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上师常把心性分为空性和明性,常说空明不二,如何契入,请直指。
——
空和明,是我们这颗心最明显的特征。它在那里,一直都在那里,它是这样,一直都是这样,只是少有人注意到这点。
空和明,都来自这颗妙宝,来自这颗摩尼宝珠。这颗摩尼宝珠就是空明本身,空明本身就是这颗摩尼宝珠。因空和明来自同一本体,因此说它们不二。就像太阳发出的光和明,它们来自同一颗太阳,是太阳最明显的特征。
如何了解心空和明的特征呢?修习觉知,觅取安静。二者具足,便可契入心的空明之中。修习觉知和觅取安静,是悟入空明之心的必要条件。保持觉知,向内处走,向安静处走,当觉知与静谧合和,对空明之心的感知即将出现,空明之心就会出现于你生命。
当空明之心乍现: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没有形体的意识泡泡,充斥宇宙空间;你开始感知到没有身体,有一具身体活动在这空明的泡泡里,但和你无关。从此,在你的感知里,你开始以没有身体的形式活着,身和心再不相关。
当空明之心出现,在思维层面,身和心是有关的,一个是另一个的基础,两个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但在感知层面,它们不再相关,身完全影响不到心,而心除了照耀身,也完全不干涉它的活动。心成了发光的宇宙,而身变成世间普通一物,与山河大地一切诸有不再有任何区别。
在这里,不再有解脱这件事,因为不再有任何束缚、障碍和纠缠。在这里,空明之心是青天,身体、万物是大地,一切各自自然,像人类出现于地球之前,天地万物各自自然一样。
契入这空明之心的秘密是,两个字:觉和静。以觉之觉,寻觅和触抱静之无体之体,便可邀空明之心现身,现身于大觉光明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空和明,与静与觉等义。名词不同而已。
世人狂乱而背离静觉,无知而沉没觉体。识心摇荡,智心昏扰,是故虽日夜置于空明觉心之中,而不知晓,坠佛境而凡尘,失净土于杂染。如何再次走入这圣境,出离这凡土?向觉而生,趣静而行,因缘满足,再生空明。生大空之中,置光明之下,入得佛城,和众生而安然,伴杂染而静行。斯是觉醒之境,本来诸人之行,活脱脱不失安静,寂寂然而大觉光明。
来,走觉知路,扶静谧行,入空明大城,进诸佛室,卧世尊榻,坐如来座,观众生行,看六界梦,通上达下,协老帮病,快意人生。
一念行者 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