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二六时中要对自己的身心有所了解。
时刻对自己身心的了解、理解和知道,就是明。就是修行。
修行人若没有对自己身心的了解、理解和直接知道,就不是明,就不是修行。
思考理论和道理,和修行没什么关系。修行是直接观察,直接观察自己的身和心的活动与变化。所谓都摄六根或照见五蕴。
每天,每时每刻在你的身和心中发生了什么,你知道吗?若不知道,你没在修行。你知道的时刻在修行,你不知道的时刻,没在修行。你知道的时刻,是明,不知道的时刻,是无明。
据此,我们可以检查一下自己,一天之中,哪些时刻在修行,哪些时刻没在修行,哪些时刻是明的,哪些时刻是无明的;每天,是修行的时刻多,还是不修行的时刻多,是明的时刻多,还是无明的时刻多。
经检查会发现,虽然称为修行人,虽然我们经常打坐、诵经等,多数时候是没有在修行。若多数时候在修行者,已经与众人不同。
与众人不同,便站在佛的一边。与众人相同,便站在众生的一边。众生,是无明,是不修行者的代称。
无明滋生贪或嗔,并提供条件让它们不断繁衍。明,照见贪或嗔,使它们繁衍的机会下降。如果你不能判断自己到底明还是无明,贪及其带来的后果嗔会提醒你。
楞严经言『都摄六根』,心经言『照见五蕴』,与『四念处经』所说相同,皆是修行。除此之外的其他心智活动,最多是科学活动或思维活动。科学活动或思维活动不是修行,对它们的照见或了知是修行。
在修行中,我们要警惕,把思考真理,思考道理,思考修行或解脱当作修行。那不是修行。那和修行没关系。
那方面做的功夫再多,收获再大,不能导致解脱,最多增加你的慧见,那反有可能成为你解脱的障碍或缠缚。
对于修行人,对于解脱自在,最重要的不是思考,而是观察。时时直接观察在自己身心中发生了什么,胜过一切道理上的、知性上的了解。
止止止,毋多言,毋再讲,且去观察你身心。色、受、想、行、识,是你观察的内容。能时时对自己身心的这五种现象加以观察,其功德果报,胜过一切世间所有。千经万论,不足以论。
明——无明的相反:此刻,在你身心中发生了什么?你了知吗?明,明,明,以自身之心光,照见你五蕴,彻见你五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