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842|回复: 0

[净空法师] 无住生心集(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7 08: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住生心集三(37-51)
  
    【三七】诸位同修:今年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十周年,洛杉矶净宗学会,希望我在他们的刊物上,提供一点纪念数据,这是我应当做的。这么多年,许多纪念李老师的活动,我皆因海外各地弘法,所以都没能亲自参加。但是老师对我的教诲,我不但念念不忘;而且在我生活修持中,在弘扬佛法之中,遵循老师教导的原则,努力实践。这是真实的纪念,由此可知,纪念并不限于形式;实质上,依教修学更有意义,最是老师对我们的真实期望。

  我于一九五三年初接受方东美先生教导,跟他学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修学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指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古今中外最好的哲学概论。这些话,我过去从来没听人说过,所以听了方老师的教诲,深受感动,启发我对佛法研习的兴趣。往昔我总以为佛教是迷信,不知道它是最殊胜的哲学。于是我开始访问寺院,目的在借阅佛经。当时台北市最大的寺院是善导寺,藏经也相当丰富。不久,我和寺院里的法师大众渐渐熟悉了,借阅经书很方便。早期善导寺对我初学的帮助很大。我的缘分相当殊胜,接触佛法不到一个月,我的邻居敏孟经,他是清末蒙族的一位亲王,大家称他敏亲王,承蒙他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
  我与大师见面就感到有很深厚的缘分,大师对我关心、爱护,当时我有工作,唯有星期天去向他请教,他非常慈悲,与方老师一样,每星期给我一至二小时。章嘉大师教导我,佛法的修学一定要从“看破”“放下”入门,一定要从“布施”下手。这是我最初接触他老人家,所得到的真实教诲。他教我从布施下手,我也能真正依教奉行。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必须如理如法的求。如果是非理非法之求,就不会有感应。如理如法的求佛菩萨,而得不到感应时,这是自己有业障,必须忏除业障,自然感应现前。忏除业障的方法就是改正自己的过失。忏悔的真实义是知道自己的过失,而后能真正改过自新,这才是真正忏悔。我接受大师教诲三年,承师为我奠定往后修学的根基,恩德永志于内心。
  我有幸亲近当代的大德,他们在言行生活中,示现着重实质上的修行,并不重形式上的仪规,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效果。接受教诲,如坐春风,法喜充满,明白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持,也确实如他老人家所说的,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我亲近他三年,直到他圆寂。
  翌年(一九五七)经当时台湾印经处创办人,朱镜宙老居士的介绍,认识了台中李老师。当时我对于佛法已有相当的认识,知道佛法无比殊胜,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于是发心专攻佛学,辞去自己的工作,到台中亲近李老师。那年正逢慈光图书馆成立,李老师就安排我在慈光图书馆,担任管理图书的工作。每星期三他在馆内讲经,星期五在台中莲社教学。
  我到台中时,李老师正为莲社的同修们开经学班,培养讲经弘法人才。经学班每星期上课一次,李老师劝我参加。当时我自知程度很浅薄,对于上台讲经,从来未动过念头,不敢尝试。老师让我到班上去看看,我遵师命,跟他一道去参加经学班上课,才知道经学班规矩很严,是关着门教学,不让外人参观的,采取中国传统私塾的教学法,效果显著。
  听了一堂课之后,我的信心、愿心就生起了。因为我看见班上的二十多位同学,他们的程度与我不相上下,同学中半数的年龄都比我大。其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林看治同学,当时她已经六十岁,且只小学毕业。我看到一位小学毕业,六十岁的人,都发心学讲经,非常感动,她给我最大的鼓励,于是我就很欢喜的参加学习讲经。李老师对我们这一班同学非常爱护,教学也认真严格,丝毫不苟。他的教学遵循中国古代祖祖相传的老方法,完全采取小座复讲。他给经学班特别选择一些小部经,以最简单、最浅显的方法为我们讲一遍。我们依照他的讲法学讲。
  李老师教学可以归纳为:初学讲经一定要简而不繁、易而不难、浅而不深、明而不昧。由此着手,不断的认真努力熏修;学会一部经,才准许学第二部经。学会的标准是要在大座上讲过,譬如学《弥陀经》,若能在台上当着许多听众,把经从头到尾讲过一遍,这才算及格。如果不能上台讲大座,这一部经就不算学成。
  有一次,老师集合我们同班同学,以轻松愉快的座谈方式,对每位学生个别指导。由此可知,他平常对学生观察微密,对于学生的根性都能了解,都能掌握,因材施教。佛法重契机、契理,我们同学二十几人,老师指导的方法皆不一样,但是个个都得真实利益,使我们对老师尊敬之心油然而生。由于感恩,因此对于老师的教诲,都能尽心尽力实行,以期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老师教我的方法,就是“至诚感通”四字。他告诉我,自古以来弘宗演教的善知识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要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通达佛法,而不通世间法,则不能弘法利生。佛法只说三藏经典,世间法,单讲前清乾隆时代整理的《四库全书》,那么大的分量,决定不是一个人一生中所能尽读的。我们要用什么方法通达?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如只靠读诵、研究是决定不可能的。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求感应,求佛菩萨本愿威神加持,才能使我们通达一切法,这才是正路。用什么方法求﹁感通﹂?用真诚的心,真诚到了极处,就是﹁至诚﹂;唯有真诚至极处,才能感动诸佛菩萨的加持。我接受教诲,学佛至今四十四年,弘法三十七年,今已年届古稀,仍力遵循,感应不可思议!皆得力于恩师的真传。
  在他会下听经,我很专心。他不准我写笔记,可是其它同学写笔记,他没有禁止,于是我明了他教导是因人而异的。他告诉我,专心听就好,写笔记会分心,不能专注;会听的要听教理,理明则通达一切经。若力不能,也要听教义。不可听言说名相。我非常感谢受教。以后我体会到这个方法,所以我在他会下十年,无论他在台中讲经,或在外地,我从来没有缺过课,都跟在他身旁,遵守他老人家的方法,因此闻法颇多领悟。几乎是境界月月不同,明显的是年年不同,年年进步,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他说,你要是写笔记,今年写的笔记,明年就没用处,浪费时间、精力,岂不可惜。所以,我听经闻法就把笔记放下了,这是在李老师会下学到的秘诀方法。
  他教导我的原则就是﹁一门深入﹂,特别在初学,只能跟随一位老师。我初到台中拜他为师,他向我提出三个条件,而在台中那么多年,从没听说老师这样要求别人过,这也是知遇之德。他的条件:“第一、跟他学习,以他为师,不许听其它法师、大德、居士们讲经说法,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第二、依他为师,以后日常所看文字,无论佛经或世间书籍,都要经过他同意;凡是没有得他同意的,都不准看。第三、你过去所修学的,我一概不承认,一律作废;要从今天开始学起”。当时我听了,觉得李老师这三个条件很苛刻,过去从来没听说过。但是我对老师非常景仰,曾经听到许多大德对他的赞叹。我对他有恭敬心,于是就接受了,这样在台中才住下来。
  老师的方法,我认真遵行了半年之后,即体会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一切不准听,等于把耳朵封闭;一切不准看,眼睛也遮住。少听,少看,妄想少了,烦恼少了,心确实清净不少。心清净则长智慧。我得到了真实的利益,对老师教导的方法深信不疑。老师要求我五年中要完全遵守,而我得到这种方式的真实好处,又自动延长五年。我向老师报告,他笑笑!所以我严格遵守老师这三条戒,满足十年,这样才在佛法上奠定了基础。十年之后在讲席中,果然所谓“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由此可知,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没有长时期的熏习,没有这样坚实的基础,不但弘法有困难,自己修行也必定有很大的障碍。特别是现代一般同修,内有妄想、分别、执着,外有五欲六尘的诱惑,在这样的境缘里想修定、修慧,谈何容易!李老师这种教学法,就是培养我们定慧的根基,使我们将来离开老师,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经得起惊涛骇浪,能如理如法的修学,能真正做到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尤其难得的,他老人家将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自己的讲述眉注本交给我。这个本子是他于一九五○年在台中法华寺所讲的,他老人家只讲过这一遍。
  此经是新的会集本,当时他老人家讲解,并没有很好的参考数据,所以他在经本上用毛笔写的小注,就像古人在书中加眉批、眉注一样。我得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他的批注我能看懂。
  以后我在台北讲《楞严经》,遇到现在的韩馆长,她是我讲席中的听众,对于讲席非常护持。她五十岁(一九七一)时,请我讲经祝寿;我说这是好事,于是选定《无量寿经》,就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我到台中向老师报告这桩事,老师告诉我,现在因缘不成熟,还不能讲这部经。他说了许多道理,我能体会,所以当时印的三千册经本,也就赠送结缘了;改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一直到老师圆寂之后,《无量寿经》的眉注本,台中许多同修都没有见过。此时我将它影印一万册流通,作为纪念老师。
  海内外同修们见到这个本子都生欢喜心,到处都要求我讲此经。讲时皆有录音,大家听到录音带,于是诸方求法者愈来愈多,所以这十年中已经讲过九遍。有些地方因为时间的限制,不能细讲就略说;台北华藏图书馆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细讲。录音带、录像带几乎流通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大陆。
  现在台湾、大陆、美国、南洋,有不少同修发心从录音带整理写成文字,少部分是我看过的;大部分的,我都没看过,但是他们已经流通。这些文字当然还是需要整理,因为听录音带写下来的,难免有讹误之处。既然同学们这样爱好、这样欢喜,我也愿意用一些时间做整理的工作,希望将李老师的愿望,李老师交代我的使命,能圆满的做到,将这部经弘遍全世界。我深信这样对个人、家庭、社会、世界和平,都有很大的利益。我们以真实的修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求生净土。重实质而不重形式,弘扬《无量寿经》、弘扬净宗。我很欢喜以实践恩师的教诲,与一切同修共勉。以此报答老师,为老师往生十周年作纪念。
  【三八】乐观法师着的《金山活佛神异录》,文笔生动活泼,故事类似济公活佛,是很受读者喜欢的一本佛门传奇。金山活佛的法号“妙善”,他是民国初年出现在江苏镇江的金山寺与南京的栖霞山,传奇的故事很多。在台湾,除乐观法师著述之外,尚有煮云法师的著述。煮云法师跟他没见过面,所以皆是采访前人的传说。而乐观法师曾经跟活佛相处一段时间,所记载的比较真实可靠。这两种著述虽已出版多年,我在新加坡还是初次看到。乐老、煮云与我都很熟悉,我也很敬仰二师之德行。我看了很欢喜,请新加坡居士林影印两千册流通。在此书中,活佛说的命相,是现代一般人迫切需要知道的。看相算命、看风水,以前是中国人的爱好,现在这个风气已经传到西方,西方人也很喜欢算命,甚至看风水。金山活佛对此开示,他告诉大家,世间人懵懵懂懂的生,懵懵懂懂的死,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命,前生干了些什么事,是善事、是恶事,谁知道。他笑那些算命先生,自己的来历因缘和结果,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能为别人算命,竟敢大胆预料别人前途的吉凶祸福。既然各人过去造的业都不明白,试问,命从那里算起,怎么算法,怎么算得出,怎么算得明白?所以他说算命看相这个勾当,是江湖术士欺骗钱财的把戏,决定信不得。他又说,真正会算命的只有释迦牟尼佛,学佛的人一定要相信佛的话,不要相信算命的话,最要紧的是自己现在的存心与行为造作。
  从他的开示,使我们体会得命运即是果报,果报必有业因,业因要遇到缘才能结果。过去所造作的是业因,现在的一切造作,现在的存心就属于缘。因此,聪明人相信命运,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业果。他教人不要造恶业,多造善业自然有好结果。这些话说得很浅显、很简单,可是其中道理非常深广,不是一般人能参透的。唯有平常多读大乘经论,熟读深思,妙善大师所讲的这些话才能稍有体会,才能深信不疑。这些年来,我们也读过不少大乘经论,也讲过不少宇宙人生的道理,多少也能体会一些,尤其是佛在大乘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随心应量”。如果我们对于佛的这些话能了解,能体会,就知道所有一切现象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在想些什么。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众生心想变现的。想善事、造善业,境界一定善;想恶事、造恶业,变现的境界自然就恶。六道里,三善道、三恶道,乃至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没有一样不是从心想生。所以法相唯识宗说,唯“识”是真的,现“相”是虚妄的。“识”是念头,“相”是事相。
  我们于此事理能理解、能肯定,能依教奉行,前途自然一片光明,果报自然殊胜,幸福美满。这是妙善大师给予我们的真实教诲。果然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改造命运、改造体质、改造生活环境(即改造风水),都在自己一念之间。我常讲的真诚、清净、平等、大慈大悲,就是性德的流露。从自性变现的境界,就是诸佛与大菩萨们亲证的境界,由此可知,契入诸佛境界不是一桩难事。读佛经懂得道理,懂得事实真相,依教修行,没有一人不能成就的。因此,活佛教人要相信“业”,不要相信“命”。
  【三九】今年(一九九六)二月一日,我应澳洲昆斯兰省少数民族事务局局长Mr.Uri Themal, OAM 的邀请,参加他们的多元文化论坛,地址在布里斯本。近几年澳洲开放,许多国家地区的人民移民到澳洲。它的土地面积与美国相似,现在人口只有一千七百多万。如果与台湾相比,澳洲土地面积是台湾的二百九十多倍,而人口还没有台湾多。由此可知,这里是地大人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非常亲切。
  这个地区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人民生活淳朴,自然生态保持得很好,可以说是现在地球上唯一的净土。局长说:近年来因为从各地移民到澳洲来的人渐渐多了,他们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现在大家都住在一起,如何彼此沟通,建立共识,维持社会的和谐,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幸福、快乐。因此,这个论坛非常有意义,而且负有调和各种不同文化的重任。以佛法说,就是怎样达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这是非常高尚的理想,我没有想到居然能在澳洲,在当地局长领导之下做这一桩无比伟大的工作。
  局长邀请我在论坛里作一次讲演,我非常乐意,答应他了。此时我正在新加坡讲经,特地赶到布里斯本,才知道此论坛共有十四个宗教团体组成,与会人员皆是各个宗教的领袖,他们的身分、地位、德望,都是倍受地方人士尊敬的。局长这个理想与我的理想非常接近,难得有这么好的机缘,能和世界各大宗教有影响力的大德们聚会一堂。
  我作了一个小时的报告,首先说明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由此可知,佛陀教育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人都应该接受释迦牟尼佛真实智慧的教导,佛教育注重在生活上。佛法讲“修行”,意思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偏差、错误的思想行为加以修正。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由此可知,佛陀教育决非迷信而为世人所必需。
  当天许多宗教领袖聚集一堂,讨论如何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之中建立共识,达到族群融洽、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世界和平,是此论坛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在各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里“异中求同”,建立见和同解的基础,也就是建立共识。如佛家讲“慈悲”,基督教、天主教讲“神爱世人”。尽管佛教、基督教与天主教不同,但是这个观念是相同的。我们在相同的观念上建立共识,不同之处暂时放下不论,慢慢努力,彼此了解,互相认识,让我们的智慧、修养提升,将来把不同的部分也能化成相同的见解,则此论坛的目标就达到了。
  我自己早年也有个想法,现在是乱世,每个人渴望自己一生的生活安定,希望社会繁荣、均富;为了这样的目标,唯有人人都能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作好人,所以我提倡“四好”运动。若要达到此目的,唯有极力弘扬智慧的教育,当然不能仅限于佛陀教育,古今中外圣哲们,留给世人许多智慧经验的教训,都是我们真实的归依处。我们可从此处建立共识,于是我就有汇集群书,采撷各家格言金训的想法。
  例如佛教的《大藏经》,中国的《四库全书》、《四库荟要》,伊斯兰的《古兰经》,基督的《新旧约》等等,都可以节录成精华录流通。节录的标准,就是采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都能欢喜接受,而乐意奉行者为原则。如果现前尚不能为不同文化者所接受的,就把这些部分暂时舍弃。这样节取古今圣哲的精华,希望我们大众依此建立共识。节录极力要求文句结构,要简而不繁、易而不难、浅而不深、明而不昧,像格言一样。现前工商科技发达的时代,大家对时间分秒必争,这样的作品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如此一来,中国、外国古圣先贤的教训,不但能利益自己的国家民族,也能普遍利益全世界一切众生。
  我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与会宗教领袖们一致欢迎,气氛非常融洽。我赠送一些小册子、纪念品给他们作为纪念,也印送自己理想的一些资料,翻译成英文贡献给他们,敬请批评指教。我们感到这样交往是真诚的、喜悦的。最后,局长很诚意的正式邀请我暨韩瑛会长参与他们的论坛。几天之后,我就收到正式邀请函。多元文化论坛每月定期举办一次。我不在澳洲时,希望我们能派代表参加。当然,我也有一些文字数据呈献给各宗教领袖们参考,希望能达到论坛的共同目标。我们深深感到,论坛的发起以及与会的诸大德,他们是具有智慧的。这是高瞻远瞩的大事业,希望像这样的论坛能从澳洲发展至全世界。
  现代与过去完全不一样,过去因为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许多人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乡土,甚至于邻县市都老死不相往来,一生过着平静的生活。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交通便捷、信息发达,把整个地区缩成一个乡村,许多不同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突然之间让我们紧密接触而感到手足无措,感到茫然而不习惯,于是才有误会、冲突。多元文化论坛展现了高度智慧,提出美满圆融的作法,为新时代带来真实智慧,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使今日世界各种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和睦相处,各种不同的宗教派别能互相合作,追求全人类真正的幸福、和平、美满。所以,我很感谢局长的邀请,也很希望局长能将论坛推展至澳洲各城市,再从这里推展至全世界。我相信,它确实有助于全球人类的幸福利益,而实现世界永久和平。
  【四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是《金刚经》的总结,也是《大般若经》的总结;其中含义,无尽深广。一切有为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包括心法、色法。因为一切法皆属于缘生,心法也是缘生,佛法还是缘生。既然是缘生就没有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
  佛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不是在一切有为法之内?没错,因果也是有为法。为什么说一切有为法皆空,因果不空。其实这个道理,与法相唯识宗所讲的完全相同。相宗说,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不可得的;唯识真实,识是能变,相是所变。换句话说,能变的是“因”,所变的是“果”。“因果不空”就是说现象不灭,但此现象会转变,从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转变成六道,又变现出三途。现象何以会变?“因”变,“果”随之变。“因果不空”义即在此。明白因果不空的道理,我们就能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原是业因果报剎那生灭的相续现象。彻底觉悟的人,在十法界,自己能作主,能作主的人就称作佛菩萨。不明事实真相的人,不能作主就称为凡夫。凡夫随业流转,所以才感受种种苦报。佛菩萨可随愿示现,即使在六道三途,他们的感受都是清净自在、安乐无比。这就是佛讲“因果不空”的真实义。正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怎样的心?生正觉之心、布施之心、持戒之心、六波罗密心、十大愿之心。不但自己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宇宙之中,自己能作得了主宰,而且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得知此事实真相,都能自己作主。这是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众生的目的,亦即经中所说的真实教诲、真实受用、真实利益
  【四一】佛法教学极其善巧方便,不加丝毫勉强,这是它最殊胜之处。过去达拉斯佛教会道场落成时,我们于开幕仪式之后,将道场开放提供给附近民众参观。我们以简单的茶会招待街坊邻居,把佛法介绍给他们,解答他们的疑问,告诉他们,“佛教是教育,是世间最美好、最圆满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高度的智能、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帮助众生解决问题,才真正能带给我们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
  外国人对我们供奉许多佛菩萨的形像非常好奇,在没有了解真实状况之前,他们误认为佛教是泛神教、多神教。我们向他解释,诸佛菩萨不是神明,而是人;“佛”是我们的老师,“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供奉他们的意义是感恩、是纪念,如同我们参观美国国会,见到开国以来历任的总统肖像;在德州参观州政府,也见到历任的州长肖像。供奉这些肖像,以纪念他们对此地曾经有过贡献。佛门供奉诸佛菩萨形像的意义,与此相同。
  我们对佛菩萨教化众生的辛劳与恩泽念念不忘,进而效法他们的行谊,所以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的典型、模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才华、德行,舍己为人、为社会大众服务,尽分尽职。他们所表现的、所教导世人的,是希望人人皆能作好人,皆过着幸福的日子,家庭皆能美满,事业顺利成功,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是佛教育的效果与目标,所以每一尊佛像、菩萨像,皆代表佛教教学的理论、方法、境界。如果我们明了其意义,才知道其教育方法之美、善,令人敬佩。它是将艺术与教学结合,发挥高度艺术化的诱导功能。
  譬如,我们供奉“阿弥陀佛”,他代表圆满觉悟,代表真实智慧;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平等的爱护与关怀;大势至菩萨代表信行专一。净宗修学的目标与方法,从这些名称上就能体会。“阿弥陀佛”的意义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明是智慧,长寿是第一福德。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真实智慧、长命富贵。净宗所说的“心净则土净”,说明幸福、快乐、智慧、长寿,皆从清净心出生。所以,净宗修学的中心就是清净心,从清净心生出净土,从净土现出无量无边清净、庄严的真实功德。
  这些外国人听了之后皆生欢喜心,他们要长寿、快乐,也要清净。可见佛法教学确实是一切众生共同的愿望。佛陀教育超越国家、民族的界线,超越种族,乃至不同宗教思想的界线,所以能为十法界一切众生所接受。这样美好的教学,是我们不能不接受的。
  【四二】世间无论古今中外,没有一人不想自己一生中过得幸福美好。其中还有一些人,不仅想这一生过得好,还希望来生比这一生更好。这个愿望能不能达到?实在说,除佛法之外,很难达到如此理想的目的。因为一切众生的今生、来世,所享受的皆属果报;果必有因。如果对事实真相不能透彻了解,此一愿望怎能达到。能将此事实真相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的,唯独佛法。因为佛菩萨的生活,就是古今中外一切人所希望的究竟圆满生活。
  佛菩萨应化世间,表演给我们看,有些聪明人看出来了,并能学习、模仿,得到真实受用,自在解脱、快乐美满。但是也有不少人依然沈迷于五欲六尘、人我是非之中,不但不能领会佛菩萨说经讲道,即使做出榜样,他们也没看出门道。这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障深业重”。佛菩萨慈悲,对这一类人并没有舍弃,而是时时处处利用机会教育,不断的提醒,希望他们总有一天觉悟,回头是岸。由此可知,佛菩萨的生活,就是一切众生心目中向往的真善美慧之生活。
  大乘经上告诉我们,真善美慧在佛法中确实存在,不只是理想,而是事实。“真”的业因是真诚,“善”的业因是清净,“美”的业因是平等,“慧”的业因是慈悲。由此可知,若我们具备与佛菩萨一样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在生活上即显示真善美慧的果报。若没有佛的真实教诲,我们不晓得修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的因行,而一味的祈求真善美慧的人生,则果报是决定得不到的。善因必定有善果,恶因必定感恶报,这是真理,世出世间法都不能违背此原理。世间虽然有很聪明的人,但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所见到的、所理解的,还不够透彻、不够明朗,所以得到的善果是有限的。这样有限的善果总是不能满足人生的愿望,于是佛菩萨出现世间,开导众生、帮助众生满足希求。不但这一生过得美好,来生确实也可以达到究竟、圆满、永恒的美好。这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是一切众生应当向往、学习的。只要具足信愿,依教奉行,我们在这一生中必定也能达到此一目标
  【四三】往年我住在台北,邻居是天主教教堂,神父是方豪先生,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我对方神父非常尊敬,他是一位苦学成功的人。当时他在政大教书,七十岁那一年,他说,方东美先生过世之后,将自己所收藏的书籍赠送中央图书馆。我们都参加了赠书仪式。方神父讲,我今年七十岁了,应该把我的书籍捐给政大图书馆。方东美先生身后赠书,自己没见到;我七十岁赠书,自己见到了。方神父是很有智慧的人,他话中含着很深的意义,七十岁以后要办自己的事。此事从古代典章制度里能看得出,中国古代作官的人都是有学问、有修养、有德行的人。所以“学而优则仕”,说明品学兼优的人应当从政,这也是古代从政的标准。因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肯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服务,至七十岁就退休;尔后要做自己的事,即佛家讲的“生死事大”。人生不只这一世,确实有过去世;有过去,当然就有未来。过去世的事对真正有德学的人来说,多少能略知几分;未来世的情形怎样,心里也有全盘的打算。这才是真正有智慧、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世间不可能有不顾前后的智者,我想古今中外见不到这样的人。有智慧的人一定是瞻前顾后,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给我们高度的警觉。现代无论世法、佛法,许多人一直到老死都不肯放下,这是很大的错误。
  我年轻初学佛时就有一个想法,过去讲经时也曾多次提到。以佛门为例,大多数出家都是二十几岁,二十岁至四十岁是出家修学的阶段,要认真努力研究教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四十至六十这二十年中要牺牲奉献,为佛教服务、为道场、为信徒,也就是为常住工作;六十岁以后就应当辞去一切执事,若作住持或当家都该退休;退休之后要办自己的生死大事,也可以接受道场的供养。因为我们曾经服务二十年,所以退休接受供养也是应该的。
  此时可以当老师,从事讲经、教学,不担任一切行政部门的工作。因为讲经、教学对自己修行没有妨碍,这是办自己的大事,也顾到佛法的承传,为佛门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这个想法,我想了很久,可是自己没做到,被迫于时势;实际上,我大概也做到了几成。我出家以后从来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可是还挂个名,基金会挂上董事长的名,华藏精舍住持的名。形式上我还挂了好几个名,但事实上从未管过事。
  我想到方神父七十岁时把所有书籍捐献,为自己身后着想,因而联想到这些事对于我们修学,无论在家、出家皆是非常重要的理念。晚年一定要为来生着想,应当将一切事务交付给年轻人,辅导年轻人推动佛教事业;自己则一切放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才真正是自利利他,圆满功德!
  【四四】世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一句话,古往今来无论中国、外国,皆是很实在的写实,也是非常令人感叹的。为什么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话只是将现前的状况说出,而其所以然的道理未能明白显示。佛法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就是非常复杂、非常繁琐的因果辗转轮回之现象。除业因果报的无间循环轮回之外,确实没有一法真实,没有一法存在。这桩事唯有佛经说得明了,说得透彻,说得究竟;一切求真实智慧,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不可不知。不如意事的业因是什么?皆是自己无量劫来造作的不善业。现在我们还继续迷惑,继续不断的造作,因而“自在、如意、吉祥”的美满生活就永远得不到。
  古德教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乘经里这类说法就更多了。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的确违背这个原则。我们总希望别人能顺从自己,而自己却不肯恒顺众生,这就是真正的原因。我们喜欢受别人尊敬,自己应当先尊敬一切众生,才会得到一切众生尊敬自己的果报。我们不希望受别人诽谤,不希望受别人讥刺,因此自己就不可诽谤一切众生,不可讥刺一切众生。我们希望别人善待、关怀自己,试问自己有没有善待、关怀过一切众生?因果必定相应,善因必定结善果,恶因必定感恶报。
  人生在世,往往我们的善心只对自己喜爱的一、两个人,自己所不喜爱的、不关心的,则毫无慈悲心,甚至用恶心恶意对待,这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真实原因。十个人当中,你只对一个人好,对九个人不好,当然于十分的自在之中,你只得一分自在,而有九分不自在,得一分如意,而有九分不如意,这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业因感得的果报,我们不但要彻底明了、究竟明了,还要将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真正彻底的修正。
  我们希望一切众生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应该如何对待一切众生。这不仅是世间圣贤智慧经验的教诲,也是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的教导。能有这样的认知,能深信力行,这种人不仅是世间大圣大贤,实在就是佛门的诸佛如来。
  念佛的同修们,若想在一生中真正能事事顺心如意,菩提道上一帆风顺而没有障碍,对此道理与事实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遵守。只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我们在人生中一定可以得到“如意之事常八九”,这才是美满幸福的人生。自己的幸福、光明、自在、美满的人生,要靠自己真诚、平等、慈悲心创造出美好的条件,自然就有美好的结果。
  【四五】谚语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两句话很有道理,而且是事实。一九五三年,我初接触佛法时,好友叶会西先生看到我研究佛学,有一天他来告诉我,他有位同乡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问我愿不愿意认识他,可以向他请教。我很乐意,于是他就为我介绍认识朱镜宙老居士。
  老居士当时已经七十岁,我才二十六岁,他把我当作小朋友看待。他创办“台湾印经处”,当时台湾的经书非常缺乏,全省印经、流通佛书只有三家。在台北就是老居士办的印经处不定期出书,台中有瑞成书局,和台南的庆芳书局。佛书的种类、数量都很少,所以经书相当不容易得到。
  朱老居士对我非常爱护,凡是台湾印经处出版的书,他都送给我一本。我对他非常感谢,也常向他请教。以后我辞去工作,老居士为我介绍认识忏云法师与李炳南老居士。这是我学佛的一段很深的因缘。
  老居士常跟我们讲因果报应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他是学财经的(财政经济),抗战期间曾经任职西康的税务主管,抗战胜利后曾任浙江财政厅长,是一位德学俱优的长者。他告诉我,一九三一年他在一家银行任经理,通常闲暇时,总有几位朋友打打牌、聊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是走阴差的,也就是晚上到阴曹地府上班的。他说,这是真的,一点也不假!他的职位并不高,好像是负责传递公文,替苏州都城隍当差。在世间,苏州是个县,上海是特别市;但是在阴间,苏州城隍称为“都城隍”,好像省长(省主席)一样,而上海的城隍只是个县官,归苏州都城堭管辖。我们讲的城隍还有分大小,都城隍管辖一个省。
  他说,有一天上海城隍庙送来一批“生死簿”,呈报苏州都城隍,是他接收的,他好奇的翻开来看看是那些人,结果令他大惑不解,其中名字多是五、六个字的。第二天他和朱老聊天闲谈时,就把这件事说出来;当时每个人都想不出原因。中国人的名字最多四个字(复姓的),但是也不可能这么多,还有五、六个字的,他们怎么想也想不通。
  三个月之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兵在上海发动战争,国军奋勇抵抗。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以前上海送来的那一批生死簿,是日本兵在一二八战役中的死亡名册。从这里就晓得“生死有命”,即使战争阵亡的人,三个月前,名册已经送到苏州都城隍那里了。这就说明一般认为战争中横死的,其实也是命中注定的;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皆是注定的,确实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不该死的,枪林弹雨之中也没事;命里该死的,甚至于流弹也会把他打死。这些都是事实。
  *    *    *
  朱老居士又讲了一桩事,发生于清朝末年(一九一一年初)。当时他住在家乡(浙江温州),邻村有一位举人,是个独生子,家境也不错,所以中举之后他没有作官,在家中侍奉父母。此人很孝顺,地方上对他都很尊敬。有一天他午睡时,忽然有人喊门,他就起来了(实际上他是作梦,但是梦中境界太清楚了,不像一般作梦迷迷糊糊地,与真实的境界完全一样)。当他开门之后,看到两位差人牵着马,手中拿着一封信,问他此地有没有这个人。他一看信封上是自己的名字,便说,这就是我!当差的一听很高兴,说我们大将军请你去谈谈。他一想不对,自己一生与官场没有交往,尤其与武官更没有往来,于是他说是不是搞错了,也许是同名同姓的。这两位差役不由分说,既然名字没错,你就跟我们去一趟,于是拉拉扯扯请他上马,他也无法拒绝。
  上马之后,他感觉马不是在地上跑,像在空中飞行。不多久到了一个地方,有很多人在那里交头接耳,好像在讨论什么,似乎是很重要的大事;于是他向旁边的人打听大将军是谁,人家告诉他说是岳飞。他一听,觉得不好了,岳飞是宋朝人,他找我,我岂不是死了?他非常恐惧,说这不行,我家里父母年岁已大,太太还年轻,孩子年纪很小,我决不能死!不久岳飞升殿,见到他很欢喜,慕名已久,知道他是孝子,道德、文章都很好,特别聘请他入幕府,担任幕僚工作。
  岳飞是国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此时确是受宠若惊。他向岳飞报告说,家中尚有老小,不能离开。岳飞说,我不是现在就要你来,我们正在筹划北伐金兵,大约六个月后才征召你,目前你还可以回去处理后事。他是个读书人,想想人终归一死,若死后能追随民族英雄岳飞也很不错,所以就答应了。再由带他来的两个小鬼送他回家,他就梦醒了!于是他告诉父母家人,说什么时候要死。他的父亲一听,说他年纪轻轻怎么说鬼话?他说不是的,这个梦不是普通的梦,境界跟真的完全一样,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梦境看待,因此就准备办后事。半年之后,约定的期限到了,他就跟父亲讲自己要走了。此事传遍乡里,朱居士也听说了,感到很好奇,这位年轻的举人,又没生病,看他怎么走法。走的那一天,很多亲戚朋友都到他家,他也接待宾客,跟大家辞行。时候将至,他躺在床上,他的父亲很不高兴的在房里骂,“我只有这一个儿子,你走了,我孤苦零丁,还有妻子儿女如之奈何……”。时候到了,他就跟父亲讲,接我的人来了(其它人看不见),他们已经在门口了。最后他劝父亲,人终归一死,而我死后,你们知道我追随岳大将军,也是难得的事;并且这种事也得罪不得,如果敬酒不吃,吃罚酒,更没有意思,不如让我走好了。最后,他父亲叹了口气说,好吧,你走吧!这句话才说完,他就断气了,也就是他父亲同意,他就走了。
  这桩事大约过了半年,武昌起义(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革命军推勫满清。朱老和他们才晓得世间还没打仗,半年前,鬼道已经先发动北伐金人;金人就是满清。这桩事是他亲眼见到的,好好的人,一点事也没有,说走就走,证明确实有鬼道。朱老居士以后学佛才晓得岳飞还在鬼道当鬼王,由于他一念瞋心未断,虽然尽忠报国,还落到鬼道作鬼王。所以,学佛之后就晓得因果可畏,不能生天,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去作鬼王了。
  *    *    *
  朱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是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在文坛上很负盛名。那时袁世凯当权,他的岳丈因为得罪袁世凯而入狱。怎么得罪的?他说袁世凯不值得我骂,就是不肯骂袁世凯;这话传到袁世凯耳里,袁世凯很生气,就把章太炎关进监牢里。总也没有什么大罪名,于是关了一个多月便放出来。
  出狱未久,有一天晚上睡觉,梦见两个小鬼抬着一顶轿子,说东岳大帝请他,他就上了轿。这两个小鬼像飞行一样,没多久就到了东岳大帝那儿。中国大陆有五岳,东岳管五个省(江苏的都城隍只管一个省),可见这是大鬼王。东岳大帝聘请他作判官,地位好比现在的秘书长。但是他是活人,于是请他晚上上班,天亮时就送他回来。每天都去上班,所以他知道很多阴曹地府的事,没事就跟朋友们聊天,谈谈昨天晚上办了些什么事。他说中国、外国都有阴间,但是阴间的言语相通,没有隔阂,生活状况跟人间差不多。但是不见阳光,天永远是灰蒙蒙的,好像永远是阴天浓雾的样子。他当东岳大帝的判官,地位很高,有待遇,也有饮食,但没有用处;因为他是活人。有一次他忽然想到,地狱里的炮烙刑法太残忍,可不可以废除?东岳大帝听了笑笑,就叫两个小鬼带他到刑场去看看。走了一段路,小鬼就指给他看,他却看不到。他是学佛的,于是恍然大悟,地狱乃贪瞋变化所现,就如《地藏经》所说的,如果不是受罪的人、不是菩萨,即使地狱在你面前也见不到。他才晓得这不是人力所能为的,不是残忍不残忍的问题,而是由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閰罗王也无可奈何。一个多月以后,他用黄纸写一份辞呈,然后把它烧掉,果然从此以后那两个小鬼不再来接他了。
  *    *    *
  虽然朱老的老岳丈信佛,学佛也很有成就,作判官这桩事,他知道得很详细,但是那时他的信心生不起来,好像听故事一样,并不以为然。
  老居士讲自己学佛的因缘是在抗战期间,就是他主管西康四川两省税务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跟几个朋友打麻将,夜很深了才散去,大约是夜晚一、两点钟,回家要走一段好几里长的路。抗战期间,马路上很远才有一盏路灯,而且灯泡大概只有二十烛光,不像现在这么明亮。走在他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女子,他也没在意,他们走了相当长的时间,忽然之间他想起,深更半夜怎么会有单身女子走在路上。这么一想,立刻寒毛直竖,一身冷汗,仔细一看前面这个人,有上半身没有下半身,吓死他了!这决不是幻觉,因为他们一同走了很长的时间,决不是眼花。因为是自己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从此才相信佛教。过去听到那么多事,他还不以为然;这一次吓得一身冷汗,才回头看看佛书,才进入佛门。朱老居士学佛的因缘说明,佛经里讲的六道鬼神之事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就跟《地藏经》上讲的一样。这些事在笔记小说里记载很多,而他为我们说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事实,启发我们学佛的信心。老居士对我一直非常关怀,他往生十一年了;我们若能记住老人家往年的一席话,也算是对老居士的永远怀念。
  【四六】《金刚经》末后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的意义非常深广;最后一偈,也是这两句话的批注,所谓二句一偈,就是金刚般若的总结。其义理之深广确实不可思议。“如如不动”是指真如本性,也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不取于相”是修德,是讲修行的要领,此要领是贯彻到底的。换句话说,从初发心直至成佛,就是用不取于相的功夫,一句中包含观行,“观”是“看破”,“行”是“放下”,看破与放下是一是不二。我们从这里真正领会“法法皆是”的理论与境界。如果不是由全经一贯说听下来,这两句话的深义依旧是很难体会。
  修学原本有两个途径,一是修定,一是修慧。上智与下愚,皆方便修定,容易契入。唯有中间一类既非上智又非下愚,占的数量非常多。这一类人尤其是“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刚强难化”是佛最难度的。若劝他念佛,他说念佛是迷信,不能接受;所以用修观的方法比较容易接受。教他如何看破放下,就是从不取于相这方面下功夫。这样的功夫,经上告诉我们,必须先看破才肯放下;肯放下才能真看破。所以,看破与放下要相辅相成,交互用功,坚持不间断。如果对事理不清楚、不明白,当然他是不能放下的。金刚般若将宇宙人生的理事说得透彻,说得精微明了,如果真正能体会得,相信他肯放下。放下一分,与如如不动的自性就相应一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可以透露一分。智慧现前,帮助他看破;看破,帮助他放下;放下,帮助他看破。如此辗转交互作用,才能将自己的定慧不断向上提升。事实真相是最不容易突破的,般若经上所说的“缘起性空”,也是说明“万法缘生,当体皆空”的真相。
  不但世间一切法是缘生的,佛法也不例外。诸佛菩萨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所谓“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用什么方法得度就说什么法,这是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感应道交就是“因、缘、果”,所以佛法是缘生,佛菩萨示现的形象也是缘生的。既然是缘生就没有例外,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总而言之,世出世间法确实是一如。《金刚经》上所说的“诸法如义”,“法法皆是”,都把这一桩事说得清楚明白。
  初学者乍听这个说法,与自己平常生活中的常识完全违背,所以不容易体会,不容易领悟。由此可知,真正学佛要有耐心,要有相当长的时间融会事理;真正清楚明白之后,要认真修学;修学的方法就是认真实行看破放下的功夫,这样才能契入境界。
  有同修问我,既然万法因缘生,我们所见的一切相,世出世间一切法相皆是相续相,为什么会相续?当知世出世间一切现象,有果必有因,因就是妄想;妄念相续,所以妄相就相续。因不会灭,念是自性起用,因此相也不会灭。念会变,相也会变。念头不会灭,无念时是无明,还是有念,这是事实真相。如果念头变了,外面境界相就变了。这种变动是无始的,一切大乘经里,佛都是这么说的。什么是“无始”?念起念灭是无始。念头存在的时间太短暂,其生灭简直可说是同时的,也就是“现象生灭”同时。
  佛在《仁王经》上讲,“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我们自己也作个试验,一秒钟大约可以弹指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是两个十万八千。即知念起与现象,正以二十一万分之一秒的快速生灭,如此快速是不是“生灭同时”,故说“不生不灭”。《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的意思,我们也能体会一些。《楞严经》上讲,“无始生死根本,无始菩提涅盘”,“无始”的意思,也以此体会到一些。可见此义之深,要是含糊笼统的讲,说实在的话,不但听的人不懂,恐怕讲的人自己也不明了。如何能讲清楚,这正是大乘经的难处,义理的确甚深。实在讲,生灭的速度确实不止一秒钟二十一万次。以现代普通科学所发现的,“光”的速度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则一公里的速度就是三十万分之一秒。因此,弹指九百生灭是佛的方便说。若以光速计,则光行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一公里有一千公尺,则光行一公尺的速度是三亿分之一秒。一秒钟的三亿分之一,以此速度走一公尺;一公尺还是相当长的距离。
  一公尺有一百公分,光行一公分,即三百亿分之一秒。诸位切记,光速三百亿分之一秒行一公分;一公分还是很大的距离,可以看得很清楚。依此类推一公厘、十分之一公厘、百分之一公厘的光速,就能领会佛经上讲的“不觉心动”。这样速度的心动,我们如何能觉察!佛说“不生不灭”,我们承认确实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它也确实“有生有灭”,只是生灭的速度太快,一出生立刻就消灭了,前念灭时,后念即生:::。从这里才体会得“不觉心动”的速度之快。所有一切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皆是“心的波动现象”变现的。我们从这个例子略能体会佛在经上讲的“无始”,没有开始,“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才明了佛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妄念的转变”,因为妄念不空,所以波动变现十法界,变现无量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现象就是不同的妄念。不同的念头变成不同的现象,同的念头就变成同的现象。念头是“因”,变出现象是“果”。因果不空,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即是业因果报循环的相续现象”。有没有实在的存在?没有!确实是一点实在也没有,如梦幻泡影。
  万法根本不存在,它是生灭同时,明白了何以现这些法相。一切法相根本就不存在。若存在就是真的,不存在就是假的,于是真相大白,这样才能彻底放下。若还有一个放下的念头,还是假的。身是波动的现象,能把“身”放下,“我”也放下,不再以为身是我,才得入门,所谓证须陀洹果。身见破了,没有我见,当然就没有我所。世出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所有的。没有“我所有的”,没有“我执”,这才入大乘初信位,即小乘初果位。这些是“名相”,其实修行人不著名相。名相也是假的,所以“须陀洹即非须陀洹,是名须陀洹”。《金刚经》中这些句子很有味道,将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显示,能使人看破放下。大乘菩萨从初发心至如来地,就是修“即非、是名”,一切法皆用“即非、是名”去观照,就能入金刚般若,入金刚三昧。
  我们学佛,念佛求生净土,不能不明白这些道理,不能不通达事实真相。明了通达,自然就肯放下,就肯老实念佛了。不通达、不明了,则是有名无实,决定不可能老实;明了、通达,自然就老实了
  【四七】现代教学有“小班制”,一位老师教五、六个学生,好处是老师可以将全部精神贯注在学生身上。其实中国古代私塾就是这种教学方式。私塾的老师教学大概都不超过二十人,所以老师对学生可以面面照顾到。如果一班学生太多,老师就不得不敷衍。现代教室大、学生多,所以感觉小班制非常可贵,于是许多补习班都以小班教学号召。
  我们学佛要想真正成就,也应采用小班制;道场太大,同修太多,实在很难成就。即使以讲经来说,经典讲完后免不了有疑问,一定要提出来研究讨论,甚至反复的辩论,才能稍得解悟的利益。不但学生能破除迷惑,老师本身也得利益,所谓“教学相长”。有许多问题若非经过答问,讲的人未必能发现。因为问对,所以就发现许多重要的、关键的问题。讲经说法尚且如此,则一起共修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
  过去台中李老师常讲,真正的佛七,人数不可超过十人,否则主七师就无法照顾。这十位同修,每一个人念佛的状况、境界,主七师父都清清楚楚,能协助他、调理他、帮助他、成就他。如果人数多,就变成“佛七法会”,热闹而已,谈不上成就。实在讲,真正的佛七标准是“一心不乱”。即使达不到一心不乱,也应当达到“功夫成片”,这样的佛七才没有白打。
  我们从这些方面体会,在这个时代建立道场弘法利生,小道场的功能很可能比大道场还殊胜。人数少容易建立共识,有好处;人多意见就多,很难建立共识。道场小,开销也少,不必用许多精神应付信徒,无论解门、行门,皆有很殊胜的功德利益。如《西方确指》所讲的觉明妙行菩萨,他们的道场人数固定,只有十二个人一起共修,个个成就,实在很不可思议。又如,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第一个念佛堂,当时参加共修的人数总共才一百二十三位;人数是限定的,不是随便可以参加的。若干年后都有成就,这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很好的典范。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真正有远见、有道心的同修,应当向此目标发展。
  现代是竞争的社会,无论那个行业都拼命的竞争。竞争不是好现象,竞争的心是动的,是乱的,不是清净心。对治这个时代的病态心理,我们走精简的路子就是好样子,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至于弘扬佛法,利用现代科技,尽自己绵薄之力,以电视、广播、录像带、录音带,就可以发挥很大的效果。由此可知,道场不须大,信徒也不须多。我想走这个路子,对自己、对同修皆能得真实利益。如果同修太多,像这种小道场可以分开来建三、四所,就是不必建大道场,不必浪费那么多人力、财力。我们要求真实修学的效果,这样才好
  【四八】现代世间,社会到处呈现一片混乱,不仅是佛教徒,我们在外国也听到、看到许多宗教徒寻找避难的地方。尤其是基督教的预言,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所以美国就有一些基督徒,真的想尽办法寻求避难之处。在佛法中,以民国初年,金山寺的妙善法师所说的,人一定要相信自己所造的“业”。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众生有共业、有别业。“别业”是共业中的不共业,即使在很大的灾难中也有人能幸免,也有人能过得很好。这就说明每个人所造的业不同,妙善法师讲得非常精微。到那里寻求避难所?实在讲,这是错误的心理,应当“断恶修善”才能保全,才是最安全的方式。不学佛的人很难理解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
  大乘经典,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虽然不长,而对于宇宙人生的理论、事实真相,说得非常透彻。一个人果然能“离念、离相”,任何的劫难都能化除。共业不能转变,别业决定能消除一切灾难,就如《心经》所说的“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还是要“离念、离相”,所以《心经》教我们“照见五蕴皆空”;不但相离了,念也离了。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色是“相”,受、想、行、识是“念”,所以“五蕴皆空”就是“相”与“念”俱空。《金刚经》上所讲的能执的心,“三心不可得”,是受想行识空;“诸法缘生”,“当体皆空”,是五蕴中的“色”空。所以,诸经的说法不一样,意义完全相同。这是说明归根结底要离相、离念,恢复自己的身心清净。离相达到一定的标准,清净心即现前。
  《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生起真实智慧,“明心见性”也是生实相,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修行纲领。我们能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在在处处用这些纲领改正自己一切的看法、想法,这就是“观照”功夫。“观照”得力就得“相似”的境界,有相似就可以进入“分证”的境界,这样学佛才能得真实受用,即是功夫真正得力。如果离开这些原理原则,无论修学那个法门,也不过是古德所谓的作样子而已,得不到真实受用。换句话说,在生活中决定不能解决问题。学佛一定要认真,要明理,要懂方法,要知道境界,要把握光阴,不能让光阴空过。一分光阴即是一分命光!世法无常,皆是假的,不必计较,一切随缘就得自在。
  (四九)《金刚经》上有一段,如来在果地上成就的具足相,三十二相就是修福修慧所圆满的。这正是三归依时所念的“归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德、智慧;“足”就是圆满的意思。福德、智慧两者都圆满了,在这两者中成为最尊贵的。经义告诉我们,诸佛菩萨尚且不能不修福,我们学佛应当把修福这桩事看作最重要的。修福能不着相,就是修慧,由此可知,福慧可以双修。福慧本来就不离的,福在慧中,慧在福中,福慧是一桩事。如果着相,就只有福,没有慧,而这种福就是有漏的福报。“有漏”就是修福的心不清净。修福的心有烦恼、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佛教导菩萨要“离相修福”。这正是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身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经上讲得很多,我们要细心体会。如果真正能体会佛的意思,世间任何一个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修很大的福慧。如果不明了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说实在话,现在许多学佛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福”,这就是愚痴。也就是说,他没有能力辨别“罪”、“福”,把造罪业当作修福。相信诸位稍微细心一点,应该能体会我所讲的话,这种现象在在处处都能见得。修福的范围非常广,但有个总原则,只要掌握此原则,就不至于有大错处。这原则就是佛菩萨为我们所示现的,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无论私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为一切众生作好样子。我们能明白这桩事、晓得这个道理,自己从早到晚,时时刻刻想一想,自己这个样子可不可以作为一切众生的榜样?能有此念头就是佛菩萨,佛心、佛愿。自己是一切人的榜样,家庭是一切家庭的榜样,事业是一切事业的榜样。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看到,佛菩萨示现在社会上为男女老少,作各行各业,他们的所作所为,决定符合这个标准。他们不一定表现作学佛、拜佛,甚至示现为其它的宗教徒,我们称之为外道。五十三参中就有五位示现作外道,像胜热婆罗门、遍行外道,他们并不是佛教徒。正如现代社会里,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只要他的心行可作一切众生的榜样,就是佛菩萨化身来的,他所作的就是菩萨事业,他所存的是大菩提心。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都必须清楚明了,决定不能误会。每天敲着木鱼念经拜佛就称作修善,那也未必是真的。佛法不在形式,形式是一种手段,用来接引没有学佛的人。
  真正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何以说菩萨穿衣、吃饭都不违背自性,穿衣、吃饭都是六波罗密,我们在般若会上曾经讲过这些道理。菩萨现身不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吃饭养身体是为大众服务的,不是为自己,不是自受用,所以他吃饭也是布施波罗密,与自性相应。如果身体是自受用,为自己享受的,那是凡夫,就不是菩萨行,这样吃饭、穿衣是为自己。佛菩萨的身体是为一切众生,为弘扬佛法,为利益众生,所以穿衣、吃饭都是六波罗密,都与自性相应,不违背自性。我们学佛要从此处学,这是真正佛弟子,是真正学佛,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
  维摩居士曾示现生病,他用这个方法度众生。他自己真的没有病,生病是为度医院的医生与病人,否则没有机会接近他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即使补几颗牙齿,也要度牙医生;他一个人学佛,他的同行就都跟他一起学佛了。所以,菩萨念念都是弘扬佛法,念念都帮助一切众生真正学佛。譬如,前几年韩馆长大病一场,把那家医院从主任到医师全都度了。每位医生都拿念佛机、录音带,不断的到图书馆索取经书佛像。他们也送给病人,把这家医院变成道场了,馆长的那场病没有白生。
  道场在那里?无处不是道场。真正有了道心,道场是佛菩萨送来的,那里要人去找。这个地方的人有福,佛菩萨认为此处需要建立道场,佛菩萨就送来了。古代中国慧远大师的道场、莲池大师的道场,他们的大殿称为“神运殿”,而不是“大雄宝殿”,因为是佛菩萨建立的。问题就在自己有没有道,有没有这个心。新加坡这里不必多,只要十几个人真有道心,佛菩萨就会送道场来。
  中国谚语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譬如,三国时代蜀汉的刘备,刘、关、张、诸葛亮四人同心,就能建立一个政权。再看中国历史,每一位开国的帝王,与他同心的豪杰都只是少数十几个人,大家一条心就能建立一个王朝,就能绵延几百年。
  同心太难!现代夫妻大都不同心,同床异梦,各人想各人的,所以家都兴不起来,怎么能建国?几个人同心同力,不但家可以建,国也可以建。这就是佛法讲的“六和敬”,所以“道”要紧。真正有道心,真正断恶修善,能改变环境。不但改变自己家庭,改变一个地方,改变社会,使这个地区不遭难,不遭劫。这就晓得功德有多大,自己不真修怎么行,所以一定要认真,要明理。一定要懂佛理,在事相上应当怎样做,要尽心尽力帮助众生。
  【五十】清晰的概念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在大经里,佛举例说明一切万物,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仁王经》说“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这种说法已经相当微细,与《金刚经》、《楞严经》上所说的原理,使我们能逐步了解事实真相。
  佛经上说“力士弹指”,“力士”是指身体很强壮,精神、力气很饱满的人,他弹指弹得快。一般来讲,一秒钟应该可以弹四、五次。以四次而论,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好是两个十万八千,也就是二十一万六千。这个算法应该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就像现代科学家所讲的“波动”。这种波动现象还是相当粗的,不是微细的。
  佛依二谛说法,是凡夫心量可以接受的。正如佛经上讲修行的时间需三大阿僧祇劫,这种讲法凡夫可以接受。如果再说长了,就不能接受。《华严经》上说到真实的,不只三大阿僧祇劫,而是无量劫。从此处也能体会佛所谓的“一剎那九百生灭”,也只是我们凡夫能接受的。三千年前,印度的修行人相当聪明,无论婆罗门,或其它宗教的,都有相当好的禅定功夫,所以他们能接受佛这种说法。现代科学家利用科学仪器观察,知道实际状况比这更微细。以光波为例,光是波动,光的速度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也就是光走一公里需时三十万分之一秒。一公里有一千公尺,若缩短为一公尺则只需三亿万分之一秒。一公尺有一百公分,一公分还是很长的距离,还是很粗的相。如果再算百分之一公分、千分之一公分、万分之一公分,于是我们才能体会那种波动的状况,才知道佛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对“当处”才有点概念。这是真正的生灭现象,即波动的状况。《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因为这是事实,也就是所谓的“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导我们“无住”。虽然它是极其短促的生灭相,但它的生灭相相续,一个相接着一个相。因为相续,使我们觉得有现实的事相存在。其实我们看到的是相续相,是连续的现象,实际上它是剎那生灭不住的。正如同我们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样,它是连续的,而不是真正的存在。它的底片是一秒钟二十四张画面,我们就已经不能觉察它是假相,何况光速一秒钟,简直是天文数字。这是以光波来看佛经上所说的问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要“生心”。“相”虽然极其短暂,“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实在它是有相,不是没有相。因为它的生灭几乎等于零,生灭同时,所以称为“无生”。无生还是“有生”。真的无生应该没有相,所以不是真的无生,是生与无生同时同处。它的意义是生与无生不二,所以证得“无生法忍”,对一切现象当然没有留恋,当然看破了,当然真的放下了。“生心”就是因果不虚,相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改变,于是有十法界依正庄严。因为这些森罗万象皆是妄念的波动现象。念头非常复杂,所以境界相就很复杂。念头清净,所现的境界相也清净。十法界、一真法界的真相如是如是。
  一般大乘经上讲,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见到这种现象;八地以前是听佛所说,自己并没有见到。譬如,我们可以见到一公分的距离,而见不到其中的光波现象;但是八地菩萨就能很清楚的见到波动的状况。这是事实,我们推理可以推测得到,想象得到,但是见不到。心要多么清净,多么细,才能观察到这个现象。一般人的心念很粗,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问他想什么,自己也不知道。这么粗的念头都不能觉察,那里晓得这么微细的波动。这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搞清楚、搞明白了,原来如此!当然就不会计较。真的放下了,生活就很快乐,一切随缘。随缘之中,知道“因果不空”,力行断恶修善,就会把境界愈改愈完善、愈改愈美,自己可以作主宰,也可以作环境的主宰,所以是“相随心转、境随心转”。这就是佛何以教我们无住之后,要“而生其心”,道理在此。
  【五一】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一如”,“法法皆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些都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现象的形成,《楞严经》云:“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六句将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来源述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若不是真正过来人,十法界如此复杂的现象,居然以六句话就讲得这么清楚明白,实在令人不得不佩服。这六句话的含义很深,江味农居士也引用它来解释《金刚经》末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偈语。现象明白了,最可贵的是我们如何得到真实的受用。菩萨与凡夫不同之处,佛菩萨彻底究竟的明了宇宙真相,所以他们生活在圆满的智慧之中,无论什么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凡夫完全不知道事实真相,于是在生活里免不了怀疑、猜测、妄想;从此生起无量无边的烦恼,面对眼前的生活就会显得愈来愈复杂,愈来愈痛苦。这些都是迷惑颠倒、错误造作所形成的后果,因此在现象上出现六道三途。
  世出世间的圣贤人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以改造眼前的生活困境,化解一些问题,但是并不究竟。究竟的标准何在?最低的标准是超越六道;最高的标准是出离十法界。平常我们劝人断恶修善,实在讲,出不了六道,当然更出不了十法界。若想得到究竟圆满的生活,必须超越十法界;若想超越十法界,就决定要有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佛在大乘经里说了很多,我们应当细心体会,好好的记取奉行,这是一生中最可贵的。我们大家都非常幸运,这种幸运就是佛说的,我们得人身、闻佛法,尤其是能闻到如来正法。虽然我们还没能究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但是多少已有几分体会。这种体会虽然很浅,但是要能认真将自己体会到的,真正掌握住,依教修行,也就是大经上告诉我们“看破”、“放下”,依这两种方法辗转,相辅相成的交助用功,就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从初发心直至无上道,皆不离此原则。
  我们修学净土,采取持名念佛的方法,也应该遵守此一原则。这一句“阿弥陀佛”提起,就应当将身心世界、一切万缘彻底放下,这样念佛功夫自然就得力,将来往生决定没有障碍。世事境缘要看得淡薄,不须认真,也不须计较。光阴迅速,一寸光阴就是一寸命光,有智慧的人,一定知道光阴的宝贵,认真修学,求取永恒的幸福、自在,永远摆脱六道、十法界。有这样的认知,用这样的愿望,真正精进不懈,此人一定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护念,一定获得一切诸天善神的加佑,在这一生中一定能获得圆满修学的成果。这是我们应当记取,应当学习的。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7:50 , Processed in 0.08550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