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71|回复: 0

分裂是上帝合一计划的一部分?以及约书亚的传导是否是祂通传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 10: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晓捷纳新九月二日奇迹课程工作坊中的片段,本来想对此工作坊的录音加以编辑整理,把这个问题加以简化,但后来发现这个重要问题这次探讨得非常深入全面,是个整体,从中可以看到同样的合一的爱如何通过不同的思想体系在表达,晓捷、纳新从各种角度去回复这个抽象的形而上问题。当然,最后J兄给出了令人叹服的总结和指引,让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真理的精神和无条件的爱。欢迎聆听! )

音频地址:



晓波:我有一种感受,特别感谢昨天上课,虽然我一直在睡觉,但是昨天上课过程中合一的这个词特别深刻地进入了我的感受中。而且我上课来有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是说,我其实有一种感觉了,也是在最近,但是我发现它是有一个过程的,我最容易感到合一的反而是跟离你最远的人,关系中最远的人,最不容易感到合一的人是跟你最近的人。我带来的问题就是说,我本来昨天想问你的,我怎么跟我最近的人找到这种合一的感觉?昨天就突然感受到了这一点,就在今天早上听你在讲的时候,我感受到自我和圣灵圣父,它不是一个对立的东西。它一点都不对立,因为自我它原本就是计划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错误,它本来就是一个计划,对,因为圣父祂怎么可能犯错误呢?如果祂是那样的完美无缺,祂又怎么可能犯错误?所以它不是错误,它本来就是祂想好了的一个计划,就当你找到合一的这种状态的时候,你会无比的感激你曾经有过的那种分裂,因为没有那样分裂的痛苦感受,你就没有办法感受到合一的美好。而合一它已经是一个终点了,分裂才真正的是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的时候想起来,会比终点的价值更大,所以我觉得真的我们可以很安心地待在分裂的这个过程里,没有关系,因为它是计划的一部分,而合一它也是计划的一部分,你终究会走向那里。我觉得分裂还有很大的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心地去体会它。因为你一旦合一了之后,你体会不到分裂的这种痛苦了。所以,我们可以好好地体悟,不用担心,它必然会走向合一。(晓捷:是的,这是必然的。)对,这是必然的。其实,它不是我们在这儿挣扎着要达到的一个,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当我们放下对自我的挣扎,想脱离它的这种感受的时候,其实你能够更好地达到合一,或者说,是我们一直所希望更快地达到那个境界。因为你越想剥离它,它就越跟你在一起。为什么我们越想剥离它,它就越跟你在一起?因为它是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当我们用这种剥离的心态去看待自我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这个计划是什么样子。因为它本来就是计划好的,就想我们本来都知道,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曾经有过奋斗,有过成功,大家都体会到这个过程,但是当你成功的时候,你回想起奋斗的那些点点滴滴,你会觉得它特别美好,但是,当你在奋斗中挣扎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体会不到,我们就渴望,“我要成功,我要有了那么多钱该多好!”但是当你真正有了钱之后,你发现那个状态反而不重要了,是你在这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是你最有感受的。其实我是感觉到当我真的进入合一之后,我们回想起我们在自我中的那些挣扎,是觉得非常有价值的,那种感觉。
我在学西班牙的课程时候,它那个课程重点是讲宇宙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它就讲宇宙规律就是爆炸,这样一种状态,或者说分离,就是整个宇宙的密度变得很低很低。然后,就开始变得无限地聚合,我们可以把它说成合一。最后到一个无限小的点的时候,“梆”又爆炸,它就这样在无限的不停的一个过程中,但我在想那个无限小的点和它无限大的那个状态,其实他们没有本质的变化,就是分离和合一的这种,它还是那样一个东西,它的表现不一样了,但是这个是宇宙的规律。我就想我们这种分离和合一,可能我们还会不断地分离,分离完后还会再合一,合一之后再分离。这可能也是计划,这跟宇宙的整个规律是一样的。对。
为什么我今天突然有这种感受,是因为我前天我在来这儿之前,我突然认识到,我很多的痛苦和挣扎就来于我特别不接受我自己现在这种状态,我觉得我这种状态不好,我有很多自我的东西在这里面,我老是不能够达到合一,不能够跟圣灵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我那种痛苦很多是来自于我现在不接受我的状态。这个时候,我在前一天晚上认识到了,然后前一天晚上我就跟自己说,我得接受我现在这个状态,然后我就感觉好了很多,当我意识到我的痛苦是我不接受这种状态,而还不完全是我的这个状态本身带给我的痛苦,我的感觉就舒服了很多。然后昨天,特别感谢,就让这个合一的状态给了我之后,昨天我回家之后,我就用心地去体会我跟我爱人和小孩之间的,我就在他们身上开始看到了一点的那种感觉,就是合一的感觉。我所谓的合一感觉就是从别人身上能够看到自己,以前就很奇怪,我就从我周边的朋友身上我开始能看到我自己,但是我就在我家人身上我看不到我自己。我就看到跟我如此的不同。但是,就昨天我突然就感觉到了,我看到了一点我自己的影子。(晓捷:看到一些相似性和相通性。)对,合一就是你看到所有人跟你都一样。因为我们很多痛苦来自生活中的这些具体问题,而所有问题来自于我们跟人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关系的最根源痛苦就是我们不能够理解别人,别人也不能够理解我们。假如我们不是合一的,把我们每一个人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的话,那么我们永远不可能去理解这么多人,其实我们本来就是合一的,我们身上就有共同的东西,如果我们有一天能有这样的心态和眼睛去看待这一点,就会发现跟人打交道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对,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断地在提高自己认识别人的能力,同时在认识别人过程中,也增强自己认识自身的能力,所以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给予了别人爱,同时你又得到特别多的爱的反馈,所以这样跟人打交道就变了一件非常非常愉悦的事情。在这个愉悦的过程中,我们自然就越来越走向合一,这是我们的目标吧。
晓捷:非常好,是的。这个朋友讲到了一个关键就是说,真的就是批判自我,看清和化解其实还包含着一个对自我的评判攻击的放下。因为很简单,评判攻击只能来自于自我。评判攻击是自我加强它自己的一个方法,而不是化解自我的方法。所以,我们一旦发现有评判有攻击,不管是好像评判攻击我的自我还是别人的自我的时候,让它停一停,叫一声“停战!停止!”因为那个可能是自我的。圣灵告诉我们说,自我是一场梦幻泡影。你干吗跟一个梦较真呢?你的孩子做了一个梦,梦里面被人打了,甚至被人打残了,或者被人打死了。他在那边嚎叫,或者是哭泣或者是颤抖,你会力图进入他的梦中,帮他练好武功去打那个人吗?不是啊,你只需要告诉他说,“孩子,你是安全的,你一直都在这个梦里。”你在梦里还能听到我的声音,就说明那场梦不是真的。听到我的声音,你可以慢慢地安心和放松,我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安全,慢慢地从这场梦中醒来。这是奇迹课程为什么有一千多页,三百六十五个练习,而且可以不断进行的原因。它就把一条好像是陡峭的上天之路化成了很平实的、平缓的一步一步的台阶。所以,的确,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一个纠结里,在一个评判攻击里的时候的确要给自己松绑,让自己安心,向我们内在的圣灵去呼求安慰和力量。这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点,我刚才也在感觉,比方说我昨天也有分享是,开始一个阶段,奇迹课程的确是简单而不容易,那个文字我们都能看得懂,它的意思好像也能把握,但是做到真的那么难。当你的心智训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做奇迹所建议的,比做自我所告诉我们的要容易多了。因为自我的一套已经扭曲了天性。包括你刚才的讲话中有一部分是与那个《与神对话》是相通的。祂说,上帝为了体验自己,进入这样的一个世界和生命。对此呢,《告别娑婆》打了一个比方,就有点像要享受鱼水之欢,就得付出肠破肚穿的代价。是有点类似这样的意思。因为呢,为什么要经由一个分裂的痛苦来感受合一的喜悦呢?这仍然是有待我们继续去检视的一个价值观。很好的是,你现在是,我能够感觉到,非常珍惜这种不断来临的、不断在增强和显现的合一感。因为呢,现在有个因果关系给你,因为前面有分裂的过程,于是你才要合一。有了合一,你才知道,“哦~~~”,合一是我要的。于是,你这时候还不大敢或者还没有想到分裂我可以不要就能得到合一。其实,有这个观念等着你可以逐步去厘清。我相信一定会的。因为《奇迹课程》就是逐步逐步的比较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就明白,其实我们有能力不再让分裂持续或者是延伸了,我们就能够当下体验合一,而唯有合一是不受威胁、不会动摇、不会被夺走的,合一的状态才是一个持续稳定的状态。它会逐渐有一个这样的过程。
纳新:晓波刚才的分享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因为,如晓捷老师刚才说的,我也对你现在的状态非常理解。对你来说,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这里是讲《奇迹课程》,我们有必要对你提出的一个理论体系,我们再看看《奇迹课程》怎么说。晓捷老师刚才已经说了,这是一个计划中的一部分。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二元的说法。包括你刚才说,所谓的合一是看到我跟其他人是一体的。这个也不是真正的合一。真正的合一你根本就没有我和我看到的对象之别。就是如果有一个圆满的上帝的话,祂怎么可能去创造一个不圆满的东西?就从逻辑上面来说,《奇迹课程》把这个逻辑讲得更加明确,就是上帝根本就没有创造一个分裂的东西,祂对分裂的自我,就是我们的一念无明啊,在圆满之境中的一个想法,根本就不知道。(晓波:祂怎么会不知道?如果祂是全然全知的。)因为祂知道的话,这个东西对祂来说就是真实存在的,就昨天我讲的,如果一个梦长达一百年,而宇宙是无限时间的,实际上这一百年就根本就不存在。就《奇迹课程》说,这个梦在我们做梦的时候看来是真的,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回家了。所以说,《奇迹课程》中说,上帝的计划是针对分裂的梦境当中祂设定了一个让你回去的计划,已经写好了。而不是说,祂要把这个剧本先要让你知道苦,才会得到乐,先要让你知道怎么被强奸,怎么被杀,然后才知道什么是喜悦。那么《奇迹课程》里面有原话说,如果上帝是这样的话,那就太惨了。所以说,它这个理论体系为了使它更加圆满更加说得通一点,它在《奇迹课程》理论体系当中是把上帝根本就不知道我们这个分裂的存在。但是祂并不是不仁慈,不来救。所以它设置了一个。。。(晓波:从最开始到现在,我认为上帝,什么叫全知全能?祂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个是我一直有的,如果祂有一点不知道,祂就不是全知全能的。)恩,对。但是,如果是全知全能的话,祂知道的东西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这个也是个说法,是吧?这个只是一个说法。就是说,在头脑里面我们不能说这个,你的说法就比我们的差,我们的说法就比你们的好。这个不存在那个。
晓波:你帮我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而且有J兄的这样的一种。。。
翟晓燕:我有一个,就是《奇迹课程》里面,有一节,我忘了第几章了,它有举个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就是说,有哪个父亲会这样子对待自己的儿子,就是先把他驱逐出去,驱逐出去这个伊甸园,我让你受苦,回来的时候,我再让你感觉到回来。祂既然是全知全能的,祂就知道你要受苦,祂怎么还会让你还去受苦呢?所以就是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那是哪一节第几章啊?
纳新:实际上,咱们说白了,只要把非二元的真理啊,用一本书来写出来,肯定是里面有矛盾。因为它是不能用二元的东西来表达,那么我们的表达只是哪个矛盾看上去小一点。就是说,只是(晓捷:更贴近),恩,更贴近这个意义。
晓波:其实我自己有个什么感觉,我就想说,如果我们说这个二元的东西我们不能表达一元的话,那么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可能都是基于错误的,因为我们人类只能用二元的,我们的语言可能本身就是二元世界的一部分。所以说,既然这样的话,那我觉得这个逻辑就是有问题的,实际上。
学员:我有个想法,我觉得上帝祂其实是希望把我们从三楼带到四楼,但是至于这个带的过程,就是我觉得要全然的相信祂,你才能够去到那个地方。但是你不能够去想祂带你的每一步是不是走对了?祂带你的每一个手是不是牵对了?我觉得这个如果去质疑的话,可能会很累。
纳新:就是指向月亮的手,肯定是有缺陷的,肯定是不一样的,特殊性的。但是,只要我们有这个愿心去往这个方向看,其实你刚才最最精华的,最最感触的深的,对你有帮助的一点就是说,你对目前所有的分裂烦恼是持一个接受的,不是再去跟它抗争,这种心态,接纳的心态就是宽恕的一个起点,或者是重要的部分。
晓波:但是,我的意思是说,我刚才就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就像富二代一样,对于富一代来说,对他来说,最有价值的不是最后挣到那个钱,是他那个奋斗的过程,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个体会。
翟晓燕:我知道,我知道你那个意思,你刚才说那个计划呢,就是说,我好像只有受了苦,我才能感觉到合一的这种幸福珍贵嘛。这个实际上,刚才晓捷老师圣灵也提醒了,不是必要的。
晓波:等你到了合一的时候,你回头看那个,根本就不是苦。
纳新:到你合一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回头。
学员:而且你到了四楼,下不来三楼了。
翟晓燕:这个里面,你想一想,实际上这里面含着一个牺牲的观念,就是好像我只有现在受了苦,(颂华:才能合一),我才能得到将来的。这个牺牲的观念是自我的一个观念。
晓波:我们现在每一个人不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中?
纳新:对啊,这个状态就是快乐和痛苦是有比较。我们是在这个状态中,但是《奇迹课程》告诉我们,一个是真的,一个只是我们只想出来的一个幻觉,根本就不存在。就像昨天晚上四点钟的时候你做了一个梦,你老公离开了你,你儿子被人打,这样一个很恐怖的噩梦,你早上醒来呢,其实这个梦已经就不存在了。不是,你非得经历这么苦的一个噩梦,你才能跟你老公孩子在一起。这里面没有逻辑关系。只是在你梦里的时候,你慢慢醒过来,这个梦境啊,在变得美的时候,你可能感谢这个梦,你在梦里会感谢,“哦,我因为有了这样痛苦的体验,我才感到慢慢在好起来,哎呀,感到很幸福”。但是你醒来之后,你根本没有见到这个梦。《奇迹课程》在接纳自己的这个痛苦分裂(方面)跟你是不矛盾的。
晓波:我就想问一下,合一,合一本身它是一个过程吗?还是进入到了一个点之后,它就不再变化了?我自己的感觉是合一它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的发展的过程。
纳新:对了,合一是一个不断的过程,但是每一刻的当下的合一都是一个神圣一刻。就是说,它是天堂的一个倒影,一个瞬间。但是就像烧开水一样,真的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每一刻的合一就像一个宽恕路上的一个路灯一样,随着一个路灯把你照亮,一刻,再往前,再往前。到最后,99灯,照到100灯的时候,那最终的一个合一,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刻。但是这个我们宽恕的不断的进行,我们的平安喜悦、神圣一刻来临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到最后就不是一个过程,到那时候就没有过程。就像我们现在,那一刻我们这个剧本已经写好,只是现在我们还在这个梦境里,就像看了一场电影,很多人他出了这个电影院就把这个电影忘了,但有些人感触深的话,他会三四天一直在想这个电影,忘了自己还活在这个现实中。
晓波:耶稣在绑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在哭嚎,他在说:“圣父啊,你为什么抛弃我?”我忘了哪本书介绍了这样一种,这个时候他表现出来的是对圣父的怀疑,也就是说耶稣在临死前的那一刻,还有对圣父的怀疑。那这表明什么呢?在我看来,在他临死前的一刻,他其实都没有进入到一种,就刚才纳新说的稳定的合一状态,还是一个在合一的过程中。其实,我有时候在想,我不知道,在灵魂的状态下,它可能是一种稳定的合一。但是就我们人身,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来说,包括在《告别娑婆》说,佛陀在他那一世没有悟道,我不知道它这说的是什么意思?(纳新:没有最终的开悟。)对,没有最终的开悟。是不是说佛陀也没有进入一个最终的那种合一的状态。如果说,这两个人在他们肉身的世界里,最终都没有进入到合一的状态,那么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把合一看做是一个过程。其实我们一生下来之后,就在我们成为婴儿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我们死之前,我觉得我们是一个从分裂不断的走向合一的过程。就像昨天耶稣讲王丹,说他现在的状态里,他也体现了大爱。这也是合一的课题。就是合一它会越来越多,分裂会越来越少。然后,我就想起我的父母,就是他从来没有学过这些灵修的东西,但我看他们这一生的变化,他还是活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明白,他用他的方式。当然,在合一的这个路上,大家走得远近差别真的是很大很大的。所以,我就在想说,难道真正的合一和分裂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吗?还是他们原本就是相契合在一起的这样一个东西。
纳新:恩,非常好的问题。关于耶稣在最后说的这句话,《告别娑婆》里面也有这个说法,现在目前的新约当中,耶稣的言行描述啊,很多地方80%都是后来杜撰上去的。《告别娑婆》也说,耶稣那时候他显示这个东西,他本来的意思是让他看到我并不是这具身体。本来是这个意思,但是大多数人看不懂,杜撰了他们理解的那个“上帝为什么你抛弃我?”。这个我们先说一说,还有一点,你刚才说的那个合一的是一个过程的体会理解,我觉得我们是非常理解的,的确是有道理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合一的感觉、合一的向往、包括合一的体验,虽然不是长久,但是我们都在慢慢地体会加深,成长的过程。但是《奇迹课程》对真实和不真实,它有一个非常非常简单而不含糊的、不妥协的一个定义。离开了那个圆满之境,只要有“我”这个观念,有“我”看到的,“我”感觉到的,无论再美好,无论世界太平,大家手牵着手,每天都在唱颂歌,它也是个分裂的状况。实际上,这个梦,再美的梦其实也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说,你刚才的合一,我们更多的用神圣一刻,或者是一个经历一个体悟啊,开悟这个感觉来说,ultimate oneness,终极的合一,或者是上帝的状态,是我们根本无法,唇舌无法去言说,所以说,我觉得这两个概念明白就是。
晓捷:J兄说这问题很重要,也是我们都关注的,因为这关系到《奇迹课程》或者宽恕、或者修行的前途问题,终点问题,所以祂说祂会来回应一下。就是《奇迹课程》,真的,它有三种说法。一种就是真实的一切绝不可能受威胁。一种就是不真实的一切根本就不存在。一种是上帝的平安就在其中。刚才纳新老师讲的是那个不真实的一切根本就不存在。就是说,所以呢,上帝不可能知道这场梦幻,如果上帝知道这场梦幻的话,我们就没有一个安全的可以回归的一个家园了。就等于是我们的家出了问题,出了故障,有了瑕疵。所以,这个家就不足以称之为天堂就不是完美的一个家园了。那么上帝如果允许这样的错误发生,允许我们会来受苦的话,祂就不能够叫做一个仁慈的天父。祂是从这个角度去讲的。很有意思,祂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讲了,祂讲过,应该是有这样类似的原话,如果你不回归,上帝都会哭泣,祂不惜用这样的文字补足你们欠缺的价值感,你们认为自己是不配的,不配为天父所爱,不配做上帝之子,不配是天堂的一部分。祂是用这种方式两边都在告诉你爱,你是爱,你是被爱的,你就是爱。祂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祂说这时候他就讲的是一个祂说话的目的,一个起源。祂就讲过天堂缺了你都不圆满。祂有这样的原文在里面。
再说到第三点,就是纳新老师讲的那个原话,就是“GOD IS”,上帝本来如是。然后到此一切都缄默无语,因为没有唇舌配谈论他们。祂的意思也绝不可能,祂没有一句话是贬低我们的,祂的意思的是那个境界真的是什么呢,经由语言文字,指向月亮的手指,而让我们抵达的地方。抵达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工具,还需要渡船,还需要桥梁,到那儿以后我们就把桥放下吧,就把船放下吧。语言文字已经全然失色、毫无意义,也已经悄然退却了。祂是这个意思。所以呢,其实这个非常的正常,包括我自己读《奇迹课程》的话,也是一层一层一年一年的去逐步向前读出更深的一个含义。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很正常的、自然的过程。
恩,关于这个十字架,就是《告别娑婆》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我今年再读,跟以前的感觉又不一样。我确定它绝大部分都是圣灵的讯息。就除了葛瑞的生平啊,这些故事啊等等,他的经验之外呢,这真的是圣灵的讯息,因为它那个高度始终恒定,非常的稳定的在那样一个高度上。它也讲到了十字架,《奇迹课程》的原文多次讲到十字架,讲到最终审判,这是我们最怕的东西,对吗?十字架苦刑啊,对吧?好多年以来,好像宗教性的迫害,这种命运,悲惨的这种经历都成为我们,祂说,这就是自我的一个伎俩。把回归真理变得反常了,变得小众了,变得很有危险了,这样自我就安全了。而实际上十字架受到了太大的误读!耶稣在《奇迹课程》里面讲的,因为我们也是很讲究这个逻辑啊,很讲究这种感受,真的就是觉得对一个东西如果你通读之后,你可能会进一步地了解它。当我们通读之后呢,了解了它的原文、全文还有它的精神之后呢就更理解它一个具体的说法。祂说,十字架是祂有意选择的一个教学范例。那个白莎和阿顿也说,他们是祂当时的弟子嘛,圣托马斯和谁?跟圣什么。圣达太。说当时耶稣示现之后,他们让他摸祂的身体,就是活生生的、有触感的、跟祂以前生前无差别的身体。祂说,这个其实是一个象征。你们都搞错了,把我的身体看得多么的独特,要饮我的血,食我的...喝那个红酒,吃那个面包来赎罪。不是这样的。我只是告诉你们身体是心灵的象征。身体的一个状态是心灵状态的一个表现。我因为已经全然穿越了幻象,我已经没有痛苦和死亡观念,我在十字架上没有受苦。而且我能够非常轻松自如的,因为我超脱了幻象,我反而就能够全面把握和运用幻象,我能够用身体这个形式来体现我的心灵。我的灵性丝毫无损。这是祂的一个说法。
包括最终审判,特别美的就是说,祂说,有点像人间的法院一样,我们可以上诉到高级法院。自我是低级法院,圣灵是高级法院,或者是最高法院。低级法院总是判我们有罪。他是这么来打的比方,总是不是这个罪,就是那个罪,而且自我还言之成理,振振有词,连篇累牍的证明我们的罪行。啪的最后来一个判决啊,你是有罪的。但是呢,最后审判实际上讲的是这个,你仍是上帝所创造的你,所以你完美无缺,所以你清白无罪,所以你圣白无瑕。最后审判J兄就完全地运用到了我们所有的世间观念,但是灌之以祂真的想要我们学习和体验的那个。《告别娑婆》和《断轮回》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它把圣经是如何被篡改,没有根据的创造和扭曲的过程讲了一遍。包括,有很多的流行词汇是近六百年加进去的。包括在很长时间里,读圣经就是教士这个阶层的特权。因为其他人是拿不到圣经的,而且绝大部分人也不识字。所以呢,在一个小小的封闭系统内,那个J兄说得特别的逗,说一个教派特别的有贡献,是他们抄经文抄得比较勤奋。而实际上编撰圣经的人绝大部分是在耶稣死后他们才生,或者耶稣身体死时他们才几岁,基本上是属于传来信息,绝非一手消息。而且呢,就如同佛法一般,像圣经耶稣的言论也受到了很多的扭曲,因为为什么呢?一旦进入一个自我的范畴,就是自我版的耶稣言论就出现了。祂就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上帝的易怒,说一个人间的父亲都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的天父会说一群孩子有罪,让另外一群孩子去攻打他们,甚至是灭绝他们。这个在人间都是虐待儿童。哈哈。对吧?哪里会有这样的天父呢?所以呢,我们真的是有心提的疑问啊,就是包括《告别娑婆》等等,它们都非常清晰地给我们厘清了。
就是我觉得有一点,我自己特别地喜欢,就是其实你领受的越多,领受不是新的东西,而是意识到你原本就有什么。这种领受越多,你就越平和,就能够越包容。而且,你真的有信心,就是你刚才说的是,我们有信心是两点。第一点,每个人都会学习这个课程,只是它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罢了。它是普世性课程,它是普世性经验,没有普世性的神学,但是有普世性的经验,因为天性相通啊。所以,回归天性的经验必然相通。而且呢,第一,我们相信普世的人都在这个课程里。它不是叫《奇迹课程》了,奇迹只是个名号,它就是这个回家课程的不同版本。每个人都在修他的版本。甚至有的人就是生活里面去修的。而我们为什么选择《奇迹课程》呢?它固然有一定的因缘,也是因我们为什么呢?它还算一条快速路,就是我们自己的准备程度,而且实际上它也有一个什么关系呢?就是有点像教材和教辅的关系。我们会把《奇迹课程》当做一个训练心智,就是说,如何常在合一经验里。它是一个,就是你越读它,就发现它越是一个精密的、系统的、有规律的这么一个课程。它的那套规律,它完全看清了自我,也明白你这个可以教导的自我是会在什么节骨眼儿上做什么反应,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感受,读到哪一课有什么认知,它全然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是越读,越交流,就发现它简直是无懈可击啊。就是对它有这样的一个体验和信心。就真的是发现说,包括它在前面第三章还是第四章,就已经把这种绝对抽象嵌进去了。就是祂为什么会跟我们讲说,千万别当真,耶稣是个屁。《奇迹课程》是个屁。哈哈。包括,你比《奇迹课程》大,你比老师大,你的心包容万有。《奇迹课程》也好,老师也好,它不过是你的心想要回家的一个表达而已。所以呢,要讲这个事,真的是十天十夜也讲不完啊。它真的就是这样的一条道路。我觉得是,真的是富有信心,对每个人都平等的具有这样的信心。每个人,因为很简单,既然叫天性,那么回归它就是自然而且普遍的,就是平等而且一体的,不可能有任何人排斥在外。所谓不灵修的人就不能回家,所谓不修行的人就被2012给清理掉了,简直是胡说八道。它真的是一个自我的排斥性说法。所以呢,当我们用这样的心去看的时候,的确就像你说的一样,整个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就特殊性退位是一个特别美的事情。我们很多的东西都是因为特殊性和个体感所带来的。我一个人觉得特殊,我可能觉得还不够,我觉得跟一帮人一起觉得特殊,“谁敢惹咱俩!”力量大一点。就有一个人么,他在那儿耍横,“谁敢惹我?”,出来一个大汉,不说话,往那儿一站,他就赶紧“得得儿”跑过去,说“谁敢惹咱俩?”(众人笑)人间的节目就经常这么回事儿,我打不过他,我就跟你在一块儿,咱俩儿搁在一块打他。但是,现在真的是,体验奇迹到一定程度你真的是觉得太可笑了,这事。你这不耽搁自己的幸福吗?对吧?就活生生的当场要耽搁自己的幸福。这种事情就不做了。它确实有一个过程。
还有一点就是说,就是我刚才在反思,我为什么会听到这样一番话,因为晓波不在外面,在我心里。包括她讲了一句话,就是我们不都是在这样的一个状态里吗?我觉得得真诚地承认,我们听到晓波讲这样一番话,我听到晓波讲这样一番话,我就有类似的共性在里面。因为那个《奇迹课程》它有个很究竟的地方就是,救恩根本不在未来,救赎根本不在未来,很简单,就是刚才说的,仁慈的天父会耽搁你的幸福吗?祂要你此刻醒来。但是,为什么我们还在这里用身体还混呢?呵呵,就说明还会有一些些个体性和特殊性的价值留存。所以呢,我觉得就是用这样的心去负起责任来吧。我们去负起责任来。而且我听到的是每个人都在用他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愿心。
包括有一点,有本书很推荐,就是《佛教的见地与修道》,非常好。那本书,我真的是觉得它跟《奇迹课程》太相通了!太互补了!非常的好!它是对入门者和深入者都有益处的一本书。它里面就讲到了,就是这个跟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完全相同的。就是我们势必会,想要真正深入一门,我们势必得用上理性和感性两面。所以,理性的厘清、思辨和质疑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持续稳定的一个前提保障。我们可以有感性的体验和感动,要加上理性的这种厘清和确认,于是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够确定下来。所以,真的是,我觉得我们要真诚的提出自己的疑问来?甚至在不同的阶段,这些疑问会反复被提出,这是好事情。这就是我们自己愿意去更加的澄清,愿意去更大的发愿的一个表现。
颂华:我刚才听晓波的分享。我自己的理解,我也越来越有一种感觉,就是说,我觉得要合一要经过痛苦的那种挣扎,还要过程,还要修行,但是我现在就越来越感觉到,只要你放下那个小我的观念,你每时每刻都在合一的状态中,我为什么要跟它纠缠?我跟它纠缠半天我才能跟他合一。我感觉,你只要不理会小我,都会在合一中,你理会小我,就是痛苦。(晓捷:说得好。)它没有价值,我不觉得我还得经过什么一个过程,我觉得那个过程没必要,我要放弃那个过程直接到那个合一的结果。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
晓捷:是的。同时呢,我们前面也走了一段路,不断地看清小我,不断地放下小我。
颂华:我原来也经过痛苦期,我现在就越来越不想搭理那个痛苦情绪了。
纳新:我感到,就是说,晓波的分享当中,她最精华,最重要的是她感恩,自己爱的发现,对那个合一的发现。我觉得这个是重点。这是她整个说话,她并不是在强调她的理论是怎么样,而是强调她在这个过程当中,在这个痛苦当中感受到爱,感受到那个接纳,承认用爱来面对自己过往的痛苦分裂。(晓捷:而且意识到痛苦并不可怕。)这是重点。但是,既然有这个说法,还是会就你这个体系来讲一讲。其实,你真正感恩的并不是你的痛苦,而是因你的痛苦而让你觉受到爱,上帝的临在。《奇迹课程》它也不是单纯一套更完美的说法。而且重要的是因这种说法反而带来的对世界的看法,或者是对修行的一个指导。那我们感受痛苦啊,感受痛苦啊,还是肯定了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受苦是有价值的,还是自然的,我们还是会在痛苦里面去找幸福,怎样再把这个痛苦变得少一点,幸福多一点,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它的思路是这样的。而《奇迹课程》的思路是,这个虚幻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你随时随地只要想到它其实是一个梦幻泡影,我们没有任何道理就能选择幸福。一个简单的话就是“快乐不需要理由”。你只要相信,那个本有的幸福,每时每刻我们就都能从这个里面去超越出来。而这个同时兼容了接纳,不是说,不接纳我们目前的状况,因为它告诉我们,这个所谓的痛苦分裂是我们自己的妄念把它想象出来,把它承认,把它确信下来。(46:32,听不清)所以,它其实不单单是这种说法,意图完美,而且它导致的方法就更加的实用,更加的简单。所以说,我本来也不太想说,因为你那个表达当中是充满了爱,但是这个厘清啊,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心是一样的,只是现在在《奇迹课程》的指引下,我们怎样更快、更究竟的达到那种原来的美好。
茂娟:我有个问题。(晓捷:很有同时性。)我今天特意抱着这本书来,我发现真是想什么有什么,她把我那个问题已经说完了。说完了,但是我还费解。因为这本书它在网上有个网址是《约书亚的传导》,然后《灵性炼金术》。这本书呢,我是跟《告别娑婆》和《奇迹课程》一块儿看的,就跟告别娑婆一块儿看的,然后我都很喜欢。看这个书我特别有感觉,特别喜欢。因为它也是介绍约书亚,对耶稣另外的那个称呼。所以,如果我信任这本书(指《灵性炼金术》)的全部内容的话,它跟《奇迹课程》,它跟她刚才说那个是有差别在。(纳新:这个问题呢,我当下有一个灵感。)那能不能让我先把这几句话读完?咱们再讨论。哎呀,我现在都底气不足了。(大家笑)以下是茂娟读《灵性炼金术》的内容,“一开始神是全然美好的,良善无所不在,事实上因为没有其他的,所以一切事物有点静止不动。神的创造缺乏生命力,缺乏成长和扩展的可能性,也可以说就是停止不动了。神需要对立面的动力来让祂的创造从停滞不动中活跃起来,当你看到无知与恐惧带来的苦难时,会很难理解这一点。不过,神认为这些能量有很大的价值,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超越自己的方法。在具备人类经验之前,基督意识并不存在。所谓的基督意识是一个人经历了二元世界的层层体验,适应它,然后出现在另一边,它的意识就是基督意识。它将是新地球的居民已经放开了二元性,看见并拥抱自己的神性,与神性自我合一。不过他的神性自我不会跟从前一样,而是比以前那个它从中而生的意识更深刻更丰富。或者可以这么说,神借由经历二元世界而丰富了自己。”我问问J兄,是祂通传的吗?
纳新:这个,我先回答一下。(大家笑)
茂娟:那我们怎么肯定《奇迹课程》完全是祂通传的呢?
纳新:现在祂还没有回答这个事。
晓捷:现在是纳新基督回答,耶稣基督一会再回答。(大家笑)
纳新:其实在我们这个二元世界里面没有一个说法是正确的。我正确,你就错误。没有一个参照点是能够保证哪一个是绝对正确的,别的就是错误的,是吧?只是你越接近非二元,越包容,越层次高的一个说法,就像物理学一样,这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有推翻这个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只是它能兼容,向下兼容。就是说,《奇迹课程》的那个说法它是非二元的说法。(茂娟:《奇迹课程》的说法我也非常喜欢。)上帝根本就不知道我们这里,是我们自己臆想出来的,这个说法,它其实是兼容《与神对话》的说法。其实,《奇迹课程》里面也有《与神对话》的一些道理,就像刚才晓捷老师说的,《奇迹课程》的原文当中,虽然说上帝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根本就没创造,是我们自己妄想出来的,它也说,你没有回家,上帝会觉得不圆满。还有很多篇幅说,上帝是爱你的。就是说,它这个东西,《与神对话》,或者是跟《约书亚的传导》在这个上面是一样的,实际上你去看《与神对话》的体系啊,跟你《约书亚的传导》这个层面是一样的,只是它(指《奇迹课程》)这个说法兼容你这个说法。它虽然说上帝根本就没有创造你。但是,它里面还有上帝这个希望你回家,很多东西啊。它只是不是逻辑上面不是严密,那么硬,但是它包含了这个说法的成分。从这个角度来说,《约书亚的传导》或者刚才晓波的说法,或者《与神对话》并不是错,它们是针对还没有这个高度,或者是没有这个说法那些人来说,(针对)他们的理解程度的说法。用这个说法,就像那个高中物理的时候,我们用动力学很多做法,到了大学物理的时候,就讲到微积分啊,讲很多东西。它并没有推翻高中物理的理论,只是它兼容。我们感知到的、认知到的世界根本就是一个梦,根本就不存在,这个说法并不是绝大多数人内心准备好去接受,它有这个准备阶段去接受。就像《金刚经》,是明确的佛陀在说,《金刚经》是所有他说过的经典当中的最上乘,最(54:06)的说法。但是,有很多的经典并不是说,《金刚经》就是唯一正确的,它有很多说法它是讲因果报应的,讲很多,它是给那些觉悟程度的,那些准备程度的。
茂娟:方便说,有些人就听这个,才能触动他。你现在告诉他,这就是假的,它不可能懂。
纳新:回过头来,也不是说《奇迹课程》的方法就是比《约书亚》的方法就好。就是当机为目的。对一个喜欢听刘德华的人,你哪怕帕瓦罗蒂唱得再好,他都感受不到它,没什么好坏,他就听刘德华《爱是一切》啊,《爱你一万年》啊,说不准也进入爱的觉悟,也开始悟道了。
晓波:我觉得,适合你的东西在此时此刻对你是有价值的。哪怕是终极的真理,但你此时此刻不能理解的话,你可能还是需要时间去一步一步的去接近它。我其实今天早上,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观念就是说,就是我们现在其实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很多痛苦是来自于自我的观念,这个我觉得是重要的。因为我曾经全然的活在自我之中。然后呢,你全然地跟痛苦合为一体,根本不知道原来我痛苦是怎么怎么回事?那时候我认为我痛苦是来自于另外的原因。我不够有钱,我不够有能力,还是我不够怎么样,我缺失了很多东西。我所有的痛苦是来自于我的这种观念,这个是我们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的。意识到这个之后,现在我们想追求的是放下自我,然后走向...这样的一个状态。那这个又是一个新的过程了,我觉得是质变的过程,但是我们现在进入新的量变过程了,在这个量变过程,对我而言,此时此刻,因为我跟大家可能也都不一样,我就突然意识到,我在进入一个个新的量变过程的最起点的这个时间段里,我其实是蛮纠结于我这个自我的不认同,这就给了我很大痛苦,我就意识到我还没有在那个状态,我还没有合一,我就老觉得我不应该这样,我怎么老是不能合一?不能那样呢?这个让我很不舒服。对,我突然意识到,我得先接受我自己现在是这样子的。这个让我觉得舒服了很多,而且一旦接受这个,你马上会发现,你对合一的感受有了一点点进步,仅此而已。
纳新:也不用去执着于目前的,它一定会怎样。开放的心态。
晓波:我相信它一定会这样,所以你可以更加坦然的,你就知道它一定会那样的,哪怕你再笨,因为我天生就有那样的宿命,所以我不用担心,也许我这辈子做不了,没关系,我下辈子可以继续啊。没关系,我就慢慢地走好了。
纳新:《约书亚的传导》也的确是有很多朋友在问,今天正好这个机会,也读了一段。我们听听J兄的。
晓捷:J兄说关于要信什么的问题,就是你想信什么就信什么呗。什么让你觉得喜欢,什么让你觉得信任,什么让你觉得有帮助,你就信什么。真的是这样。祂说呢,就是要从两个角度来谈一谈,是不是祂的一个传导。(茂娟:对,我就是比较关心这个。)从狭义的角度,不是。从狭义的角度,不是。因为呢,祂在课程的后面《教师指南》里,祂明确的说,耶稣,祂说,我不会去故作谦虚,因为这是一个事实。就是耶稣的确就是完成了这一任务,回家大业的第一人。祂已经到了那个,到了那个无限境界了。所以呢,祂的唯一,祂以前说过,我要的只是你的幸福,而你的幸福就意味着跟我一样重归那圆满境界。所以呢,在这个基础上,我怎么可能告诉你说,神是有限的呢?神是变化的呢?神唉,祂还会变化心思,祂还会变化状态,这样的神你觉得真的完全可靠吗?
茂娟:所以我想的就是这样的。《奇迹课程》我也喜欢。祂说的,我也喜欢。但如果这是一个人说的,(晓捷:就有矛盾了。)我就跟自己就得打起来。
晓捷:祂还没说完,祂还长篇大论呢。这个一并回答,因为有N个人问这个问题,而且确实也很重要,它还是一个抽象问题,它不是一个具体问题。很重要。很谢谢这个问题。祂说,狭义上不是,广义上是的。狭义上不是耶稣的传导,就是说因为它还是导向了一个二元境界。因为一个可以变化的神,对吗?神是什么?神是你的本质。神不是什么高高的偶像,不是外在神秘遥远的东西,神是你的本质,是你的家园,是你原本真实的,始终如是的自己。如果神还能够变,呵呵,(茂娟:还需要进步。)说对了,还需要进步,还需要体验,还需要什么任何东西,祂就不够完美。所以,我想带给你的,你自己不是这样的。在狭义上不是我说的。广义上一定是我说的。信任就好了。因为,我就把它跟《奇迹课程》对比,《奇迹课程》你可以从中间读到非二元体验,你可以感受到启示,你可以感受到一切边界、局限、限制的化解。你可以体验到那无限的生命。你也可以读出一个好可怕的上帝,你也可以读出一个好高傲遥远的圣灵,你也可以看到为什么有兄弟这么特殊能够听到圣灵,我听不到。这是同一本《奇迹课程》带来的如此大相径庭的体验。《奇迹课程》也是我的教导啊,也是我的分享啊。一本《奇迹课程》可以有如此不同多的体验,一本《约书亚的教导》,一本《与神对话》同样有不一样的体验,这就是我在讲像为什么像来自J的讯息不要求完美的缘故。你根本不需要...就是这个工作,就是J兄的工作,来自J的讯息,包括《奇迹课程》,祂求的不是文字完美。祂讲过一个很可爱的话,祂说,如果你的讯息记录、或者翻译得不够准确,不够精准的话,难道我不会在人家读的时候PS一下吗?(大家笑。)因为我是真正的祂自己在向祂自己发言哪。所以,祂说,流于表相的这个比较没有意义。问题始终是你要从分别感里面,透过分别感去看到那个一体性,看到的是好像分裂的这么纷繁复杂的三千大千世界,任何人有心他都有路可以回家。这就对了。而且《奇迹课程》它已经够究竟了,但是你还真的是可以读出好像是很浅的内容。仍然仍然是你的愿心问题,是每个人愿心的问题。本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无可动摇、没有残损。怎么比较本性与本性呢?祂是一个啊。无从比较,对吗?但是我们对本性的一个看到和体验,这就是我们要修的一个重点,就是化解那个分别。包括如果我觉得《约书亚》好,太巧了,对吧?或者说哪个讲的不对,祂说这个念头实际上还是那个分裂一念的延伸。《奇迹课程》就是完全颠倒一切自我的价值观的,表相看起来确实有差异,我也毫不讳言这些差异。但是更重要的是,把你所看到的所有的分别和差异当作是一个契机,提醒你继续化解那分裂念头。这样就行了。所以,你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一切都好,没有问题。
而且,祂说,刚才说的向下兼容很好。包括《奇迹课程》嘛,我们也是逐层深入,逐层是往高阶走嘛,就体验阶段。其实你越到一个高的台阶,其实你看到的风景是更全面的。你也越理解人家为什么在走你走过的路,你也走过那样的路,你也走过那样的黑暗、矛盾、冲突、怀疑、抗拒等等,那你为什么要去批评他呢?你要祝福他才是。你希望他早日往上走,但是我要还说一句,这整个道路都是虚幻的。但你确实要到达终点,才能知道它的虚幻性。你在过程中会瞥见它的虚幻性。因此,也放下这就是缩短时间,这就是节省了时间,这就是意识到任何的分别不存在,就在重申分裂根本没有发生过。就是这样。
纳新:精彩!道理我们可能内心有这个感觉明白,但是能够用语言,这么精准地把它表现出来,真的是......非常开心。

(晓燕笔录感谢!



转自:http://www.aci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13&extra=page%3D1&from=portal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9:43 , Processed in 0.19621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