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让你回归现实 当你明白生命是什么的时候,你自然不再为死亡而忧心。 你可以超越……这掌握在你的手上,也是你的权利,只不过,要从头脑跨越到没有头脑,你必须付出一点努力。 你以为,从小孩出生的那一刻起才是他生命的开始,这不是真的;你以为,从老人死亡的那一刻起才是他生命的结束,并不是这样。生命远超过生与死,生与死不是决定生命的两端,因为一生中会发生许多次出生与死亡,生命本身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本身即代表永恒。不过,你可能比较难了解生死之间的这层关系,甚至你坚信这是不可能的事。 这世界有些事是你连想都无法想象的,其中一件就是你没办法想象从生到死的转换,从哪一点上开始,生命就不再而换成是死亡呢?你要从哪里画出这条分界线?而且你也无法为生命找出那条起始线:要从出生算起?还是从受精的那一刻算起?而在受精前,母亲的卵子已经存在了,父亲的精子也是活着的,两个死的细胞不可能创造出生命,所以说,要从哪一点算起?科学尚未能提出决定,而且也没有办法决定,因为母亲体内的卵子是从她一出生时就有的…… 你必须接受一件事:有一半的你来自你母亲,这甚至是在你受精以前就存在的事实。另一半来自父亲——当他的精子还是活着的时候,当精子离开你父亲的身体时,他们是活的,只是寿命不长而已,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两小时之内他们必须和你母亲的卵子碰面…… 每颗精子都有自己的特质,这是确定的事,像有些精子就很懒惰,当其它同侪正奋力冲向卵子时,他们却不急不徐地像在晨间散步,以这种速度他们是永远到不了的,但他们又能怎样?他们天生就是这种性格:宁死也不跑,甚至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就要发生的事。 但有些家伙就是典型的奥林匹克赛跑者,他们一出场就立刻开跑,一秒钟也不浪费,竞争很激烈,所以在那一伙几百万活生生的精虫之间,只有一个能拔得头筹……那还真是一个不小的哲学问题! 不过,生命不是从那个地方开始的,生命是从更早以前开始,只是这对你而言。是项假设,对我来说却是经验。生命是从你前世死亡的那一刻开始,当你死的时候,那是生命的一个章节,通常人们认为那是你全部的一生画下句点。那整本生命之书有无数的章节,一章结束了,但整本书还没结束,只要再往下翻,接下去又会开始另一章。 垂死的人会开始观想他的下一世,是个已知的事实,因为这是发生在这一章结束前的事。偶尔会有人从最后一刻的地方回来,例如有个溺水的人,他好不容易被救了回来,本来几乎是处在昏迷状态,后来医护人员为他抽水、做人工呼吸,所以他又被救活,这些曾经待过生死边缘的人,会提到一些特殊的亲身经历。 其中之一是,在濒死的时候,会在短短一瞬间看到自己整个一生在眼前闪过:自出生到死前。不仅是原本记得的事,连早就遗忘、根本没有注意过的事,都会在死前像电影一样,于几秒钟之内在眼前快速放映,因为人就快断气了,没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让他看完整出人生电影。 即使你看到的是完整版的电影,你也看不出这个人的一生和无关紧要的细节有任何关连,重点在于,所有事都会在他眼前掠过,那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现象,在一个章节结束前,他重拾所有的经历:未完成的梦、期望、失望、挫折、痛苦、喜悦,一切的经历。 佛陀用一个字来说这个现象:「谭哈」(tanha)就字义来说是欲望,衍生的意思是「欲望的一生。「the whole life of desire」所有发生的一切:挫折、满足、失意、成功、失败,可以说都是因欲望而生。 这个垂死的人必须在他走以前回顾自己的一生,因为身体正在离开他:头脑将不会跟他在一起。但头脑将会释出欲望,而欲望会抓住灵魂,这个欲望将会决定他的下一生会如何,任何他没有实现的欲望,下一生他将会朝那个目标迈进。 生命在你出生前就开始了,在母亲怀你更早以前、你前世结束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开始了,彼世的结束,正是此世的开端;这一章完结了,于是下一章接下去。你下一世会怎么样,百分之九十九取决于你这辈子死前的最后一刻。这一世你所带在身上的就像一颗种子,那颗种子将会长成大树,将会开花结果,从小小的种子身上看不出它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子,但它里面可是有一张完整的蓝图。 也许有一天,科学将有能力解读种子的整个结构:枝叶的长相、寿命有多长、将来会怎么样……因为蓝图已经在那里了,只是我们不懂那种语言罢了,所有即将发生的一切,现在都已经可以看到了 你看到的是它的潜能。 所以,你死前的状况将会决定你下一次的出生。大多数人死的时候都不是走得心甘情愿,他们不想死。这也不难理解,唯有临死前,他们才赫然惊觉自己还没有活过,生命就像梦一般走过去,然后死亡就来临了,现在,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死神正在敲着门,当你能够去活的时候,你反而浪费时间在做一些蠢事。 我问过那些打牌、下棋的人:「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说:「打发时间。」 打从小时候,我就很不喜欢「打发时间」这种话,我爷爷是个下棋高手,我问他:「你年纪一大把了还在打发时间,难道你看不出来是时间在打发你吗?你说下棋是为了打发时间,‘时间’是什么你知道吗?它在哪里?如果你能用手抓得住,我倒想看看它的样子。」 像「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这一类的话,只是一种自我安慰,每天在逐渐凋谢枯萎的是你,这才是真的,你还一直以为是时间在流逝,好像你没有动,是时间在动一样。时间从来就在它所在的地方,没有流逝到哪里去,手表与时钟是人类衡量时间的设计,但其实时间哪里也没去。 如果你有到印度的旁加比省旅行,千万不要问当地人「现在几点钟?」这个问题,要是当时正好是十二点,你会招来一顿痛扁,假如你能活着逃掉算是你命大。这背后有一个哲理,不过当傻瓜来了解哲理的时候,就会发生像刚才我说的那种事。 史基教派(Sikhism)的创始人那那克(Nanak)曾说过成道——也就是三摩地(samadhi)的境界,就像时钟的长针和短针同时走到十二点,也就是两根针不再是分开的。他是在打比方告诉我们,当你成道的时候,你内在的二分性融解,你成为一个整合,死亡也是同样的现象,后来他说明死亡也是知此:当「二」整合为「一」,从此以后只有「一」,你与存在成为一体。 所以在旁加比省,十二点钟变成是死亡的标志。你要是在十二点时找个人问:「现在几点钟?」包准对方不由分说地就打你一顿,因为他以为你在取笑他,你在诅咒他死。如果他们见到某个人一张苦瓜脸,一副凄惨的模样,旁加比人会说:「他脸上现在是十二点钟。」我看过有人在将近十二点的时候,手脚很快地调整手表上的时间,他们把时间调快五分钟,不想被自己的手表耍了。十二点钟会提醒他们悲伤、死亡这一类的事,那那克真的要传达讯息,却没有人记得。 当一个人死的时候——当他的十二点钟到的时候——他并不想死。原先都以为是时间在溜走,现在他感觉溜走的人是他,任他再怎么想停留也没有用了,为此他感到痛苦万分,那份痛苦是如此难以承受,所以大部分人会在他们死前陷入一种无意识状态,也就是昏迷状态,就这样,他们错过了回顾一生的机会。 假如能没有一丝牵绊地走,连再多活一秒钟的欲望都没有,你将能在死的时候保持意识,因为自然就不需要让你失去意识,或强迫你陷入昏迷。你会有意识地进入死亡,回顾自己整个过去,你将看出自己一直做的事都很蠢。 假设你的欲望被满足了,你又从中得到什么?没能履行的欲望令你难过,但当欲望终于实现的时候,你又得到了些什么?这是一局奇怪的游戏,你怎么样都是输家,表面上你赢或输都没有什么差别。 你的快乐就像水上的签名,痛苦却如花岗岩上的石刻;你费尽千辛万苦,只为了水上的签名。换句话说,你一生的痛苦,只换来那小小的快乐,而那小小的快乐,从你现在的位置往下看去,却是连玩具都说不上。曾有的成功到头来也是失败,失败当然还是失败,为了追求快乐而深陷苦海,那就是你正在做的事。 你所有的幸福,不过是自己的一场白日梦,因为你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你的一生只是恶性循环:绕来绕去都是在同样的循环里。到目前为止,你哪里都还没去过,因为光绕圈子你能去得了哪里?不管你绕到哪一处,你离中心的距离都还是一样。 成功与失败来来去去,快乐与痛苦也来来去去,在圈里事情不断地发生,但你从来没到过自己的中心,置身于圈里的你很难看出这一点,因为你太投入于其中。而现在,一切己从你手中滑落,你孑然一身而立。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在他的经典之作「先知」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位先知跑向正在田里工作的人,对他们说:「我的船已经来了,该是离开的时候了,我来这里只是为了回顾一眼所有曾发生的事,以及没有发生的事。在我上船以前,我很想看看我在这里曾有过的生活。」 我想要向你提醒的话是……他说:「我就像一条即将汇流入大海的河水,稍作停留只为回头看看曾流经过哪里:丛林、山脉、有人烟的地方。那曾经是丰富的几千里生命,眼看就即将进入尾声了……所以就像河水流入大海前的回首,我想要回顾自己的一生。」 然而,只有当你不执着于过去才能回顾,不然,你会因太害怕失去过去的一切,而错失回顾的机会,因为时间只有那短短的一瞬间。假如你死的时候很有意识,你看到自己一生所做的事,看到自己的愚蠢,当你再次出生时,就将会是一个敏锐、聪明又勇敢的人,这不是你能做的事,它自然而然就是这样。 人们问我:「你打从出娘胎起就很敏锐、有胆量又聪明,而我到现在还没有你的勇敢……」,原因在于我前世死的方式和你的方式不同,差别就在这里,因为你是怎么死的,你就会怎么出生,出生与死亡是一体的两面。 假如那一体的其中一面是困惑、痛苦、焦虑、执着、欲求这些东西,另一面你不可能希求敏锐、智慧、果敢、清明、觉知这些品质,这种事保证绝不会发生。 事情很简单,但要对你说明清楚却不容易,因为我这一辈子什么事都没做,我从小就很勇敢、敏锐、聪明,我从没想过这些事情。那是到后来,我慢慢注意到人们的愚蠢,从别人身上映照出的对比我才晓得。我也从没认为自己是勇敢的人,我想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到后来,我才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 当我开始长大时,我开始意识到我的前世,我记得我的死亡是很容易的,不只容易,我对死亡是很狂热的。我对未知的兴趣,要比我已经知道的事要大得多,我这个人从不往回看,因为这么做没有意义,既然不能回到过去,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我总是往前看,这足以说明为什么我生来没有配备会阻碍一般人向前走的煞车。 煞车的存在是因为你对未知的恐惧,你抱着过去不放,唯恐踏入未知一步,已知的一切或许不那么令人愉快,但最起码你已经熟悉门路,你和它之间已经搭起了情谊。 说来你会惊讶,不过我己见过上万人发生这样的事:他们宁愿一直痛苦下去的理由,只是因他们已和痛苦建立起友谊,经过长久以来的朝夕相处,你要他们脱离痛苦,那就像要他们离婚一样。 结婚和离婚也是这样,男人一天至少想十二回离婚的事,女人也是在想,可是两个人还是继续耗下去,理由还不是因为两个人都害怕未知。这个男人不好就算了,那下一个男人呢?或许更糟。至少你已经习惯这个男人的缺点,所以勉强还看得过去,你自己也已经变得很麻木了,要是换了新的伴侣,一切又要重新开始,就这样,人们老是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上。 只要去看人们死亡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们走得并不痛苦,死亡本身没有丝毫痛楚,那其实是愉快的经验,就好像深沉的睡眠,你觉得深沉的睡眠会是痛苦的吗?不过,人们关心的不是死亡、深沉的睡眠或是愉快的经验,他们只担心已知的一切会自手中溜走,恐惧不过意谓着:对于失去已知、进入未知的害怕。 勇气就是恐惧的相对。 要随时都准备好抛掉已知的东西,不只是愿意抛掉而已,要主动等待时机的成熟,然后跳进新的领域中……品尝那份新鲜,你感觉棒透了!勇气自然诞生。 对死亡的恐惧肯定是你最大的恐惧,也是使你失去勇气的主因。 所以我只有一项建议,现在你无法回去前世死亡的时候,不过你可以开始做一件事:无论是什么样的事,只要它来自未知,随时都准备好从已知跃入未知。 即使未知的结果比已知糟糕,未知依然是比较好的选择,而且重点不在那里,你从已知到未知的转变、你的果敢才是重点,那才是价值的所在。不管是什么经验都这么做,你等于学会为死亡做准备,因为当死亡来临时,你不能突然决定「我决定去死了」,这不是你能在仓促间做决定的。 你必须一步一步在每个片刻中做准备,当你对未知的美更能心领神会,你的内在自然有一番新的品质产生,这份品质一直都在,只是从没被使用过。在死亡来临前,不断地从已知进人未知,永远记得,新的总是比旧的好。 他们说,旧的东西不值钱,我说,就算值钱也不要。抉择新的,不管值不值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抉择:你选择去学习,选择去经验,你选择走入黑暗里。于是你的勇气会渐渐开始发挥作用,你发现自己也变聪明了,敏锐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一体的。 活在恐惧之下的结果,就是你变成胆小怕事、才智平庸的人。勇气则使你敏捷、聪慧又开放,使你的心智清晰,有更佳学习事情的能力,这些品质会全部一起回到你身上。 就从一个简单的练习开始,永远牢记一件事:当机会来临时,选择未知,迎向天空、冒险与不安全,你不会有事的。 唯有那样……这次当你的死亡来临时,你将会从中看到许多事,于是你会带着那些洞见进入下一世。不只这样,你还有一些选择,当你有觉知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特定的人做你的父母亲,通常那是无意识的选择,可以说只是意外,但一个人要是死的时候保有意识,他的出生也会是有意识的。 你可以问我的母亲一件事,在我出生后的三天里,我没有吃任何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医生也在担心:假如这小孩根本不喝奶的话,他要怎么活?我有我的苦衷,他们不晓得他们为我所添的困难,想尽办法硬要强迫我喝奶,我没办法为自己解释,而他们也找不出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我前世死之前,我正好在进行二十一天的断食,但就在结束的三天前,我被人谋杀。这三天在我这次投胎时都还留在我的意识里,我必须完成我的断食,我这个人可是固执得很!通常的话,人们不会把上一世的事带到下一世来,一个章节结束就是结束了。 在我出生后的那三天里,他们没办法塞任何东西在我嘴巴里,我不吃就是不吃。但三天之后我完全没有任何吃的问题,他们都很意外:「为什么前三天里他什么都不肯吃呢?又没有生病,然而三天后他又好好的。」他们一直没搞懂这事的来龙去脉。不过我不大对你们说这些事,因为在你们听来那只是一种假设,我不能以科学的方式向你们证明,而且我不想给你们任何信仰,所有可能在你心中产生信仰的东西,你都要铲除它们。 因为你对我的爱与信任,所以不管我说什么,你或许都能相信,但我要一再重申:所有不是来自你亲身经历的事,都只把它当成是假设,别相信它。当我举个人的事做为例子时,那是因为必须,因为已经有人问到:「为什么在你小时候你就能那么勇敢和聪明?」 我自己并没有为那做什么事,前世是什么样子,我现在就是那个样子。 你迟早会有勇气。 只要从一个简单的方法开始:「永远不要错过未知。」 永远主动选择未知,就算是吃苦,也是值得的,你一定会获得代价,这么做保证会使你成长,你的智能会因此更加圆熟。
摘自 奥修《勇气》第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