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690|回复: 0

痛苦的代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8 17: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玲莹: 在一次谈话中,妳曾提起成长不必一定要经由痛苦才能获得。这是我们的希望,但是,没有经过痛苦磨练的人,好比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不是吗?而且,在平安快乐之际,我们不会兴起学习的动机,这真的很诡异。我觉得痛苦有助于学习,但未必要把自己沈溺在痛苦中,那反而有碍我们的成长。痛苦的存在只是提供我们修正自己知见的机会.  记得地藏王菩萨的名言: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我想他说的地狱,正是痛苦的象征,若非经由痛苦的洗礼,岂能真正体会出痛苦的感觉?又岂能同理他人的苦痛?你说是吗?   若水: 【奇迹课程】第三章开宗明义便说:「救赎无须牺牲」。娑婆世界是小我「自惭形秽」与「害怕天谴」的心态所投射出来的「还债」之地,痛苦乃是业障深重的人在世必付的代价。佛教甚至把生命定义为「生即是苦」,痛苦与成长已成了焦不离孟的难兄难弟了。    我们从生到死,不断吸收类似的讯息:「人生没有白吃的午餐,「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付出代价的」。宗教甚至将受苦视为一种「美德」,要求信徒「做牺牲」来证明他们的信仰,信徒们也惯于以苦行来息天怒,邀天宠。  透过我们的五官与书报媒体,我们从早到晚都在「目击」某一种灾难或痛苦,使我们对痛苦逐渐麻木不仁,甚至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愈来愈懂得如何逆来顺受。  别以为「被虐待狂」只是少数的病态个案,我们多多少少都已感染上了「受苦的「瘾」。苦难再次肯定了我们的「不善」与「该罚」的罪咎心态,「受苦」有时甚至能给人某种意义感,赋有「安心」的作用,因为我们已为自己的不善付出了代价。这种「痛苦观」的后遗症可就严重了。     玲莹: 谢谢妳的分析与提醒。不过,我发现妳所说的痛苦与我所说的好像有点不相同。依妳所说,那种痛苦是一种蓄意的,有意造成的。即使开始时可能是无意的,后来却形成一种瘾,似乎不受那种痛苦便无法显示出自己的坚忍或与众不同,甚至用痛苦来胁迫对方就范,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我所说的痛苦,是当事人不愿再承受这种痛苦,希望从这苦中走出来。很多时候,我们自知活得很苦,却无力或不肯走出来,那可不可能是因为这个苦还未把人逼至墙角,使我们对于旧有的生活模式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不愿大刀阔斧地改变自己?  若水: 我了解你的用心。你是个实修的人,你所着眼的问题很少是些不关痛痒的抽象问题,你通常都喜欢由实践的角度来探讨具体可行的办法,帮助别人脱离困境。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不论是多么具体的问题,无形中都会传递某种抽象的理念。这就是为什么法律在处理堕胎或安乐死的问题时感到如此棘手,因它不能只考虑如何解决当前的个人困境,它还要答复问题后面的更深原则,因为此例一开以后,生命的主权问题就得改写了。  痛苦,也是一把双刃的利剑,它可能逼人改变,而走出困境;它也可能彻底毁掉一个人。【奇迹课程】有句话说:「受惊的人会变得非常凶恶。」(p.33)我们也可以说:「受尽痛苦的人,很可能变得麻木与心硬。」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被痛苦打倒的人毕竟多于浴火重生的。  你的问题让我想起最近重逢的老友,他是个刻苦耐劳、一心为家的好男人,身居要职,供给一家大小相当宽裕的生活。他也是个虔诚的教徒,常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节俭与牺牲的美德。在我们聊天中,他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开始操心正值青少年阶段的儿女,也不满自己的贤妻日渐热中于小区活动。尽管他非常不高兴看到他们要出去,但每逢雨天或晚上,他坚持拖着疲惫的身子,开车接送孩子或太太到活动场所。然而,他一定绷着一张脸,不说一句话。我问他:「既然是他主动要接送的,为什么会绷着一张脸呢?」他的答复,让我非常震撼:「我也要他们付一点代价。」我们对亲人的爱,不都像这位委屈的父亲一样,常带些「惩罚」的成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很可能是因为我们过于高估了「痛苦」的正面作用了。  如果我们接受「痛苦是成长必付的代价」,不可能不钩出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谴」、「赎罪」、「业报」的潜意识心理,那么「人性的纯洁无罪」,「生命是爱」、「白白的恩典」这些模糊的记忆便飞到九霄云外了。  要知道,痛苦来临时,小我不会坐以待毙的,它会施出浑身伎俩来自我保护,困兽在自救时,是顾不了是否会伤及他人的。【奇迹课程】一再指出,小我的拿手好戏便是把痛苦投射于外,由外面去追讨痛苦的原因,于是我们的注意力就会由「改变自我」转向「修理别人」了。  何况我们又相信「痛苦有助于成长」,那么「为了他好」的缘故,我们更能理直气壮地加给别人一些痛苦,让他付出一些代价。为什么夫妻吵架,明知解决不了问题,但仍要冷战下去?不正是抱着「应该让他多吃一点苦头,免得他忘掉这个教训。」我们被惩罚时,都知道,痛苦不会增长爱与智慧,反而撤走了我们变好的动机;但我们惩罚他人时,很容易忘了这种感受。  【奇迹课程】提醒我们,痛苦没有救赎的能力,痛苦之果最多只能逼我们看到自心的「疯狂失常」。痛苦,只有在这「疯狂失常」的世界里,才会显得如此壮烈。帮助我们走出来的,提升我们心境的,不是痛苦的鞭子,而是另一种「恩典」。  玲莹: 你举的例子很有意思,我们以为「痛苦有助于成长」,所以常刻意帮别人制造一些痛苦,让对方有成长的机会,扮起救世主的角色,来拯救对方脱离不懂事、不成熟、不够好的苦海。  其实,这正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由于潜意识里,我们对自己还持有不够懂事、不够成熟、不够完美的认定,加上「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想法,驱使我们下意识地寻找痛苦来偿债,一方面让自己心安,一方面激励自己成长。问题是,当自己付出代价后,我们也不会让别人轻易过关的,也会如法炮制一些痛苦的课程来帮助别人,殊不知自己也跟着掉进这个痛苦里。  事情没有所谓对或错,根据【奇迹课程】的说法,人间的互动与反应都是幻相。然而,我们仍须透过幻相来开启自己的智慧,上述的事件让我们看出:当我们为别人制造痛苦时,自己的内心其实并不好受。而这份不好受,蕴藏着很大的玄机。它给我们一个机会反问自己:我们教训别人的动机真的只是为别人好吗?还是有不可告人的私心在内?  若水: 在此,我必须解释一下,痛苦有两种,一种是生理上所承受的苦pain,另一种则是心理所感受的苦suffering。身苦与心苦未必是成正比的,幼童跌倒时,擦破了一点皮,会嚎啕大哭;大人划破了手指,可能眉头也不皱一下。有形的pain通常要钩出内在的不安全感,匮乏感与内咎感时,才会形成心理的suffering。一般来说,外在有形的pain比较单纯,很容易治疗,但它在我们心理所引起的suffering常常是「剪不断,理还乱」,甚至会演变为天长地久,此恨不渝。【奇迹课程】要我们自行负责的便是因这心苦而生出的愤怒与攻击。  玲莹: 你说的一点也没错,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确实是自己基于过去的经验而作的诠释,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但我们通常都不敢迎头面对它背后的真相,因而一再错失了认识自己隐忧的机会。难怪【宽恕十二招】把「承认并认清自己的感受」当作入门第一招。  我当初提出这个问题时,就是感到我们大多数人口口声声说要修行,却不甘改变自己,一碰到「心苦」,就开始逃避或抓狂了。经过我们这番对话,我了解了,痛苦本身并无意义,只因过去的妄见所形成的妄境,才使得痛苦成了我们成长必经的关卡。它能提升人,也能毁灭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认识它,处理它。我们接受它,不是因为它有价值,是为了「走出来」不能不睁大眼睛去穿越它。  我很高兴看到,我们各自由痛苦的两端讲起,慢慢地在中间碰头了,问题不再是「该不该接受痛苦」,而是「如何面对」的问题。我还是想要强调一点,若要成长,不能回避痛苦,不论是自己受苦或别人受苦,必须先有勇气觉察出内在的不舒服或「心苦」,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看到那隐隐作祟的「自惭形秽」与「害怕天谴」心态,藉此机会宽恕自己无中生有的种种造作。否则那种不对劲的感受,会躲在心灵深处日夜啃噬着我们,甚至在半夜或梦境里吓醒我们。  我感到新时代比较趋向标榜光明与幸福,有时会使人脱离现实,如果我们不敢面对内心「不对劲」或「不好受」的感觉,并且彻底搞清楚它的真正原因的话,会不自觉地被它吞噬,而非你说的「浴火重生」了。  转自:奇迹课程中文部 奇迹&佛学 2006/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6:17 , Processed in 0.08906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