我們問,聖賢在這個世間教學,他的目的是什麼?內容是什麼?我們翻開《論語》,第一句話孔子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把學習的目的、學習的受用全都給我們說出來了。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學傳統文化?就是為了不亦悅乎,換句話說,就是為了人生幸福,家庭和睦,世界和平。「悅」就是喜悅、快樂。這個快樂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學」中來,更為確切的說,是從恭讀聖賢經典中來,而且恭讀不止一遍,最好是一千遍、幾千遍。學了之後,因為讀書千遍,自然成誦,所學的文字,深深的扎入潛意識的層面,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正要習氣發作的時候,冷不丁經句就冒出來,習氣就這樣漸漸收斂了。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所學所誦的就漸漸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上,這就是「習」。擺脫了習氣的纏縛,喜悅就自然生起來了。這是不亦悅乎!自己快樂,家人也快樂,這大概就是師父老人家常常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吧!
  這才感覺到,原來落實聖賢的教誨,老老實實盡本分過日子,改習氣、求覺悟,一團和氣去生活,竟然是如此平常,而又如此喜悅!它不僅僅是個人的享受,也是大家的享受,因為那些在我們身邊生活的人們,不約而同的感受到了歡喜與幸福。《大學》所說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三千年前有用,能夠付諸實踐;三千年之後,依然有用,依然能夠付諸實踐,而且效果卓著!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的這段教誨,告訴我們人是根本,修行是根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一個人怎樣才能修身?這就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是放下物欲,格是格鬥;格物是跟自己的物欲打仗,戰勝自己的物欲就是格物。跟儒家的格物意思相同的,還有《古蘭經》和《聖經》的教誨。《古蘭經》所講的聖戰就是要戰勝自己的貪瞋痴慢疑。《聖經》的教誨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傳統文化的教育,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只要是聖賢的教誨,都是寶貴的文化遺產,都屬於全人類。革除了物欲的纏縛,清醒的頭腦就現前了。這是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真正能夠把物欲放下,理智就回來了,做人做事,頭腦清醒了。頭腦清醒的人,他首先不會欺騙自己,這是不自欺。不欺騙自己也就不會欺騙任何眾生,一真一切真,我們自性本具的真誠心就流露出來了,這是意誠。
  學生有一位學長,她和我嫂子同年,所以我稱呼她大姐,孩子們稱呼她大姨媽。初學佛時,聽師父上人說,學佛入門需要拜十萬拜。她想,師父都能這樣做,我們做學生的一定也要做到。因此就每天拜佛五百。有幾天參加法會,不能拜佛,就務必提前幾天拜六百至一千拜,把失去的拜佛給補回來。大姐說,一開始拜佛,四點鐘起不來床,好不容易爬起來,一拜下去,就睡著了。她也不理會,醒了繼續拜,堅持了半年。就在十萬拜圓滿前一週,大姐把開水壺打翻了。兩條腿全是燙傷的大泡,亮晶晶的。她心想,這是要消業障,才能實現所發的願。所以,她不著急,也沒有告訴家人,默默的忍著。第二天早上如常拜佛,求佛力加持,讓燙傷的大泡不要破掉,影響拜佛。就這樣忍痛完成了第一個十萬拜。果然水汪汪的大泡都沒有破掉,過了兩個星期全好了。
  現在,大姐依然堅持拜佛好多年了。我看到她對身體的執著很淡,以前吃肉的時候,很講究飯菜的味道,現在吃素了,變得非常隨意,沒有什麼特別喜歡吃的,也沒有什麼不喜歡吃的。以前很計較,會算計,現在完全不同了,很真誠,總是笑咪咪的。以前她不喜歡家庭,覺得家事很拖累,總喜歡在外面跑,現在很少出家門,專心致志陪伴女兒成長、孝敬家族中的每一位長輩。她住的房子雖然很小,但是很溫馨、很整潔。她的女兒說:「我媽媽完全換了一個人」。
  意誠而後心正。有了誠意,念佛的心自然生起來,念佛也就能念得住了。慌張的心安寧了一點,日益感到「淨定安樂」是真的。由此才明白,淨宗非是小乘,沒有做人的根基,修學很不容易;有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根基,修學起來,也就不那麼困難了,而且頭腦清醒、常生歡喜。頭腦清醒、有理智,就能明確的照見自己的煩惱習氣,不斷的在境界中修正自己。這就是學而時習之,效果就是煩惱輕,智慧長。有了真誠心,智慧從重重的業障習氣的遮蔽中逐漸透出光來,人生的光明顯現出來了,前途不再是一片迷茫,自自然然不亦悅乎。
  我們一起學習的幾位母親們,許多都因為聽師父上人的教導、聽老祖宗的教導,感到「善莫大於教子」,漸漸放下了外緣,一心一意回家,教育子女。她們普遍感到,真正回歸到相夫教子的本位上,不再外求,孩子就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安心了,笑容多了,也肯聽教導了。在這個環境下,好些母親都會感到佛號自然從心中生起,念佛不再那麼困難了。煩惱放下了一些,控制佔有的習氣放下了一些,情緒逐漸轉變成為了智慧。智慧起用,清淨平等現前,就是覺照。此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卻能完全不被這些現象所轉,心念安住在佛號上面,怨恨惱怒煩漸漸淡去,佛號愈來愈清楚,習氣愈來愈淡薄,不知覺間,擺脫了「老、改、犯」的困境。此時的心柔軟、真誠、清淨、歡喜。
  有一位母親,幼時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言行舉止,無不安詳,是難得的賢妻良母,真正做到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別人問她:「您如何對往生的信願這樣堅定?」她笑著說:「無求。」隨著念佛的功夫日漸提升,她遇到了先生強迫她離婚的考題,看到先生鬧得很厲害,感到只有念佛才能解決問題。為了不影響孩子,她沒有動情緒,只是不動聲色的更加努力的默默念佛,幾天之後,一場風波就消失於無形之中,家庭恢復了安定和樂。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兒子很安詳有正義感,總是微笑著說話。在「人不堪其憂」的境界之下,能夠如如不動,並且不改其樂的,是孔子所讚歎的顏回。這位母親證明,孔顏之樂,今天每一個念佛人其實都能得到。因為無量壽佛的國土是極樂世界,只有樂而沒有苦。一句佛號直念去,和樂的境界就在身邊出現,這是每個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人眼前的花報。所以,只要心中安住在盡本分之上,一心一意念佛,什麼樣的境界都能化解。一些先生們感嘆:「太太才是家中的定海神針」。家中的女子,如果也能像這位母親一樣不改其樂,那就是一家人樂在其中、和樂且耽了。所以,無論處在何種生活狀況下,真正做到格物致知都會頭腦清楚,心念端正,智慧現前,快樂無比。
  總之,幸福要靠教育,教育的大根大本就是指導我們如何修身,修身就要在生活中徹底放下貪瞋痴慢疑,徹底克制住怨恨惱怒煩的種種情緒。這就是東西方傳統文化教育的共同宗旨,是人類社會無論如何不可或缺的。
  四、聖賢教育解決生活一切問題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煩惱無量無邊,佛將煩惱分成五類,分別是貪瞋痴慢疑。貪是貪愛;瞋是瞋恚,發脾氣;愚痴就是邪正、是非、真妄不能辨別;慢是貢高我慢;疑是懷疑。這五種錯誤的思想,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煩惱和災難。修身就是幫助我們放下這種錯誤的思想,也就是古大德教我們的「放下就是」,真正放下了妄心,真心自然現前,工作生活處處用真心,「人生最高的享受」就體會到了。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我們念念不為自己,也不為某個家庭、某個族群著想,我們拓寬心量,念念為整個世界的苦難眾生著想,這是在發大心;我們希望這個世界能夠安定和諧,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是在發菩提心,是認識到萬法一體、人我不二的心,是求覺悟的心。
  有了這個心,整個的人生都發生改變,體現在物質世界,便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發生決定性的改變,全體的宇宙亦因念頭歸於正念而回歸本自清淨的面貌;體現在人事環境,就是海賢老和尚所示現的。每一個在他身邊的人,別人看上去有善惡、好醜,但是在海賢老和尚眼裡都是佛菩薩,而且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老人家一天到晚歡歡喜喜,辛勤勞作,勞作而不知道累,年高而不現壽者相,忍辱而無辱可忍。這個境界用於團體生活上,就是當地荒廢的古代佛寺、道場得以在老和尚手上重新得到恢復;用於社會生活上,就是當地多年風調雨順,即使是災荒的一九六O年代,舉國上下都遇到天災的時候,南陽這個地區還能有幾年收成不錯,這就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默默護念一方的情形。老和尚把傳統文化的教育、佛法至善圓滿智慧的教育,如何誠意、正心、修身來解決自身、家庭、團體乃至地區各種問題的具體情況,做出來給我們看。
  海賢老和尚的成就,讓每一位同學都對佛法生起了信心,學生也是其中之一。師父上人教導我們要向老和尚學習,學習他一句佛號,九十二年不換題目,二六時中不曾丟失。這是真正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落到了實處。這位不識字的老人,將成佛大事,做出來給我們看,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背塵合覺,如何深生信願。所以,真正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就絲毫不敢輕視傳統的經驗,會自發的將積累了千萬年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的方法,用在工作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這就是在修身,就是在齊家、治國;用現在的話說,自身向聖賢君子這個目標方向去學習,讀書變化氣質,繼而家庭家族和睦,公司行號管理有序,地區國家得到治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幾位在生活上都遇到各種困難的同參道友,一起互相幫助共同切磋,以便落實古聖先賢的教誨,每個人的生活都出現了很大的轉機。有的化解了離婚的風波,有的解決了孩子的心理疾病。學生也從這幾位學長的專修與力行上,看到了解決自身修學問題的突破口,就是在每個境界中學習看破,練習放下,就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感到心中光明多了。這才知道離苦得樂不需要等到往生極樂世界才能實現,而是當下就會感受到喜悅與安寧。因為身為母親的關係,我一個人的喜悅安寧,立刻就能感染到全家!古人所說的修齊治平的次第,是真理。
  雖然眼前個人、團體乃至國家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有許多問題依然有待解決,但是心念卻不再被問題、麻煩與情緒所繫縛,漸漸無所欲求,信願日深,開始「緣修萬善」以期「備修萬行」了。由此更加堅信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育,確確實實能夠解決當今種種問題。
  以上是學生這四個月來,十分粗淺的實踐報告,祈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學長慈悲教誨,不勝感恩。慚愧弟子越溪頂禮敬呈,二O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老法師:我們聽到、看到了越溪同學的這篇學習心得報告,為她歡喜,這段時期她沒有白過,確實體會到真理,活用到生活改變了自己,增長了信心。回過頭來我們想想自己,我們在菩提道上,是進步還是在退步?是醒過來了還是在迷惑顛倒?她也給我們證明,老祖宗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句話體驗最深的是我們胡小林同學,他告訴我,老祖宗傳下來的真實不虛。我們一個人的智慧、精力、時間都有限,要學習很多科目感到很難,不容易成就,一門就容易了。雖然年齡將近甲子,這一甲子是六十歲,花甲之年,如果是一門深入還能得到法喜,這個實驗成功,非常難得。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聽到這句話,而且還能相信肯真幹,我們則相信他中年就能享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個人得到幸福美滿就會感染到家庭,家齊國治,家和萬事興。
  中國人所說的家,現代人跟一個世紀以前的人,概念不一樣。一個世紀以前的人,也就一百年前的人說到家,大家的概念是什麼?大家庭,兄弟姐妹,姐妹是出嫁了,兄弟不分家,永遠住在一起。所以這個家族,實際上就是社會行為。一般普通家庭大概有三百人左右,三百人在一起生活,要沒有規矩,沒有制度,那不就亂了。所以能治家就有本事治國,治國也不過是把治家放大一點。
  中國這個族群,為什麼成為世界上這麼優秀的一個族群?外國人研究中國的文史佩服到極處,什麼?從小養成了心胸開闊,為什麼?一生不能為個人,為我家庭,為我這個家族做出貢獻。家族是一個人根本的依靠,你遇到什麼困難誰支持你?家支持你,在外面做生意買賣,資本缺乏,遇到困難了,不要向外借錢,家裡支持你;人手不夠,需要幫手,家裡派人來幫助你,你永遠是家的一分子,你這個事業就是家業,家業跟事業連成一起。
  育幼養老這兩樁大事,家肩負起來了。中國人享福在什麼時候?老年,退休之後回家去養老,享福。小孩家教,家庭子弟學校,我們一般叫私塾。家長,因為古代的家庭多半是五代同堂,所以他家有這麼多人口。小孩子,我們有父親,有祖父母,還有曾祖父母,有高祖父母,都居住在一起,大概當家的、管家的是曾祖父母,這一代人管家,他從上一代學得的經驗,能夠帶領底下一代。現在這個家沒有了。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還有,我們還看到都市村莊,村莊特別鮮明,那是張村,張家一家的,那邊那個村是李村,李家的一家人。這個在現在中國地圖看農村裡頭,那村莊都是這樣標誌的。可是我們到那裡去看,有些遺跡還在,人不在了,人都散失了,叫老家,非常可愛,非常可敬。中國的文化,它的單位不是個人,是家,家文化。中國五千年文化沒有被淘汰,主要的家文化,它有家。外國人沒有家,小孩長大了就走開了,一輩子不見得會能再遇到,他沒有家的概念。中國文化家是核心。所以抗戰勝利之後,中國這個家沒有了,真的斷絕了,我們再去旅遊到農村裡去看,人沒有了,老家只有幾個老人看家,年輕人全出去了,我們感到很悲哀。
  所以我就常常耳朵裡聽,現在人都說企業家,這個名詞讓我有感到啟發,我就在想,如何能把企業變成我們中國古代的家。中國古代的家是血緣,血統關係,現在企業不是血緣關係,道義的關係,把中國古代那個家文化繼承下來,企業,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家,老闆是家長,員工是家人,兄弟姐妹。中國家文化有兩大特色,教育,育幼,所以企業家應該建立企業家庭子弟學校,聘請好的老師,有品德、有學問,身行言教,請這樣的老師,給他優厚的待遇,把家人下一代教好。因為私塾教育,這個學校是一個講堂,學生是從五、六歲到將近二十歲,年齡不齊,它是個別教學,每個人上課學的東西不一樣,每個人聰明智慧不相同,所以進度也不一樣,它是個別教學,它不跟現在學校教一班學生整齊,一刀切,這個一刀切很難過,個別教學好。天賦好的他能出人頭地;資質差一點的,老師就教他讀書識字,教他這些基本東西,將來學一種手藝,他將來可以生活,叫職業教育,他在接受職業教育。根本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就是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好!我這個年齡小的時候還沾點光,在這個大家庭的私塾,子弟學校學一年,只有一年的時間就改了,家庭私塾沒有了,改成政府辦的短期小學,短期學校小學只有兩年,兩年就畢業,我還上過短期學校,那課程不一樣。中國古時候這個教科書沒有了,都是現在人編的,什麼小狗叫小貓跳,是教這些東西,我們感到很痛心,傳統文化沒有了。雖然學校不教沒有了,社會風氣上有,人與人之間的往來還有這種遺風,我們也感受到一些,對這種教學很懷念。
  老人退休養老了,祠堂就是老人娛樂的場所,因為祠堂很大,是祭祀用的,一年只用兩次,頂多三次,清明祭祖,冬至祭祖,三次就加個中元,七月半中,叫過鬼節,三次祭祖。祭祖所用的時間,從籌備到圓滿也不過七天,真正大祭的時候,是一天到兩天的樣子。這是提倡孝道,永遠不忘祖宗的恩德,永遠不會違背父母,你看對於老祖宗,幾千年老祖宗都念念不忘,怎麼會不孝順父母?孝、敬,敬是用老師做代表,孝是父母代表,把對父母的孝,對老師的敬,對家裡所有的親人,長輩、晚輩,再擴展到天下一切人,叫「凡是人,皆須愛」。所以這個文化能留到五千年,還沒有毀滅,有它的道理在。這一點我們懂得因果的人,就看出因深,根柢太深了,所以它有光,放光,照明天下。中國人從小教不能為自己,不能為你父母,起心動念為整個家庭著想,榮宗耀祖,光大門楣。他能愛家,他就愛國,能愛國就能愛天下人,而且他用真心,他不是妄心,從小就學真誠,決定不可以妄語。
  二戰之後沒有了,所以我就勸企業家恢復家道,企業就是個家,企業有養老院,養老院養誰?員工的老人,把員工真的看作自己一家人,員工的子弟是我們的子弟,要辦學校教。所以要辦子弟學校,要辦老人院,要有醫療設備,大家庭,公司這麼多人,有診所,小型的診所,小病不要到其他地方去,自己有診所,中醫西醫都好。把家文化復興起來,把家道復興起來,家業、家規、家學,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外國沒有。四大文明古國中國還能存在,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越溪今天這個報告給我們有很多啟示的作用,我們應當學習。學佛,寺院道場也是一個家。如果每一個團體,乃至於政黨,它也是一個家,都把家文化落在一切團體上,這個國家好,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這種理念要有,這個要在心地上扎根。有這個念頭,慢慢就會形成一個系統,形成行為,能夠實現。中國這樣做了,外國人看到了就會羨慕,做得比他好。我們用他們的技術,用他們的科學這些先進技術,用中國老祖宗的家道家學的精神,這樣一合一,這人生多美滿、多幸福,可以做得到的。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8:58 , Processed in 0.10265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