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转录于澳洲净宗学院网) 第九集 刘素云老师 第二次复讲 时间:2020年11月25日 地点:六和小院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今天,给大家介绍座列上首的第四位尊者。 〖尊者迦叶〗 大迦叶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头陀第一。 他是“传佛心印”的人。是禅宗第一代祖师。禅是释迦牟尼佛传给迦叶的,是代表“宗门”。在中国大小乘佛法分十个宗派,禅宗之外的九个宗,都称为“教下”。教下是阿难尊者传的。在《无量寿经》这部经里,都位居上首,代表全部佛法皆在这部经中。 宗门、教下修行的方向、目标完全相同,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是手段不相同,也就是方式不一样。宗门是直截从“放下万缘”下手,他不上课,不用教科书。直截了当放下万缘,恢复自性清净心,所以他用“观心”,用“参话头”的方法。这些方法很特别,要根性很利的人才有能力修学这个法门。 头陀就是修习苦行的意思,凡是修苦行的人: 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 第二要过托钵乞食的生活; 第三要常居一处; 第四要一日一餐; 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 第六要守三衣钵具; 第七要常坐树下思惟; 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 第九要穿着粪扫衣; 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 修学头陀苦行的人就是要过这样简单的生活,也是清净的生活。 这样理想的头陀修行者,就是尊者大迦叶。 他出生于富贵家庭,父亲是一位大富长者。迦叶尊者能够舍弃豪门的富贵荣华,出家修苦行,实在是难能可贵。 大迦叶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就被人称赞为志气清高、不着欲染的青年,父母为他娶亲,他竟和妻子分床而卧。后来在竹林精舍听闻佛陀说法,生大信心,皈依佛陀,佛陀曾说过,若非明彻宇宙的大觉者,是受不起他称老师的。 大迦叶尊者是过着舍富乞贫的托钵生活。有一次,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见到一位贫困的老母,穷得衣不遮体,食不解饥,卧在街巷阴暗的地方,大迦叶尊者很怜愍她,就向她行乞说道: “老母!我看你穷苦的情形,心中很是难过同情,你为什么这么穷苦,都是你过去悭贪没有布施的关系,我是佛陀的弟子,是人间的福田僧,现在望你多少布施一点食物给我,让你种种福田,将来免除这贫困的生涯。” 穷苦的老母回答道: “啊!你是一位尊者,我很荣幸你向我说法,不过你要我布施供养你食物,这是叫我感到非常困难的事情。说出来不怕尊者见笑,我三日来未有粒米充饥,现在所有的是很少的米汁,臭恶难闻,人家将要弃去而为我讨来,这怎么可以用来供养你尊者呢?” “这是没有关系的,”大迦叶说:“你就把米给我一点吧,我是舍豪富而乞贫穷的大迦叶,我很喜欢地接受你的供养。” 贫穷的老母闻言大喜,即刻取出米汁供养,大迦叶恐怕老母不信,就当着老母的面把米汁一饮而光,老母后来以此功德,寿终之后即生天享乐。 大迦叶尊者利人的悲心值得人敬仰,但弘法的热情,比起舍利弗和目犍连等显然不如,当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没有涅槃前,就常劝说他忘却自我,来从事弘法利生的真理运动,大迦叶尊者总是坚定地回答他们道: “我实在是不行了。弘扬正法,教化众生,全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了。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我充其量顶多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起更艰苦卓绝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那些艰巨任务,全赖你们去担当了。” 舍利弗和目犍连听了这些话,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称赞道: “长老能够在这一方面树立法幢,也是非常难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志趣去实践自己的理想,我们为长老祝福。” 长老大迦叶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的劝说,他都不会停止。 大迦叶尊者,不惧狂风暴雨,不怕日晒夜露,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冢间。他的年龄逐渐地衰老,佛陀很同情怜悯他。有一天当他到祇园精舍的时候,佛就劝他安住在祇园精舍。 可是,他反而向佛陀说道: “佛陀!不行,我不能住在祇园!佛陀的慈悲,弟子深深了解和感激。不过,弟子住在这里,一定非过团体的生活不可,那时我的头陀苦行,是会感到很大的不便。这里无论是静坐、经行、闻法,样样都合乎理想,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环境真是太优美了。但我修头陀行者的人,住在这里是十二分的不宜。这里闻不到一点尸臭,看不见半根白骨,生活过得这么舒适舒服,对于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无论如何不适合。我很乐于冢间的生活,那里,长年累月的独自一人,或在树下,或在露天,或经行观尸,或补破衲衣。欢喜乞食行化,就自由地进城,不愿意乞食行化,随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饥。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不有人间的得失,我只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 当然,有人会说我这样的生活太过于自利,像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迦旃延尊者等,他们负起代佛宣扬的任务,不惧阻难,不惜身命,推动着真理的法轮,让众生普沾法味,同获法乐。我虽然没有那股勇气和毅力,但我不会忘记佛陀给我的恩德。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过头陀的生活。 因为众生能否得救,全靠僧团的弘法,僧团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亲教法师,他必须自身要健全,才能担当弘法的工作。 僧团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当然只有从严肃的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德行。头陀的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如能习惯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不贪名闻,不求利养,一心一德,为法为人!佛陀,我为了直接地巩固僧团,间接地利益众生,所以欢喜愿意居住深山丛林或是冢间,决不舍弃苦行,决不能长住在祇园!恳求慈悲的佛陀能够原谅我大迦叶的固执。” 佛陀听完大迦叶的禀告,很是欢喜同意,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好得很啦!你们诸比丘听到长老大迦叶的话吗?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就必须严肃地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尊者的修行,给佛陀称赞,从此,他在僧团中受到普遍的尊敬! 关于大迦叶尊者就介绍到这里。 第五位座列上首的是阿难尊者。关于阿难尊者,我们在前面第六集里已经比较详细地介绍过,在此不再多说。《无量寿经》五位座居上首的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都介绍完了。 请大家看下面一段经文: 【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这三位菩萨在本经列为上首,他们是出家众的代表,他们表法的义趣深广。 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 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就代表全部大经的宗旨,也代表佛法的全体。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普贤,“普”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的意思,普贤菩萨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所以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辅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道,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法王子。 《普贤行愿品》言: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又言:“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在无量劫以前,当阿弥陀佛做转轮圣王时,普贤菩萨当时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第八位王子,名字叫“泯图”。 普贤菩萨是密宗的开山祖师,他不但代表华严的行门,也代表了密宗。由此可知,华严是密宗的显说,密宗是华严的密说,显密不二。 古德云:《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都在这部经中。 黄念祖老居士是佛门大德、密宗的金刚上师,他要求学密的人受持《无量寿经》。他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密法的精髓。 《华严经》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可以说是普贤菩萨对佛教无与伦比的、永恒不灭的巨大贡献,对众生无量无边的恩德皆彰显于此。让我们永远感恩普贤大士之德吧! 普贤菩萨是密宗的开山祖师,是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在《无量寿经》里代表净密不二。 〖文殊师利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 他代表菩萨中的智慧第一。他代表大乘佛法的禅宗。 文殊师利菩萨是禅宗的本尊。 禅宗不是六波罗蜜里的禅定波罗蜜,而是六度波罗蜜的般若波罗蜜。有何为证?《坛经》第二章般若品,韦刺史请六祖升座说法,他第一句宣告大众说:“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六祖开宗明义指出大乘禅宗是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菩萨早已成佛,本为“龙种尊王如来。现在北方常喜国成佛,号宝积如来”。是宝积如来化现菩萨身分,辅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 “未来成佛,号普见如来,故知文殊大士乃过现未三世成佛者”。 他的三世成佛,这是表演的,表法给我们看,特别是表法给法身大士们看。 “今示现会中,大智独尊,表此法门唯大智方能信入”。 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这在以前跟大家交流时曾经介绍过。现在我们知道,他何止是七佛之师,他是诸佛之师呀!这句话什么意思? 诸佛之师,就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学生,没有一尊佛不是他的学生,这还了得! 释迦牟尼佛在《放钵经》里说:“今我得佛……皆文殊师利之恩。……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比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解释一下这几句话:释迦牟尼佛成佛,是由于文殊师利的恩惠。过去说不清的那么多佛都是文殊师利的弟子。未来的一切佛也是文殊菩萨的威神加持力所成就。极赞文殊大士是一切佛出生之处。 文殊师利菩萨在《无量寿经》表禅净不二。 禅就是净。古德说,这一句阿弥陀佛,“教”包括了,“禅”也包括了,“密”也包括了。这是佛门修学的几大纲领。大纲领包括了,其余的无所不包。所以,弥陀名号确实是大总持法门,没有一法是阿弥陀佛之外的。 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纲领,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切法门都念到了,一个也不漏。 大经上常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现在,我们把它搞清楚了。 “一”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切”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句阿弥陀佛圆满包含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再说得详细一点,“一”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部《无量寿经》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 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宝贵这部经的道理,得到这部经就是得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希望同修们认真受持这部经,不要再被其他法门动摇。文殊师利菩萨在这部经里就表这个意思。 〖弥勒菩萨〗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是《无量寿经》后半部分的当机者。 世尊特别在这一会里,嘱咐弥勒菩萨要负起弘扬念佛法门的责任。唯独这部经,这一个法门,确实能够惠予众生真实利益。 当生成就,不是一般的成就,是究竟圆满的成就。所以,世尊特别嘱咐弥勒菩萨,要他负起弘扬的责任。 弥勒菩萨。弥勒是姓,翻作慈氏;名字叫阿逸多,翻作无能胜。合起来就是慈无能胜。因为弥勒菩萨在母胎中就有慈心,所以他们这一族都叫慈氏。又过去生中遇到大慈如来,他也发愿,愿意跟他一样的名号,于是就得了慈心三昧。再者,在他当婆罗门的时候,他号称一切智,在八千岁里修习慈行。后跟释迦牟尼佛一块发菩提心,修习慈定。 《思益经》说慈氏,“众生见者”都能得慈心三昧。《悲华经》说,弥勒大愿,在刀兵劫里头拥护众生。现在慈氏在兜率内院,在兜率天的四千年之后就到人间成佛。兜率天的四千年是地球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三会龙华。有人说,咱们现在不成功不要紧,等弥勒来,龙华会上都把大家度脱了。同修们,想一想,还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啊!这么长的时间你在六道里轮回,不知道要经过多少生死啊! 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这三位大士作为法会上菩萨众的上首,含义很深。因为这三位菩萨和净土的缘很深。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普贤行愿品>里说,发了十大愿的人,“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殿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 一个人到了临命终时,自己的六根都败坏无用,自己的名望、威势、势力、学问全等于零;所有的财宝、产业、心爱的珍品、可靠的亲信,没有一样能伴随自己;当此之时,唯有自身的愿王不舍离自己,在一切时中引导自己往生极乐,面见弥陀。 一部《华严》最后归到<行愿品>,<行愿品>导引我们发愿往生极乐,这就是一代圣教的指归。 普贤大士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这就是法王长子普贤大士求生净土的发愿文。 大智文殊是诸佛之师,也发同样的大愿。 《文殊发愿经》说:“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两位大士都发愿求生极乐。 这两位菩萨在会中列为上首,让大家崇仰文殊的大智、崇仰普贤的大行,见贤思齐,学习先圣,我们也要导引众生同归极乐。 弥勒大士在《大宝积经》中问佛:“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国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国世界?”这就是弥勒大士请佛开示念佛往生法门。 《无量寿经》的后半部分,佛把本经嘱咐给弥勒菩萨,并说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广大微妙法门。 嘱咐弥勒:“汝等作大守护。为诸有情长夜利益……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守是保守,护是护持,守护就是保护与护持的意思。现在上面加一个“大”字,这就超越常情,更有殊胜的含义。 这个“大”字有四层意思: 甲 法大。这是世尊唯说普令众生得度之法。 乙 益大。普被三根,究竟方便,横出三界,直证不退。 丙 愿大。弘扬赞叹净土的一言一行都会归弥陀愿海。 丁 智大。于此法门信受弘扬,实因希有智慧。弥勒接受世尊的嘱咐,他必然在龙华会上演说本经,并且尽未来际常说本经。 〖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贤劫”,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劫。在这一劫中,这个世界有一千尊佛相继出世,这是非常希有的殊胜情况,所以叫作贤劫。有的劫里一尊佛也没有。 贤劫出世的第一尊佛叫拘留孙佛,第二尊叫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叫迦叶佛,第四尊叫释迦牟尼佛。以后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相继问世。但是这一尊佛到下一尊佛之间,间隔的时间很长,比如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之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可见世界上有佛的时间短,没有佛的时间长啊! 参加《无量寿经》这一会的菩萨不计其数,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呢?有两个词我们不要忽视,就是“一切”和“皆来”。“一切”是指范围之广,十方诸佛刹土的菩萨都包括在内;“皆来”是指数量之多,“皆”是全的意思,表全都来了。 贤劫中未来的九百九十六尊佛,他们现在都在菩萨位,这些菩萨也全都莅临《无量寿经》法会,听闻释迦牟尼佛宣讲这一部畅佛本怀的第一经。 与会的这些大菩萨们,也和弥勒菩萨一样,同受大悲慈父阿弥陀佛的嘱咐,护持和弘扬《无量寿经》和净土念佛法门。 这些大菩萨们,永为众生照破长夜里黑暗的明灯,普令众生离苦得乐,契入本有的寂光真净。 下面,总结一下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第九集的重点,供同修们参考。 第六集重点 第六集有八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是一切佛经经首用语,它来自何处?“盖遵世尊之遗教”。 第二个重点:“如是”二字含义深广,不可想象。这两个字简言之,就是诸法实相;换言之,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三个重点: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都不外“如来”二字。 第四个重点:《观经》讲的“如是”,“如”是心是佛,“是”就是“是心作佛”。《无量寿经》是讲的“如是”,“是心是佛”就是“是心是极乐世界”;“是心作佛”,就是“是心作极乐世界”。 第五个重点:“如是”二字包括整个佛法,这两个字是全部经文的理论依据。 第六个重点:“我闻”是表我亲自听佛所说,亦表师承。这个我指阿难。 第七个重点:(两个疑点问题) 疑点一:阿难出生前和做佛的侍者之前,佛讲的经,他没听到过,他为什么能复讲出来? 疑点二:圣人无我,为什么阿难自称为我? 这两个疑点问题,请同修们自己找出答案。 第八个重点:阿难尊者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从中悟到了什么? 甲 对三宝要有坚定的信仰,佛告诉阿难,不坏信仰比严持戒律更要紧。你的信仰坚定吗? 乙 阿难尊者在做佛侍者之前,向佛陀提出了三个希望,为什么得到佛陀的赞叹?你是怎样看这三个希望的? 丙 佛陀为阿难解梦,告诉阿难,你梦中的七件事情,就是未来佛教的征兆。对照佛教的现实情况,你有何感悟? 第七集重点 第七集有七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组成了一个家庭,就意味着是一种责任,既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对方负责,更要为两个家庭负责。 当今社会,这种责任逐渐在淡化,甚至逐渐在消失,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社会乱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核心,核心烂了,家庭散了;家庭散了,社会乱了。社会乱了,灾难来了。我们人类就生活在灾难之中。灾难怎么来的?人类自己造的孽,感召来的,依报随着正报转嘛! 结合你自己的家庭情况,谈谈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处理? 第二个重点:“一时”的三层意思是什么? 甲 众生成佛机缘成熟之时。 乙 众生信愿行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之时。 丙 众生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之时。 第三个重点:你生活在这个乱世,是幸运?还是不幸?为什么? 第四个重点:“一切大圣,神通已达”表什么? 甲 “一切”,表参加《无量寿经》这一会的一万二千人。 乙 “大圣”是赞叹与会的都是大菩萨。 “圣”,证得初果的称“圣”。 “十圣”指初地到十地的菩萨,也称作地上菩萨。 “大圣”,等觉菩萨称为大圣;“大权示现者”可称为“大圣”。 丙 “神通已达”,表六种神通具足,没有障碍,谁能“已达”?唯有大圣,方能已达。 丁 这个“达”是什么境界?证得了六通、三明。六通是阿罗汉证得的;“三明”是佛证得的。 何为“六通”?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漏尽通。 何为“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 第五个重点:憍陈如尊者在《无量寿经》位列声闻众上首的第一位,这代表什么? 甲 代表《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的第一经,第一成佛的经。 乙 代表净土念佛法门是第一法门,第一成佛的法门。 丙 代表依这部经,这个法门修学的是佛的第一弟子。 第六个重点:佛在《阿含经》里是怎样赞叹憍陈如尊者的? 甲 赞叹他“宽仁博识”。 乙 赞叹他“善能劝化”。 丙 赞叹他“将养圣众”。 丁 赞叹他“不失威仪”。 第七个重点:谈谈你对小心量和大心量的认识。小心量对修行人有什么危害? 最后送给同修们十六句话,以期共勉。 人生短短几十载 浪费一天少一天 待到青丝变白发 时光过去不复返 此生遇到好机缘 不知珍惜真可怜 大限现前知真相 后悔莫及时已晚 诸佛教诲不知倦 就看有缘没有缘 有缘得度作佛去 无缘六道受熬煎 两条道路在眼前 何去何从任你选 睁开慧眼仔细看 极乐地狱一念间 今天这节课就交流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第九集 劉素雲老師 第二次複講 時間: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地點:六和小院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彌陀佛! 今天,給大家介紹座列上首的第四位尊者。 『尊者迦葉』 大迦葉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頭陀第一。 他是「傳佛心印」的人。是禪宗第一代祖師。禪是釋迦牟尼佛傳給迦葉的,是代表「宗門」。在中國大小乘佛法分十個宗派,禪宗之外的九個宗,都稱為「教下」。教下是阿難尊者傳的。在《無量壽經》這部經裡,都位居上首,代表全部佛法皆在這部經中。 宗門、教下修行的方向、目標完全相同,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是手段不相同,也就是方式不一樣。宗門是直截從「放下萬緣」下手,他不上課,不用教科書。直截了當放下萬緣,恢復自性清淨心,所以他用「觀心」,用「參話頭」的方法。這些方法很特別,要根性很利的人才有能力修學這個法門。 頭陀就是修習苦行的意思,凡是修苦行的人: 第一要選擇空閒的地方; 第二要過托缽乞食的生活; 第三要常居一處; 第四要一日一餐; 第五要乞食不擇貧富; 第六要守三衣缽具; 第七要常坐樹下思惟; 第八要常在露地靜坐; 第九要穿著糞掃衣; 第十要住於墳墓之處。 修學頭陀苦行的人就是要過這樣簡單的生活,也是清淨的生活。 這樣理想的頭陀修行者,就是尊者大迦葉。 他出生於富貴家庭,父親是一位大富長者。迦葉尊者能夠捨棄豪門的富貴榮華,出家修苦行,實在是難能可貴。 大迦葉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就被人稱讚為志氣清高、不著欲染的青年,父母為他娶親,他竟和妻子分床而臥。後來在竹林精舍聽聞佛陀說法,生大信心,皈依佛陀,佛陀曾說過,若非明徹宇宙的大覺者,是受不起他稱老師的。 大迦葉尊者是過著捨富乞貧的托缽生活。有一次,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見到一位貧困的老母,窮得衣不遮體,食不解飢,臥在街巷陰暗的地方,大迦葉尊者很憐愍她,就向她行乞說道: 「老母!我看你窮苦的情形,心中很是難過同情,你為什麼這麼窮苦,都是你過去慳貪沒有佈施的關係,我是佛陀的弟子,是人間的福田僧,現在望你多少佈施一點食物給我,讓你種種福田,將來免除這貧困的生涯。」 窮苦的老母回答道: 「啊!你是一位尊者,我很榮幸你向我說法,不過你要我佈施供養你食物,這是叫我感到非常困難的事情。說出來不怕尊者見笑,我三日來未有粒米充飢,現在所有的是很少的米汁,臭惡難聞,人家將要棄去而為我討來,這怎麼可以用來供養你尊者呢?」 「這是沒有關係的,」大迦葉說:「你就把米給我一點吧,我是捨豪富而乞貧窮的大迦葉,我很喜歡地接受你的供養。」 貧窮的老母聞言大喜,即刻取出米汁供養,大迦葉恐怕老母不信,就當著老母的面把米汁一飲而光,老母後來以此功德,壽終之後即生天享樂。 大迦葉尊者利人的悲心值得人敬仰,但弘法的熱情,比起舍利弗和目犍連等顯然不如,當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沒有涅槃前,就常勸說他忘卻自我,來從事弘法利生的真理運動,大迦葉尊者總是堅定地回答他們道: 「我實在是不行了。弘揚正法,教化眾生,全不是我的分內之事了。忘去自我,多麼不容易啊!我充其量頂多在自己的生活中,樹立起更艱苦卓絕的修行榜樣,讓後來者對於少欲知足的頭陀苦行,知道尊重與實行。弘法利生那些艱巨任務,全賴你們去擔當了。」 舍利弗和目犍連聽了這些話,並不感到失望,反而稱讚道: 「長老能夠在這一方面樹立法幢,也是非常難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志趣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我們為長老祝福。」 長老大迦葉對於他的頭陀苦行,任何人的勸說,他都不會停止。 大迦葉尊者,不懼狂風暴雨,不怕日曬夜露,總是住在深山叢林的樹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冢間。他的年齡逐漸地衰老,佛陀很同情憐憫他。有一天當他到祇園精舍的時候,佛就勸他安住在祇園精舍。 可是,他反而向佛陀說道: 「佛陀!不行,我不能住在祇園!佛陀的慈悲,弟子深深了解和感激。不過,弟子住在這裡,一定非過團體的生活不可,那時我的頭陀苦行,是會感到很大的不便。這裡無論是靜坐、經行、聞法,樣樣都合乎理想,清風明月,鳥語花香,環境真是太優美了。但我修頭陀行者的人,住在這裡是十二分的不宜。這裡聞不到一點屍臭,看不見半根白骨,生活過得這麼舒適舒服,對於修無常、苦、空、無我、不浄觀等,無論如何不適合。我很樂於冢間的生活,那裡,長年累月的獨自一人,或在樹下,或在露天,或經行觀屍,或補破衲衣。歡喜乞食行化,就自由地進城,不願意乞食行化,隨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飢。我不為衣愁,不為食憂,不有人間的得失,我只感到清淨解脫的自由。 當然,有人會說我這樣的生活太過於自利,像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旃延尊者等,他們負起代佛宣揚的任務,不懼阻難,不惜身命,推動著真理的法輪,讓眾生普沾法味,同獲法樂。我雖然沒有那股勇氣和毅力,但我不會忘記佛陀給我的恩德。為了報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過頭陀的生活。 因為眾生能否得救,全靠僧團的弘法,僧團中佈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親教法師,他必須自身要健全,才能擔當弘法的工作。僧團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當然只有從嚴肅的生活中去培養自己的德行。頭陀的行門,就是一種最嚴肅的生活方式。如能習慣這種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不貪名聞,不求利養,一心一德,為法為人!佛陀,我為了直接地鞏固僧團,間接地利益眾生,所以歡喜願意居住深山叢林或是冢間,決不捨棄苦行,決不能長住在祇園!懇求慈悲的佛陀能夠原諒我大迦葉的固執。」 佛陀聽完大迦葉的稟告,很是歡喜同意,看看大迦葉,又看看諸比丘,說道: 「好得很啦!你們諸比丘聽到長老大迦葉的話嗎?將來佛陀正法的毀滅,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壞,而是僧團的腐化與崩潰!大迦葉的話說得很對,要弘揚佛法,讓真理之光永照世間,則必先要鞏固僧團,就必須嚴肅地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葉尊者,就能負責住持。」 大迦葉尊者的修行,給佛陀稱讚,從此,他在僧團中受到普遍的尊敬! 關於大迦葉尊者就介紹到這裡。 第五位座列上首的是阿難尊者。關於阿難尊者,我們在前面第六集裡已經比較詳細地介紹過,在此不再多說。《無量壽經》五位座居上首的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都介紹完了。 請大家看下面一段經文: 【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這三位菩薩在本經列為上首,他們是出家眾的代表,他們表法的義趣深廣。 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 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被稱為「華嚴三聖」。 華嚴三聖就代表全部大經的宗旨,也代表佛法的全體。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普賢,「普」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的意思,普賢菩薩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所以被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道,遍身十方,常為諸佛座下法王子。 《普賢行願品》言: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又言:「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在無量劫以前,當阿彌陀佛做轉輪聖王時,普賢菩薩當時是轉輪聖王「無諍念」的第八位王子,名字叫「泯圖」。 普賢菩薩是密宗的開山祖師,他不但代表華嚴的行門,也代表了密宗。由此可知,華嚴是密宗的顯說,密宗是華嚴的密說,顯密不二。 古德云:《華嚴》奧藏,《法華》祕髓,都在這部經中。 黃念祖老居士是佛門大德、密宗的金剛上師,他要求學密的人受持《無量壽經》。他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是密法的精髓。 《華嚴經》上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可以說是普賢菩薩對佛教無與倫比的、永恆不滅的巨大貢獻,對眾生無量無邊的恩德皆彰顯於此。讓我們永遠感恩普賢大士之德吧! 普賢菩薩是密宗的開山祖師,是娑婆世界的淨宗初祖。在《無量壽經》裡代表淨密不二。 『文殊師利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 他代表菩薩中的智慧第一。他代表大乘佛法的禪宗。 文殊師利菩薩是禪宗的本尊。 禪宗不是六波羅蜜裡的禪定波羅蜜,而是六度波羅蜜的般若波羅蜜。有何為證?《壇經》第二章般若品,韋刺史請六祖升座說法,他第一句宣告大眾說:「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六祖開宗明義指出大乘禪宗是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菩薩早已成佛,本為「龍種尊王如來。現在北方常喜國成佛。號寶積如來」。是寶積如來化現菩薩身分,輔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 「未來成佛。號普見如來。故知文殊大士乃過現未三世成佛者」。 他的三世成佛,這是表演的,表法給我們看,特別是表法給法身大士們看。 「今示現會中。大智獨尊。表此法門唯大智方能信入」。 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這在以前跟大家交流時曾經介紹過。現在我們知道,他何止是七佛之師,他是諸佛之師呀!這句話什麼意思? 諸佛之師,就是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都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學生,沒有一尊佛不是他的學生,這還了得! 釋迦牟尼佛在《放缽經》裡說:「今我得佛……皆文殊師利之恩。……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比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解釋一下這幾句話:釋迦牟尼佛成佛,是由於文殊師利的恩惠。過去說不清的那麼多佛都是文殊師利的弟子。未來的一切佛也是文殊菩薩的威神加持力所成就。極讚文殊大士是一切佛出生之處。 文殊師利菩薩在《無量壽經》表禪淨不二。 禪就是淨,古德說,這一句阿彌陀佛,「教」包括了,「禪」也包括了,「密」也包括了。這是佛門修學的幾大綱領。大綱領包括了,其餘的無所不包。所以,彌陀名號確實是大總持法門,沒有一法是阿彌陀佛之外的。 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綱領,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法門都念到了,一個也不漏。 大經上常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現在,我們把它搞清楚了。 「一」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句阿彌陀佛圓滿包含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如果再說得詳細一點,「一」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這部《無量壽經》概括了世出世間一切法。 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寶貴這部經的道理,得到這部經就是得到世出世間一切法。希望同修們認真受持這部經,不要再被其他法門動搖。文殊師利菩薩在這部經裡就表這個意思。 『彌勒菩薩』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是《無量壽經》後半部分的當機者。 世尊特別在這一會裡,囑咐彌勒菩薩要負起弘揚念佛法門的責任。唯獨這部經,這一個法門,確實能夠惠予眾生真實利益。 當生成就,不是一般的成就,是究竟圓滿的成就。所以,世尊特別囑咐彌勒菩薩,要他負起弘揚的責任。 彌勒菩薩。彌勒是姓,翻作慈氏,名字叫阿逸多,翻作無能勝。合起來就是慈無能勝。因為彌勒菩薩在母胎中就有慈心,所以他們這一族都叫慈氏。又過去生中遇到大慈如來,他也發願,願意跟他一樣的名號,於是就得了慈心三昧。再者,在他當婆羅門的時候,他號稱一切智,在八千歲裡修習慈行。後跟釋迦牟尼佛一塊發菩提心,修習慈定。 《思益經》說慈氏,「眾生見者」都能得慈心三昧。《悲華經》說,彌勒大願,在刀兵劫裡頭擁護眾生。現在慈氏在兜率內院,在兜率天的四千年之後就到人間成佛。兜率天的四千年是地球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三會龍華。有人說,咱們現在不成功不要緊,等彌勒來,龍華會上都把大家度脫了。同修們,想一想,還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啊!這麼長的時間你在六道裡輪回,不知道要經過多少生死啊! 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這三位大士作為法會上菩薩眾的上首,含義很深。因為這三位菩薩和淨土的緣很深。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普賢行願品》裡說,發了十大願的人,「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殿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 一個人到了臨命終時,自己的六根都敗壞無用,自己的名望、威勢、勢力、學問全等於零;所有的財寶、產業、心愛的珍品、可靠的親信,沒有一樣能伴隨自己;當此之時,唯有自身的願王不捨離自己,在一切時中引導自己往生極樂,面見彌陀。 一部《華嚴》最後歸到《行願品》,《行願品》導引我們發願往生極樂,這就是一代聖教的指歸。 普賢大士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這就是法王長子普賢大士求生淨土的發願文。 大智文殊是諸佛之師,也發同樣的大願。 《文殊發願經》說:「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兩位大士都發願求生極樂。 這兩位菩薩在會中列為上首,讓大家崇仰文殊的大智、崇仰普賢的大行,見賢思齊,學習先聖,我們也要導引眾生同歸極樂。 彌勒大士在《大寶積經》中問佛:「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國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國世界?」 這就是彌勒大士請佛開示念佛往生法門。 《無量壽經》的後半部分,佛把本經囑咐給彌勒菩薩,並說這個經是一切諸佛所讚歎的廣大微妙法門。 囑咐彌勒:「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守是保守,護是護持,守護就是保護與護持的意思。現在上面加一個「大」字,這就超越常情,更有殊勝的含義。 這個「大」字有四層意思: 甲 法大。 這是世尊唯說普令眾生得度之法。 乙 益大。 普被三根,究竟方便,橫出三界,直證不退。 丙 願大。 弘揚讚歎淨土的一言一行都會歸彌陀願海。 丁 智大。 於此法門信受弘揚,實因希有智慧。 彌勒接受世尊的囑咐,他必然在龍華會上演說本經,並且盡未來際常説本經。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賢劫」,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劫。在這一劫中,這個世界有一千尊佛相繼出世,這是非常希有的殊勝情況,所以叫作賢劫。有的劫裡一尊佛也沒有。 賢劫出世的第一尊佛叫拘留孫佛,第二尊叫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叫迦葉佛,第四尊叫釋迦牟尼佛。以後還有九百九十六尊佛相繼問世。但是這一尊佛到下一尊佛之間,間隔的時間很長,比如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之間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可見世界上有佛的時間短,沒有佛的時間長啊! 參加《無量壽經》這一會的菩薩不計其數,從哪裡可以看得出來呢?有兩個詞我們不要忽視,就是「一切」和「皆來」。「一切」是指範圍之廣,十方諸佛剎土的菩薩都包括在內;「皆來」是指數量之多,「皆」是全的意思,表全都來了。 賢劫中未來的九百九十六尊佛,他們現在都在菩薩位,這些菩薩也全都蒞臨《無量壽經》法會,聽聞釋迦牟尼佛宣講這一部暢佛本懷的第一經。 與會的這些大菩薩們,也和彌勒菩薩一樣,同受大悲慈父阿彌陀佛的囑咐,護持和弘揚《無量壽經》和淨土念佛法門。 這些大菩薩們,永為眾生照破長夜裡黑暗的明燈,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契入本有的寂光真淨。 下面,總結一下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第九集的重點,供同修們參考。 第六集重點 第六集有八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是一切佛經經首用語,它來自何處?「蓋遵世尊之遺教」。 第二個重點:「如是」二字含義深廣,不可想像。這兩個字簡言之,就是諸法實相。換言之,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三個重點: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都不外「如來」二字。 第四個重點:《觀經》講的「如是」,「如」就是「是心是佛」,「是」就是「是心作佛」。 《無量壽經》是講的「如是」,「是心是佛」就是「是心是極樂世界」;「是心作佛」,就是「是心作極樂世界」。 第五個重點:「如是」二字包括整個佛法,這兩個字是全部經文的理論依據。 第六個重點:「我聞」是表我親自聽佛所說,亦表師承。 這個我指阿難。 第七個重點:(兩個疑點問題) 疑點一:阿難出生前和做佛的侍者之前,佛講的經,他沒聽到過,他為什麼能複講出來? 疑點二:聖人無我,為什麼阿難自稱為我? 這兩個疑點問題,請同修們自己找出答案。 第八個重點:阿難尊者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我們從中悟到了什麼? 甲 對三寶要有堅定的信仰。佛告訴阿難,不壞信仰比嚴持戒律更要緊。你的信仰堅定嗎? 乙 阿難尊者在做佛侍者之前,向佛陀提出了三個希望,為什麼得到佛陀的讚歎?你是怎樣看這三個希望的? 丙 佛陀為阿難解夢,告訴阿難,你夢中的七件事情,就是未來佛教的徵兆。對照佛教的現實情況,你有何感悟? 第七集重點 第七集有七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組成了一個家庭,就意味著是一種責任,既要為自己負責,也要為對方負責,更要為兩個家庭負責。 當今社會,這種責任逐漸在淡化,甚至逐漸在消失。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社會亂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夫妻是家庭的核心。 核心爛了,家庭散了;家庭散了,社會亂了。社會亂了,災難來了。我們人類就生活在災難之中。災難怎麼來的?人類自己造的孽,感召來的,依報隨著正報轉嘛! 結合你自己的家庭情況,談談聽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 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樣處理? 第二個重點:「一時」的三層意思是什麼? 甲 眾生成佛機緣成熟之時。 乙 眾生信願行三個條件同時具足之時。 丙 眾生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之時。 第三個重點:你生活在這個亂世,是幸運?還是不幸?為什麼? 第四個重點:「一切大聖。神通已達」表什麼? 甲 「一切」,表參加《無量壽經》這一會的一萬二千人。 乙 「大聖」是讚歎與會的都是大菩薩。 「聖」,證得初果的稱「聖」。 「十聖」指初地到十地的菩薩,也稱作地上菩薩。 「大聖」,等覺菩薩稱為大聖;「大權示現者」可稱為「大聖」。 丙 「神通已達」,表六種神通具足,沒有障礙,誰能「已達」?唯有大聖,方能已達。 丁 這個「達」是什麼境界?證得了六通、三明。六通是阿羅漢證得的;「三明」是佛證得的。 何為「六通」?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漏盡通。 何為「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第五個重點:憍陳如尊者在《無量壽經》位列聲聞眾上首的第一位,這代表什麼? 甲 代表《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中的第一經,第一成佛的經。 乙 代表淨土念佛法門是第一法門,第一成佛的法門。 丙 代表依這部經,這個法門修學的是佛的第一弟子。 第六個重點:佛在《阿含經》裡是怎樣讚歎憍陳如尊者的? 甲 讚歎他「寬仁博識」。 乙 讚歎他「善能勸化」。 丙 讚歎他「將養聖眾」。 丁 讚歎他「不失威儀」。 第七個重點:談談你對小心量和大心量的認識。小心量對修行人有什麼危害? 最後送給同修們十六句話,以期共勉。 人生短短幾十載 浪費一天少一天 待到青絲變白髮 時光過去不復返 此生遇到好機緣 不知珍惜真可憐 大限現前知真相 後悔莫及時已晚 諸佛教誨不知倦 就看有緣沒有緣 有緣得度作佛去 無緣六道受熬煎 兩條道路在眼前 何去何從任你選 睜開慧眼仔細看 極樂地獄一念間 今天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 阿彌陀佛! 恭敬轉錄於澳洲淨宗學院網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