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754|回复: 0

[刘素云老师] 2019《无量寿经》专题讲座 第29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5 15: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衣袂飘飞 于 2019-4-25 15:58 编辑


《无量寿经》专题讲座 第29集
八 释迦如来 创建佛教 02
刘老师 讲于2019年3月8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这节课接着讲第八个专题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是什么样的佛教。
简而言之,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是教育的佛教,不是宗教的佛教。
这么多年以来,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多次讲过。为什么要多次讲呢?
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们的同修学佛多年,有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我们不能不说有些老同修学佛是虔诚的,但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不见效果呢?就是基本的问题没有搞清楚。
比如说,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对佛法有个认识,而且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识错了,即使是费了很长的修学时间,也是事倍功半,得不到什么效果。所以,我曾经多次向同学们介绍《认识佛教》这本书。无论是新学佛的还是老学佛的,多看几遍这本书,有益无害。
佛教究竟是什么?
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老法师说,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这是我们学佛必须要知道的一个重要理念。
佛陀教育,是智慧教育;是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是幸福美满的教育;是获得圆满解脱的教育。
老法师数十年来,力倡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这是老人家对佛教最重要的贡献。
释迦牟尼佛创建佛教,归根结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佛为什么要创建佛教?
如果这个问题让你来回答,你给的答案是什么呢?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讲的悉达多太子向父王——净饭王请旨,要出游四门,去看看皇宫以外的世界。因为他在皇宫里,过的是荣华富贵的生活,他不知道平民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出游四门,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老,看到了病,看到了死,还看到了修行人,这是他出游四门所看到的景象。他看老人、病人、死人是那么的痛苦,他立志要寻找一条解决这些痛苦的路,这就是佛陀创建佛教的最原始点吧。
那么回到我们刚刚提到的问题,佛为什么要创建佛教?
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这样的,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这个答案对不对?对,没错。可是它不究竟、不圆满。
可能有同修会问,那什么样的答案是究竟的、是圆满的呢?
我给大家一个这样的答案:
佛陀创建佛教,就是为了帮助众生解决生死的问题。这是佛陀创建佛教的根本目的。
换句话说,这也是终极目标。重点在哪句话上?在解决生死问题,在这句话上。大家想一想,有谁能解决生死?除了佛陀,没有第二个人。
以后如果有人再问你,佛陀为什么创建佛教?你给他一个准确的回答是,佛陀是为了帮助众生解决生死问题。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人生的大事?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而且是第一大事。
你排排号,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生死是人生的第一大事,还有什么事能比生死这个事更大呢?没有了。
读到这里,我们想一想,佛陀,至高无上的佛陀,伟大的佛陀!
为什么说是至高无上的佛陀、伟大的佛陀呢?
是因为,只有佛陀能帮助众生解决生死问题。除佛陀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帮助众生解决生死问题。
大家想一想,佛陀创立佛教之后,靠什么帮助众生解决生死问题?靠讲经教学。
佛陀证悟之后,四十九年就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讲经教学。
佛没有打过佛七,没有打过禅七,也没有做过任何经忏佛事。可以这样说吧,佛陀是纯一的教学,不夹杂、不间断,四十九年办的就这一件事情,从来没有放过一天假。佛陀给我们留下来的,是这样的佛教,是教育的佛教,不是宗教的佛教。
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佛教是不是变质了?
空老法师今年是入佛门六十七年,讲经教学六十年。
就看这一点,可不可以说:
他是佛教史上的第一人?独一无二。老法师遵师教诲,学释迦佛,走释迦路,弘扬释迦法,做释迦佛的第一弟子,净空老法师做到了。他当之无愧是一位当代佛门的高僧,一位名符其实的大德,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圣僧!他是一位学释迦佛学得最像,走释迦路走得最正,弘释迦法弘得最圆融无碍,做释迦第一弟子做得最合格,他是一位有修有证、大彻大悟的佛门高僧!他在佛教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撼动、无人可以取代的。历史是最公平的。
同修们,你们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如果没有佛陀的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我们怎么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怎么能离苦得乐?我们会永远在生死的大海里沉浮,头出头没,不得出离。
现在有释迦牟尼佛的大法救度苦难众生,你能不能得度,就看你认不认识这个大法,接受不接受这个大法。认识了,接受了,照做了,你就得度了。不认识,不接受,你就继续在六道里轮回,长劫难出。
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净空老法师讲经教学六十年,如果说是空前绝后的,大概也不为过分。
这些教学对众生来说,是平等的教学。每个众生的机会都是平等的,释迦牟尼佛没有给谁开过小灶,也没有给谁办过补习班,大家的机会是一样的,就看谁能把握得住。
前几天,老法师在澳洲净宗学院做了几次开示,我听了很有感触。
老人家慈悲至极,度众之心溢于言表,语重心长,含义颇深。这是老人家的金口箴言,有几个人听懂了?老人家在开示中说了几个“随它去吧”。
这么多年,我很少听老人家说这样的话,这一次是说了几次。有一次说的时候,把“随它去吧”的那个“吧”字拉得很长。
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老人家对我们很失望,似乎是在说,我都讲了六十年了,你还没有听懂,那就由他去吧。
那个“吧”呀,不信你们自己查一查,上网上看一看,几次说的口气是不一样的。
听了师父这句话,我惭愧万分,觉得对不起师父老人家。我想,我怎么这么笨,师父都讲了六十年,我这个榆木疙瘩脑袋怎么就不开窍呢?听师父讲经,待听不听的,好像是听了很多年,随帮唱影地听,搞点花架子,弄点虚的,不来实的。还大言不惭地说,我读了多少经,我念了多少佛,我听了多少经,我是个修行人。
我问我自己:这么多年,你修了什么?你行了什么?自己把自己问得哑口无言。
搞虚的,搞花架子,糊弄谁呢?连鬼神你都糊弄不了,你能糊弄得了诸佛菩萨吗?这样修行法,你该上哪道还上哪道去吧。
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能去极乐世界。我赞叹你的发愿,但你的行呢?
口号喊得多么响,那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做出来呀!
既然佛教是教育,那么都教了些什么呢?
老法师真的是慈悲至极,他为了让我们这些愚笨的众生,能够听得明白,学得明白,给你点得明明白白。老法师把佛陀、佛教都教给了我们什么,他把这个具体化了,让我们有抓挠,一看就明白了。
老法师说了修学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度、三学、六和、普贤十愿。
有同修说,老师啊,这个我们都知道了。知道了,你明白了吗?你做到了吗?别不耐烦,我们还是再来复习一下,加深你的印象。对照一下自己,做到了几条。
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
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这是人天福,是净业三福的第一福。
2、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不犯威仪。
这是二乘福,净业三福的第二福。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是大乘福,净业三福的第三福。
听了这儿,有没有一个新的启示?过去可能我们不太知道,也可能不太注意,这一次说得特别明确、明了,什么呢?我给大家再说一说这个重点。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二乘福,第三福是大乘福。
第二个科目:六度
1、布施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2、持戒
持戒就是守法。不单指受持五戒、十戒,这几个戒是根本戒,不单要守这根本戒,其他的戒也要守。
3、忍辱
就是忍耐。“一切法得成于忍”。成功永远属于有耐心、有毅力的人,所以耐心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4、精进
“精”是专精,“进”是进步。佛法不是保守的,佛法是天天都求进步的。现在有人说,儒家是落后的,佛教是应该淘汰的。这是他对于佛法六度中的精进,对儒家的日新又新完全不了解,而引发的谬论。
5、禅定
“禅”是外不着相,“定”是内不动心。《金刚经》里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是禅定。“不取于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
6、般若
对宇宙人生一切事物没有一样不透彻、不明了,这是“般若”。
第三个科目:三学
1、戒:戒学是对治恶业的药。戒学是调身的。
2、定:定是对治散乱的。定学是调心的。
3、慧:慧学是对治愚痴的。慧学是调行的。
第四个科目:六和
1、见和同解
就是建立共识。在一个团体里,我们对于修学的理论和方法,要有共同的见解,这是大众共修的基础。
2、戒和同修
建立规矩。在家僧团,以五戒为基础;出家僧团,以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基础。
3、身和同住
就是大家在一起共修。建立道场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共修的每一个人,绝对不是逃避社会责任,到佛门讨生活的。如果是带着这样的观点来道场,那就错了。
4、口和无诤
大家住在一起没有争论,真正能够用功向道。
5、意和同悦
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法喜充满”。
6、利和同均
在一起共修的人,物质生活是平等的。
第五个科目:十愿
1、礼敬诸佛
诸佛指的什么?《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诸佛。佛包括所有一切,把我们对佛的那种恭敬心,转而对一切众生,这就是普贤心,跟一般的菩萨心不一样。
2、称赞如来
“礼敬诸佛”是从形象上说的。
从相上来讲,一律要恭敬。见到善人恭敬,见到恶人也要恭敬。不分善恶,不分邪正。正法恭敬,邪法也恭敬,没有不恭敬的。
“称赞如来”是从性上讲的。
善的,我们称赞;不善的,我们不称赞。恭敬而不称赞,这就是差别。比如说,胜热婆罗门,他是个外道,代表愚痴;甘露火王,代表瞋恚;伐苏蜜多,她是妓女,代表贪。对这个我们是恭敬不赞叹。
3、广修供养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无比的广大,在大乘佛法里,就是圆满的性德起作用。普贤菩萨的供养是一供一切供,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华严境界。“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依教修行供养”为第一。
4、忏悔业障
业障是所有人都有的。人起心动念就造业,造业就产生障碍。
怎么样消业呢?慈云大师说,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一切经咒消不了的业障。
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正的忏悔。
但是,念的时候,心,要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愿,要与阿弥陀佛的愿相应;解行,也要与阿弥陀佛的解行相应。
如何做到相应呢?
我们会念《无量寿经》,要能圆圆满满地从《无量寿经》的道理、教训,认真努力地做到,这就相应了,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念佛人绝对不是有口无心,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一定要做到念这一句佛号时,我心跟佛心一样;我愿跟佛愿一样,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变成自己的本愿,这才是真正念佛,才能消除一切罪障。
5、随喜功德
是对治凡夫很重要的一个烦恼——嫉妒。
有嫉妒心的人,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也不愿意成就他人之美。这种心境严重伤害自性,必须连根拔除。拔除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随喜功德”。你如果肯随喜别人的功德,别人的功德有多大,你的功德就有多大,你何乐而不为之?
6、请转法轮
我们佛弟子,受佛的教诲,得到了真实利益,我们用什么来回报老师呢?真正能报答的,就是我们怎么样把佛的愿望实现。佛的心愿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闻到正法,依照佛法修学,早日圆成佛道。满足佛的心愿,以佛心为己心,才是真正的报佛恩。真正报佛恩就是“请转法轮”,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礼请法师大德讲经说法,弘法利生。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提醒同修们注意:
不要轻慢初学的法师。
对初学的法师要特别小心谨慎,关心爱护,扶持鼓励。当他们讲课的时候,尽可能每堂课都去听,帮助年轻的法师增强信心。
但是老法师告诉我们,我来听你的经,但我不赞叹你。
为什么呢?老法师告诉我们,不可以轻慢初学的法师,要栽培年轻的法师。
越是年轻越是讲不好的年轻法师,我们越要去给他捧场,让他觉得有这么多人来听我讲经,大概我还可以,能学得成。这就是给他鼓励。如果初学讲经的人讲得不好,我们就不去听了,他就泄气了。他会想,讲经真难,算了,我不学了,还是去读经念佛吧。
那为什么听年轻法师讲经,只听不赞叹呢?
老法师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赞叹害人,比诽谤害人。人受到诽谤,虽然很生气,对于有志气的人,诽谤反而成为他的逆增上缘。要是赞叹多了,他觉得自己不错了,一骄傲自满,就不会再往上提升了。所以对年轻人,初学的人,一定不要赞叹。
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怎样如理如法地供养法师。
被供养的财物多了,知名度高了,马上就堕落了。
年轻的法师发心出家,被信众赞叹、供养而堕落。谁叫他堕落的?信众的赞叹、供养,把他推堕落了。将来他受果报,你们一个个谁都逃不掉。
老法师告诉我们,对什么样的人可以大力供养?对那些八风吹不动的人。
这种人,你赞叹他,他不生欢喜心;你诽谤他,他没有懊恼心。他的心永远保持平静,这样的人才值得赞叹与供养。为什么呢?这样的人,赞叹,不会害他。所以,要帮他宣扬,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他、相信他,使他能度更多的众生。
老法师告诉我们,供养,接受供养,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佛门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所以供养怎么接受呢?怎么能拿去享受呢?你有多大的福报,你能担得起吗?连诸佛菩萨都不享用这个供养。
如果供养者是来种福报的,应当要接受,接受之后一定要转供养,不要据为己有。
那么,什么样的供养最如理如法呢?
世尊给我们留下来的是四事供养,就是饮食、衣服、医药、卧具。不要把“四事”供养变成了“事事”供养,那就变味儿了。
老法师有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精彩,他是这样说的:
在佛门里面修福,要有真正的智慧,这是应该要说明的。很多法师不愿意说明,因为说明白了,信徒便不供养了,跑掉了。那我呢?我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不想在这里受罪,所以我跟大家讲真话,我不怕你不供养,你们不供养最好,我省事啊。所以大家一定要晓得:不求供养,不求道场,什么都不求,心就清净,这就是道心。自己修清净心,帮助别人修清净心,绝对远离名闻利养,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老法师的这一段话,真是精彩,精妙!不知道大家听了有何感受?纵观眼前,佛门乱象,人人耳闻目睹。但又这遮着、那掩着,这也不许说,那也不许说,纯粹是掩耳盗铃。
去年,我复讲《无量寿经》,第五集挂网之后,有人对我提出了批评、警告。两条:第一条是,在家居士不能说出家人的事。第二条是,你这样说,会给老法师带来麻烦的。就这么两条。说真心话,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比如说第一条,在家居士不能说出家人的事。但是你不要忘了,我是复讲《无量寿经》,不是我编出来的。我可以不说,你可以不说,他可以不说,但总有人会说的。谁说?佛说,菩萨说,天地鬼神说,阎罗王说。等到阎罗王说话那一天,麻烦可就大了。
是不是我专挑出家众的毛病?不是的。对于真正的出家众,我是发自内心地礼敬、赞叹,尤其是对年轻的法师,我是倍加呵护。因为他们是佛门的法器,承担着佛法兴衰的重任。
有同修可能会问,刘老师,你刚才提到了真正的出家众,难道出家众还有真的和假的吗?还真让你问着了,我真是这样认识的,出家众有真的、有假的。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真正的出家众,是为了续佛慧命、普度众生、了生死出轮回发心出家的,他们是身出家,心也出家,这是真的出家。
那假出家众是什么样呢?假出家众是为了佛门的钱好挣,佛门的日子好混,轻轻松松,他是为这个而出家的,为了这些,他剃了头发,穿上了僧衣,进了佛门。这样的出家人,心不在道上,他的心在钱上,心在享受上。这样的出家众,在佛门里也只能是算个混混儿而已。对于这样的出家众,我的态度是,仍然要礼敬,因为他身穿僧衣代表僧宝,但是我决不会赞叹他。
对于那些正法道场,对于那些真修实干的出家众,我们不但要礼敬,还要赞叹,而且要向他们学习,要护持,要供养。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我女儿是修禅的。从2012年到2018年,连续七年到某一个寺院去坐禅,每一次是四十九天。我对女儿去坐禅,都是积极支持的,从来没有阻拦过。
我的女儿有点小倔巴脾气,说话直来直去,可能是接受我的遗传吧。前些年,女儿对我的修学方式方法,是比较排斥的。有时候说出来的话,就像利剑一样直戳心窝。坐禅七年,倔脾气在改,年年有进步。从她的言谈举止的变化,你能感受到她心态的变化,境界的提升。每次坐禅回来,她都要和我聊聊寺院的事情,每一次她都非常赞叹那个寺院,赞叹那里的法师。这让我感觉到,虽然那个寺院我从来没去过,但是从我女儿的谈话当中,我可以感觉到,那是一个正法道场,那里的法师是有正知正见的法师。女儿到这样的道场去修学,我非常放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那个寺院的一位法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法师威仪有加,举止稳重,谈吐大方得体,使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什么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僧宝,真正的佛陀弟子。
我的女儿能有这么大的变化,真的是她这七年去坐禅没有白坐,因为那里的法师们,给了她良好的影响。她经常跟我说,那里的法师是怎么样怎么样开示的。
可以说,去一个正法的道场修学,一些有正知正见的法师们,对这些修行者,是有很深刻的影响的。
你看我的女儿,她的小倔巴脾气我是知道的,一般人是说不动她。但是通过这七年的坐禅,通过那个道场的影响,和法师们给她的开示,尤其是我前面说到的,我见到了那一位法师,我就深深感受到了那位法师很了不得。我的女儿告诉我,那位法师出家二十多年,唯一的一次下山,是因为她的父亲去世。这才叫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我的女儿非常赞叹那个寺院,赞叹那个寺院里的法师。
我在这里祈愿:这样的正法道场越多越好,这样真正的僧宝越多越好。这样,我们的佛法就兴旺了。
7、请佛住世
前面讲到了“请转法轮”。“请转法轮”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佛教,把佛教普遍、广泛地介绍给大众。
我们在这一生中,修学想要得到真正的成就,“请转法轮”还是不够的。“请转法轮”之外,一定要真正发心“请佛住世”。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真正得到了佛法的利益,我们自己要带头,礼请法师大德长住在这个地方,并且尽心尽力供养。真正的大德,生活都非常简单,很容易照顾,这是一定的道理。
最近,我们这个道场,我讲《无量寿经》专题讲座,这个可以说是道场同修们的发心吧,如果不是大家这么齐心协力,可能我这个专题也讲不成功。
前些天,听了老法师的几个开示,我刚才说了,我深有感触。我希望我的同修们,把老法师的几次开示,反反复复地多听几遍,看看师父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不要糊里糊涂,听了就过去了。仔细听听,老人家的话是箴言。
我在这里又说一遍,老人家的话是箴言。你们听懂我这句话了吗?
8、常随佛学
就是依照佛的经典修学,这就是常随佛学。以前有同修有误会,以为常随佛学就得跟着佛的身边。但是现在佛不在世啊,那我们怎么学呢?按照佛的经典修学,这就是常随佛学。
9、恒顺众生
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一定要顺。中国人讲“孝顺”,不“顺”就不“孝”了。这个道理我们有多少人懂?我们经常说,孝道孝道,也说孝顺孝顺。如果你没有这个顺,你那个孝肯定是不存在的。所以以后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顺。
10、普皆回向
是把我们自己所修、所学的功德,毫不保留地、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把自己的心量拓开,拓到什么程度?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我们修学净宗所依据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修行的方法有以上所说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非常简单,非常明了,一点都不复杂,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留给我们的教育的佛教。
如果我们一生遵守这个原则来修学,决定成就。真是古德所说“万修万人去”。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依据,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遵守这个理论、方法去修学,就绝对不会错。然后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关于这一个内容我就讲完了。
因为下面还剩一点点时间,我想跟大家说一点儿,别把这个时间浪费了。
第七个专题是讲阿弥陀佛,第八个专题是讲释迦牟尼佛,这是我们的两土导师。
两土导师对我们的恩德,真是怎么说都说不完的。
无论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一起说,都说不尽。通过这两个专题,是不是大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为什么对两土导师说了这么多?
就是因为我姐姐往生之前,她告诉我,小云,我往生的时候,两土导师一接一送。
可以这样说吧,这个事情是我第一次听说,阿弥陀佛接引,这我知道。释迦牟尼佛送,这个我不知道。这是从我姐姐那里第一次听到的。
然后我就问我姐:两土导师一接一送,你是怎么知道的?
她就笑了,她说:我该知道我就知道了。
我说:姐姐呀,你可是不打妄语的,这个事情以前我可是没经历过,你这么说了,有把握吗?
我姐姐又笑了说了一句:哎呀,没有把握,我能说吗?这都到关键时候了,我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了。
这大约是离我姐姐往生,也就还剩那么一两天、两三天的时间了。
所以我就想,我们学佛人多幸运哪,多幸福啊!我们往生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把我们送出娑婆世界,阿弥陀佛把我们接引到极乐世界。上哪找这样的好事啊?这样的好事让你碰上了,让我碰上了,让他碰上了,你说,这个你、我、他,是不是虚空法界最幸福、最幸运的人呢?!
如果听了这两个专题,我们还是稀里糊涂的,顺着时间,随它过吧,你要是这个理念,我这两个专题,你就没听懂,或者你根本就不信。我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把阿弥陀佛介绍得那么详细,把释迦牟尼佛的整个生平,我都像讲故事一样给大家讲了。
大家想想,我们拿什么来感恩阿弥陀佛?来感恩释迦牟尼佛?唯一能感恩、能报恩的,就是我们今生成就,去西方极乐世界作佛。
为什么呢?我今天讲了其中的一段,不有这样的话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创立佛教?我给你们的那个答案,记住了没有?
因为释迦牟尼佛要帮助众生解决生死的问题。这句话太重要了!
你一定要听明白,佛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死的问题。把理念、方法,具体的怎么做,能够怎么了生死、出轮回,不说是掰着手指头跟我们说都差不多了吧。如果说到这个分儿上,你还没有听懂,那真的没法救了。
我现在有一条,我不着急了。因为我姐姐告诉我,众生缘没成熟,不要着急,先等着。因为有这句话,所以我现在,心平气和地跟大家说,我不急三火四的了。
但是,你要说我心里一点不着急,我还不能完全做到。为什么呢?
我总觉得这一次机会,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样一个难遭遇的机会,让我们遇到了,如果我们再擦肩而过,我真的替你们惋惜。
所以,不管你们烦不烦我,我逮着机会,我就得磨叨几句。
大家一定要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
只有你今生解决了生死问题,你把阿弥陀佛的恩也报了,把释迦牟尼佛的恩也报了,把老法师的恩也报了。这是我们报佛恩、报师恩最好的方式方法。
希望大家牢牢记住我最后这一段话。
这一节课时间到了。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无量寿经》专题讲座第29集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9 09:08 , Processed in 0.07918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