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354|回复: 0

[刘素云老师] 刘素云老师讲无量寿经第16集(至心精进第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9 09: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衣袂飘飞 于 2018-11-2 14:57 编辑


无量寿经(第16集)至心精进第五

刘素云老师 复讲于2018年3月21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这一节课我们开始讲第五品:
【至心精进第五】
第四品是发愿,这一品是解。以至诚心,精进修行,至心、真诚心到了极处。





下面请看这一段经文: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
这一段经文是法藏比丘在世间自在王佛面前,说完了以上的偈颂之后,又向佛报告说:我现在为教菩萨示范修道,已经发了真正觉悟的心,发愿成佛,愿一切心行都能够像佛一样。
〖我今为菩萨道〗。
“菩萨道”就是度众生;“为菩萨道”就是为度一切众生。
他发的愿,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取愿作佛。悉令如佛。〗
他发的是作佛的愿,要像佛一样度众生。
有这样的心才有以后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法藏比丘大愿的具体落实。
我们今天学佛,要学阿弥陀佛。想想我们自己的心,想想我们自己的愿,跟阿弥陀佛比一比,像不像。他发愿是作佛,我们今天为什么学佛?许多人是为了自己的烦恼太多,生活太苦,求佛保佑让自己的家庭平安、升官发财、诸事顺利,我们的发心是这样的发心。
老法师说,他学佛这么多年,没听说过哪一位同修进佛门来是发心要作佛的。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要来学佛?说了一大堆,全是为了自己,多半都是家庭平安、事业顺利、健康长寿,是为了求这些来学佛的。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没有听说他想要作菩萨,想要作佛。因为他没有发作菩萨、作佛的心,所以他也真的作不了菩萨,作不了佛。修了一辈子,还是在搞六道轮回。因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轮回心没有舍掉,他的目标是在人、天两道求福报。这个福报能不能求的来呢?未必能求得到。为什么未必能求得到呢?因为他求的方法错误了。






看下面一段经文:
【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段经文是希求世尊为我详细深说经法,我一定如法依教奉行,拔除一切勤劳造作恶业的生死根本,断除贪瞋痴等烦恼,希望快速成佛。
这里面的“我”是指法藏比丘。
下面请看这么几个词语:
〖经法〗: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解宇宙人生真相的言语、文字。
〖奉持〗:恭敬的接受。
〖如法修行〗:“如法”就是依佛所说的教法;“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修行”是把自己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
〖拔诸勤苦生死根本〗:“拔”是拔除;“勤苦”是勤劳作苦;“生死根本”指贪瞋痴三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愿佛为我广宣经法〗:这是指“法门无量誓愿学”。
这一句是法藏比丘向世间自在王佛请法。
〖我当奉持。如法修行。〗
这两句话表达了法藏比丘这种彻底觉悟的态度,彻底觉悟的样子。这是真正的大觉,真正彻底的觉悟了。如果不是彻底的觉悟,是不肯坚决奉持,不肯照着做的。
我们听了佛法,没有做到,经是经,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生活,经和生活毫不相干。没有如法修行,经是白念了,念了一辈子也得不到结果。得不到结果,回头就谤佛,说佛经不灵,佛菩萨没有保佑。谤佛,毁谤三宝,就堕阿鼻地狱。殊不知,不是佛不好,不是经不灵,是你自己搞错了,你没有能够依教奉行。我们周围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一开始,蛮有劲头的,认为佛能保佑他这个,佛能保佑他那个。过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实现他的愿望,就开始说佛经不灵,佛说话不算数,为什么没保佑我。刚才我说了这几句,你一定要注意了。谤佛、毁谤三宝,是堕阿鼻地狱。不是佛不好,也不是经不灵,是你自己搞错了,没有依教奉行。
“我当奉持。如法修行。”这一句话是法藏比丘对老师表明他求学的态度。如果不能真正奉行,如法修行,老师就不教。为什么?教你干什么?讲了半天白费力气,讲了你也做不到。所以老师教学生,一定要看看,看这个学生能做到多少,他就教你多少。比如说,你能做到一分,老师就教你一分,他绝不会教你两分。为什么?因为教你两分,你做不到,白教了。假如这个学生能做到十分,老师绝不会教你九分,因为教你九分,老师对不起你。你能做得到,一定教你;你做不到,不必教你。这是教学的态度,绝对不是老师偏心,说喜欢这个,多教一点;不喜欢那个,少教一点。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你真是冤枉老师了。老师观察学生,哪个学生能做多少,老师就教多少,没有私心,没有偏爱。
现在老法师在网络上教学,我们大家听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领悟到的东西,多少不一样,为什么?是因为真诚心不一样;智慧力不一样;领悟力不一样;修持功夫不一样。四个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样听老法师网络教学,我们的收获不一样。
我再说一遍这四个不一样,这是原因:真诚心不一样;智慧力不一样;领悟力不一样;修持功夫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差别所在。
下一句:
〖拔诸勤苦生死根本〗。
这一句是四弘誓愿里的“烦恼无尽誓愿断”。生死的根本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迷惑的众生,哪一个不是勤苦地在修轮回业,修贪嗔痴,修是非人我,这就是轮回的根本。法藏比丘常常听佛讲经说法,听明白了,现在要在生死根本上下功夫,真正要了生死、出三界、永脱轮回,人家奋发地干的是这个。这就是“拔”,拔什么?拔生死根。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在拔什么?我们怎么做的?
下一句:
〖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句是四弘誓愿里的“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法藏比丘要证果。
我们今天学佛,要发成佛的愿,要发帮助一切众生的愿,这是菩提心。
在我们的学佛过程中,经常说到“四弘誓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怎么样来认识?就是你怎样正确地认识四弘誓愿?
老法师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导,老法师说,四弘誓愿的后两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完成。我们现在第一步,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学法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学。我们在这一生不学法门,为什么?因为法门太多,我们的寿命太短,学不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寿命是无量的,有好老师,有好的同参道友,有那么多的大善知识,到那里学法门方便。这就是老法师教给我们的,怎么样正确认识四弘誓愿。

看下一段经文:
【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这一段经文就是说,法藏比丘:希望我成佛时,我的智慧光明,我所居住的国土,我的名号都能传遍十方诸佛国土。十方世界,一切六道众生,发愿来生我的国土,统统都作菩萨。我立的这个愿都超过一切诸佛世界,不知能否如愿。这就是法藏比丘对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说的。
看看下面的几个词语:
〖欲令我〗:这个“欲”是希望的意思;“令我”就是使我。
〖教授名字〗:成佛后的名号。
看这几句经文:
〖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
这几句经文是说法藏比丘的弘愿很特殊。一般学佛发愿作佛就已经是很难得了。弥陀的这个愿,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希望将来作佛的时候,智慧、光明、所居国土、名号,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众生都能听得到。这个愿很奇怪,确确实实一切诸佛在因地没有发过这样的愿。这个愿太殊胜了,弥陀的智慧、弥陀的光明、弥陀的名号,皆闻十方。
注意最后这两个字“十方”,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是极乐世界一个佛国土,而是十方诸佛国土,都能见到佛的智慧、佛的光明、佛的名号,都能见到、听到。
“国土”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教授众生的方法是: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教授的名字,他的名号,是“南无阿弥陀佛”。最殊胜的法门就是最简单的法门,虽然简单,含义之深广,连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信愿持名南无阿弥陀佛,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什么意思?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只有佛与佛才能知道得最清楚、最明确。只有佛果地上对于这个方法、名号的功德才能够彻底明了。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一殊胜。
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一殊胜是什么?就是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
要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世尊在其他的经典里告诉我们,还有比西方极乐世界更殊胜、更庄严的。不但有,而且很多。
那为什么说阿弥陀佛第一呢?阿弥陀佛真正的第一就是“教授名字”。
这个阿弥陀佛太不可思议了,他的方法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而且是真实的成就,确实是第一。十方一切诸佛都没有,阿弥陀佛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从这一点上看,阿弥陀佛对众生的恩德有多大?!
看下几句经文:
〖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
这几句也是阿弥陀佛第一。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菩萨,所以他的世界是一真法界,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老法师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不但都是菩萨,而且都是普贤菩萨,因为那里的菩萨个个都修普贤行。佛在《华严经》上明白地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一切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作菩萨。
下几句:
〖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法藏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请教说,我立的这个愿望超过一切诸佛。法藏在因地发的大愿,从“欲令我作佛时”一直到“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未曾发过这样的大愿。这样的大愿能不能够圆满?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愿必成。怕的是你没有发愿,不是其他诸佛做不到,而是其他诸佛没有动这个念头,没有发这样的愿。法藏发的愿超过一切诸佛。
我们学习这一部经,就是学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上。佛就是经,经就是佛。你发心学习,经本一展开,阿弥陀佛就在你的面前。





看下一段经文: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这一段经文是,世间自在王佛就对法藏比丘说,比如大海非常深广,一个人用斗来量大海的水,经历了多劫的时间,海水尚且可以量尽。如果有人坚定志愿,至心求道,勇猛精进,永不终止,决定可以证得佛果。还有什么愿不能成就的呢?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这里面有一个词:
〖会当克果〗:这个“会”是必然的意思;“克”是得;“果”是愿望的圆满,即必然证得佛果。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世间自在王佛住世四十二劫,他要说多少经?他在这里先打了一个比喻,肯定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必定能够圆满,这是非常重要的。法藏要成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比如说,他的第二大愿就是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生到他的国土都作菩萨。就这一愿,比成佛、超越诸佛的愿还要难。究竟能不能做得到?佛在这里用“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的比喻来告诉法藏,也是告诉我们,只要你真正有决心、有毅力,精进不懈,决定可以成就。
下面两句: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
这一句最重要的就是“至心”两个字。
我们今天求道,道业不能成就,听经听不懂,还把意思常常错解,这确实是存在的,还为数不少。原因就在于没有“至心”。如果用没有一个妄念的心来听经,会开悟的。即使讲经的人没有开悟,听经的人也会开悟,至诚感通会开悟的。所以古人常说“会讲不如会听”,会听很重要。后面这两句话很重要,是说即使讲经的人没有开悟,听经的人也会开悟,至诚感通会开悟的。所以古人常说会讲不如会听,会听很重要。我真诚地希望,同修们在听我讲这部《无量寿经》的过程当中,能有诸多的同修通过听经开悟、证果。
佛法的教学就在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目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是现在就离苦,不是将来。这也是我们很多同修的一个误区。这两句话大家要记住,是现在就离苦,不是将来。如果离不开现在的苦,能离开将来的苦,有谁能相信?他没看到事实他怎么能相信?所以说,佛法学了马上就管用,立刻就见效,这是真正的佛法。
我再说一遍这句非常重要的话:
佛法学了马上就管用,立刻就见效,这是真正的佛法。
我自己就是学习了佛法离苦得乐的真实例子,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如果有同修问你,说什么是真正的佛法?这回你应该会回答了,就是学了马上就管用,立刻就见效,就是真正的佛法。
“精进”决定能成就,而且能快速的成就。“精”是精纯、简洁,不多、不杂、不乱。如果你学的太多、太杂、太乱,你想快速成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佛法教学是教我们精纯地进步,一门深入。
如是契入之后,于其他无量无边的法门,接触后就会贯通,这就是触类旁通。不是不让我们广学多闻,是什么时候广学多闻。刚才说这几句,就是如果契入之后,于其他无量无边的法门,接触后就贯通,这就是触类旁通。
可惜现代人不相信这个,他们喜欢广学多闻,认为修学一定要读很多很多的经论,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佛法。殊不知,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佛法绝对不是多闻得来的,佛法是从开悟中得来的。
最后两句话重要:佛法绝对不是多闻得来的,佛法是从开悟得来的。
过去、现在、未来的菩萨,祖师大德,没有一个不是从这个途径上成就的。悟后起修,那个时候可以博学多闻,没有开悟之前,没有资格博学多闻。
这句话听懂了没有?没有开悟之前,没有资格博学多闻。
我们依《无量寿经》修学,能“精进不止”,就能够“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佛道一定能成就。特别是指这一部经,依这一句佛号来修习,万修万人去!

下面经文: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这一段经文是佛说。说你自己细心深入的想一想,修什么方便的法门,才能成就佛刹的种种庄严。要怎样如法修行,你自己应当知道。要怎样建立清净佛国,也是你自己应当去决定、选择。
前面三句,佛不告诉他的答案,反过来问他,说你自己去想一想,要怎么样修,才能成就佛国土的庄严?
〖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佛在这段经文里讲了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佛道是怎么成就的?是你自悟、自修、自证,不是别人给你的。这三个“自”字直指人心,这是佛教法藏的苦口婆心,意义非常深广。
这三个“自”,古德为我们说出了三个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法藏过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这一生又遇到了极其殊胜的增上缘,他的智慧、德行、用功都超过其他的学生。这是真正善根成熟的学生,老师一点就通,他有这个能力。不是说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吗?让他自己去想吗?这个意思就是这样的。因为老师知道他是善根真正成熟的学生,老师一点他就会通的,他有这个能力。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就是摄取佛国,建立一个道场。极乐世界是一个大道场,每一尊佛有每一尊佛的愿望,都是依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自己的佛国土。世间自在王佛对法藏说,你来问我,你叫我怎么说?要是照我的说法就不随你的意。所以佛给他说“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在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我们能不能看得出来,这是学生尊重老师,老师也尊重学生。用现在的说法,也可以说是启发性教育,让他自己琢磨,自己拿主意,就这个意思吧。这是第二个意义。
第三个意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的情形大致相同。
他久远劫以前就成佛了,不是十劫前才成佛的。他是古佛再来,他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他非常慈悲,他装作不知道,向佛请法,佛才能够详细说法。如果他在这里一下子就示现开悟了,就没有办法请法了,是不是这样?这个大家能明白吧。你都知道了那你还问什么呢?所以他还是装作一个凡夫,佛讲什么他没听懂,好让佛详细地说法。这是法藏的慈悲,他是在为众生请法,不是他不懂。我们不知道,佛知道,所以让他“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老师最了解他的学生。

看下一段经文: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法藏比丘回答说,佛所说的义理太深了,这不是我的境界所能理解的。惟愿如来应正遍知,为我广泛演说诸佛无量无边的庄严刹土。我如果听闻了佛为我宣说的妙法之后,我一定认真地思惟学习,来圆满我所发的大愿。
看下面几个词语:
〖斯义宏深〗指世间自在王以上所说的经。
〖如来应正遍知〗:“应”是应供;“正遍知”是等正觉。这是佛十号当中的三个号,以此代表佛的十号。
〖妙刹〗指微妙庄严的佛土。
〖思惟修习〗:“思惟”,深入地理解;“修”是修正;“习”是实习。修正错误的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这一段经文,我们刚一听,可能觉得法藏真的是没听懂,其实不是。法藏这是装作听不懂,其实佛一指点,他就彻底觉悟了。但是为了利益众生,师徒两个人是一问一答在做表演。给谁看的?是给我们众生看的,是在演戏给众生看。因为这个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不详细说,不认真演,众生是很难接受的。佛必须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把念佛法门的殊胜说出来,演出来,众生才能真的相信和接受。这回我们听明白没有?师徒两个人是在给众生演戏,是这个目的。
“斯义宏深”,这个意思太深了。深在什么地方?就是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平等成菩萨,都圆证三不退,都入诸佛报土。这个太不可思议!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所没有的,所以普通的菩萨不知道这个事情。
〖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
这三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不是我的境界所能理解的。
〖广演诸佛无量妙刹〗。
这一句是法藏比丘求佛为他说法,说明十方一切诸佛修因证果,建立刹土,接引众生这些个大事情,法藏都希望知道,给自己作个参考。
〖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
这是法藏修学的态度。如果我听了佛为我说十方一切诸佛的妙刹,无量妙刹的因缘果报,我都知道。
“如是等法”就是指诸佛的无量妙刹,我一定思惟,一定修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法藏比丘认真学习的态度,谦虚。
〖誓满所愿〗。
就是他作佛的时候,“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那就是他的本愿。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生到他的国土,都作菩萨。他把自己求学的目标、方向、态度,全都表明了,老师才乐意教他。

看下面一段经文: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这里是说,世间自在王佛知道法藏比丘德行高尚,智慧明朗,所发的宏愿深广无比,就为他宣说了十方诸佛刹土的种种庄严、功德、严净、广大、圆满的无边妙相。佛为了满足法藏比丘的心愿,还把诸佛世界以神异的能力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亲自见闻,而且还为他说法,时间长达千亿年。
大家想想,说法的时间长达千亿年,我们现在真的不好理解。现在根据那个时候的情况,我们就容易理解,因为那个时代人的寿命长。就看这个世间自在王佛,他讲经说法是四十二劫,那他的寿命还远远要超过这四十二劫,所以这个我们大家就容易理解了。〖高明〗是指什么?是指德行高尚,智慧明朗。
〖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这个“二百一十亿”不是具体数字。佛法中常以七、十、十六、二十一等数字代表圆满。这里是代表尽虚空所有的诸佛世界,用这个二百一十亿来表示。
〖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
“功”是所修的因,“德”是所得的果,“功德”是指诸佛国土中的事理因果;
“严净”是指诸佛国土的人事、物质一切的环境清净美好;
“广大”是指国土的大小;
“圆满”是指诸佛世界的美好而无欠缺。
〖应〗是满足的意思。
学生真要学,老师就要真教。世出世间的善知识、好老师,教学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学生认真,老师就认真;学生不认真,老师也不认真。真正的善知识、好老师决定不吝法,问题是我们自己用什么态度来求学。
求学的态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依教奉行”。
老师教我们,我们做不到,老师下次就不再教了。比如说,当年李炳南老师常常感叹找学生不容易,他说:“学生找老师难,老师找学生更难”。现在的学生表面听话,转过头来就不是那一套了。老师找学生真的很难!世间自在王佛有福,遇到了阿弥陀佛这样的好学生,最听话的,真的是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的好学生,确实是难得一遇!
看这一句: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
“高”是德行高;
“明”是智慧大。
他是一个真正有德行,真正有智慧的人。
古时候的教学是以德行为第一个科目。孔夫子教学的四个科目,第一科目就是德行。这就是品德的教育,品德的修养;第二个科目是言语。古人有个比喻说,“舌头是一个人一生的祸福之门”。我们要知道该怎么样地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跟人和睦相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刚才说到这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德行;第二个科目是言语。说到言语,古人的比喻是这样说的,这个舌头是一个人一生祸福之门,对于这一句话我不知道同修们有何理解。能不能管住这个舌头,不让它去惹祸?让它多造一点福好不好?现在我多次说一定不要拨弄是非。你拨弄是非,你这个舌头它就在惹祸。同样是一个舌头,能惹祸,能造福,我们为什么不让它多造福呢。怎么多造福?多念阿弥陀佛就对了!今天的社会为什么这么乱?因为家庭乱;家庭为什么这么乱?因为我们自身乱;自身为什么乱?因为没有受过教育,缺少德行。
法藏有高尚的品德,有聪明智慧,对于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快。最重要的是因为他“志愿深广”,这四个字非常重要,这一点特别的难得,他有大悲的愿力。佛遇见这么好的一个学生,心里非常高兴,“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在这里我们说说“功德”。
现在很多人把功德两个字错解了,认为在寺院里捐几个钱就是做了很多功德,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功德不是用金钱能够买得来的。在寺院里捐一点钱,那是种福田,是福德不是功德。
当年梁武帝在世时是佛门的大护法,以他的地位、权力、财富,建了四百八十所寺院,供养几十万人出家修行。达摩祖师来到中国,见到了梁武帝。梁武帝非常自豪地说:我替佛教做了这么多事,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四个字“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了很生气,不作他的护法,所以达摩祖师才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如果梁武帝这样问:我的福德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是说:甚大!甚大!
功德是戒、定、慧,功德是修来的,不是金钱买来的,也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一定要自己修。关于功德,今天我说的这些应该是对大家很有用的,不要错解了“功德”的真正意义。
下面:
〖广大圆满之相〗。
“广大”是讲十方无尽诸佛刹土,太大了;
“圆满”是要完完全全讲解给他听,没有漏掉,没有缺失,全部都为他说出来了。
〖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不但讲给他听,佛有神力,把诸佛世界都展现在法藏比丘的面前,让他自己去看,去选择。就像释迦牟尼佛在皇宫里讲《观无量寿佛经》的情形一样。释迦牟尼佛把诸佛国土都现出来让韦提希夫人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全都看过之后,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世间自在王佛也是这样做的,也把十方诸佛刹土现在法藏比丘的面前,让他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
〖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这句话我们决定不能疏忽。他告诉我们两句话,什么呢?“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老师耐心教了千亿岁,学生耐心学了千亿岁,这是何等的境界!对照一下我们今天的修学,老法师劝我们一部经学十年,有多少人不耐烦了,怎么那么长的时间啊?岂不知十年学一部经,才能学得透彻,你才能得三昧。对这部经要全通达明了了,你才能解如来的真实义。一部经通达了,你所学的经部部通达、部部都圆满。如果你十年学十部经,那是走马观花,只能学一点儿皮毛而已。如果你一年学五部经、学十部经,那是跑马观花,什么都没得到,连皮毛都没沾着。
我们从世间自在王佛的教学过程,从法藏比丘的学习过程,是否可以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
今天的时间到了,就说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刘素云老师讲无量寿经第16集视频及文字链接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7:22 , Processed in 0.09950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