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小我总是说,“密切关注屏幕上的一切,而不要向内审视自己的心灵。”或者如果我们用电影《绿野仙踪》来作比喻,当他最后来到奥兹国,当他们最后来到那个房间,看到屏幕上那个巨大的怪物,脸若蒲团 ,声如洪钟,托托(Toto)掀起放映室里的帘子,那个魔法师怎么说?“不要去看帘子背后的那个人!”(笑)不要去看心中的念头,不要去看那个真实的原因,相反只把注意力放在你在屏幕上看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图象,并因此恐惧颤栗。那部电影里有很多精彩的比喻。难怪人们会那么喜欢它,尽管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部电影是对他们从恐惧中解脱的一个比喻。没有什么地方比天乡更美好(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你总是有能力回归天乡。
David: 这需要让你的心非常敞开和自由。我想人们曾不止一次地问我,“你住在哪里?”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这么说是很有趣的……我住在我的心中。这是一种真正的超然。这不属于任何的既定概念(There is no box for that. It doesn’t fit in any of the boxes. )通常接下来的问题是,“你在哪里收邮件?”或类似的问题。不把自己设想为住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是一种非常不一样的感觉。
问一:就算把自己看作“心灵”,也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整个因果观念(there is being some transfer of the whole cause and effect idea). 事情似乎是通过认出因果关系并不是自己以前所设想的那样,心灵最终认识到自己原本的样子。
David: 是的。当头脑里出现这些念头“就现在来说,这是很趣,但是下星期会怎样呢?”或者“下个月会怎样?”或者明年,那时候事情又会怎样……这些不过是线性时间中关于未来的念头。两者不可能同时共存;在同一时刻,你不可能既放下一切挂虑,同时又紧抓着过去和未来不放。这只需要一瞬间。我想到练习手册中的练习,“我把我的未来置于上主手中”。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交托了自己的心。当你交托了自己的未来时,你同时也交托了自己的过去。克雷格有一次在电话上问我十二月份会做什么,我说,“我不知道,我没有计划”。他对训练营,工作坊,奇迹聚会等这一类事情很感兴趣。我们今天早些时候所谈的也是同样的事情,关于只需获得一种强烈的舒服的感觉,一种强烈的暗示需要去做什么事情。就连有时要提前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安排的某件事情,还是要回到是耶酥在安排时空让奇迹上演。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明白这一点。比如有些人的行程非常复杂,要安排一件事情得提前一个月跟他打招呼。而你只是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指引要去做某件事情。这就像练习手册第135课上所说的,“你不再自行计划,而只是聆听那超越性的智慧。如果需要制定任何计划,你自然会被告知的。”就算这些活动似乎逐渐成型,人们开始加入进来,它还是属于“剧本已经写好了”这一范畴。并不意味着这些奇迹聚会和研讨会跟表相世界上所发生的其它事情有什么不同。我们不把时间分割成什么空闲时间和工作时间。或甚至连我们所说的潮起潮落这一比喻还只是个比喻而已,因为最终的关键是要做到一视同仁。而要这么做只需要当下的一个决定,一个瞬间。并不是事情必须要被投射出去,而是只需一个当下的决定,当下的意图(It is not like it must be projected out, it is just a present decision, a present intention. 不清楚这里这么多it各指代什么,见谅)。
得以赦免了
(Where guilt is seen as justified,意即通常认为孩子心灵中是没有罪疚的),因为真的发生了真实的虐待事件,而这完全不是那个孩子本身的意愿。这一切都是层次混淆的一部分,认为心灵跟身体在关联。比尔 . 塞福(Bill Thetford)也经历过这同样的事情,他非常害怕去参加各种康复会议,因为在那里到处都能看到残缺不全的躯体……残障,儿童,诸如此类的情景。这些都加强或提醒了生命是脆弱的这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